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作为一个走进罗马史的读者,是有备而来,还是无备而来呢?不论有备无备,四座门横陈在前,你半如何择其门而进出呢?本书将让您有个全新的视野,全面了解罗马的历史与发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马史随想/海国图志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林国荣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您作为一个走进罗马史的读者,是有备而来,还是无备而来呢?不论有备无备,四座门横陈在前,你半如何择其门而进出呢?本书将让您有个全新的视野,全面了解罗马的历史与发展。 目录 第一章缘起(致读者)/l 第二章题外话(致统治者) 与戏剧相比,历史,尤其是罗马史的一些特别的功用/53 第三章正文(致学者) 关于罗马史的几个无端推论/55 第四章附录目前,国内年轻人中有原创色彩的关于罗马史的文章 1.亚历山大的经略(胡不归)/146 2.谈谈西疵阿与汉尼拔(胡不归)/160 3.古典共和国的命运(孙展望) ——对《罗马盛衰原因论》的解读/183 4.历史与战争(高超群) ——读史札记/194 5.评西塞罗《论演说家》(林国荣)/202 6.简议犹太一罗马之战争(张艳)/212 7.一个人的战争(吴增定)/216 试读章节 如果哲学真的像柏拉图所下的定义,“学习面对死亡”,那么我实在看不出还有谁比霍布斯更哲学化,他的《利维坦》与其说是教读者立国之术,倒不如更确切地说是在千方百计地训练读者去面对死亡。从这个序言里我们看到一个近代作家是如何通过曲解一个古典作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霍布斯的这种曲解手法并不独特,他只是一个漫长思想历程中的一个称不上显著的标志。在他之前,我们能看到15、16世纪的作家们是如何改造古罗马史家塔西佗的《日尔曼尼亚志》,来完成各自的民族身份认同的;中世纪作家胡克是如何通过曲解公元4世纪的基督教作家尤西比乌斯的圣史叙述,来写作自己的《教会政体的法律》的;我们也看到帕多瓦的马西琉是如何通过曲解基督教的公会议理论来写作《和平的保卫者》的,马西琉的这个曲解让后来的孟德斯鸠高兴不已,让卢梭倍感伤心,这个曲解给后世的贡斯当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武器,却招来阿克顿的一顿痛骂;在霍布斯P55的同时代,我们看到斯宾诺莎是如何通过曲解《圣经》,完成自己的《神学政治论》,斯宾诺莎的这个曲解直接促使洛克向费尔默发起绝命攻击;我们更能看到休谟是如何通过曲解普鲁塔克的《道德论丛》,为自己的《人性论》作铺垫,然后又在《英国史》一书中对自己的曲解行为作出辩护和修正。在这项辩护中。休漠强调:我们的曲解是以真正了解古代作家为前提的。我们之所以曲解,是因为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时代写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都是正统的古典作家。休谟的这番话向现代读者提出了一项非常苛刻的要求:我们不能仅仅知道这些作家们说了什么,还必须在内心里明白,为什么这么说。 把现代政治的特性概括为“反哲学,反上帝”,这个概括的力量和洞察力让人无比震撼,但是,这并不能推出“恢复政治自身独立性”的结论。“反哲学,反上帝”严格来说,只能用来刻画15世纪的文艺复兴,那是个异常天真的黄金时代,16世纪初,马基雅维里在《君王论》中,所掩饰不住的悲观情绪已经标志了这个黄金时代的结束。16世纪欧洲各国如火如荼的宗教战争已经使政治的独立性变得不可能。事实上,政治生活的画面一直就非常复杂,苏格拉底的死和很多人的死一样,谁都说不清楚那是政治事件还是哲学事件。 因此,政治就是政治,政治拒绝来自哲学的普遍化定义。正像孟德斯鸠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来解释政治,然后再通过政治来解释历史。哲学并不能为我们认识政治提供途径,在《理想国》当中,苏格拉底不允许有谁去赞美雅典,但政治做不到,政治必须在具体的时间中、为祖国而生存。在《理想国》当中,阿德曼图斯和格老孔两兄弟对共产共妻制度产生的强烈兴趣,也得不到允许;在柏拉图的世界中,P56最大的动静可能就是《会饮篇》中醉酒的Alcibiades的突然闯入。苏格拉底确实也谈论了战争,他方式很奇特,认为战争双方不应以杀伤对方为目的,不应抢劫敌人的财物,适当的时候,还要考虑为敌人的城邦造福,在交战时要伴随柔和的音乐,以缓和杀气;根据修西底德的记载,斯巴达军队在作战时确实有长笛手在一旁伴奏,但目的是为了使队列整齐并鼓舞斗志,以更有效地杀伤敌人。