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加)卜正民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充分利用大量地方志和山寺志,以丰富翔实的一手材料和生动有趣的笔触,描绘了晚明这个时代佛教和士绅社会形成的关系。他首先探索了佛教与明代理学的关系(很大的篇幅集中于阳明心学一系),旅游发展和佛教圣地的关系,以及慈善性捐赠的机制和动机;然后,对三个在地域上和经济上都十分不同的县分别进行了个案研究,从而揭示出捐赠寺院的模式及其社会后果。

内容推荐

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许多人被阻挡在传统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显而易见的慈善事业可以在国家掌控的领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积极卷入佛寺住持的资金筹集工程,士绅的赞助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佛教的公共机构。

本书首先讨论了佛教与明代理学的关系,佛教胜地旅游业的增长,以及慈善捐助的机制和动机,继之又分别考察了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迥异的三个县。作者依据中的充分史料,透辟地分析了当时佛教捐助的类型和社会后果。

目录

中文版序言/1

序言/1

导论 寺院捐赠和士绅:问题/1

土绅研究史学/4

佛教与士绅/14

士绅社会和公共领域/21

佛教寺院的变动着的社会环境/26

第一篇佛教的文化

第一章 张岱的激情生涯/41

第二章 函盖相合,冰炭不容:融通佛教/56

佛教与理学的关系/58

理学家的吸纳/64

理学家的回应/72

融通/80

第三章 一杯新茗听经时:士绅文化中的佛教/92

评估佛教在士绅社会中的出现/94

佛教的修持和礼仪/97

居士会社的组织/103

旅游观光与文化追求/107

士绅利用寺院空间/112

士绅变成僧侣/117

第二篇寺院的捐赠

第四章 鼎湖山的捐赠者/137

第五章 士绅怎样捐赠寺院/157

钱财的捐赠/158

土地的捐让/162

士绅对寺院事务的监督/168

文学的赞辅/172

捐赠的历时性趋势/176

第六章 士绅为何捐赠寺院/184

从性别看捐赠/186

从宗亲关系看捐赠/189

宗教性的吸引力/194

社会性的吸引力/199

文化性的吸引力/204

社会的网络/209

宣扬士绅的身份/211

与商人的慈善捐赠的对比/213

第三篇捐赠的地方个案研究

第七章 小县里士绅的捐赠:山东诸城县/227

诸城的环境和社会结构/228

诸城士绅/235

诸城的宗教机构/237

诸城的寺院捐赠/240

第八章 大县里士绅的捐赠:浙江鄞县(宁波)/249

鄞县的环境和社会结构/249

鄞县的宗教机构/252

鄞县的大寺院/254

鄞县士绅/261

佛教和鄞县土绅/263

鄞县的寺院捐赠/267

第九章 捐赠与知县:湖北当阳县/279

佛教捐赠与国家/281

当阳的环境和社会结构/284

当阳的宗教机构/288

佛教和当阳士绅/290

玉泉寺的捐赠/293

士绅捐赠与知县/298

结论 国家和社会的分离/312

晚明隐世的理想/313

佛教和晚明士绅/317

晚明与晚宋/321

晚明与晚清/324

参考文献/331

索 引/356

附图表

表1 光明寺的地方士绅施主/241

表2 鄞县精英士族的捐赠活动(1500—1644)/269

表3 17世纪玉泉寺的士绅捐赠/294

地图1 诸城县/230

地图2 鄞县/250

地图3 当阳县/285

图1.1 20世纪30年代的普陀岛前寺/49

图1.2 20世纪30年代的普陀岛后寺/49

图2--7 朝圣之路:通向天童寺/132—134

图8 阿育王寺舍利塔/197

图9 20世纪30年代的阿育王寺/198

图10 玉泉寺/280

译后记/378

试读章节

1629年10月1日夜晚,满月挂在当空,中秋节来临。次日日落时分,张岱和他的侍从到达扬子江南岸。张岱这是要从他的家乡浙江省到北方山东省会去,他的父亲在鲁献王府供职,鲁王的封地就在山东省。在南京下游(镇江北固)过江时,他雇佣了一只船运他们一行渡江到大运河口。船出发进入江流。行驶中,张岱转眼凝视离岸不远的金山寺所在的著名岛屿。这是一个凉爽清新的“避暑”胜地,张岱前些年在这里度过几夏。此时他心血来潮,决定作一次快速访问,尽管那晚二更天已过。船改变航程,他们一行飞抵金山岛。张岱领着侍从穿越金山寺的场地,经过主宰长江的龙王堂,进入大雄宝殿。

