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分类
作者 万晴川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方术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征。重点论述方术文化对小说作家创作思维、艺术手法的演变过程,并以几部具有开创和典型意义的名著作为切入点,分别研究命相术、占星术、房中术等。本书的研究拓宽了古代小说研究思路,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方法。

内容推荐

导论:由于处在同一文化层面,方术文化对通俗小说的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了经典文化。古代小说家深受方术文化的影响’甚至作者中不乏巫方之士,涉及方术内容的中国古代小说难以计数。它对古代小说的创作思想、人物塑造、艺术结构、理论批评等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形成中国古代小说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方术文化涉及的理论知识十分庞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象数思维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归纳与整合的理论,是方士们试图提升自己技术的文化品位、使之进入社会意识主流的理论和经典依据。

第一章:由于古代小说作者多是方士,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方术内容,以致影响了当时人们对于小说的认识,从而把小说视为“医巫厌祝之术”。“古今语怪之祖”的《山海经》,鲁迅认为它出自巫师方士之手。汉魏时盛极一时的地理博物类志怪小说,就是由《山海经》发展而来志怪小说中有大量的人神之恋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当事人具有神的代言人的巫觋品格。人伦鉴识之学促使了志人小说的产生,而人伦鉴识之学又与相术学密不可分。由于早期社会巫史不分,汉魏南北朝时的杂史杂传小说也多杂有方术内容,被称为“古今纪异之祖”的《汲冢琐语》,“实为小说之滥觞”,是一本“诸国卜梦妖怪相书”。

谶纬为方士化的儒生所炮制,传说中的及其历史上的圣贤、帝王被异相化,催化了人们关于“圣人奇相”的观念。在后世小说家笔下,帝王、圣僧、神道等都有一副奇相。

汉末六朝士人不拘礼法,致使崇尚自然,追求成仙,成为风气。修炼成仙,易成方士。因此,先秦两汉小说中也有大量的方术内容。

从唐宋小说看来,方术成为了士人的科场安慰剂和官场护官符,同时也反映了唐人“知命安时”与“吉凶由人”的命运观念。无论是主张顺应命运还是改变命运的小说,都只是仅仅表现了生命对不可知的力量的顺从,而没有着力渲染内部没有消失理由的事物遭到毁灭,一个人在青春时期死亡,完善的破碎,生命中可怕的悲惨;更没有表现人们在逆浊流而上的人生旅程中满足一种崇高的向往,固执地走向毁灭的归宿。相反,受到道家房中术影响的小说,则表现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观念。

明清时期,方术在民众中得到了广泛普及,日益世俗化、商业化,使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与方术有关,方术观念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进行了全面渗透,小说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消化了方术文化的审美养分,并把它变成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概而言之,先秦汉魏时期的小说作者难以摆脱史书的影响,抱着搜奇猎怪的态度记录方术内容,还没有自觉虚构的意识,更没有把广阔的社会内容融人方术故事之中。唐宋时期,宗教家借方术而传教,方术则借宗教理论以提高其品位,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方士传播其理念的载体,方术内容则成了小说家表达思想感情的创作素料。小说作者再也不是被动地记录方术故事,而是进行了有意识的创造。而且,方术预言已初步转化为一种叙事结构。元明清时期,方术观念与小说创作实现了全面融合,方术观念已全面渗透到了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之中。而且,在大多数小说中,方术预言结局框架的作用、内容已被表现世态人情、个体情感的主题所置换。从而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二章:《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人物形貌描写深受相人术的影响,并且成了后来小说家的创作范型,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貌描写很难跳出相术词汇和相术观念的“框架”,从而形成了明清小说中人物形貌描绘的类型化、程式化。这些描写与古老的图腾崇拜有关。动物和自然崇拜是建立在巫术理念之上的,人如果在形体或举止上像动物和自然图腾,那么人与其之间就有了某种神秘的“同质”关系或“交感”联系。

在古代小说中,小说家与历史学家一样,在相术观念的指导下,对不少历史人物进行了“整容”或“丑化”。

借用命相判语作为小说的结构纲目,《金瓶梅》是始作俑者,后来又有许多小说对这种结构方式进行了模仿。更有甚者,由于相术观念的广泛影响,在许多小说中,作者更多的是把命相判语转化为对人物外貌的直接描写,这时,虽然没有出现相士及其看相算命活动,但人物的外貌描写已呈现出相术所标示的暗喻,实际上它变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命相判语。

