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人可学,而词曲非老子决不能。”,可见戏曲名段价值更珍贵,也更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戏曲名段的赏析,开拓了戏曲评析的新路:既突出名段,又勾连戏剧的主旨;既保证选段的独立性,又不忘它的内在联系和照应,使读者对古代名剧名段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千古绝唱(古代戏曲唱词精选) |
分类 | |
作者 | 李克和//吴宝祥//余福智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诗人人可学,而词曲非老子决不能。”,可见戏曲名段价值更珍贵,也更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戏曲名段的赏析,开拓了戏曲评析的新路:既突出名段,又勾连戏剧的主旨;既保证选段的独立性,又不忘它的内在联系和照应,使读者对古代名剧名段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目录 窦娥冤 /元.关汉卿 拜月亭 /元.关汉卿 救风尘 /元.关汉卿 单刀会 /元.关汉卿 望江亭 /元.关汉卿 谢天香 /元.关汉卿 西蜀梦 /元.关汉卿 梧桐雨 /元.白朴 墙头马上 /元.白朴 东墙记 /元.白朴 汉宫秋 /元.马致远 青衫泪 /元.马致远 荐福碑 /元.马致远 陈抟高卧 /元.马致远 黄粱梦 /元.马致远 贬黄州 /元.费唐臣 西厢记 /元.王实甫 丽春堂 /元.王实甫 芙蓉亭 /元.王实甫 赵氏孤儿 /元.纪君祥 啐范叔 /元.高文秀 伍员吹箫 /元.李寿卿 李逵负荆 /元.康进之 竹窗雨 /元.石子章 魔合罗 /元.孟汉卿 归去来兮 /元.尚仲贤 看钱奴 /元.郑廷玉 疏者下船 /元.郑廷玉 秋胡戏妻 /元.石君宝 曲江池 /元.石君宝 张生煮海 /元.李好古 贬夜郎 /元.王伯成 范张鸡黍 /元 宫天挺 七里滩 /元.宫天挺 倩女离魂 /元.郑光祖 侣梅香 /元.郑光祖 王粲登楼 /元.郑光祖 竹叶舟 /元.范康 扬州梦 /兀.乔吉 不伏老 /元.杨梓 追韩信 /元.金仁杰 哭少游 /元.鲍天佑 西游记 /元.杨讷 马丹阳 /元.杨讷 升仙梦 /元.贾仲明 陈州粜米 /元.无名氏 赚蒯通 /元.无名氏 来生债 /元.无名氏 冻苏秦 /元.无名氏 举案齐眉 /元.无名氏 货郎旦 /元.无名氏 泣江舟 /元.无名氏 小尉迟 /元.无名氏 桃花女 /元.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 /元.无名氏 连环计 /元.无名氏 百花亭 /元.无名氏 宦门子弟错立身 /元.无名氏 琵琶记 /…明.高明 幽闺记 /…明.施惠 宝剑记 /明.李开先 浣纱记 /明.梁辰鱼 紫钗记 /明.汤显祖 邯郸记 /明.汤显祖 南柯记 /明.汤显祖 牡丹亭 /明.汤显祖 红蕖记 /明.沈璟 义侠记 /明.沈璟 玉簪记 /明.高濂 中山狼 /明.康海 人面桃花 /明.孟称舜 娇红记 /明.孟称舜 雌木兰 /明.徐渭 红梅记 /明.周朝俊 同窗记 /明.无名氏 绣襦记 /明.无名氏 清忠谱 /清.李玉 千忠禄 /清.李玉 占花魁 /清.李玉 临春阁 /清.吴伟业 西台记 /清.陆世廉 钧天乐 /清.尤侗 龙舟会 /清.王夫之 鲠诗谶 /清.土室道民 冬青树 /清.蒋士铨 四弦秋 /清.蒋士铨 长生殿 /清.洪升 小忽雷 /清.孔尚任 桃花扇 /清.孔尚任 劫灰梦 /清.梁启超 新罗马 /清.梁启超 碧血花 /清.王蕴章 试读章节 窦 娥 冤 元.关汉卿 第一折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圆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间皱。越觉得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赏析:《窦娥冤》是一出感天动地的悲剧,通过一个弱女子无辜受戮的故事,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作品中的窦娥是苦难的化身。她是一个贞孝的寡妇,只因反抗恶棍张驴儿的逼婚,被诬告为杀人犯,最后竟被送上断头台。其冤感动了上苍,造成一系列的反常气象,产生强烈的悲剧审美效应。 这支曲子是窦娥出场时唱的,表现她凄凉的心境。花枝烂漫,香气盈室,本是令人愉悦的景象,窦娥反而为之垂泪;只因为她的生活中从来没有春天,没有温馨。明月如环,清辉如水,本是令人流连的良夜,窦娥反而为之断肠;只因为她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圆满,只有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良辰美景使她更加痛苦,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正与生活中的死气沉沉形成鲜明对照。