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姜维朴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素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自幼不屈服手逆境,敢和命运抗争的人,一个从硝烟中走来,50余年历经艰辛与妻子结伴而行的人,一个甘愿为连环画事业献出青春,向广大群众和下一代“雪中送炭”的人,一个几次挣脱死神魔掌,重新站起来再洒佘辉的人。

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和平建设的年代,几十年来,姜维朴从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年壮年,弹指间已步入了满头霜雪的耄耄之年,为了耕耘连环画这片通俗的文艺同地,他怎样呕心沥血,历经坎坷而痴心不改,本书将为你全程记录……

内容推荐

姜维朴(1926.6—)山东龙口人。擅长连环画编辑、理论。山东大学文艺系肄业。长期从事连环画编辑工作。曾在新四军任美术记者、《华东画报》主编。1949年后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编辑室主任、副主编、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协理事、《美术》编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连环画文学脚本《穷棒子扭转乾坤》获第一届连环画评奖文学脚本一等奖。出版专著《鲁迅论连环画》、《连环画艺术论》等。组织编创出版有《水浒》、《岳飞传》、《西厢记》、《志愿军英雄画谱》、《我要读书》、《地球上的红飘带》等连环画。

本书是由王素记述新中国连环画事业开拓者姜维朴奋斗历程的人物传记。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灾难相伴度童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章 风雨摧迫少年路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第三章 投身革命熔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第四章 相逢在沂蒙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第五章 在硝烟中锻炼成长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第六章 记者生涯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第七章 从战友到终身伴侣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

第八章 与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十一

 六十二

 六十三

 六十四

第九章 为了连环画事业的更大发展

 六十五

 六十六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

第十章 历经浩劫愈坚贞

 七十一

 七十二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五

 七十六

第十一章 为了重振连环画事业

 七十七

 七十八

 七十九

 八十

 八十一

 八十二

第十二章 夕阳更知光阴贵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

 九十一

 九十二

后记

试读章节

她决心下定以后,人也变得更坚强了。她不愿让孩子们看到她只是一个会哭哭啼啼软弱无能的妈妈,也不愿让孩子们只因没有爸爸而比别的孩子“矮”三分。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强自立,不落人后,希望他们从身体到精神上都能健康成长,那她就是再苫、再累,也心甘情愿了。所以,姜维朴自记事起,很少看到妈妈流眼泪,也很少听到她叫苦叫累,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抱怨命不好,迁怒于孩子等情况。相反,在他印象里的妈妈,一直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她把一家人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她没有条件让孩子们穿得多么好,但她尽量用勤劳的双手让他们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她不可能让他们吃得多好,但她尽量让全家人吃饱、吃得顺口。偶儿有点好东西,如春天下来鱼鲜,也买一两次,她总是先上散婆婆和叔公公,下尽着两个儿子,唯独没有她自己的份儿。

她自己虽然身为寡妇,但她认为婆婆两次守寡,又没有亲生儿女,比自己还要命苦,自己应该给她以亲生儿女般的温暖。婆婆自公公去世后,因心情过于抑郁,不久便中风,躺在炕上三年多,吃喝拉撒全不能自理。她便日夜耐心服侍在婆婆身边,直到婆婆咽了最后一口气,从未表示有任何怨言或不耐烦。村里人和亲戚们众口一词称赞她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媳。

她认为叔公公也很不容易,那么大年纪了,两年内连续为他们家操办了三桩丧事、一桩小姑子出嫁的喜事,既劳累,也有功,如果不是他,让她一个女人家怎么出头露面去经办这些大事。她由衷地感激他,尊重他,也一直把他养老送终。

对两个儿子,她既当妈妈又当爸爸,她根据丈夫的遗愿,两个孩子都是刚满6岁时,就送到他们爸爸当年教书的滨河小学去读书。两个渐渐懂事的儿子,也暗中发誓,为了母亲将来不要再受苦,为了自己将来能自立,能成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他们必须发愤读书!哥哥比弟弟大两岁,早上学两年,在这种自觉发奋图强精神的支持下,他自入学开始,不论期中还是期末考试,每次都是在大红榜上的前三名内,受到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好评。这就给弟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弟弟上学后,暗暗下决心要向哥哥学习,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六年中,只有一年因生了一场大病一~伤寒病,误了不少功课,只有这一年考过一次第二和一次第三名,其余全考的是第一名。这兄弟俩在学习上的优异成绩,据说当时在全校甚至全妙果村都是出了名的。总之,两个儿子不辜负慈母的期望,在学校都是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好学生。

自从父亲和祖父去世后,妈妈怕祖母一个人寂寞,便让哥哥跟着祖母睡在一起,弟弟跟妈妈睡在一起。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陪他在小油灯下的炕桌上读书写字,妈妈有时做些针线活,有时也读读小说。

