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拉辛与莎士比亚/袖珍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司汤达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本书为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一八二三年的第一部分包括三章:《为创作能使一八二三年观众感兴趣的悲剧,应该走拉辛的道路,还是莎士比亚的道路?》、《笑》、《浪漫主义》;一八二五年的第二部分是直接对法国复辟时期旧制度旧思想的官方代表法兰西学院古典派攻击浪漫主义的反击。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表示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司汤达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附后还增收了司汤达《旅人札记》(选)、《意大利绘画史》导言、《阿尔芒斯》前言,以及关于司汤达一部未完成小说《吕西安·勒万》的序言、第一部第二部引言、一封致于勒·高及耶夫人的信和一份为该书所写的遗嘱。

目录

内容提要

译者前言

拉辛与莎士比亚(一八二三年)

第一章 为创作能使一八二三年观众感兴趣的悲剧

应该走拉辛的道路,还是莎士比亚的道路?

第二章 笑

第三章 浪漫主义

拉辛与莎士比亚(一八二五年)

说明

序言

第一封信 古典主义者致浪漫主义者

复信 浪漫主义者致古典主义者

第三封信 浪漫主义者致古典主义者

第四封信 古典主义者致浪漫主义者

第五封信 浪漫主义者到古典主义者

第六封信 浪漫主义者致古典主义者

第七封信 浪漫主义者致古典主义者

第八封信 浪漫主义者致古典主义者

第九封信 古典主义者致浪漫主义者

第十封信 浪漫主义者致古典主义者

声明

附录

旅人札记(选)

《意大利绘画史》导言

《阿尔芒斯》前言

关于《吕西安·勒万》

致于勒·高及耶夫人

《吕西安·勒万》序言

《吕西安·勒万》第一部引言

《吕西安·勒万》第二部引言

为《吕西安·勒万》所写的遗嘱

试读章节

这个问题在法国似乎已是陈旧不堪的了。不过,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所听到的还只是一方面的意见。《每日新闻》和《立宪报》…由于政见不同而壁垒分明,但有一点它们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法国戏剧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而且是惟一合乎理性的。可是,如果不幸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e)有意见要发表,那么,不论什么色彩的报纸不约而同都对它关上大门,无例外地拒绝它了。

这种明显的恶意丝毫不使我们感到害怕,因为这不过是一个涉及党派的问题罢了。让我们举出一个事实作为回答吧:

近十年来在法国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是瓦尔特·司各特的小说。

瓦尔特·司各特的小说是怎样的?

是穿插有长篇描写的浪漫主义戏剧。

也许有人会举出《西西里晚祷》、《帕里亚》、《马莎佩》、《雷格吕》的风行一时来反驳我们。

这几个剧本是给人以很大的愉快的;但是并没有给人以戏剧的愉快。其实观众并不享有绝对的自由,他们无非喜欢听到舞台上用优美的诗句表现高尚的感情。

这是一种欣赏史诗的愉快,而不是欣赏戏剧的愉快。因为其中缺乏深刻感情所必需的那种幻想深度。不论怎么说,人在二十岁时,要的是享受乐趣,而不是推理,尽管其中道理他不明白,但他实际上是这样做的。也正是由于这个不为人所知的道理,第二法兰西剧院的年轻的观众对这些剧本的虚构故事才这样易于接受,并为之热烈鼓掌。如《帕里亚》虚构的故事,还有比它更荒唐可.笑的吗?这种东西是经不起推敲的。人人都提出过这样的批评,可是并没有被采纳。为什么?因为观众要求的只是优美的诗句。观众在当前法国戏剧中所寻求的也就是这一套华丽眩目、用来着力表现所谓高尚感情的抒情短诗。这种抒情短诗用一些前引后连的诗句就能起到这种作用。这就如同派勒介路剧院演出的芭蕾舞剧一样,戏剧动作的惟一目的就在引出优美的舞步,或好或坏的敷衍成为悦目的舞蹈场面,如此而已。

我要毫无畏惧地向走在歧途上的青年一代讲话。他们因为莎士比亚是英国人,就对莎士比亚大喝倒彩。他们认为这就是爱国主义,就是维护国家荣誉。勤勉的青年人是法兰西的希望,我十分尊重他们,所以我必须以真理的严正语言来和他们谈话。

关于拉辛和莎士比亚的全部争论,归结起来就是:遵照地点整一律和时间整一律,是不是就能创作出使十九世纪观众深感兴趣、使他们流泪、激动的剧本;或者说,是不是就能给这些观众提供戏剧的愉快,而不是促使我们去看《帕里亚》或《雷格吕》第五十次演出的那种欣赏史诗的愉快。

我认为遵守地点整一律和时间整一律实在是法国的一种习惯,根深蒂固的习惯,也是我们很难摆脱的习惯,理由就是因为巴黎是欧洲的沙龙,欧洲的风格、气派;但是我要说,这种整一律对于产生深刻的情绪和真正的戏剧效果,是完全不必要的。

我要问古典主义派:为什么悲剧表现行动必须限制在二十四小时或三十六小时之内?场景的地点为什么不许变换,或者按照伏尔泰的说法,地点变换只限于同一处王宫的不同部分?P14-16