一刻钟内,和尚们都跌跌冲冲从他们的寮房跑出来,擦揉他们睡眼惺忪的眼睛,朝非宗教乐器发出的悦耳声音的方向走去,看到一位年轻男性正在唱着“韩蕲王金山”和“长江大战”的戏剧。大殿灯火辉煌。张岱庄重地坐在大殿前厅,正在欣赏着他的侍从们的表演。目瞪口呆的和尚三三两两地填满了大殿的后堂,观看着这意想不到的场面。没有人敢查问张岱和他的侍从们为什么于夜深人静之际在佛教的大殿里上演戏剧。最后,演出闭幕时,天将破晓,灯火熄灭,乐器道具包装起来,这一小群人又回到了他们的船上。当他们解缆过江,挂起风帆离开金山岛时,张岱回首眺望,和尚们都默默地伫立在岸边。他放声大笑。几十年后,他写下这一段妙趣横生的插曲时,仍然津津乐道他的船掉头驶向扬子江北岸时那些僧侣们脸上还流露着的莫名其妙的神情。①

张岱这段戏剧插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端的形式说明了晚明士绅渗透佛教寺院的世界。在中国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期,半夜三更在寺院上演这样一个戏剧性场面,几乎是不可想像的。甚至在16、17世纪之交的非正统的时代,在寺院上演私人戏剧也是极个别的奇思异想。不过,这种情况既非不可想像,也并不特别令人吃惊。张岱的情形也是如此。尽管张岱渴望有作家那样神气活现的绚丽才能,但他并不是他那一代人中杰出的思想家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正因如此,他对研究中国精英的社会历史学家是有价值的。他体现和实践了他那个时代的主要趋向。

在这简短的一章中,笔者希望考察张岱这样的人的精神概貌。他们究竟是什么类别的人?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佛教寺院的世界发生多重互动?

P38-39

序言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刘东

1988年秋于北京西八间房

后记

17—18世纪的中国,儒家士人与佛教信众一样,向地方佛教寺院道场作了大量捐赠。由于士绅增长的速度比帝国官僚机构的需求要快,许多人都被拒之于传统儒家的仕途之外;但是,看得见的慈善捐赠可以宣扬士绅在国家掌控领域之外的精英身份。在募化善款的住持的积极活动下,这样的捐赠有力地影响着佛教的公共机构。

本书作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充分利用大量地方志和山寺志,以丰富翔实的一手材料和生动有趣的笔触,描绘了这个时代(他宽泛地称之为“晚明”)佛教和士绅社会形成的关系。他首先探索了佛教与明代理学的关系(很大的篇幅集中于阳明心学一系),旅游发展和佛教圣地的关系,以及慈善性捐赠的机制和动机;然后,对三个在地域上和经济上都十分不同的县分别进行了个案研究,从而揭示出捐赠寺院的模式及其社会后果。

本译作的问世首先要归功于我在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楼宇烈先生的指导,正是在他对中国佛教研究的睿见卓识指引下,我在北大图书馆茫茫的书海中发现了卜正民的这本书。这本书的重大价值就在于弥补了西方及中国学术界对唐宋后佛教研究的薄弱环节,拓宽了佛教研究的领域,尤其对晚明佛教的复兴及士绅社会的形成作了令人信服的精彩细致的社会学说明。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只是对唐宋后佛教演进大势了然于胸,而且对近世佛教生存和发展的奥秘几乎能洞察入微,对佛教与思想文化、与社会,乃至与国家和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翻译过程中,我有幸得到北京大学的王守常和刘东教授,以及香港城市教育大学的方骏等几位先生的鼎力支持和帮助,特此深表谢忱。尤其要感谢本书作者卜正民教授及其高足孙竞昊先生在审阅并校正译稿过程中所花的不少心血。诸位师友激励我勇攀学术高峰的不只是他们的高义薄云天,更令人感佩的是对学问的真诚无欺、孜孜求索和精益求精。另外还应该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妻子许晨女士,她不但为我录入了几乎全部的文稿,而且能使我在北大安心地学习和工作。

本书的翻译伴随了我在北大匆匆度过的几年光阴。我差不多翻遍了原作参考文献中所提到的所有原始资料,有时甚至作了拓展性阅读,因为版本的不同或者原著所引卷次页码的一些印刷错误,我往往要通篇整本地查阅核对,极为辛苦,既费时又费力。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一些原文未能查到,故而翻译时把直接引语变成了间接引语,敬请读者见谅。由于水平有限,译文肯定还有不少错误,祈望方家不吝指正。

张 华

2002年10月于北大燕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