求知欲望强烈的姜维朴,不满足于仅读学校那几本教科书,他渴望阅读更多有趣、有益的课外书籍。但在当时穷乡僻壤的农村,哪有专门供儿童读的课外读物?爸爸留下那些厚厚的古典小说,他又限于文化水平一时“啃不动”。有一天,他看到妈妈正在读《说岳全传》,书中那些精彩的插图很吸引他,他很想知道书中都说了些什么有趣的事情,他便缠着妈妈读给他听。妈妈对儿子这求知如渴的上进精神既高兴又为难。为难的是她认得的字并不多,哪里能通读全书?不错,她是在拿着书翻阅,但与其说她这是在读书,不如说她是在凭着书,回忆当年丈夫给她读这本书时,在她脑子里留下的一些书中人物与故事的印象。她的记忆力很好,她能翻到哪儿,便记得书中这段故事的大概情节。她之所以屡次翻阅当年丈夫给她读过的这些书籍,一是陪着儿子读书,闲来无事,翻翻书解闷儿;二来也是借以回忆丈夫活着时夫唱妇随、和谐恩爱的幸福情景。不曾想小小的儿子竞以为妈妈真有多么高的文化水平,她并非羞于让儿子知道妈妈认字不多,但她很怕扫儿子的兴,使他失望。她想到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没有父亲,教育的任务当然要由自己来担当。她决心凭着当年丈夫给她读这本书的印象,给儿子讲岳飞的故事。于是,每晚做完功课后,听妈妈读《说岳全传》,曾是姜维朴当时最为盼望的一件事。

通过妈妈那娓娓动听的讲述,他由衷地敬佩岳飞这位千古流芳的杰出民族英雄。岳飞和他率领的将士们,坚决抵御金兵侵略,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他稚嫩的心田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根据他小小年纪的理解能力和自己的切身经历,他尤其记住了以下一些情节:岳飞出生在黄河边,生下刚三天,就遇到了黄河发大水。父亲在危急中找来一个荷花缸,把他和母亲放在缸里,随大缸顺水漂流去逃难。他和母亲得救了,父亲却被大水吞没。岳飞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生活的艰辛,他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了节约纸笔,便用沙土和树枝代替纸笔练习写字,终于练出了一笔好字。他牢记母亲“精忠报国”的教导,一生为人正直、忠诚,忠于国家和人民。后来他被奸臣秦桧所害,死时才39岁,但他虽死犹荣,害死他的秦桧则遗臭万年。

遇上节日,村里演戏,或是一些旧艺人演木偶戏(黄县人叫“提葫芦头”)。他和小伙伴们便挤在人群里,有时也爬到树干上,兴致勃勃地观看。在锣鼓声中,他幼小的心灵在为好人的不幸而激动,为世上一些不平事而义愤填膺。

书中和戏里讲述的那些曲折生动的故事和形象各异的人物,在感染他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造就了他爱憎分明的性格。

  P14-15

序言

“耕耘通俗园地,培育崇高精神”。这是1993年仲秋,姜维朴为纪念中国连环画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中国连坏画出版社建社八周年写下的一帧条幅。这12个字,既是当时他用以自勉和与中国连环画出片反社的同志以及全国连环画界同行们共勉的话,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自我写照和座右铭。

我和姜维朴是同龄、同乡、同学、战友,后来又结为终身伴侣。

我们都是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人。我的家在城里,他的家存城北妙果村。两家相距不足10华里。但是,在家乡时我们并不相识。正如常言所说: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使我们走到了一起。

我们相识于1946年年初,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和平建设的年代,相伴相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几十年来,姜维朴从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年壮年,弹指间已步入了满头霜雪的耄耄之年,为了耕耘连环画这片通俗的文艺同地,他怎样呕心沥血,历经坎坷而痴心不改,我可以算是一个见证人了。

后记

1998年底,年逾古稀(72岁)的我,意外地接受了一项光荣的任务:上海连友办的小报《连环画之友》编辑部要我以传记形式写篇关于姜维朴从事连环画事业方面的文章。该报为半月刊,他们打算连载半年,每期六七百字,总计万吧字即可。对姜维朴我应该是最熟悉的人,写万把字对我也并非难事。只顾虑到这文章由我来写是否恰当?当时姜维朴也坚决反对。而对方却求文心切,一再敦促。盛情难却,我只得应允。题为《连苑耕耘者姜维朴》。事情于1998年底确定,来年1月文章便要见报,时间紧迫,只好边写边发表。

哪知文章一开了头,我的笔便收不住了,很快超过了1万字,而该写的事儿还远未涉及到。正当我卜分为难之际,编辑部却主动为我开了绿灯,说文章很受欢迎,他们决定由连载半年改为连载一年,每期字数也可适当放宽。我为之大喜。于是,到年底共发表3万余字。

从文章开始连载到结束,我们不断收到关心该文的朋友从四面八方来信来电话表示:姜维朴的事迹令人感动,在给我以热情鼓励的同时,建议我在原文基础上加以丰富后出书。电话和来信如:

《长江三部曲》连环画的画家汪国新同志在2000年初的一天清晨从上海打来长途电话说,该文连载时他没见到,近日出差到上海(他是湖北人)听到人们在议论此文,连忙向人借了一份报纸,从头天夜里10点多钟一口气读到凌晨2点,心情激奋之余,天亮便来电话表示祝贺,并希望我能放开写,写成长篇。此后几年他也一直在热心关注这部作品的进展情况。

