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慈,字叔谅,学者。历任上海商务编译馆编辑、中央大学讲师、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新中国浙江省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主任,本书是为纪念他百年诞辰而出的文集,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陈训慈的主要论著,内容为史学、图书馆学、地方文献学等,下编为今人纪念陈训慈的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训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浙江图书馆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训慈,字叔谅,学者。历任上海商务编译馆编辑、中央大学讲师、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新中国浙江省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主任,本书是为纪念他百年诞辰而出的文集,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陈训慈的主要论著,内容为史学、图书馆学、地方文献学等,下编为今人纪念陈训慈的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集中了陈训慈先生的主要文章,按史学、图书馆学、地方文献和杂文的类序编排,同类的文章按面世时间的先后排序。上编的文章因作者指向明确,故在目录和正文中均不署名。下编为论述评价陈训慈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工作业绩的文章,不仅明确作者姓名,而且亦相应按史学、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工作以及综合这样三方面的类别排序。 目录 怀念敬爱的陈训慈先生——代序 在纪念陈训慈诞辰一百周年——陈训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 陈训慈传略 上编 史学观念之变迁及其趋势 组织中国史学会问题 清代浙东之史学 谈浙江文化问题 桐乡劳玉初先生小传 二十五史补编题辞 题万季野先生与范笔山书后 甬上重建万氏白云庄及追祀乡贤记 万季野先生修墓建祠落成题壁 《浙江古代史》序 《万斯同年谱》序 善本书目题识跋 悼东方图书馆劫后一年并论上海图书馆之建设 浙江图书馆之回顾与展望 《浙江全省图书馆概览》小序 祝中华图书馆协会二届年会 《图书分类概论》序 《图书之流通》序 《浙江省立图书馆图书总目》弁言 全国省立图书馆现状之鸟瞰 《图书之典藏》弁言 图书与图书馆——兼谈本刊的使命与范围(代发刊词) 中国之图书馆事业 民众图书馆改进之管见——敬献在浙省各县市图书馆服务的诸君 《图书之分类》弁言 一年来之浙江省立图书馆 丁松生先生与浙江文献 丁氏兴复文澜阁书纪 浙江之县志与省志问题 晚近浙江文献述概 浙省图书馆对于浙江文献之搜集与整理 浙江文献展览会之回顾 《浙江文献展览会专号》序例 《师石山房丛书》序 《歙县金石志》序 《新刊仙居丛书》序 识字与教化——为本省识字运动进一解 浙江学风与浙江大学 知识分子如何准备大难 近代东南学风与民族精神 普及与致用 发扬学者的刚德 勖中国工程学者 悼章太炎先生 所望于中国科学家者——祝中国科学社等七科学团体年会 论中国学术研究成功的要素——祝中国地质学会年会 赠今年毕业之大学生 自述小传 下编 从《清代浙东之史学》到《万斯同年谱》——陈叔谅先生的史学研究之贡献 陈训慈先生与“浙东史学”研究 陈训慈与近代中国史学建设 学人楷模——怀念训慈先生 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耕耘者——陈训慈先生 陈训慈先生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期间的学术活动及其贡献 论陈训慈先生的社会教育思想 陈训慈与文澜阁《四库全书》 陈训慈视野中的浙图文献资源建设 陈训慈在图书馆研究辅导工作中的创新 试论陈训慈先生创办馆刊的社会意义 推广阅览流通事业——陈训慈体现人文关怀的读者服务方式探讨 陈训慈在1937 陈训慈与张元济的交往 朵云荟萃翰墨流芳——读陈训慈先生捐赠之名家手札心得 陈训慈保护宁波天一阁藏书的呈文稿和信稿 怀念舅父陈叔谅先生 附:陈训慈著述存目 试读章节 浙江公家藏书之业,由来甚宿。昔宋室南迁,卜都临安,太学书库,版刻率先诸路。元改太学为西湖书院,藏书犹富(山长陈邪有《重整书目记》)。明于杭府学重建尊经阁,藏书万卷,设训导领之,师生诵观,籍其出纳,迄于清仍之。此皆前朝尊书崇学,亦近世图书馆之滥觞也。清初导扬文教,图籍之编纂尤繁。乾隆时纂修《四库全书》,浙人士颇襄其役,浙中旧家进书者亦夥。编缮既成,初定四阁。旋以江浙为人文渊薮,特令别缮颁发,增建三阁,而文澜阁始以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于杭州孤山麓之圣因寺,阁书亦以五十三年后陆续颁藏,复令士子愿读中秘书者得入阁传写。于是浙江学者,咸得饱览珍秘,发奋于学。考昔年之规制,核今日之馆藏,则文澜阁之建立,固浙江省立图书馆之前型也。 太平军兴,文澜阁亦与于难,赖丁氏竹舟松生二先生之拾残补阙,巡抚谭公之兴建故阁,迄光绪中叶,阁得复而书亦归其旧。虽补抄未竣全功,而乾嘉间湖上观摩之盛,庶几得以复迹。以视镇扬二阁崛起一时经乱遂遏者,浙中不可谓非天幸。其兴复之经过,曾别述为篇,不复具赘(拙作《丁氏兴复文澜阁书记》见月刊七八期合刊)。甲午战后,朝野竞言兴学,识时务者慕欧西图书馆之美制,更有建藏书楼之议。