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鲁迅、茅盾、朱自清、徐志摩……,这些似乎早已盖棺论定的著名作家,在他们赫赫声名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冰心、陈衡哲、凌叔华、林徽因、赵清阁,作为民国女作家,她们如何在男性的世界里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另外一些作家,不但一般读者不知道,文学史上也不见其名,然而他们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如东方蝃蝀、姚颖、雷妍。
本书可算一本亲切有味的读书随笔。随意翻览,不难从中了解一些事实,熟悉一些掌故,获得一丝惬意的享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旧痕新影说文人 |
分类 | |
作者 | 陈学勇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适、鲁迅、茅盾、朱自清、徐志摩……,这些似乎早已盖棺论定的著名作家,在他们赫赫声名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冰心、陈衡哲、凌叔华、林徽因、赵清阁,作为民国女作家,她们如何在男性的世界里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另外一些作家,不但一般读者不知道,文学史上也不见其名,然而他们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如东方蝃蝀、姚颖、雷妍。 本书可算一本亲切有味的读书随笔。随意翻览,不难从中了解一些事实,熟悉一些掌故,获得一丝惬意的享受。 内容推荐 本书可算一本亲切的读书随笔。有叙事、有抒情、有批评、有考订,多关乎民国间文人文事,落落大方,切实可信,非寻常空头文章可比。随意随览,不难从中了解一些事实,熟悉一些掌故,获得一丝惬意的享受。 目录 胡适的绅士“架子” 看胡适与费孝通一次隐形“交锋” 朱自清与京派——从他的一首译诗谈起 刘半农悼徐志摩 识徐志摩一段佚文 《徐志摩一九一九年日记》几处疑点 徐志摩罹难有兆? 吴组缃的新诗 说说臧克家和《老马》 关于王了一 钱锺书小说《猫》的影射问题——致友人信 东方蝃(虫东)小说印象 晚年的东方蝃(虫东) 嘉陵江畔的钱谷融 胡风案前夕舒芜的一封信 鲁迅的“强词夺理”艺术 冰心与鲁迅 换个视角看冰心 说陈衡哲兼为《一日》辩 散落的林徽因致两费信函碎片 略说凌叔华的小说和散文 不是翻译家的凌叔华 画家的凌叔华 赵清阁先生 《落叶无限愁》之愁——兼说主人公燕非赵清阁 论语派“女”杂文家姚颖 北平沦陷时活跃过一个雷妍 茅盾二题 朱自清二题 章克标二题 梁思成二题 一本小书和几个作家笔名 品味扬州 终于读到的赵清阁传 一本不可读的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记述评 关于《林徽因文存》 由《胡适之恋》说传记文学真实性 漫说《答客问》 雁斋说书——读徐雁著《书房文影》 读书人的境界——《王稼句序跋》读后 雅人俗物——读《听箫楼五记》 《现代作家亲缘录》序 清华园一日 李庄行 与柳青一面 想起陈贻焮先生,也想到曲辰兄 关于“述要”的两位著者 许道明走了 后记 试读章节 吴组缃的新诗 留意吴组缃先生多年来出版的多种文集,未见收入过他的新诗。