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刘少奇,中国人民好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辉煌的业绩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已将他的英名镌刻在永恒的历史丰碑上,与世长存,与日月同辉。刘少奇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本书图文并茂,收入的图片是从1万多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加上一些手迹、档案资料和编著者撰写的40多万文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刘少奇波澜壮阔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全面反映了刘少奇的业绩、思想和风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少奇的故事(中共领袖开国元勋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冯世平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代伟人刘少奇,中国人民好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辉煌的业绩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已将他的英名镌刻在永恒的历史丰碑上,与世长存,与日月同辉。刘少奇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本书图文并茂,收入的图片是从1万多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加上一些手迹、档案资料和编著者撰写的40多万文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刘少奇波澜壮阔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全面反映了刘少奇的业绩、思想和风范。 内容推荐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一户普通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喜欢读书,求新上进。14岁时,他剪掉辫子,以示与清王朝决裂。17岁在玉潭学校就读期间。刘少奇参加反对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斗争,后又参加护国讨袁运动,并将字“渭璜”改为“卫黄”,以示保卫炎黄子孙的志向和决心。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刘少奇深受影响,利用暑假赶赴北京参加了营救爱国学生马骏的斗争。这年秋天,他进入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准备留法勤工俭学,后因留学费用昂贵未能成行。 1920年10月,刘少奇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经人介绍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这时他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包括刚刚译成中文的《共产党宣言》…… 目录 英雄少年/1 耕读之家的伢子/1 人塾读书/5 “刘九书柜”/10 走出炭子冲/14 在五四运动中/19 在十月革命的故纠24 受任清水塘/30 工运先驱/35 领导安源罢工/35 革命伉俪/41 工运领袖/44 虎口脱险/51 省港罢工/55 收回汉口英租界/60 反击国民党右派/65 乱云飞渡/70 大白区/75 走上白区战线/75 在东北/79 我们不赞成这个办法/84 在上海领导工运/89 一切服从于战争/95 工人的好老师/99 用教育的办法帮助人/102 奔赴华北/105 抬棺游行之后/110 处变不惊/118 对症下药/125 一针见血的医生/125 身先士卒/131 领导山西抗日斗争/134 冀东暴动/141 指挥中原抗战/149 骨肉情深/149 到抗日前方去/156 可亲可敬的首长/159 南阳一日/167 先有不为而后有为/171 保安脱险/176 不朽的著作/182 给徐海东当“秘书”/184 打出一个“家”/189 激战水牛冲/197 重建新四军军部/201 小长征/205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205 越过封锁线/210 人民疾苦放心上/215 艰险的三天/218 开国前后/224 落脚点选在西柏坡/224 战友情深/227 革命化的婚礼/230 “时势需要爱国的资本家”/232 “要讲中国话”/236 秘密访苏/240 操劳国事/245 她是“一位伟大的妇女”/245 “同志加兄弟”/248 名副其实的院长/252 支持海军建设/255 主席和他的农民通讯员/257 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263 一次难忘的接见/269 为“反革命事件”平反/275 关心群众疾苦/278 人民勤务员/282 饲料库里的座谈会/288 一场争论/294 两个案子/301 高尚情操/305 雨中考察林区/305 怎样教育子女/310 父女情深/315 艰苦的磨练/320 特殊的家书/323 一次家访/328 生日贺信/331 要求严格的叔祖父/333 保育员的困扰/340 国家主席的家务事/343 俭朴与勤奋/346 三条要求/351 严守机密的典范/355 “劳动万岁”/358 严于律己/361 夫妻之间/365 一个钱柜/368 维护宪法的尊严/371 试读章节 耕读之家的伢子 在神州大地辽阔版图的南部,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群峦叠翠,碧水蜿蜒,在青山绿水中,镶嵌着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小块盆地。它就是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的湖南省。 湖南,简称湘,自古有“芙蓉之国”的美称。它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境内湘、资、沅:澧四水流注洞庭湖,再汇人长江,灌溉与航运便利。这方肥沃的土地上,不但盛产稻米、小麦、棉花、茶叶,而且蕴藏着金、锑、锰、铅、锌、钨和金刚石等丰富矿产,湘女那巧夺夭工的手工艺珍品——湘绣,更令世人拍案叫绝。 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这块丰饶的土地,不仅铸造了心灵手巧的人民,而且哺育出了许多中华民族的杰出英才。远的不说,仅就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湖南,便涌现出了魏源、谭嗣同、唐才常、陈天华和黄兴等一大批立志济世救国的进步思想家和革命家,使得“芙蓉之国”这方古老的土地,得改良与革命风气之先! 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十月十一日(公元1898年11月24日),即湘籍改良派人士谭嗣同高吟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诗句,在北京英勇就义的五十多天后,在离这位“戊戌变法”,烈士家乡浏阳不远的宁乡县花明楼的炭子冲,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日后成为中国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 从湖南省首府长沙向西南方向大约走七八十里,便进入了望城、湘潭和宁乡三县交界的一片肥沃的丘陵地带,刘少奇的诞生地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就位于这片丘陵的中心。