杭州故有东城讲舍,为官师课士地,其中略有藏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郡绅邵公伯纲(章)胡公藻青(焕)等请改讲舍为藏书楼,旋又请款另建。二十九年,提督浙江学政张公锡钧(亨嘉)从其议,乃相地于大方伯里,购人刘氏房屋,计值八千元(初拟就旧总织局基地即今省党部地兴建,后以费巨而改购民房)。移东城之书,并增购以实之,名日浙江藏书楼。张公奏报于朝,且为文勒石以纪之。次年布置就绪,聘杨见心先生(复)主其事。计藏书七万卷,订有藏书阅书借书章程,且编定甲乙编书目。维时文澜阁虽已兴复,设书阁董事,而“扃钥綦严,士子未便轻入”(见邵章等呈学政文),盖徒矜搜藏,未畅其用。自藏书楼成立(与文澜阁初仍分立),而士子观览,蔚然来集,确然已具图书馆之规模。其地盖即今之本馆新民分馆,而语其规制,实为本馆之初基也。 日俄战后,清廷胁于舆论,旋下预备立宪之诏。宣统元年(1909),学部奏定预备立宪分年事宜,定各省图书馆于宣统二年一律开办。当时吾浙藏书楼成立已六年,规模粗具。浙抚增公(韫)乃奏请改藏书楼,归并官书局,扩为浙江图书馆。次年,复以图书馆拨归学司管理,改定办法,委支公恒荣为督办,邓公起枢为坐办,孙公智敏、杨公复为会办。是年,浙江提学使袁公嘉谷复徇当时省人士之请,“谓宜于圣因寺行宫余地,建馆储书,俾与文澜阁毗连一气”。援引京师建馆之例,请于增抚,请“准于文澜阁旁建馆储书”(并见袁氏详抚宪)。增公据以人疏,清廷允其所请。宣统三年,遂于文澜阁西首地兴工建筑西式楼房,工将竣而辛亥革命起。民国元年,新馆既落成,钱念劬先生(恂)受委为馆长,乃移文澜阁书于其中,督馆友校核阁书,著其阙帙,详编阁目,更将其他书分来置藏。布置略竣,以民国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开幕,乃改大方伯旧馆(自宣统元年后已易藏书楼之名为图书馆)为分馆。其时钱先生已谢职,龚味生先生(宝铨)以副馆长继其任。顾不久龚先生以故东渡,章仲铭先生受委代理馆长职务。章先生久居代理,实主馆政(十一年龚殁,始正式继为馆长,迄十六年辞),在馆凡十四年,征购图籍,手编书目,以微薄之经费,有限之人员,维持发扬,厥功尤伟,至今感念往绩,益凛克绳前武之不易也。P216-217 序言 陈训慈先生于1932—1941年任浙江图书馆馆长。长馆期间,他革故鼎新,忠于实践,业绩彪炳一时,在中国图书馆界留下了长长的历史影子。他的人生洋溢着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激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一生的抱负,他忠实地履行着爱国知识分子的职责和使命,直至停止呼吸。他所留下的足迹和文字,对于当代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现实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纪念他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编辑了这一本集子。既选登了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直至晚年的重要著述,也收录了后人对陈训慈先生业绩及为学为人的记录和分析文章,以飨读者。书的开始部分收录了2001年8月21日举行的《纪念陈训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陈训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两篇文献,从组织的角度对陈训慈先生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全书正文分上下两编,上编集中了陈训慈先生的主要文章,按史学、图书馆学、地方文献和杂文的类序编排,同类的文章按面世时间的先后排序。上编的文章因作者指向明确,故在目录和正文中均不署名。下编为论述评价陈训慈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工作业绩的文章,不仅明确作者姓名,而且亦相应按史学、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工作以及综合这样三方面的类别排序。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出于对作者的尊重,对时空的忠实,我们尽量保持著述的原貌,以便于读者研究。原文中的一些错讹之处均作了改正,不再一一说明。由于时代的局限,本书所采录文章中的个别提法和观点恐有不合时宜之嫌,敬请广大读者鉴谅。 衷心感谢乔石同志在百忙之中为本书题写书名,乔石同志非常关心本书的编辑工作,多次询问工作进度,给编辑工作以巨大的促进。感谢毛昭晰先生为本书作序。作为浙江大学教授的毛先生,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和浙江省人大副主任,也曾在浙江省文化厅分管过图书馆工作和文物工作,他的序,充满了对故人的一片真情。参与和帮助本书编辑工作的有浙江图书馆的吴志坚、刘杭、李华英、刘平平诸同志,他们的工作使编者减轻了许多压力,在此一并致谢。最后,编者要特别向陈思佛和赵一新两位同志致谢。作为陈训慈先生的子嗣和亲属,他们不辞辛劳,为本书搜寻并提供了大批资料和照片,成为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的重要保证,功不可没。 因本书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大,文风各异,体例不同,故编辑工作可能存在很多疏漏。同时,本书的编辑工作因主客观原因,延迟了数年才完成,在此一并向读者致以深深的歉意。 编 者 2005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