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对京派理论批评家的著作作了精细的阅读和梳理,其他相关的知识也比较丰富,因此论著的资源是全面的、充实的、详尽的。论著中对京派群体在国人将目光投向西方的情况下利用外来资源。如何进行“过滤”和“改写”,与本土文化、传统资源融合,进行深入细致的切入肌理的论述,并从总结京派文学批评家的经验中进行当代反思,提出了异质理论接受的标准、方式和重心。这些观点独到新颖。富有创见,对我们如何建构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有启示意义。另外论著对中国现代以来“审美”内涵的辨析,也十分精彩。……论著对京派理论家审美批评的实践策略,提出了如“悬置”、“视角的调适”、“话语的智慧”、“批评体式”、“语言的传达”等很好的理论概括。有一定的理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