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搭建飞翔的舞台/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
分类
作者 杨一青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书为丛书之一,在书中,杭州市学军小学杨一青校长向读者介绍了自己从教45年来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所总结的经验和收获。

内容推荐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我们要不要为宣传自己的教育家做些认真严肃的工作?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为这些问题所困扰。讲起教育家不是古代的就是外国的,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更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想做些开创性的工作,组织编写《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以宣传教育家的事迹,反映教育家的成长,促进教育的改革发展。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营造新教师成长的基地

一、把好新教师人门关

选教师是挑苗子,不是招劳动力

不拘一格“相”人才

众里寻她千百度

二、帮新教师定位

制度引领,目标导航

第一次谈话——事业起步的导航仪

学习与厚势积累

三、新教师先过职业道德关

在福利院的特殊一课

创建青年倾诉和倾听的平台

点亮新教师的心灯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

四、像爱护学生一样爱护教师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打开新教师的心锁

我的多重角色

为新教师营造家的氛围

五、让新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自信中腾飞

听课评课,亲近新教师的最佳途径

淬火闯“三关”,璞玉始成器

“一路上有你”,师徒携手共进

深水池中学游泳

第二章 勾画教师发展的蓝图

一、让教师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实施者

一切从沟通开始

特别的规划给特别的你

下一个“特级”就是你!

看“小”自己,做“大”自己

二、让校本培训涌动生命的灵性

让教师们甩开镣铐跳舞

给点阳光更灿烂

与时俱进的“教育套餐”

给教师找张合适的“通行证”

等待教师成为“会思考的芦苇”

三、营造制度文化中的“人文氛围”

点燃教育激情

“纵容”“异口异声”

建立“大树成林”的机制

赏识带来成功

错误也是资源

四、校长是“首席学习者”

“一句话,一辈子”

让教师拥有一双慧眼

功夫在课外

小聪明与大智慧

细节的魅力

第三章 搭建管理者飞翔的平台

一、校长要造就管理者队伍

好的管理者是学校的希望

管理者要成为思考家、实干家、外交家

唯才是用,用中提高;任人唯贤,任中培养

二、学校管理者在考察中产生

肯干才会能干

是金子一定会闪光

搭建飞翔的舞台

有为才有位

三、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成长

抢占科研的制高点

到位不越位

此风不可长

善为年轻管理者补“漏洞”

四、学校管理者在压力中磨炼

无私才无畏

因势利导激励成功

这就是把关

学科不能丢

零距离与等距离

五、学校管理者在流动中发展

支教锻炼人

你们学校就像西湖区的“黄埔军校”

转化与辐射

第一次体验成功

学历的有效日期

善做“边缘”教师

二、在发展中行走人生

前进路上的“加油站”

他山之石

永恒的发展等式

做行动的思想者

三、社会活动促进学校发展

“尚方宝剑”与“借东风”

“社交家”和“教育家”的悖论

曲高自然“和众”

四、在构建校园生态文化圈中发展师生

建立共同的愿景

凝聚每一位教师的每一份爱

构建合适的班级文化

五、使学生终生受益: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

教育个性化:个性与主体的导轮

教育现代化:创新与发展的保障

教育国际化:向未来运行的轨迹

后记

附录:部分媒体对杨校长的专访

之一:2005年6月22日上海《文汇报》的专访

之二:2004年9月4日《教育信息报》的专访

之三:2004年9月10日《浙江电视台》的专访

试读章节

四、像爱护学生一样爱护教师

十八九岁的青年,从学生变成教师,要有一个事业心成熟的过程;从无忧无虑的青年,到为教育、为学生操心的教师,要有一个心理成熟的过程:在单纯的象牙塔里生活的人,到成为面对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教师,要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总之,从稚气走向成熟,从失落走向适应,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科学人生观形成、巩固、发展的过程。这时最需要别人给他们以关怀与爱护,理解与支持,鼓励和帮助。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提醒我们:“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决定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关键”。一个称职的校长,应该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让青年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也能够健康、幸福、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爱,往往能激发潜在的内力,创造出奇迹。

在现代管理中,关心、爱护员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这充分强调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的环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人们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学校领导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领导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再次,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必事必躬亲,重要的是给学校的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环境。这样一来,学校中的教师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自上而下的成员都可以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P36

序言

教育家向我们走来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我们要不要为宣传自己的教育家做些认真严肃的工作?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为这些问题所困扰。讲起教育家不是古代的就是外国的,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更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想做些开创性的工作,组织编写《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以宣传教育家的事迹,反映教育家的成长,促进教育的改革发展。

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师代表时说:“教育工作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温总理的深情讲话如春风拂面,不仅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而且增强了我们组织编写好这套丛书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在着手组织编写这套丛书之前,我们向王湛副部长和袁贵仁副部长汇报了这一想法。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肯定。他们说:中国有近世界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中国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有素质教育的当代实践,中国教育理应为人类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理应有自己的教育家。事实上我们的时代和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也正孕育并产生着这样的教育家。宣传我们的教育家,也是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宣传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领导的鼓励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这一工作的信心。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不断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新任务,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流派纷繁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坚持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改革创新;怎样坚持本土国情,又面向世界;怎样培养英才,又面向大众;怎样体现我国各个不同地方的共性,又能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特点,等等,需要去研究、去回答。产生教育家是时代的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过如此高度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立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强调教育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的改革实践为我国教育战线出思想、出经验、出人物,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产生教育家也是时代机遇。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以他们的热情、智慧和责任感不断创造性地回答这些问题,不断丰富着世界教育范例的宝库。他们为祖国培养人才呕心沥血,为改革创新殚精竭虑,为教书育人谱写了一首首绮丽的教育诗篇。展现教育家风采,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夙愿。

