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叶嘉莹教授,号迦陵。是世界知名的汉学大家,更是诗词研究的一代宗师。书中论析了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等十七位词人的作品各一二首,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娓娓道来。
本书选取了17位词人的些许作品加以论述,既追寻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李煜,一般又被人称为李后主,因为他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他自二十五岁嗣位,三十九岁降宋,北俘至汴京,四十二岁被毒而死。这首词就是他亡国入宋以后、被毒死前不久的作品。李煜词的一个主要的特色,就在于他的纯真无伪饰。我尝以为中国历代诗人中,最能以真纯之本色与世人相见者,一个是东晋时退隐躬耕的陶潜,另一个就是五代时破国亡家的李煜。不过陶潜的“真”是具有着一种哲理之了悟的智慧性的“真”,而李煜的“真”则是全无理智与反省的纯情性的“真”。陶潜在“任真”之中,仍然有他自己的某种反省与持守;而李煜之“任真”,则是全无反省与节制的任纵,他在亡国前之耽溺于享乐,在亡国后之耽溺于悲哀,表面看来,其情感之内容虽有不同,然而其为一任真情之倾注而无所节制的李煜,则实在是始终如一的。所以王国维的《人问词话》乃称其“不失赤子之心”,又谓其“阅世愈浅”、“性情愈真”,这自然是极有见地的评语。但另一方面,则《人间词话》却又称其词为“眼界大”、“感慨深”。这几句话和前几句话,初看起来似乎颇为矛盾,但却也同样是极有见地的评语。因为李煜原来就正是以他的赤子之心,体认了人间最大的不幸,以他的阅世极浅的纯真的性情,领受了人生最深的悲慨的一位作者。在他的词作中,他的两类内容与风格似乎完全相异的作品,却原来正出于一个相同的源流,这是极有意味也极可注意的一件事。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对人世的接触和认识,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一种是外延的,一种是内人的。外延的一型,其对于人世所得的体认,则乃是出于博大周至的观照;而内入的一型,其对于人世所得的体认,则乃是出于深刻真切的感动。李煜这一位词人,当然是属于后一类的典型。他对人世的体认,全无假于外延的普遍的认识,而是只以其纯真强锐的感受,直透事物的核心,所以表现于外,乃有了一种由核心遍及于全体的趋势。这正是李煜之所以虽然“阅世浅”,而却能表现为“眼界大”,虽然“不失赤子之心”,而却能表现为“感慨深”的缘故。明白了李煜词的这种特质,现在就让我们对他的这首《虞美人》词略加赏析。
P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