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评说中国古代散文赏析(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毕桂发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誉满世界的诗人。他具有极为丰富的革命经历、过人的天才,也由于他博览群书。他对古典诗词的酷爱人所共知,对古典小说的精通也是人们熟知的。他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之深,范围之广,散文写作成就之大,也是举世公认的。本书汇集了众多毛泽东评说的中国古代散文作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浓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学修养。

内容推荐

作为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毛泽东,他的阅读活动,有同于常人的地方,也有他的特殊之处。这些阅读活动,总是同他的政治生活、军事生涯乃至经济活动,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发生着或明或隐、或紧密或间接的联系。他有时可能从完全务实的角度去分析作品,有时又可能纯粹是从审美的艺术的眼光去加以领略和欣赏。从单一的视角,将无法窥视其堂奥。这部书有原文在,又有毛泽东的评述在,二者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参照。我们相信读者通过自己的领略和思索,都会从中发现编者还没有发现的新东西,得到一些令人欣喜的新启示和新收获。

目录

《毛泽东评说中国古代文学赏析》总序

凡例

前言

      先秦

尚 书

 诗言志

 浩浩滔天

 任官惟贤材

 若火之燎于原

周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礼记

 不食嗟来之食

 大同与小康

 一张一弛

 放之四海而皆准

 执其两端择乎中庸中立不倚

 凡事豫则立

老子

 旷兮其若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不敢为天下先

 民不畏死

 鸡犬之声相闻

庄子

 逍遥游

 秋水

 养生主

 惠施多方

孙子

 计篇

 形篇

 军争篇

 谋攻篇

论语

 学而时习之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言可复也

 学而不思则罔

 知之为知之

 三十而立

 一言一蔽之

 人而无信

 临事而惧

 学而不厌

 敬鬼神而远之

 文质彬彬

 三思而后行

 不耻下问

 君子讷言敏行

 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入太庙,每事问

 欲速则不达

 言必信,行必果

 内省不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逝者如斯夫

 民可使由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名不正则言不顺

 樊迟请学稼

 仁者不忧

 季氏将伐颛臾

 生而知之者上也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有教无类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道听涂说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患得患失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五十步笑百步

 王如施仁政于民

 独夫民贼

 齐人伐燕胜之

 尊贤使能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心悦诚服

 天时不如地利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为富不仁

 绝长补短

 富贵不能淫

 予岂好辩哉

 桀纣之失天下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不为而后可为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口之于味,有同耆焉

 鱼,我所欲也

 心之官则思

 《小弁》之怨

 专心致志

 拒人于千里之外

 以邻为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先生之志则大矣

 引而不发,跃如也

 孳孳为利者

 民贵君轻

 春秋无义战

 同流合污

管子

 牧民国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攻坚则轫

鹗冠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荀子

 天论

韩非子

 说难

 孤愤

 兵不厌诈

 循名责实

左传

 曹刿论战

 子鱼论战

 晋楚城濮之战

战国策

 甘罗说赵王

 触龙说赵太后

 冯谖客孟尝君

 庄辛说楚襄王

 颜周说齐王

吕氏春秋

 竭泽而渔

 纲举目张

 流水不腐

李斯

 谏逐客书

      汉魏六朝

贾谊

 过秦论

 治安策

淮南子

 削足适履

董仲舒

 天不变,道亦不变

毛诗序

 毛诗序

朱浮

 与彭宠书

李固

 遗黄琼书

东观汉记

 不因人热

司马迁

 报任安书

 李将军列传

 韩信破赵

 纸上谈兵

 高阳酒徒

 垓下之围

汉书

 实事求是

后汉书

 严光传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

 典论论文

曹植

 与杨德祖书

诸葛亮

 出师表

 后出师表

李康

 运命论

李密

 陈情表

潘尼

 安身论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丘迟

 与陈伯之书

庾信

 谢滕王赍马启

萧统

 文选序

水经注

 三峡

 中流砥柱

三国志

 士别三日

        唐宋

晋书 

 刘元海载记

晋书

 苟灌救父

孙思邈

 论胆大心小

王勃

 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韩愈

 原毁

 原道

 师说

 进学解

 伯夷颂

 与崔群书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欧阳生哀辞后

 送穷文

 祭鳄鱼文

 论佛骨表

李汉

 昌黎先生集序

柳宗元

 封建论

 天说

 黔之驴

 钴鲤潭记

刘禹锡

 陋室铭

 天论(上、中、下)

杜牧

 李贺集序

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严先生祠堂记

欧阳修

 朋党论

 为君难论上

 为君难论下

 记旧本韩文后

苏洵

 明论

 谏论下

 六国

 项藉

 孙武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

曾巩

 唐论

司马光

 齐围魏救赵之战

 楚汉成皋之战

 新汉昆阳之战

 袁曹官渡之战

 吴魏赤壁之战

 吴蜀夷陵之战

 秦晋淝水之战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元明清

宋史

 吕端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朱伯庐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李贽

