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带一本书去美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玫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是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国家,复杂多样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构成美国人的地域风格,也构成美国人生活的多样化。一个异域的人想要在美国生活,其间必定会有一段摩合期。也许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就先来听听作者是怎样适应过来的吧!

本书从对美国的最初印象、生活、看病、学习、留学须知这几方面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却很令人深刻。书中虽说写的都是生活小事,但切入的角度都很准确,除窥一斑而见全貌外,从生存、人性、习俗、制度都留给读者许多拓展的思考空间,足以见其功力。因此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随笔,而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传媒工作者的思考,并不像她自己所说的是一杯“聊聊异域风光,谈谈旅愁乡情”的下午茶。

内容推荐

两种文化与习俗的对比是林玫随笔的一个特点,无论是写饮酒、买车、考驾照、垃圾回收、高龄产妇等都不经意地将她体验的美国与自己原来的生活经历进行比较,但这种比较并没有那种愤世嫉俗的批判,而是从人类生存与理想的状态去分析,让读者从差距中明白道理,同时,这些比较都不是用理论而是用笔者所体验的事例去诠释的,所以读来令人信服。

目录

最初的震撼

 序

 签证经历

 最初的震撼

 文化震荡与思乡病

生活在美国

 遭遇乞讨

 垃圾回收

 我爱QUARTER

 逛YARDSALE

 在美国饮酒

 过节

 考驾照

 买车须知

 幸运“黄狗”

 美国人和官司

在美国看病

 在美国看病

 高龄产妇

在美国学习

 由同班同学说起

 “洋插队”

 闲话聪明人

游戏规则

 假如你选择留学之一——能说会道

 假如你选择留学之二——看准方向

 假如你选择留学之三——身心健康

 游戏规则

 后记

试读章节

美元的面值概念和中国的基本相似,从一百美元到一分硬币不等。

所不同的是美元中有一个面值是我们中国的人民币里面没有的,就是四分之一美元,也就是两毛五美元,美国人叫它Quarter(夸特)。

我因为属于孤陋寡闻之类,在到美国之前只认识一百美元和十美元,对Quarter(夸特)一无所知,到了美国才知道还有这样的钱,而且在美国人的生活中,Quarter(夸特)竟然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美国人都习惯用信用卡,身上很少有现金,进行任何与金钱有关的活动都用信用卡结帐,信用卡的普及率高得令人难以相信,甚至在家门口的小店买一块口香糖都用信用卡结帐,因此多数美国人身上除了几个Quarter(夸特)以外,几乎不带现金,带着几个Quarter(夸特)是为了打电话之便,因为在美国打公用电话是用硬币的。

中国的信用卡的使用率还没有普及,所以中国人不习惯用信用卡,因此出门在外身上都怀揣现金,干什么都用现金交易,虽然也有信用卡,但是据各方面反映:使卡比较麻烦,又要出示身份证什么的,有时候银行的线联不上,卡还使不了,因此,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以现金作为主要流通手段。

我自己属于大多数中国人之列,习惯使用现金,每天出门,都要检查一下钱包,看到里面有几张老人头(100元人民币),心里就很踏实,没有就惶惶不可终日。

这个使用现金的光荣传统被我发扬到了美国,而且持续了数日。

初到美国不久,一日我去超级市场买菜,好吃的东西千千万,好吃的我忍不住,稀里糊涂地买了一大堆,付款的时候人家收银员一打出价格,我一看,80美元,好,立马掏出钱包,拿出一张100美元的,伸手递给人家,但是人家拿着我的钱竟然呆了起来。

我因为长期使用现金习惯了,殊不知人家不习惯啊,收银员看着我的100美元,竟然发了几秒钟的傻,后来人家又上下打量了一下我,在确认我是“老外”以后,才面露理解神色,收下了钱。这时候,我听到身边有低语声,环顾四周,看到在我后面排队等着付款的顾客们一改往日礼貌的神情,纷纷投来好奇目光,我这才明白,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有些出格,因为人家都习惯用卡,很少使用如此巨大的现金,要不然为什么都不掩饰自己的好奇,伸头瞪眼地来看呢?

从此以后,我把大票面的现金都存了银行,加入了使卡族。也学着美国人的样子,平时花钱划卡,兜里装了几个Quarter(夸特),以备一时之需。在美国住久才发现,这Quarter(夸特)除了可以打电话,还有其他的用场。

      P82-P84

序言

五年前的一天,突然接到林玫的电话,她在电话中说:“我明天去美国了,抱歉呀,应酬的人太多,所以最后一个告诉你,因为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没有必要客套,你知道一下就行了。”接下来,她才告诉我去美国的前因后果。我当时心想,国内从此又将少了一位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导了,林玫曾经获得不少国内电视编导大奖。我说:“别到了美国把自己的专业浪费了,写点随笔吧,记录自己,也让大家随时了解你的行踪,我在网上帮你开个专栏。”她大叫道:“兄弟这个主意好,你等着!”于是,三石图书文化传播网www.3stonebook.com便有了《林玫旅美随笔》专栏,成为该网点击率最高的专栏,除国内网络读者争相阅读外,同样收到许多海外华人的关注。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这本书。