《平凡世界》连环画的画家李志武同志于2000年3月13日从西安来信说,读完该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前几天看到中央电视台开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连续剧,曾经激励过中国人的这位外国人再次成为当今青少年心目中的英雄,但征我看来,像姜老师这样下凡而伟大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当读到姜老师在十年浩劫历经磨难,在重病缠身时顽强抗争的情节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在生活方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多年居住在十分简陋的房子里,并差点酿成大祸而全然不顾,存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资助有困难的同志,为党分忧多交党费。为上作,不计前嫌,团结和使用曾经整过自己的干部,这些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在当前贪图个人享乐、贪污、腐化现象十分严重的时期,姜老帅的这些品质就更值得珍视与弘扬”。

我们在山人文工团和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老战友宗弼同志(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于2002年2月23日从上海来信说,“《连苑耕耘者姜维朴》连夜一口气读完,不少地方使人潸然泪下。姜维朴是保尔式人物,可以称得上‘中国的保尔’,他从死神手中被夺回,义带病投入战斗;更可贵的一点是在“文革”中受了那样残酷的折磨,却痴心不改,立即在周总理的号召下投入争夺青少年培育的事业中去。咱们华东军区文工团能有这样的好同志真值得引为骄傲!姜维朴的一生是推动中国连环画的一生,被称为‘连环画的保护神’实当之无愧。”“如果说读者为之泪下的话,那是因为你的文章字字血泪,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姜维朴在《华东画报》的老战友黎鲁同志(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美术出版社总编)于2000年3月9日给我们来信说:”十年浩劫写得很生动,全文写两次大病,不写不知道。隔离审查涉及下一代,读之令人泪下,这都非常生动,不是妻子,写不出这样文章。”深知姜维朴的黎鲁同志,似仍感不足,所以信中还提出了几点补亢和进一步的要求:“若要出书,勿定何于‘小册子’,能否写成文艺性的详尽些的传记作品?写出有血有肉又充满时代(革命与新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感的新型人物传记。《记者生涯》巾还可大大增加采访中的甘苫细节等小事,记得在《华东画报》丁作会上,有一次你在发言中介绍经验,如何破除表面现象,避免被许许多多的假象所蒙敝,讲得有声有色,举许多事例,大家印象很深,作为记者的种种甘苦,可以大书特书。本文似可再充实。《开拓选题多出好书》中,已很丰富。但对于形成决定一个重大题材的酝酿成熟的过程,似可加强。如当时出《水浒》、《岳传》是出于什么动机?”他还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为例说,他在上海决定出《西游》、《儒林外史》、《三国》等作品,都有一段过程。“如果把这些方面多写些,读者一定十分注意。”在谈到《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的出版时,信中说:“你们夫妻对这部做品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的人。”

我们的老领导、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卢玉忆同志(现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于2000年3月10日来信说:“这部传记写得真好,内容充实,文字简洁,可读性很强,我连续读了两遍,几次被文中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读完传记,我情小自禁地在内心说,老姜称得上是我们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融合于他所从事的连环画事业中,几经坎坷,百折不挠,把自已的全部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党的连环画事业。传记所反映的是一位具有高尚情操和非凡毅力的共产党员的奋斗历程。因此,我认为这部传记的出版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她读得认真,所以连文中几处用语不太准确,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同志们对我的肯定和鼓励令我感动。至于要进一步写成书,还要“勿定位于小册子”,有些事迹还要“大书特书”(黎鲁语),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更卜一层楼的要求。我曾反复自问:“我有这个实力吗?”

经过再三思虑,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决心在有生之年冉进行一搏。

传记文学贵存真实,决不容许凭想象随意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我对姜维朴的一生又不能说是十分了解的r。首先,我们20岁才相识,这20年他是怎么走过来的?再如,他任记者的情况,我也远没有黎鲁同志了解得具体;就是我们共同生活后这50多年,也因各忙各的,大体上知道他干了些什么,至十具体怎么干的?内心怎么想的?如不做深入了解和研究,都是不敢随意下笔的。所以,白决心写这部传记伊始,我不仅要对他进行再采访,还要研读大量有关资料。义囚这期间我曾闹过两次大病:一次是带状疱疹(俗称缠媵龙);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间患重感冒,高烧近摄氏40度,因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高烧竞持续月余,体质明显下降,致使作品进度彼迫延缓。虽然我已竭尽心力,作品写完后义经多次增删修改,仍觉不尽满意。但由于精力和水平有限,加之与出版社约定的交稿日期一延再延,只得就此付梓。我静待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此书能够问世,要特别感谢那些对我给予热情关怀和帮助的老领导、老战友和连环画界的朋友们,还有我的同仁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岳洪冶同志,应我之约对初稿进行了校阅,这里也一并感谢;尤其是江西美术出版社的领导和同仁们,在出版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努力争取此书及时出版,更值得由衷地感谢!

王素2003年6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