命相判语起到了事先叙述的作用,我们可以称之为预言叙事或“前叙述”,这种叙事模式起源于古老的殷墟占卜。

在有些小说中,命相判语没有应验,人物的命运结局正好向命相判语所预言的反方向发展,相士判为瑞相的变成了恶相,或判为恶相的却变成了瑞相。在这类故事中,主人公行善或造恶成了小说的主体情节。它是以德行善举为叙述逻辑本位的,其实仍未跳出相术“心相”理论的范畴,命相判语在结构中实际上起一种反向暗示作用。由于这些小说作者太偏爱于劝善惩恶,所以他们重视的是故事效果,而不是人物性格的刻画,只重故事不重人物,故事大于人物,故事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在明清小说的结构中,命相活动有时起着故事的“触媒”作用。就是说,这段命相活动在整部小说中,虽然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触发了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掀起了情节的波澜;同时它又具有搭桥的媒介作用,在故事情节的转换中不可或缺。有时则起着串联功能。

第三章:占候就是利用自然界的种种变化,暗示朝政得失、王朝兴衰和人事吉凶。它与我们今天的自然环境描写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由于占候学的影响,自然界的某些东西经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已经定式化、符号化了。它不仅具有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而且具有暗示吉凶祸福的作用。古代小说家常利用占候观念在小说中营造艺术氛围,设置伏笔。

在古代小说家笔下,帝王将相几乎都是星宿下凡,他们死亡之前,都有星象预兆。根据星象来制定政治措施、军事策略的之类描写,在古代小说中所在皆是,以星神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也不少,还有的小说,以星相谪降作为小说的楔子。总之,天文崇拜大大拓展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题材领域,激发了古代小说家的想象力,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涂抹了几许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

谶应故事一般由神启、预言、应验三部分组成。神启有时是隐藏的,预言话语对全文起提示和纲目的作用,应验过程则是故事的主干。因此,与命相判语一样,它既可以作为小说的整体纲目,也可以充当小说中的伏线。小说家还常常利用谶表现人物性格,营造艺术氛围。

使用隐含吉凶祸福的梦象,作为小说的楔子或叙事纲目,是古代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不少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由梦衍生或推动的,尤其是公案小说,几乎形成了一种模式:当破案陷入绝境时,当事人便会做一梦,梦中鬼魂说的话或吟的诗暗藏着破案的线索。小说家还常用梦象来描摹人物的心理变化。

第四章:明清色情小说大多是按照道家房中采补观念而构建的,作者在这一框架内填进了大量的性描写内容。小说中的性主题和性描写,基本上都是对宝精养身这一要旨的戏剧化敷演。男人把女人看作健康锻炼的性伙伴,而不是单纯满足自己性欲的工具,更不是情感的对象化。程式化地采用体位和进入技巧,使男女性行为仿佛似性爱体操,其主要动机是获得良好的健康,而不是情爱和感情。

古代小说中描述了许多仙凡之间的动人恋爱故事,以歌颂爱情的形式传授、修炼房中术。道家房中术认为,男性神仙练就元阳之体,女性神仙练就元阴之身,凡人若采得元阳元阴,就能快速成仙。因此,遇仙一直是中国凡人梦寐以求的妄想。

古人认为,狐会采精补气,甚而造成人的病弱乃至死亡。在人狐之交的小说中,诱惑男人的母狐美丽、贪婪和善变,与立于封建社会道德标准之外的美丽女子非常相似。人鬼之恋是以冥婚为原型的,而房中观念也影响了人鬼之恋小说的构思。道教房中派认为,女鬼是阴中之阴,得到阳丹后,可使自己枯骨生肉,起死回生。古代小说戏曲中的许多女鬼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复活的。

色情小说体现了古老的性力崇拜观念;一些荒谬的色情描写,是封建社会中男人们阴暗心理的暴露,也反映了明末文人厌弃繁琐、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在小说的结尾,纵欲者最后都隐居于一个像女性生殖器的欢乐谷。以快乐的缩减为结局是明清色情小说遵循的一种套路,其目的是使纵欲者先前的淫乱生活得到净化。