老诗人林庚为吴组缃作古后的一本小说选写的序说:“或许是由于我当时写诗的那种激情的缘故,羡林和长之在校时也都写过不少新诗,并且在刊物上发表过,长之还出了一本诗集《夜宴》,只有组缃是岿然不动。”林庚与吴组缃、季羡林、李长之都是清华同窗,林与吴后来又在北大同事数十年,这话自有它的权威性。读者乃至学者,确实不怎么记得小说家吴组缃写过新诗了。 然而,记忆有时并不可靠。我曾抄录吴组缃先生一组新诗,组诗总题目叫《嫩黄之忆》。这题目就诗意极了。组诗共含短诗七首,依次是《荒院》、《病愈》、《隐秘》、《草墩上》、《菜园》、《窗外》、《腊梅树》,它们登在三十年代郑振铎和章靳以一起主编的《文学季刊》杂志第三期上。此时吴组缃、林庚都已大学毕业分手了,难怪林庚失却记忆。进清华之前吴组缃即写过新诗,题目相当浪漫:《我要踏着云霞飞腾》、《我抱着我的青春啼哭》,不像他为小说拟的题目总那么平实,如《樊家铺》、《一千八百担》,还有《两只小麻雀》、《孩子和爸爸》。差不多与写《嫩黄之忆》同时,他还写过新诗《嫩黄之忆(一)》、《游河轧总的说,写得很少,而且都没能精彩到像《樊家铺》那样令人瞩目,自然林庚以为他“岿然不动”了。 “嫩黄”是雏雀小嘴的颜色,《嫩黄之忆》是怀旧作品,儿时生活的回忆,像鲁迅的《朝花夕拾》。《病愈》一首写道:“庭中花草骤然发长了/一只苍蝇碰着玻璃/地板上躺着雪梨皮/东(冬)瓜汤冒着腾腾的气/软绵绵的脚/蓝的心溶和着母亲的笑/飞在蓝的天空里。”作者幼年时,生病初愈得慈母悉心护理的温馨感受,正犹如腾腾暖气弥漫在诗里。这感受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而融于一幅常见的家庭生活的素描。整篇组诗便是一幅幅素描。《荒院》描述了一幅废弃的庭院景象:“门缝里的三燕坦(姐)/板着寂寞的脸/红毛伯伯出去了/大蜘蛛当着家/白茅在墙头看四方/哭得脸都焦黄了/车前草里的栗团子/暗绿井栏旁/遗落一只红绣鞋/——那丫头还在呜咽吗/白头发老人出来要果(子)吃了。”与前一首不同,这一首,情思由怅惘替代了温馨,而且很有些朦胧的味道。虽然依旧是素描,但是越过了平面视觉,包含着立体故事。荒院是个幽会的好场所,遗落的红绣鞋却明白地显示,最终有情人未能成就好事情。她弃世而去,遗留在人间的丫头和老人,该是女儿和父亲吧,悲的悲,傻的傻,其间一番怎样的波澜啊。或许你可作别一番想像,红绣鞋就是丫头的。不管如何,一个井旁穿红绣鞋的女性,多年之后仍印在作者脑海里,一并带着那车前草、白茅,还有大蜘蛛。抒写《嫩黄之忆》的诗人吴组缃,心态显得多情、敏感、细腻,不像叙述《一千八百担》故事的那个理智、冷静、谨严的小说家吴组缃。 吴组缃是比许多诗人更会写诗的。他素以爱惜羽毛著称,这不仅指他作品数量不多,而且还应该指其作品篇幅不长。《嫩黄之忆》里都是七八行一首的小诗,唯头尾两首略长,也仅长到十一行而已。短则短,意蕴决非浅陋。写的是琐琐屑屑,却无不韵味悠长,令人联想到旧体绝句,当然属婉约一路的。如《窗外》:“麦杆锁哪在后园里/蝴蝶飞过墙头/去远了/阶沿上谁丢的/那憔悴的栀子花/——一条蛇似的粗辫子/漠漠月亮漠漠雨/无端的眼泪。”终究还是小说家写诗,诗里总有人物,人物是诗里精神;终究写的还是诗,人物并不细描,而借助景物营造氛围,景与人融为一体形成意境。此是他小说《萘竹山房》的经验,所以他的诗,篇幅再短,必匀出不少笔墨用在景物上,写景常占去全篇一半多。不过,《我要踏着云霞飞腾》不会也是这种写法吧,因为那可能是另外的一种情思。抗战爆发后吴组缃又写过新诗《你们二十四个——投赠孩子团》和《与抗战有关》,那一定在抗战烽火中走向豪放了。除《嫩黄之忆》,我没有读过吴组缃的其他新诗作品。