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李扬汉先生主编的《植物学》的继承。全书通过对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以及植物界基本类群和分类的介绍,使学生对植物学这一基础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本教材的特点是强化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类群和分类等经典植物学的内容,同时反映现代生物多样性、外来入侵植物、植物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还将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方法和技术独立设章予以介绍,以体现植物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此外,本书还通过适当筛选与线条图匹配的实物和生态照片,突出重点和难点。与本纸质教材配套的还有强胜主编的《植物学网络课程》,该课件为教师组织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素材和试题库、名词库等。
本教材适用于农林、师范和综合性大学的生物科学、农学、园林、环境生态等各本科专业的植物学教学。
本教材适用于农林、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生物学、农学、园林等各本科专业的植物学教学。
全书在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植物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针对整个植物界而言的,所以被安排在全书的第一章。从第二章开始,主要介绍种子植物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由于种子和幼苗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所以被安排在最前面,也起到对种子植物整体了解的作用。然后,是组织、器官。营养器官的变态是植物对环境和功能的系统适应,故与器官的联系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一起组成一章,有其内在联系。植物类群被安排在一章中,以便比较各大类植物的生活史特点,但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农业生产上也最为重要,所以,另外再安排3章进行介绍。首先,将形态特征安排在前列为一章,它们是分类的基础,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分别单独成一章,并将其中的亚纲分别独立成节,按Cronquist分类系统排列,考虑到某些科的习惯用法,在科等分类单元上还部分引用了Engler系统。最后,还将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方法和技术单独成一章,予以介绍。此外,本教材通过适当添加与墨线图对应部分的实物照片,以突出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