从这支曲子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她积郁之深,孤苦之极。触景生情的感怀,又透射出她难以抑制的心潮起伏。 关汉卿,号已斋,大都(今北京)人。约生于金末(1212--1220),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他是元杂剧的开山鼻祖,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大师。钟嗣成《录鬼簿》称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将其列于群英之首。贾仲明补作挽词,更称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他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18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媳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 赏析:窦娥在人世上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年,却经历了人间的种种不幸:三岁丧母,七岁离开父亲,被当作抵债之物典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十七岁完婚,不久丈夫又去世了,只落得孤苦伶仃的境地。这支曲子唱出了她那苦难的一生。尽管她已经感到了人生的无休无止的折磨,但何曾想到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更残酷的命运还在等待她.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 赏析:蔡婆婆被逼迫嫁给张驴儿的父亲,同时劝窦娥也应承改嫁,窦娥坚决不答应,于是婆媳之间展开了冲突。窦娥清醒地看到这强加的婚姻决不会有好结果,婆婆六十开外重嫁非人,更会徒增笑柄,所以她一改往日的顺从,唱出这支曲子对婆婆进行规劝和嘲讽。 第三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过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赏析:窦娥被诬毒死张驴儿的父亲,但严刑拷打未能使窦娥屈服。可是,当昏庸的太守转而要毒打蔡婆时,她为了救婆婆一命,不得已承担了罪名。当窦娥被押赴刑场时,满腔的冤屈、愤怒立刻像火焰一样喷射了出来。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说苍天有眼、天经地义、天公地正,历代帝王更将自然法则附会成自己的统治,以表明自己的政权与天地一样神圣,一样不可侵犯,一样公正无私。而此时窦娥却断然否定了天地的公正性。她斥骂天地鬼神,发出强烈的不平之鸣。因为残酷的现实教育了她,生活中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残酷的现实逼着人们去思考,要么根本不存在主持公道的天,要么天地本身也怕硬欺软、助纣为虐。这支曲子反映了窦娥的觉醒,也将窦娥的反抗精神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赏析:《庄子.外物》等著作记载,周朝大夫苌弘,忠而被谤,冤死于蜀,蜀人将他的血收藏起来,三年后化成了一块碧玉。窦娥认为,其冤情比苌弘更清晰更严重,于是临刑前提出了第一桩誓愿:要一张干净的席子,让她站立;要一丈二尺白色的条绢,挂在旗枪上;等到刀砍头落,一腔热血都飞到白绢上,向世人昭示她的死是多么奇特,她被杀头是多么冤枉。她深信誓愿一定会灵验,奇迹一定会发生。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尺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赏析:《淮南子》等著作记载,战国时,齐人邹衍忠心耿耿地为燕惠王效命,燕王却轻信谗言,将他入狱,他仰天大哭,暑热之际,竟然降下寒霜。窦娥认为,其冤情比邹衍更清晰更严重,于是提出了第二桩誓愿:身死之后,天要降三尺瑞雪,遮盖其尸。她深信,自己的奇冤一定能像邹衍那样使自然现象反常。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苦难言。 赏析:《淮南子》、《汉书.于定国传》等著作记载,东海孝妇周青,丈夫死后,精心伏侍婆婆,婆婆见她年轻,多次劝她改嫁,她都不肯。后来,婆婆自杀,小姑反诬她谋杀,因此被判死刑。