苏格拉底的这个谈论激怒了色拉叙马霍斯,但苏格拉底告诉他:哲学只探讨永恒,不探讨时间,从而迫使色拉叙马霍斯沉默,色拉叙马霍斯的沉默是“理想国”的基本要求之一。历史,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倾向于记载具体的事件",因此,历史也就是政治唯一可能的栖息地和保护者。但这并不就是说,历史的视野只关注当下。修西底德的著作,正像他自己强调的那样,是写给未来的世世代代的;希罗多德的《历史》也正如他自己希望的那样,是探讨无穷的过去的。正如双面神雅努斯,一张脸是希罗多德,朝向遥远的过去;背面的一张脸是修西底德,朝向没有界限的未来。历史生存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进程当中,它并不追求永恒而牺牲时间;历史的胸怀等同于永恒,但绝对不是永恒,历史的使命是伴随人类的生存本身,他决不期望超越时间,这恰恰也是政治的定义。我之所以强调历史,是因为咱们要讲的这段古罗马,只有历史,没有哲学。罗马的生活要求人参与政治、观察历史,获得确切的知识,并要求人把这样的知识推向最可能大的范围;但我们从《理想国》学到的唯一的东西就是: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P57 序言 把史书翻到当年,国朝有个进士叫魏源,因亲眼目睹了我们国门被洋人从海上打开,天朝大国时局剧变,蜂拥而至的舶来品都以海洋命名,诸如“西洋”、“洋人”、“洋装”、“洋枪”、“洋炮”之类话语也盛极一时,于是他编撰了一部名叫《海国图志》的大书,介绍世界各国史、地、政及练兵情况,愤然挑明国朝御敌图强之道、国人安邦兴国之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再翻洋书发现,洋人对海洋认知远远早于国人,1609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就匿名发表了《海洋自由论》,从而成为第一个倡导海上自由的先行者。波斯人曾把海洋奉为神明,希腊人专设一位海神以示敬畏。西洋文明史的血腥序幕就此从海上拉开了,从此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空间秩序观念开始形成了。坚实的陆地成为国家的领域,而海洋则保持自由,这构成了欧洲国际法的惊人的两元格局(施米特语)。近百年来,国人的强国梦多半是落在地平线上的,国人对陆地的兴趣远胜于海洋。中国是个海国,对海洋的认知方式和程度关乎图志复兴、和平崛起的大问题。 今日国人,可谓个个“睁眼看世界”了,但看到什么?学到什么?自然就不好说。“海国图志"书系是一群“出海”年轻人“睁眼看世界”写下的文字,是他们“看世界”的点点滴滴。 出海的人,大抵有两种人:一是水手,二是海盗。水手自然是关注自己的“使命”,寻找一片海国图志的汪洋;海盗关注的是他人的“财富”,寻找一个经世致富的饭碗。当下的学界出海留洋的人甚多,海盗水手混杂。但海盗终究是海盗,水手终究是水手。面对“海洋”是要有进路的,当下迷失“海洋”,误读“西洋”,比比皆是,误国误人误事,屡见不鲜。“海国图志”书系的作者是“水手”还是“海盗”,读者自有公论。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家总会犯“错误”的,问题是我们跟着谁犯“错误”。 海盗、水手无一例外。 有一件旧事值得重提:据说当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印数极少,备受冷落,二十年间印刷五次,仅一千册左右。此书传入日本,短短几年就再版二十余次,日本朝野正是通过此书“看世界”,可以说,《海国图志》给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下了“猛药”。今日重温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警言,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大国、海国,可以提示我们思考:“对于人类而言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甚至有可能彻底地、完全地以海洋为基点进行生活和思考。一个民族完全可以将其政治存在全部安置在海洋这一元素中”(施米特语)。无疑,迄今乃至在未来文明史的光谱中,海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色彩。 于是我们重设“海图国志”书系,旨在重新认识西洋,重视海洋。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