 解老序

 答耿司寇

徐霞客游记

 金沙导江

侯方域

 谢安论

 书黄子久画后

明史

 朱升传

方苞

 与翁止园书

姚鼐

 范螽论

王士稹

 余门人朱书

裘君弘

 晏几道

袁枚

 吐属风流

 扇对用成语而有味

 有典而不用

 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

 可见知者,皆不学之人

 作诗言情难

 怀古诗

 诗人爱管闲事

 声隔古今

 诗词用韵宜宽

 唐人律诗,通韵极多

 徐灵胎“刺时文”

吴景旭

 杜牧诗好用翻案法

魏禧

 张无择文集序

牛运震

 游五姓湖记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家书四篇

 日记一则

康有为

大同书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

 论国家思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革命军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清史稿

 戴名世传

后记

试读章节

【毛泽东评说】

1945年9月22日,毛泽东在重庆接见戏剧界人士。应邀观看京剧《林冲夜奔》。给诗人徐迟题词:“诗言志”。

——董学文:《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活动》第11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959年7月4日,在庐山,毛泽东邀王任重、刘建勋和梅白共进晚餐。席间,毛泽东谈起诗,并念道:“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接着问梅白:“你晓得这是哪个的作品?”梅白说:“是不是明代杨继盛的诗?”毛泽东高兴地笑了:“是的,这是椒山先生的名句。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这两句,并照此去做。这几十年的体会是:“头一句‘遇事虚怀观一是’,难就难在‘遇事’这两个字上,即有时虚怀,有时并不怎么虚怀。第二句‘与人和气察群言’,难在t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颜观色,而是要虚心体察,这样才能从群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诗言志,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诗。这一点并无惊天动地之处,但从平易见精深,这样的诗才是中国格律诗中的精品。”

——董志英:《毛泽东轶事》第247-248页,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赏析】

本文节录自《尚书·尧典》。文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诗言志”及诗、乐、舞的关系。“诗言志”,朱自清认为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长久的影响。“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特点,也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社会。

毛泽东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1945年9月22日书赠诗人徐迟“诗言志”三字,是对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勉励,也为“诗言志”这一古老的诗歌理论赋予了新的内容。1959年9月4日,在庐山,毛泽东邀王任重、刘建勋和梅白三人共进晚餐时,又以明代杨继盛的两句诗“遇事虚怀观一事,与人和气察群言”详细解释“诗言志”,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现身说法,强调“椒山先生有此志,乃有此诗”,从诗品与人品的关系阐明了“诗言志”的意义。

P3-4

序言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誉满世界的诗人。主要原因是他具有极为丰富的革命经历、过人的天才,也由于他博览群书。他对古典诗词的酷爱人所共知,对古典小说的精通也是人们熟知的。他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之深,范围之广,散文写作成就之大,也是举世公认的。有人说,在中国文化由文言文到现代语体的转化过程中,涌现出两位语言大师,这就是鲁迅和毛泽东。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有许许多多有心人参加了这一工作,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只是由于鲁迅和毛泽东的杰出贡献,才使这一转化得以最后完成。

毛泽东阅读我国古代散文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他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等历史散文的挚爱已经不是秘密,其他散文,诸如议论、抒情、写景、状物、书信、序跋,乃至宗教经典,也无不饱览,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乃至科技、宗教各个方面。现在,我们把毛泽东在他的文章、诗词、讲话、批示等中提及的、称引的和化用过的古代散文作品汇为一秩,并加以简要注释和说明,这对于了解毛泽东的文化性格和情感世界、对于了解毛泽东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都是有意义的。

作为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毛泽东,他的阅读活动,有同于常人的地方,也有他的特殊之处。这些阅读活动,总是同他的政治生活、军事生涯乃至经济活动,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发生着或明或隐、或紧密或间接的联系。他有时可能从完全务实的角度去分析作品,有时又可能纯粹是从审美的艺术的眼光去加以领略和欣赏。从单一的视角,将无法窥视其堂奥。这部书有原文在,又有毛泽东的评述在,二者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参照。我们相信读者通过自己的领略和思索,都会从中发现编者还没有发现的新东西,得到一些令人欣喜的新启示和新收获。

最后要特别申明的是,由于我们的阅读不广,资料不足,再加上能力和水平有限,这部书很难尽善。对于毛泽东阅评的作品,一般全录原文,个别篇幅过长的作品,如贾谊的《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我们只选录上篇。至于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作品,编写者打算另外撰写专著,因此一般不收入本书。此外,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有关方面和不少朋友的热情支持,吸收了专家同行不少专著的学术成果,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深切的感谢。错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正。

                         毕桂发

                        2006年5月

后记

经过不分昼夜、历时数月的辛勤劳作,《毛泽东评说中国古干弋散文赏析》终于完稿了。作为主持者,在快慰之余,我想要说的是,没有相关的同志提供的大量材料,没有学术界的大量研究成果,没有中央文献出版社的盛情约稿和实施出版,没有责任编辑吴少京的热情支持和辛劳,这部书的出版是不可能的。在此,我们一并致谢!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著名学者周振甫的热情指导和支持。

我们也要感谢在复旦大学就读博士的张云鹏同志辛勤地查阅资料。

这部书的编写,由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又加上时间比较紧迫,难免有错讹、罅漏、浅薄和不当之处。我们诚恳地欢迎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正。

                          毕桂发

                    2001年10月1日于河南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