序言

一八二二年七、八月间,英国潘莱剧团到巴黎演出莎士比亚戏剧,受到巴黎一部分观众和舆论界的恶意捣乱和攻击,以致不得不停止演出。司汤达对此立即作出反应,写出文章,这就是英国侨民办的刊物《巴黎每月评论》同年十月号上发表的《拉辛与莎士比亚》,题目是用英文写的,文章是用法文写的,小题目便是本书第一章所用的那个题目。一八二三年一月,司汤达又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笑》,即本书第二章。第三章《浪漫主义》,应写于此后一八二三年年初这一段时间,但这时《巴黎每月评论》已和另一英国刊物合并,于是司汤达将这新写的一章连同前已发表的两章合在一起以《拉辛与莎士比亚》为题自费出版。这本小册子出版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浪漫主义和新的思潮日益猛烈冲击着巴黎古典主义堡垒。法兰西学院那部在当时享有极高权威的辞典也不能不对浪漫主义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浪漫主义这个新词作出自己的解释。法兰西学院院士奥瑞在一八二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就此向浪漫主义发起攻击。将近一年后出版的《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二部分,便是对这位古典主义卫道士的回答。政论小册子当时十分盛行,司汤达的朋友路易一保罗·顾里埃便是著名的政论作家;司汤达已写的许多作品本身(甚至也包括他的小说)也都带有政论特色,其实司汤达本人就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小册子作家,现在他更是有意采用这种小册子形式来写他这部批判古典主义派的书。“小册子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喜剧”,司汤达这样说。反击法兰西学院古典派权威人士,自由派很感兴趣,在政治上于他们有利,与三年前英国剧团在巴黎演出莎剧时自由派煽动什么英国人谋害拿破仑、大肆攻击莎士比亚的情景相比,现在是大不相同了。所以《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二部出版,有自由派报纸鼓吹,十分引人注目,影响也很不小。但是自由派作家或者当时浪漫派作家也未必真正理解司汤达的“浪漫主义”。

这是司汤达写《拉辛与莎士比亚》的直接原因。

但是,从这部书本身看,从它所涉及王政复辟时期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美学、戏剧种种极其纷纭复杂的背景看,从它的笔锋触及的人与事看,特别是从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来看,司汤达揭起“浪漫主义”这面旗帜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其意义更为重大。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实质上提出了一个关于时代的重要问题,他反复强调时代的变化,总是将艺术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加以考虑,他早已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提出的新的美学与艺术要求。在谈到喜剧问题时,司汤达强有力地指出:“尽管证券交易所和政治赋予我一种深刻的严肃性,尽管怀有党派的仇恨,倘若是要让我笑,仍然必须在我面前以一种愉快有趣的方式使某些满怀热情的人在走向幸福的道路上失足受骗才行。”这就是司汤达所强调的资产阶级“现代人”。头上戴着庞大假发的法国侯爵对戏剧艺术绝对提不出这样的要求;即是当时浪漫派诗人如拉马丁、雨果等也未必讲得出这样锋利的语言。《拉辛与莎士比亚》另一个主调是:“一切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表现他们时代的真实的东西”,“因此感动了他们同时代的人”。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来了。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由此开其端。这是很值得注意的。还有,在艺术上,一系列原则性的意见,特别是向莎士比亚学习的问题(本书第五封信关于检查制度、第八封信后两条司汤达的长注可予注意),在法国文学史上似乎可以说第一次如此鲜明地提出来并作出比较详尽的说明,现实主义艺术方法许多经验之谈已经表达得十分清楚,这是不是有助于人们理解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莎士比亚化的问题?这是一个可以加以探讨的题目。

可是,在一八三二年,雨果《克伦威尔》序言发表后五年,Ⅸ哀尔纳尼》轰动一时的首场演出已过去两年,正当浪漫主义运动盛极一时的情况下,司汤达的女友于勒高及耶夫人写信给他说:“创造浪漫主义的本来是你,你的浪漫主义是纯净的、自然的、动人的、好玩的、天真的、有趣的,但是别人却把它弄成了一个尖声嚎叫的怪物。你创造别的东西吧。”这当然是一个女人娇声娇气讲出的俏皮话,但可以反映出她的这位作家朋友和她交谈中的观点,似乎无可怀疑。正是这位高及耶夫人在一八三三年写了一部小说,要司汤达给她提意见,不料却促使司汤达沿着她那部小说稿的题材线索扩展开来竞写出一部很值得注意的小说《吕西安勒万》。其实,尖声嚎叫的浪漫主义早已被这位有独创性的作家抛在脑后,在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已经走得很远了;这就是司汤达另一类新的创造。司汤达所谈的浪漫主义,对我们研究他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是有帮助的,对于了解从十九世纪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是不可忽视的。

司汤达的现实主义观点,如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艺术必须具有真实性,描写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不可能是从逻辑推理中推导出来的原则,而是长期社会实践和艺术学习的结果。让。普来沃说司汤达在一八一七年写出《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是经过写了十五卷的日记、初稿、研究、文学通信、六卷艺术评论的准备才取得的。司汤达的思想和美学在《海顿生平》(一八一四)、《意大利绘画史》(一八一七)、《论爱情》(一八二二)这三部书里已经比较完整地形成;《拉辛与莎士比亚》不过是这位作家表示与封建历史时期旧文学告别,从此走上近代现实主义小说新开辟的广阔领域。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事件。

译本中增补了许多注释,其中属于考订、资料性的材料,大多取自本书编者皮埃尔·马提诺的注释;我在译本注释中未一一注明,应该在这里交代一下。

王道乾

一九七八年五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