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梳理了文学语言观念的演进,探讨了文学语言的功能地位、性质特征、类型与风格,剖析了文学语言的接受问题,突出强调了文学语言的形式美。此外,书中对以往国内理论界研究薄弱的论题都有深度分析。该书思考全面、论述精微、分析透彻,是一部集学术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理论著作。
本书以文学作品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书中回顾与梳理了文学语言学前学科时期和准学科时期中外理论界的研究脉络和理论建树,深入评析了中外文学语言观念的演变,系统阐述了文学语言的地位作用、性质特征、形式美范畴、类型与风格、文学语言的接受等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对以往国内文论界研究薄弱的论题多有涉猎。作者构思严整,立论锐意求新,并运用多学科渗透和融合的方法,全方位、多视角地审视和阐述文学语言,论析中体现了理论与创作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
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理论著作,能够切实指导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实践,帮助读者从语言的角度深入认识文学的本质特征,了解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去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序(1)
导论(1)
第一章 文学语言观念(1)
一、20世纪西方语言论文论派的文学语言观念(1)
(一)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语言的阐发(3)
(二)英美新批评派的文学语言分析(9)
(三)现代结构主义对文学语言观念的拓展(16)
二、百年中国文学语言观念的演进(23)
(一)以文言为根本到以白话为正宗(24)
(二)由大众化走向多元化的语言形态(28)
(三)从载体论到本体论的观念转变(33)
(四)全面认识汉语的特性,确立“创造汉语言文学”的观念(38)
三、新潮作家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40)
(一)在对汉语形式美的发掘中,凸现作家鲜明的审美个性与情调(41)
(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45)
(三)通过“反常化”表现手法,追求陌生化的审美效果(49)
第二章 文学语言的性质(58)
第三章 文学语言的结构与特征(108)
第四章 文学语言的类型(154)
第五章 文学语言的形式美(220)
第六章 文学语言的风格(268)
第七章 文学语言的接受(323)
主要参考文献(370)
后记(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