十分想读,尤其是《嫩黄之忆(一)》,显然与《嫩黄之忆》是连体。但是它们所载报刊不易找见,至今未得寓目,只有遗憾了。 发表《嫩黄之忆》同一期的《文学季刊》还有散文家李广田、丽尼的诗作。那个时代的作家,好像喜欢尝试各种文学体裁,鲜有单打一的。臧克家写过小说,丁玲写过剧本,曹禺写过诗歌,小说家沈从文既写过诗歌也写过剧本(少有人知道他的剧本),散文就不必说了。小说家茅盾亦如此,但他好像不大承认写过诗。对一些作家而言,这可能是他们体裁定位前的摸索。吴组缃最初写的是两篇小说,停了两年是连续写诗,有《我们怀着渺冥的情绪》、《去问前面的大哥》和《献诗》,接着小说、诗歌问隔着写,后来小说愈写愈多,诗便偶尔为之,再后来只见小说没有诗歌了。于是今人只知道文学史上小说家的吴组缃。我所知的吴组缃新诗,已悉数罗列于上述。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吴组缃发表了一些旧体诗作,多属应酬唱和文字,不为研究者纳入视野,亦情理中事。不过,了解吴组缃创作过新诗,有助于研究他的小说,就不至于惊异,以社会剖析小说见长的作者,何以还有《菜竹山房》那般诗意浓郁的作品——何止是《莱竹山房》。 P35-38 后记 现在是格外讲究书名的。签署出版合同的时候书名尚未确定,而今发排在即,只好这么将就了。“旧痕新影说文人”,书名是由朋友热心替我拟定的,有人很偏爱,编辑也说好,在我仍是勉强,无奈自己想不出胜它一筹的了。我常羡慕人家的书名而叹自己无能,以前的几本书名也是求助于朋友或编辑的。《才女的世界》那本,大概借光书名,多印了一次,多印了数千册,但我仍不喜欢这书名,乃至有点心虚,惟恐媚俗和蒙骗之嫌。原先自己拟定的一个太实,不脱学究腐味,当然更不好。 再说编排的欠妥。它是我这几年零散文章的集合,写的时候十分随意,碰到什么写什么,现在拢在一起归类分辑,实在困难。为何要如此归如此分,我说不大清楚。如果作些挪动调整,或重新组合,亦无可无不可的。不去顶真了,鲁迅的小说集未必篇篇是小说。他的杂文集里,就不全是议论体,很有些抒情、感人的美文。鲁迅出杂文集时从不分类编排,大体按写作时间的顺序流水而下,那省事很叫人羡慕。然而那是鲁迅。 很想交代的还是这些文章的写法。有些人看来,显然它们非驴非马。这些年来许多议论作家作品的文字,不是马便是驴。要么板板正正,俨然峨冠博带;要么抄抄摘摘,纯粹二道贩子。我们原不是这样的传统,古代的《文心雕龙》,近代的《人间词话》,现代的鲁迅、茅盾,乃至梁实秋、李健吾、朱光潜,都不是这样的。文学评论的刻板,大约受染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日丹诺夫他们;而没有自己见识的贩卖,则为近年来商潮的影响。我原是个散漫人,写作没有统一的计划,发表不拘一定的报刊,或阐述或辩驳,时庄时谐,既攀不上经院论文,也不甘心普及读物,真个是非驴非马。然而隐贯其中的一点努力是,争取尽可能多的读者,同时,不失尽可能高的专业品位。希望它的读者,兼顾爱好者与专家。因此除了行文的轻松、亲切,总有发现的一点材料,熟虑的一丝体会。倘真能雅俗共读,则欣慰不已。 最后说明,有的文章发表较早,那早的痕迹一眼就能看出的,校阅书稿时不作修改以存当时之真,仅词句略予修饰。附录一篇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为凌叔华画展写的前言,乃程干泽先生专为我从法文译出,在此特别致谢。 陈学勇 二00六年七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