她死后当地三年枯旱不雨,直到于定国平反此案,天才下雨。窦娥坚信,既然东海孝妇的冤情可以使苍天不雨,自己的冤死也能导致楚州亢旱三年,于是她提出了第三桩誓愿。这里,她还明确指出酿成冤狱的症结就在于官吏们贪赃枉法,老百姓申诉无门。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誓愿明题遍。(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赏析:从迷信命运到否定命运,进而要主宰命运,反映了窦娥的觉醒过程,而临刑前三桩誓愿的提出更把这种反抗上升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此时此刻,她并不是重新相信鬼神,乞求上天垂怜,而是以一种主宰天地的气派,命令天地做出反常的气象昭示自己的冤情。临刑前的最后几支曲子慷慨激昂,满腔愤怒像火焰一样喷射出来,“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等,这里反复张扬的是一个“我”字,表现的是强烈的主体精神。P1-8 序言 清朝康熙年间,社会上流传着“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民谣。所谓“收拾起”,是指李玉《千钟禄.惨睹》中的唱段: [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人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而“不提防”,则是指洪升《长生殿.弹词》中的曲词: [南吕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这支民谣反映,随着《千钟禄》《长生殿》的演出,其曲词风行一时,众口相传,以致家喻户晓。其实,不独是这两部传奇有此盛遇,历代的名剧往往都是曲、词兼美的,其优雅的曲词一经舞台演唱,便无翅自飞,无胫自走,流行于大江南北,婉转于万户千门。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一般民众也唱其曲、说其事、感其情。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指出:“元曲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 与西方的戏剧相比,我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艺术韵味,其唱段也有着独立的审美意义。尽管戏曲是综合艺术,它载歌载舞,说、表兼重,融抒情与叙事于一体,同时汇集了说白、诗歌、演唱、舞蹈、音乐、美术、武打、杂技、幻术等因素,使舞台犹如一幅写意画,呈现在观众眼前。但是,当人们眉飞色舞而出、唏嘘议论而散之际,啧啧于唇、朗朗于口的往往是其曲词;至于物换星移、时过境迁之后,令读者掩卷深思、回味追赏的更是其文章。只要将古典名剧的唱段挑出来,我们就会发现,它在配乐的环境中是抑扬顿挫、轻重疾徐、圆润流转的曲词,在脱离音乐的情况下便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其语言材料多取自脍炙人口的经典韵文,却又自然融化,串合无痕,每每因事以造形,随物而赋象,具有“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的艺术效果。 与诗词比较,戏曲的结构规模要宏大得多,即使是就文辞而言,其创作难度也大得多。明人臧晋叔《元曲选.序二》指出:“诗变而词,词变而曲,其源本出于一,而变益下,工益难。”清人黄周星《制曲枝语》也说:“诗降而词,词降而曲,名为愈趋愈下,实则愈趋愈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困难: 首先,难在雅俗共赏。戏曲不同于诗词,不是专属于文人的艺术,而是大众艺术。戏曲观众中既有饱读诗书的才人学士,也有识字不多的牧竖贩夫,还有不少妇女儿童。因此,戏曲应“奏之场上,不论士人闺妇,以及村童野老,无不通晓,始称通方”。(王骥德《曲律》卷三)其语言“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既不可,俗又不可”,(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它一方面要浅显通俗,满足一般民众甚至妇女儿童的需要,“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徐渭《南词叙录》)另一方面它又要新奇别致,耐人寻味,满足文人学士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戏曲必须“语似浅而实深,意若隐而常显,情沿俗而归雅”,(姚华《曲海一勺》)同时兼顾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的需求。