第五章:在古代小说中,诸葛亮、姜子牙和文素臣等都被描写成巫师化的军师。诸葛亮和姜子牙的妖化受到了民间传说的影响,而文素臣的形象则完全是作者的自造。如果说诸葛亮像一个儒士化的巫师的话,那么,姜子牙就像一个道士化的巫师,文素臣像一个学者化的巫师。

《飞龙全传》中的苗训形象,集中反映了术士们的梦想,他们一方面极力使自己的职业行为神圣化,另一方面则想借方技飞黄腾达。历代封建帝王和重臣一般都豢养着大批术士,为自己夺取天下大造舆论,为政治军事决策提供参考,他们几乎事无巨细,都要垂询术士。术士扮演着“白衣卿相”的角色。这些都对古代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在几乎所有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中,术士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斗争,在古代小说中常被曲解成术士斗法,术士看相、卜卦、占星、望气等方术则被演绎为一段段故事情节,成为有关小说的重要构件。

在古代小说中,还有一些江湖术士野心勃勃,不甘于人下。他们云游四方,以看相为名,寻找一些具有暴发可能的“潜龙卧虎”,以生命做赌注,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结语:从古代小说中的相关描写看来,方术之所以大行其道,既是由于其本身存在着某些合理因素,更是因为接受者长期积淀的顽固观念、曲意解说还有统治者蓄意神道设教而产生的结果。

目录

内容提要 /1

导论 /1

一、“方术”释义 /1

二、方术文化的理论基石 /8

第一章 古代小说与方术综论 /17

第一节 记异语怪:先秦汉魏时代 /17

一、神怪小说 /26

二、杂史杂传 /34

三、志人小说 /40

四、小结 /45

第二节 传播载体:唐宋时代 /46

一、科场安慰剂和官场护官符 /50

二、知命安时与吉凶由人 /58

三、“我命在我不在天” /74

四、 有意识的虚构 /76

五、小结 /84

第三节 相互磨合:明清时代 /85

一、方术的世俗化 /90

二、方术的商业化 /96

三、方术观念与小说创作的互渗 /98

四、小结 /105

第二章 古代小说与命相术 /107

第一节 人物形貌的范型化:《三国志通俗演义》 /107

一、标满相术密码的人物形貌 /108

二、苦心移植的“反骨” /122

三、文化阐释 /124

四、审美思想 /129

第二节 命相判语构建的大厦:《金瓶梅》等小说 /136

一、应验了的命相判词 /136

二、没有应验的命相判词 /148

第三节 术士活动产生的故事:《飞龙全传》

  等小说 /156

一、术士活动的触媒作用 /157

二、术士活动的串联作用 /158

第三章 古代小说与占卜术 /164

 第一节 天垂象:古代小说与占候 /164

 第二节 星象的暗示:古代小说与占星 /l77

一、占星与人事 /179

二、星神小说 /184

三、 占星与小说的情节结构 /193

第三节 神秘的隐语:古代小说与谶应 /196

一、谶的传播 /196

二、谶的形式 /204

三、谶与小说艺术 /216

第四节 梦有吉凶:古代小说与占梦 /222

一、古代小说中释梦法 /226

二、 占梦与小说的结构艺术 /230

第四章古代小说与房中术 /238

第一节 采补术的演绎:《株林野史》等小说 /240

第二节 性福之梦:人仙艳遇 /257

第三节 性灾之祸 /262

一、人狐之交 /262

二、人鬼之交 /275

 第四节 回归“素谷” /279

一、性力崇拜 /279

二、男性潜意识的流露 /285

附 一、藏密与明清小说中的性描写 /286

二、藏密思想与明清色情小说的结构 /297

第五章 学成方技术,货与帝王家

  ——古代小说中的方士 /302

第一节 巫师.军师.帝师:诸葛亮.姜子牙.

  文素臣 /302

第二节 “白衣卿相”与“祸乱根苗” /314

结语现代审视 /324

一、古人的质疑 /324

二、科学和迷信杂陈的怪胎 /326

三、观念积淀的威力 /328

四、记忆原则与曲解“妙法” /332

五、“神道设教”的统治术 /337

主要参考书目 /339

后记 /3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