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不要惊疑,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现代管理学虽然诞生在西方,但是“拿来主义”也须要过“水土不服”这一关。事实上,如果说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在不同的时期都成就了两国的经济繁荣,那么,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亟须中国式管理智慧的支撑。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的支配。因而管理越是能够利用当地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越是获得更大的成就。那么,中国式管理的特色究竟在何处呢?在读完本书时,你就能得知答案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式管理的36个关键与49个细节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王永峰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式管理?不要惊疑,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现代管理学虽然诞生在西方,但是“拿来主义”也须要过“水土不服”这一关。事实上,如果说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在不同的时期都成就了两国的经济繁荣,那么,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亟须中国式管理智慧的支撑。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的支配。因而管理越是能够利用当地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越是获得更大的成就。那么,中国式管理的特色究竟在何处呢?在读完本书时,你就能得知答案了! 内容推荐 本书总结了中国数千年历史沉淀下的中国式管理智慧,通过对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管理案例的具体分析,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其中的管理关键,使这些中国式管理智慧更加易于被人们理解和运用。本书全面结合中国文化的深厚背景和中国人性的现实状况,直面实际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力求让中国的管理者们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式管理的36个关键 1.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管理,以管得合理为目标 2.中国式用人讲究以诚待人,得人莫大于得心 3.中国式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总裁无为,干部才能无不为 4.中国式管理是实践的问题。讲究实际成效,能达到目的才是硬道理 5.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要重视人力 6.中国人相信人心的价值,选人用人育人留人,一连串都和人心有关系 7.中国式的领导讲究大境界、大胸怀,这样才能海纳百川,掌控全局 8.中国式领导的主要职责在经营,知人善任才是首要任务 9.中国式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自己行得正直,别人才会安心 10.领导要学会给部属搭舞台,做部属的坚实后盾,放手让部属去做 11.领导注意不要侵犯部属的权力,这样会妨害部属的学习和成长 12.中国式决策,先讲民主,一旦拍板定案,就要执行 13.企业基层员工,以“务实”为主,遵守规定照章行事 14.企业中层干部,以“应变”为主,合理应变以求制宜 15.企业总裁,以“前瞻”为主,随时抓住市场变化 16.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是管理的首要条件 17.做事先做人,通过做好人的工作来把事情做好 18.先求忠诚再求能力,能力可以慢慢培养 19.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 20.中国式制度讲究自然形成,需要多少建多少,不必刻意求齐全 21.中国式领导要开言路,求良策。遇事要多听不同的意见 22.中国式管理要合乎中国人性格,必然在实践中更卓有成效 23.管理必须和自己的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才更有效 24.满足众人的需求,让众人合力实现集体的目标 25.在用人不疑与用人要疑之间把握平衡 26.会授权才是好领导,凡是部属可以做的,领导就不要做 27.先管理好自己,再来管理他人,推行“反求诸己”的行为原则 28.考核员工的根本原则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9.维持合理的不公平,但要兼顾大家,做到公正合理 30.沟通要讲究圆满,照顾到每一个人 31.有话直说不是艺术,沟通有时以不明言为主 32.领导就是心腹知己的管理,要重点管理自己的核心班子 33.总裁与干部要配合好,老板要做“好人”,干部要做“坏人” 34.激励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用各种方式激励你的下属 35.变压力为动力,通过适度施压,激发部属潜在能力 36.强调整体利益,以团队精神来突破难关 第二部分 中国式管理的49个细节 1.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至柔驰骋于至坚,柔性化管理的力量 3.载营魄抱一,形神合一的文化 4.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修为 5.行不言之教,以身作则的领导 6.太上,不知有之,至高无上的境界 7.善战不怒,善胜不与,以退为进 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出奇制胜 9.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长远考虑 10.知其雄,守其雌,攻守兼备的经营 1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自来 12.中气以为和,阴阳互补的平衡艺术 13.切中肯綮,道法自然地决策 14.治大国若烹小鲜,适当宽泛地授权 15.大邦者,下流也,礼贤下士的激励环节 16.人和才能发挥众人的力量 17.管人要决在于赢得人心 18.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9.管理者要约束自己,避免上侵下权 20.管理者以德为中心聚集人脉 21.公平、正直、容人是赢得忠诚的法宝 22.目标一致,道路才会相同 23.管理者行为端正,员工自然就会效仿 24.“孝悌”是维护企业秩序之准绳 25.德、刑、礼是管理的三条金规则 26.建立管理制度不能削足适履 27.先尊重陈规定矩,再思改进 28.维护领导的权威,是制度的开端 29.管理实践是学习与思考的最终目的 30.敬重企业元老是产生向心力的根源 31.以德为中心建立企业文化 32.中庸之道,才是最适合的企业文化 33.从战略的角度看待战术上的失败 34.无远虑必有近忧,战略一定要高瞻远瞩 35.企业战略贵在坚持,朝令夕改不是战略 36.注重考察,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7.注意防范危害管理的六种现象 38.以不变应变,虚静以待则知实情 39.既要远见卓识,又要明察秋毫 40.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树立法的威严 41.赏刑明,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42.慎防擅主之臣的控制,提高管理者的警觉 43.管理者要学会左右平衡的艺术 44.能独立自主,才能有效合作 45.管理者要持重,避免喜怒哀乐之表情 46.要注重赏罚的实效 4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领导艺术 48.管理者要掌握管理下级的方法 49.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管理艺术 试读章节 安心才能得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究“和”,而要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统一,首先就要“安”,要让整个局势都稳定下来。在国人的词汇中,总是把“安”和“乐”联系在一起,不安心就没有快乐可言,因此管理活动必须顺应中国人的这一心理。 三国时,官渡之战刚打完,曹军在清点战果时,发现一大捆信件。这些信件是当时京城和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翻了翻,让人一一念出,其中大多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曹操的幕僚听了之后很生气,建议将这些写信的人抓起来严厉惩处。曹操听了,微微一笑,说“把这些信统统烧掉。”在场的人都愣了。曹操解释说,当时袁绍的实力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这件事传出去后,使得曾暗通袁绍的人落下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旁人也觉得曹操的肚量大,能够容人,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从而使曹营上下的人心很快地安定了下来。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智慧啊!