做到不俚不窒,不浅不晦,雅俗包容,文野兼蓄,数语含姿,片言生态,饶有情趣,令人回味。 其次,难在音律谐叶。戏曲又是一种音乐艺术,从元杂剧开始,作者就非常讲究音律的完整、准确。一折戏,不仅是一个情节段落,而且是一个音乐单元,只能是同韵同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这就要求作家必须精通音律,娴于宫商。所以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说:“大抵先要明腔,后要识谱,审其音而作之。”清人万树也指出:“夫曲有音、有情、有理。不通乎情,不能歌;不通乎音,弗能作。”(见梁廷楠《曲话》)具体来说,戏曲音乐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根据剧情选择恰当的宫调;戏曲的风格与音乐的基调应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一定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宫调来传达,而一定的宫调又只适合一定的内容。剧情与音乐,二者合则并美,离则两伤。宮调“用之不得其宜,虽才情生色,亦不足取也”。(黄图祕《看山阁闲笔》)再是戏曲语言要做到声韵圆润婉转,自然流畅。惟有缓急中拍,合律依腔,其声不失,其调不讹,其韵不乖,节按字工,才能气贯其中,神行其际,若浮云之飞太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 再次,难在语言个性化。诗词是自叙体艺术,戏曲是代言体艺术。前者重表现,作家可以直接抒发主观情志;后者重再现,作家必须借助不同的人物,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序》指出:“撰曲者不化身为曲中之人,则不能为曲。”李渔《闲情偶寄》也说,“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腔”,作家“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这就意味着剧作家必须“设身处地”、“梦往神游”,整个地化为剧中人,深入辨别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教养、不同经历的人物特征,“随所妆演,无不摹拟曲尽”,(臧晋叔《元曲选.序二》)准确、生动、鲜明地表现其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反映在戏曲语言上,必须“说何人,肖何人”。唱词、说白都要“因人而施,口吻极似”,(徐大椿《乐府传声》)体现鲜明的个性。 正因为戏曲创作较之诗赋古文,难度倍增,所以陈继儒说:“诗人人可学,而词曲非才子决不能。”《秋水庵花影集.叙》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名段的价值也更加珍贵,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扬光大。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戏曲选本,基本上都是以整本或整折(出)为单位,很少对某一名段作具体、深入的分析,因而难免失于粗疏,也不利于戏曲唱段的普及。近十余年来,关于戏曲名著的专论虽然时有面世,但多限于学术圈子内的研讨,对于一般读者又未免过于高深。戏曲之所以很少出现类似绝句选、小令选那样的曲词选、名段选,我想,主要原因是戏曲集抒情与叙事于一体,属于综合艺术,折(出)与折(出)之间、唱段与唱段之间联系紧密,研究者担心将某个曲段单列,容易割裂剧情,破坏前后联系。而整本整折(出)的戏曲选本,由于篇幅较大,所需的阅读时间较多,一般读者又难以应对。这样多少影响了戏曲唱段的普及,使得戏曲名段未能像诗词那样,为今天的青年了了于心,便便于口。本书的编写,力求开拓戏曲评析的新路:既突出名段,又勾连戏剧的主旨;既保证选段的独立性,又不忘它的内在联系和照应。为此,我们在对名段加以赏析的同时,尽量注意对故事的情境作简明扼要的交代。其宗旨是使读者对古代名剧名段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由于我们的这种努力带有尝试性,模糊影响之谈,挂一漏万之失,在所难免,尚祈方家有以是正。 本书的分工是这样的:李克和负责全书的统筹与策划,同时担负元明两代戏曲的选评,吴宝祥先生负责清代戏曲的选评,余福智先生则参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三剧的选评。 李克和 2005年6月于佛山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