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解剖刀的人民警察,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惊心动魄的场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刑事法医为主人公的长篇纪实作品。本书通过对新中国第一代法医师——主任法医师徐功伟等人亲身经历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公安刑事侦查战线上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讲述了老一辈法医师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及可贵的奉献精神,歌颂了刑事警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英雄业绩,揭露了形形色色犯罪分子的丑恶嘴脸。
刑事法医——手持解剖刀的人民警察,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本书通过对新中国第一代法医师——主任法医师徐功伟等人亲身经历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公安刑事侦查战线上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讲述老一辈法医师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及可贵的奉献精神,歌颂了刑事警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英雄业绩,揭露了形形色色犯罪分子的丑恶嘴脸。
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刑事法医为主人公的长篇纪实作品。书中以刑侦故事写传,以案讲法。既是文学作品,又是法制教育读物。本书文字清新流畅,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跌宕起伏,悬念扣人心弦,有很强的知识性、故事性和感染力。
1956年春节期间,一起恶性大案震惊了营口数十万市民。
正月初九夜11时,营口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向辽宁省公安厅值班人员紧急报告:沈阳某军医院x光技术员刘成山家,今夜被匪徒侵入居室,杀死全家6口!
凶杀抢劫,全家6口人被害,灭门大案!
省厅领导闻讯,为之震动,立即派出刑侦处刘处长带领法医朱郁文等刑侦技术人员,冒着数九严寒,连夜驱车奔赴营口。鉴于案情特大,营口市公安机关当时尚无法医,急调沈阳市公安局四处(刑侦)技术科法医徐功伟随同前往。
每当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破案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进行现场勘查。如果是命案,法医是必不可缺的角色。公安机关的法医,是以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武装,以解剖刀、显微镜等为武器,同犯罪作斗争的人民卫士。法医学是医学的分科,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及检查方法。它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解决法律上有关问题的一门科学。法医通过勘验现场、诊察活人、剖验尸体、检验物证、审查书证等等,为揭露案件真相提供事实根据。
徐功伟是1955年6月从司法部在上海开办的法医训练班学习结业,分配到沈阳市公安局工作的。奉命到外地执行特大案件的勘验任务,对他来说还是头一次。
在车上,徐功伟思绪翻腾,心情激动。在半年多的法医工作实践中,他参与了不少命案现场的勘验工作。但是,一案杀害6人。满门灭绝,对他来说还闻所未闻,他深感此行责任重大,同时对犯罪分子令人发指的暴行充满了义愤。犯罪分子太狠毒了,不破此案,怎么向营口市人民交代?
夜里2时许,他们赶到了现场。刘成山的家临街,原是门市房,坐南朝北,在门洞西边开门。住房原本是两间,改成了3间,便于老少分居。
刘处长和当地公安机关的领导指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
刑事技术人员勘查现场,痕检、法医是最先进入的。徐功伟、朱郁文刚走进刘家,一股浓烈的血腥气味扑鼻而来。他们从外屋向里屋观察,尸体横陈,血迹斑斑,令人触目惊心。啊,好惨哪!
P3-4
“徐功伟!走,出现场!”
徐功伟答应一声,“呼”地坐了起来,转身去拿勘查包。可是不知为什么,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一伸手,却抓了个空。
蓦然一惊,徐功伟醒了。室内漆黑,传来孙女均匀的鼾声。窗外皓月当空,繁星点点,街上不时传来汽车疾驰而过的声音…”哦,原来是个梦。
1954年4月,在熊岳疗养院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徐功伟,由于偶然的机缘,去上海参加司法部主办的法医训练班,成了一名刑事法医。
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却还总是在梦境中重现当年在沈阳市公安局技术部门当法医时紧张工作的情景,有时那些梦做得很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啊,虽然他已经从那个岗位上离休多年了,可是近40年的法医生涯,那日日夜夜紧张艰苦的大半生工作经历刻骨铭心,怎么能从记忆中抹掉呢!他检验了5000多具送检的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检验血痕、唾液、精斑等各种物证6500多份,签发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数千件,配合侦查部门破获重大凶杀、毒害、爆炸等恶性案件千余起……那每一具尸体都让人们看到犯罪分子的凶残,每一份物证都体现着他和同志们匡正祛邪的凛然正气和法律责任,每一起破获的案件都有着他和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啊!
“好,去现场!”
徐功伟按捺不住兴奋,在心里“答应”了一声。要不是怕惊醒了孙女,他真想把这一句大声喊出来。
本书的采访与写作,前后断断续续做了多年,是我40多部文学作品单行本中历时最长的一部。把公安战线的无名英雄——刑事法医师的业绩介绍给社会,是我的一个执著不倦追求的目标。
我曾在法医师们中间长期生活,先后采访了马世民、吕登中、王光远、李贤俊、刘勇、刘永胜、徐功伟、及志勤、张纯禄、温志诚、张忠尧、林秋、徐克、纪贵金、林保权等负责人及一线的法医师们。他们个个都是杰出的。本书提到的那些精彩案例是他们共同完成的,包含着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憾未谋面的法医师们的胆略、智慧和汗水。他们是一个整体,徐功伟仅仅是他们当中的普通一员。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作者
200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