记得林玫第一篇发给我的是一篇题为《我爱Quarter》的随笔,我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在美国使用现金的经历,日常生活中使用Quarter的细节,从不适应使用信用卡到“我爱Quarter”,我跟随着林玫的叙述同样经历着一种体验,结尾处“每每换回一大把Quarter(夸特),揣在裤子口袋里向家里走的时候,心里会出现孩提时代数零钱的快感,有时候还会突然想起一些典故,比如熟知鲁迅先生在名篇《孔乙己》里关于硬币的描述,也就体会到了孔乙己在有钱的时候‘排出几枚大钱’时的感觉了”,让人忍俊不禁。林玫曾长期从事电视工作,其随笔中的描述均有画面感,随处都能从她的文字中浮现某影像。这篇随笔刊发在专栏上很快得到网友们的关注,向我打听林玫的人也越来越多起来。

两种文化与习俗的对比是林玫随笔的一个特点,无论是写饮酒、买车、考驾照、垃圾回收、高龄产妇等都不经意地将她体验的美国与自己原来的生活经历进行比较,但这种比较并没有那种愤世嫉俗的批判,而是从人类生存与理想的状态去分析,让读者从差距中明白道理,同时,这些比较都不是用理论而是用笔者所体验的事例去诠释的,所以读来令人信服。

《假如你选择留学》之“能说会道”、“看准方向”、“身心健康”三篇随笔在网络中影响较大,其中的个案都是她自己采访而来的,其实再写下去,便是一本名符其实的《留学指南实用读本》了。这三篇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假如你选择留学之三——身心健康》。我以前看类似的文章,但有关“身心健康”的话题不多,而这恰恰是每一位留学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读完这一篇,我佩服林玫作为一个传播人的敏锐,同时被她那充满母爱的责任心所感动。“我们大陆的留学生能到美国留学,几乎都是聪明尖子,他们都有足够的智力,但是有些学生险遭淘汰往往不是因为智力,而是因为体力。人家身强力壮的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盯一阵子,有底子,努力熬一下就过去了,而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好的,一旦有问题就垮了。”朴实无华的话语中肯且语重心长,接着她又以美国人追求学业与优良体质的关系做例,给每一位准备留学的年轻人提供了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在美国生活久了,仔细观察各个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情调,我发现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但是具有阳光一样灿烂的心态更重要。”五年后我重读此文,体会更为深刻。

林玫的文章,虽说都是写的生活小事,但切入的角度都很准确,除窥一斑而见全貌外,从生存、人性、习俗、制度都留给读者许多拓展的思考空间,足以见其功力。所以说,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写,同样需要用心去读。我认为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随笔,而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传媒工作者的思考,并不像她自己所说的是一杯“聊聊异域风光,谈谈旅愁乡情”的下午茶。

       2005年圣诞夜写于“三石斋”

后记

我是个活得很仔细的人,也许是因为过去做导演、做记者的烙印太深,我从来不相信机遇和巧合,只相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所以我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有备而来。

在来美国之前,为了对未来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便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生活,我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并探访了很多曾经到过美国的人。每本书的作者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告诉我他们理解的美国;每个认识的、到过美国的人都热情洋溢地指点我该如何如何,于是,我以为我已经了解了美国。

到了美国之后,我发现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别人所能够传输给我的,仅仅是一些有限的片断,又因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差异、个人阅历、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的差异,使得那些片断很具个人色彩,所以,这些信息构成的我概念里的美国,和我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双手触摸到的、心灵感受到的那个美国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像是由机器打磨的、由复合材料装配成的家俱,精致完美,但其外在的质感和内在的魅力,却远远无法替代由匠人用斧头凿子手砍而成的老橡木柜,原始的、生动的、真实的总是最有征服力的。

尤其美国是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国家,复杂多样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构成美国人的地域风格,也构成美国人生活的多样化。这种情况下要以点代面、举一反三不太容易。

于是,我不得不放下身段,把自己返还成生瓜蛋子,或者菜鸟的状态,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从头学起,从新来理解和构建我概念里的美国。

在英语里有一个词叫Alien,意思为:外侨、外国人、外国的、异己的。有趣的是,美国人把外星人也称为Alien。看好莱坞电影,只要是涉及外星人题材的,就听到他们Alien来Alien去的大呼小叫。仔细一联想,原来,在美国人的概念里,我们这些来自异域文化的外国人和奇形怪状的ET外星人是一类!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生活和一个外星人在美国生活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异域文化的接触和交融,其碰撞和矛盾产生的火花既带来痛苦,也带来光明。

好在美国是一个富饶的、广阔的、包容的、平等的、自由的、多元化并存的国家,所以,发生在这里的碰撞和矛盾,多数都化为融合和渗透。

在美国住得越久,感受就越深,在文明进步发展的今天,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人民之间的communication(交流)变得越来越必要。

我过去一直从事大众传播的工作,因此就想继续利用我的特长做些事情,也许我的文字仅仅是片面的表达,但是这些片面多起来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利用这些片面去构成一个立体了。当我们这些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写手写得多起来的时候,国内的读者就可以从我们透露的信息里去更多地了解美国。美国——这个对中国人来说同样是Alien的国家,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就会丰满起来。

感谢我的老朋友三石先生,在过去的5年里,他一直是我最热情的支持者之一,由他主办的三石文化传播网www.3stonebook.com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使得我的文字能够和更多读者见面。

同时也要感谢这本书的编辑王竞芬女士,是她的精心策划、耐心整理、敦促指导,才有了这本书今天的面貌。

至于你,我的读者,就当是在风和日丽的早春,或者天高云淡的晚秋,和一个老朋友相聚,泡杯好茶,享受一下片刻的舒适闲散,来一个午后的清淡,聊聊异域风光,谈谈旅愁乡情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