怎样整理和呈现当代教育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卓越教育成就?我们在有关组织工作活动中通过研讨、交流和思考,逐渐明确了编写这套丛书的宗旨:

首先,要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的动人风采,反映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我国教育在数量上迅猛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视野不断拓宽,教育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催生了一批批教育家,教育家们又推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他们身上既承载着春蚕、红烛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他们是我国千百万中小学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象征。

其次,要提升教育家的办学思想,推广他们的改革经验。教育家在自己的工作舞台上进行了大胆的、丰富多彩的改革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通过这套丛书的编写,可以促进大家集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教育规律,把握教育真谛,把个体经验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认识。

第三,要激发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激发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信念。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伟大事业。我们希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教育改革的探索史,都是一部教育发展的奋斗史。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中感悟到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和幸福,能够看到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标杆,通过教育家的今天看到自己的明天。

第四,要促进教育家们的共同成长。我们希望把作者们凝结为一个团队,成为一个新型的学习型组织,使这项活动成为交流改革经验、提升教育理念、探索素质教育有效途径的专题活动。使我们非常感动的是,所有作者都是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敬心情和再做一份贡献的责任感。投入这一工作之中的,为此他们克服了时间、精力、工作、身体等多方面的重重困难,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绘就了一部部精彩绚丽的教育诗篇。正如有同志所说,这项工作决不仅仅是写一本书,而是一个督促自己再学习、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如同经过一场“炼狱”,经验与认识进一步提升,理念与追求进一步坚定。精神与境界进一步升华。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这是我们的工作始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组织这套丛书撰写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首先,教育家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思想是否平庸应当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自古以来,每个人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的理解都会有所侧重、有所不同,然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应当更深刻、更系统、更自觉、更富有创见,并且更能坚持和实践自己的教育信念。

其次,教育家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更需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可以说教育家就是有思想的实践家。能否把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会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细节之中,这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明显区别。教育家应当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思想。不断丰富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艺术;应当善于把知识的传授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环境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应当善于把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在教师集体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

再次,教育家是改革的实践家、创新的实践家,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善于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这是当代教育家的明显特征。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面对富有时代特点和新鲜体验的生龙活虎的学生们,他们应当能够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并且敢于领时代之先,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和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他们应当敢于超越自己,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确立个人和学校发展的新目标。

第四,教育家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是能够提出学校发展愿景目标的设计师,是能够打造精英教师团队的精神领袖,是一个追求卓越办学成就的领跑人。教育家不是孤军奋战,教育家也是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教育家的成就与一个学科、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五,教育家必须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真正的教育家,留给人们的是思想,更是人格。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教育是思想,这种思想越是现实,越有智慧;教育是信仰,这种信仰越是坚定,越有力量;教育是追求,这种追求越执著,越有成果。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必然会有思想观念的)中突,会有人际关系的矛盾,会有行动后果的风险……

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岂有大教育家?孔夫子“颠沛流离,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不改其志,陶行知“脱下长衫”穿上草鞋,“与牛大哥做朋友”,皆几十年如一日,始成教育家。苏格拉底、裴斯泰洛齐、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当我们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联想到的往往是他们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不朽形象。在我国当代教育的进程中,斯霞、霍懋征、于漪、孙维刚……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他们有些已经离我们而去,有些还在关心着教育工作,他们是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但任何一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标,为突现教育家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感召力,集中反映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的最新成就,这套丛书的作者仅限定于目前仍然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他们长期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工作,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和业绩,已经得到社会各方面以及教师们的广泛认可……这样的人选还有很多,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第一批,以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相信会有更多各具风采的教育家向我们走来。

这套丛书在计划和组织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方面、很多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对本项工作,顾明远、陶西平、吕型伟、郝克明、叶澜、裴娣娜、朱小蔓等一批专家学者给予了诚挚地关心和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人事司、师范教育司、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同志们给予了有力地支持;北京、上海、浙江、重庆、湖南等省市教育厅暨师范教育处的负责同志,中国教育学会暨所属各有关专业学会以及《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的同志,在推荐教育家代表人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民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单位自始至终地关注支持着我们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及编辑们为本套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辛苦的努力……

没有这些支持,这套丛书是无法如期问世的。如果要把这些同志的名字都写出来那将是很长的一列,即使这样也还会挂一漏万。所以就让我们努力出好这套丛书,回报所有参与支持这项工作的同志们,回报上千万在教育一线辛勤工作的教师们,回报数以亿计对教育工作寄予厚望的学生和家长们,回报全社会所有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人们,并以此庆祝我国教师节20周年。

袁振国

2004年8月

后记

办一所理想中的中国城市小学,是我几十年,特别是担任校长二十多年以来的理想与追求。

我们文明古老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我们中国的小学,应该也完全能够与世界各国先进的小学比美。几十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用思考、用热情、用汗水、用创造为之奋斗着。这里有欢乐,有忧愁;有卓越,有平庸;有经验,有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书写的心路历程,也是学校发展的部分轨迹。

学校的发展关键要靠人的发展,要靠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教师成长的沃土,这才是学校发展的扎实根基。肥沃的土地,应有丰富的营养,但是禾苗的茁壮还要有空气、水分、雨露和阳光。我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就是要使土地更加肥沃,空气更加清新,水分更加丰富,雨露更加滋润,阳光更加灿烂……

本书编写过程中,大量的材料整理和文字工作,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大力帮助,特别是言宏、汪培新、钱金林、倪宗红、袁晓萍等。《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编委会的同志,特别是袁振国、叶之红和汪明同志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有指导性的建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同志对本书作了精心编校。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中定有疏漏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我的教育生涯还在继续,我将为学军小学的继续发展。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我坚信,我的生命在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延伸!

杨一青

2005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