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光是为了提高学分,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一项就是礼仪。本书介绍的就是礼仪知识,主要供中学生阅读学习。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学到待人接物、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的一般礼仪形式和操作技巧,还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提升精神品位和完善我们的人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礼仪课堂(中学版) |
分类 | |
作者 | 王贺兰//李树青 |
出版社 |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教育,不光是为了提高学分,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一项就是礼仪。本书介绍的就是礼仪知识,主要供中学生阅读学习。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学到待人接物、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的一般礼仪形式和操作技巧,还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提升精神品位和完善我们的人格。 内容推荐 仪表形象礼仪、交谈礼仪、校园礼仪、居家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网络交往礼仪……如果你想成为众人心目中好孩子,如果你想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你就必须得学会书中的这些礼仪知识。 目录 第一篇 礼仪概述 礼仪的产生与发展 礼仪的含义 礼仪的特点 礼仪的作用 礼仪的学习 第二篇 仪表形象礼仪 美丽的仪容仪表 礼貌的表情神态 健美的形体姿态 第三篇 交谈礼仪 交谈的基本要求 交谈的基本技巧 正确使用通讯工具 第四篇 校园礼仪 校园交往展示礼仪风采 校园活动体现礼仪要求 校园场所遵循礼仪规范 第五篇 居家生活礼仪 家庭成员礼仪 街坊邻里礼仪 社区活动礼仪 第六篇 公共埸所礼仪 带着礼仪行路乘车 带着修养观看欣赏 带着文明旅游购物 第七篇 社会交往礼仪 相识是交往的开始 拜访接待使友谊更深 聚餐使心与心更近 探视使情与情更浓 馈赠使心意更真 第八篇 网絡交往礼仪 网络交往明辨是非 网络礼仪的基本准则 做文明的访客和网友 正确使用电子邮件 试读章节 3.善始善终恭敬送客 客人来访,要以礼相待;客人告辞,也应以礼相送。善始善终恭敬送客,这是表现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延续过程。送客时,除了说一些送别的话,还应懂得一些送客的常规礼节。 (1)婉言相留。当客人表示要告辞时,一般应婉言相留,弄清对方确实没有留下的意思时再送客。如果客人提出要走的时候,我们不加挽留,迫不及待地率先站起来,摆出送行的姿态,给客人留下“巴不得快走”的印象,是不礼貌的。当然,强行留客也不可取。否则,可能打乱客人的生活安排,耽误了要做的事情,这同样是不礼貌的。 (2)感谢馈赠。客人来访,常常会带些礼品。对此,送客时应再次表示谢意。绝不能若无其事,理所当然地接受。如条件允许,可以回送客人一些礼物。得体的回赠,是友谊的使者,使交际活动锦上添花。 (3)恭敬相送。送客时,应把客人送到楼道门口或庭院大门口,并且要目送客人上车或离开,以恭敬真诚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挥手致意。送初次来访的客人离开时,我们要主动向他们介绍居所附近的车辆、交通情况,帮助他们选择一条比较便利的回程路线。对待长辈和年老体弱的人,还应视情况需要,帮助其下楼、上车,再与之道别。 送客时,不能刚和客人道别,马上就转身进门。这样,当客人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已经不在,心里会很不是滋味。送客返身进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发出大的声响,否则是非常失礼的。 P118 序言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传统。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人只是品格质朴,而不注重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粗野;只注重礼节仪表,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就会显得虚浮。只有礼节仪表与质朴的品格相结合,才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曰新月异,在物质文明不断加强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礼仪教育研究,推进礼仪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领域,我国教育界关于中小学礼仪教育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礼仪教育属于德育范畴,中小学生礼仪教育主要应当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起辅助作用。第二种观点认为,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完成,但不需要构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和主要形式,是团队活动和学科教育渗透。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目前又出现了第三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中小学礼仪教育应当课程化,通过开设礼仪课程,对中小学生实施系统的礼仪教育。学生通过礼仪课程学到的不仅仅是待人接物、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的一般礼仪形式和操作技巧,还有做人的道理、精神品位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关于礼仪课程的定位,有的坚持作为校本课程,有的则认为应当作为地方课程,还有的提出要为其在国家课程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以上争论的焦点集中起来,即中小学礼仪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形式等。 在实践领域,近年来,中小学礼仪教育空前活跃,教育形式日益多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一些学校将其列为校本课程,也有一些省、市将其纳入地方课程体系,作为义务教育必修课或者基础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等。如,北京市教委表示,全市将编写印发学校礼仪知识读本,各大中小学将把文明礼仪知识学习纳入课程;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则将“礼仪修养课”列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河南省教育厅把礼仪教育与心理健康、书法艺术、新科技等地方课程一起列为了义务教育必修课;山东省济南市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礼仪地方课程等。目前,河北省教育厅亦提出,全省中小学要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与中小学礼仪教育实践的蓬勃发展相比,理论的探索与研究明显滞后。很多学校和教师在礼仪教育的实践中,普遍感觉欠缺理论指导,缺少得心应手的教材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在这一背景下,《礼仪课堂》(小学版、中学版)应运而生。本书主要作为教师参考用书。 这套书由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由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理工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等数所高校的专家协同配合,省、市、县(区)级教研员为编写主力,十余所开发了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基层学校为依托,汇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专家到一线教师的多方力量,以科学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为特征,力求满足礼仪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一些领导、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 2005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