假如曹操采纳幕僚的错误建议,大开杀戒,又将会出现怎样一种局面呢? 撷古启今,现代领导者要想把众人牢牢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必须少一些苛刻,多几分宽容。当然,这种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如果这种宽容一旦妨碍了目标的实现或给工作带来严重的阻力时,领导者则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消除隐患。对反对自己的人,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领导者都能以友善为怀,真心实意地团结其一道工作,这是宽厚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当今大企业林立的社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感到他们个人已被完全遗忘了。 当你的下级为他个人的问题来向你求教时,这说明他信任你、敬重你,显然表明你们之间关系很好,但要注意继续保持这种关系。不管你的下级要与你谈什么问题,也不要打断他们的谈话或把他们打发走。虽然对你来讲,这些问题未必重要,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不要置若罔闻,因为它们对你的下级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 假如一个员工今天气色不好,你就要问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如果他请假去照料生病的妻子,那么当他来上班时,你就要问问他妻子康复了没有。此外,你还要过问一下他女儿在学校的成绩如何。虽然有的时候只是一点儿小小的关心,但他会几天几夜想着你的恩德。这样做当然不难,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种小小的关心竟使你的上下级关系迥然不同。 中国人管理十分强调让下属安心这一点,认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宽容大度,如果过于精明,斤斤计较,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粒,则无异于“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不可能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俗语云:宽一分是福。只有心田似海,不计较下属犯错的领导者,才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并能在关键时刻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P16-17 序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企业界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管理的技术升级,从美式管理到日式管理,从精益生产到ERP导人,从向管理要效益到提出管理也是核心竞争力,这期间对管理的引进一直以加速度的“大跃进”方式进行,但可惜的是,不顾具体应用条件的照办照抄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却是成本和损失。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因为水土不服。把一门植根于外地土壤、适用于其它民族文化的学科,拿来指导自己企业的管理实践,又能有多大的效果?谁敢肯定它就不会出现水土不服? 现在人们常说,中国人最难管,中国企业最难管理。实际上如何呢?拿大家熟悉的三国来说,刘备三顾茅庐,就得来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亮;曹操永远不缺乏多谋善断的谋士,也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军;孙权也有为了集体利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将帅。中国人最难管,但总有众多以管人艺术成就伟业的英雄人物。所以现在人们所说的中国人最难管,只是因为管得不得法而已。这告诉我们,管理得法的这个法就是必须符合中国的人文环境和管理实践。 事实上,任何的管理理论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这种有别于其它地域与民族的特色,也正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竞争力所在。中国要想产生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管理理论的支撑,这也正是现在中国式管理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原因。 提到中国式管理,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了老子、孔子、道家、儒家、法家、孙子兵法等。在这一类由中国传统文化推演或联系起来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中,有人给分了几类:由儒家思想联想到现代管理;由《孙子兵法》演绎出经营谋略;由帝王之术推及到领导艺术;由禅宗思想牵涉出个人修炼。 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并不能直接应用于现代企业,所以由此推演出的“中国式管理”,更多的只是管理哲学层面的高度抽象,要想真正运用到实践,就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像中国武学的上乘功夫一样,传授的是一种无上心法,靠的是学习者的悟性。注重实践,讲求与时俱进,以求获得合理的效果,这才是中国式管理的初衷。 当然,中国式管理注重传统文化,但是绝不排斥西方的管理之道。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因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因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西方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同样,中国企业管理的成功,必须把西方科学管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把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问题相融合,这样中国的企业管理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基于以上想法,本书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精选了诸多知名企业成功的管理案例,吸收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智慧,并结合中国人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及人文环境,分析了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力求使中国的管理者们从中得到教益和启示。为此,本书致力于发掘中国式管理的关键所在,并给出能够有效实践中国式管理的具体细节。管理者既要能够把握事情的关键,又要善于抓住别人所忽略的细节。 希望本书不仅可以有益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董事长、总经理提高管理能力,而且也可以帮助广大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说:“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在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中国企业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式管理兴盛的时代,也已到来。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处于废墟中的日本经济重新崛起时,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学习、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的浪潮,许多日式管理经验已成为管理上的常识。今天,中国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吸引世界的眼球,中国的文化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引起世界的兴趣,当我们听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时,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将中国式管理展示给世界上所有的人?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人正在发明自己的管理体系。 ——彼得·德鲁克管理大师中的大师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 “中国式管理”不是单纯的、传统的、中国化的,而是站在中国文化与管理历史角度,以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把西方的制度化管理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这样才有竞争力。 ——汪延新浪CEO兼总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