炭子冲是一个介于盆地和山沟之间大约有两里长的小山冲,从冲尾到冲口象喇叭一样朝北张开着,冲口外阡陌纵横,田园一片。 炭子冲的两侧,山丘绵延起伏,层峦环拱,堆青叠翠,林木繁茂。大自然的慷慨,雨露滋润,使得这个小山冲里密密地长满了松树、杉树和各种杂木树,在树林的底层,又生长着荆棘等低矮灌木。据说,几百年前,当地经常有人进山伐木烧炭,并靠此营生,养家糊口,久而久之,炭子冲便因此而得名。 在炭子冲东侧的山坡下,坐落着刘家老屋。这是一座当地庄户人家的典型农舍,十来间土墙瓦顶的房舍,曲折围接成几个小巧的天井。从槽门过小坪,升阶而人,由中至右,依次便是正堂、正房、卧室、饭厅、烤火间、猪牛栏等。屋门前有一个不大的池塘。池塘的北面,宽厚的塘基上,十多棵一抱粗的枫树并排而立,成为冬天阻挡西北风的屏障。每到春夏,这一排大树枝繁叶茂,把刘家老屋装点得郁郁葱葱。 1894年11月24日,当刘少奇在这座老屋中降生时,他的父亲刘寿生和母亲鲁氏都已届中年。中年得子,这对于崇尚多子多福的传统农家来说,那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在这个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中,十分重视劳动力的繁衍。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宗法观念极浓的封建社会,从圣人那里开始便主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把生儿子、续香火看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大目标。因此,刘寿生认定:小儿子的出世,是他的“福气”!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生育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加上小儿子的降临人世,刘寿生一门可以称得上“人丁兴旺”!于是,按照刘氏家族规定的谱系,刘寿生将小儿子起名绍选,字渭璜。因为他在叔伯兄弟九人中排行最后,因而又被家里人称为“九满”或“九伢子”。“刘少奇”的大名,是他在参加革命之后才起用的。 根据刘家的族谱记载,刘寿生家的祖籍并非湖南,而是在千里之外的江西吉水。远在明朝中叶,刘家先人刘时显的儿子刘宝做了湖南益阳的知县,刘明显夫妇也随为官的儿子来到湖南,定居于宁乡城南茅田滩。后来,刘宝的儿子刘邦益的后代又迁居于炭子冲,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地方长期居住下来,躬耕生息。 从族谱中所记载的内容来看,迁居宁乡后的刘家,虽然算不上是显宦大户,却也是家道殷实的富足人家。先辈们辛勤耕作,发奋读书,恪守着“耕读”的祖传家训,在当地颇有些声望。清朝康熙年问,曾任宁乡县知事,后来当了朝廷都察院御史的陈嘉猷,为《宁乡南塘刘氏初修族谱》作序时,就对刘家的风范大加褒扬:“南塘刘氏族虽不甚显,而族之人士俱极老成持重、耕读传家,汉书所谓孝弟力田、管子所谓秀民足赖者庶几近之,吾有以知其族之必大且昌也。”这位封建社会的官吏到底还是有几分眼力,以“耕读传家”的这户普通农户,在第十三代上,真的出了刘少奇这位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 刘少奇的曾祖父刘再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农民。他在炭子冲支撑门户时,祖上并没有留下多少田产。于是,刘再洲就近租种了一片田地。他带着一家人省吃俭用,精耕细作,除了种植粮食外,还种烟叶等经济作物。苦心经营的结果,使得刘家逐步殷实起来。 到了刘少奇的祖父刘得云当家之后,继承了父亲的传统,辛勤耕作,发展家业,使得刘家在炭子冲的田产逐渐增加到六十亩,并将原来的三间旧茅屋改建成七间新房。刘得云虽然书读得不多,但勤恳朴实,乐于助人,很得当地人的敬重。每逢荒年紧月、青黄不接时,他总是乐善好施,将自家余粮拿出来,周济附近的贫苦人家。 刘得云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秉林,小儿子刘寿生,即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不仅种田是把好手,人也比较开明,是刘家几代人中受教育最多的。刘寿生从父亲那里承袭了勤恳朴实、乐于助人的家风,他能写会算、办事公道,深得乡间邻里的尊重。与父辈不同的是,刘寿生并不热心于积攒钱财、购置田产、扩建房屋,而是把财力放在了对子女的教育上。他的四个儿子中,老大刘墨卿和老二刘云庭都读了三至四年私塾。由于孩子多,弟弟妹妹们一个接着一个,哥俩不得不中断学业,较早地担负起了家庭劳动的担子。老三刘作衡读了六年私塾,在父亲的督责下,锻炼得写算俱全。刘寿生去世后,十九岁的刘作衡便成了全家的总管,安排农耕,筹划经济。……P1-3 序言 北京天安门广场正中,高高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昌盛而奋斗了一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辉煌,也遭受过屈辱。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我们的祖国陷入了重重危机。她外受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凌辱,内有封建腐朽势力的压榨与叛卖,大片领土被割让,巨额财富被掠夺,无数民众被屠杀,亡国灭种已不是吓唬小孩子的神怪故事,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面临着的实实在在的威胁。 面对祖国的危亡,中华好儿女们奋起了。他们前赴后继、发动了几百次反帝反封建的暴动和起义,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自由解放的曙光;苏联工农大众翻天覆地的壮举,为中国的革命者提供了借鉴。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与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东方文明古国,终于踏上了复兴之路。 虽然方向业已明确,道路逐步找到,但每一个革命者都知道,通向这神圣目标的并非坦途。聚集在镰刀斧头旗下的中华儿女们藐视一切困难,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携起手来,毅然踏上了艰苦征程。为了救祖国出苦海,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共领袖开国元勋故事》丛书要讲述的,便是这些中华优秀儿女中佼佼者的故事。 本系列丛书共有八卷,即:《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刘少奇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开国元帅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开国大将的故事》、《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 今天,全国人民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发工作,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老一辈革命家们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无疑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相信,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能够从这套书中感受到革命先辈崇高的精神境界,领悟到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一定能够把革命先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继续下去! 二00六年六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