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发有现执教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客家学等。近年致力于当代文学的传播接受、西方汉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字、客家移民文化等专题研究。本书是作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观察研究,内容包括自由撰稿人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制度变迁、“十七年”文学的审美主流、“文革”的诗歌潜流、80年代文学的文化逻辑、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时期文学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季风--中国当代文学观察/文学史系列/望岳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黄发有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发有现执教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客家学等。近年致力于当代文学的传播接受、西方汉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字、客家移民文化等专题研究。本书是作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观察研究,内容包括自由撰稿人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制度变迁、“十七年”文学的审美主流、“文革”的诗歌潜流、80年代文学的文化逻辑、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时期文学等。 内容推荐 收人本书中的文字,90%以上是我来到山大以后写成的,极小一部分是我在复旦读博士时写的,来到山大以后也作了一些修订。能把在山大写成的文字收入山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持的“望岳文库”,这既是一种备忘,也是必要的反思。我一直很欣赏那些有理有据的质疑与追问,这些看法能够激发更深入的学术思考。不过,为了不掠人之美,书中的文字大都保留了原貌,只对一些资料和行文上的错误作了必要的修正。 这些文字仅仅表达了我个人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粗浅看法,对于当代文学史逻辑演进的论述不仅不够全面,也一定会有偏失之处。 目录 导言 在史论与批评之间 一 走向“过程美学” 二 批评就是发现 上编 文学潮流 第一章 自由撰稿人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制度变迁 一 钱权之间 二 过客或归人 三 围城内外 四 自由与限制 五 默然独立 第二章 “十七年”文学的审美主流 一 颂歌美学 二 红色史诗 第三章 “文革”的诗歌潜流 一 哑夜的独语 二 浪漫的启蒙 三 在绝望中再生 第四章 80年代文学的文化逻辑 一 被裹挟的合唱 二 共鸣的变奏 第五章 城市文化与90年代文学 一 复调的城市文化 二 暧昧的想象形态 三 可疑的市民话语 第六章 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时期文学 一 激活传统 二 家族遗梦 三 反抗同化 第七章 审美理想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一 不绝如缕 二 人间宗教 三 创造过程 四 回到常识 第八章 虚无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一 叛逆或拯救 二 废墟上的狂欢 三 迷惘的借口 下编 文学生态 第九章 大众传播与新时期文学生态 一 透视媒介 二 期刊与出版 三 影视与网络 第十章 短篇小说与新时期文学风尚 一 被岁月淡忘 二 被传媒冷落 三 被废话淹没 第十一章 “新写实”与小说流向 一 告别理想 二 日常叙事 三 娱乐至上 第十二章 虚伪的个人与迷惘的代群 一 伪个人化写作 二 新生代八股 三 冷漠的看客 第十三章 激素催生的青春表演 一 羁囚与奔逃 二 在晕眩中漂流 三 过火的奇迹 第十四章 危机情境与危机美学 一 角色危机 二 接受危机 三 叙事危机 四 呼唤“无用”的文学 第十五章 文学批评的人文缺失 一 有偿批评 二 假想批评 三 逆反批评 第十六章 消费文化与文学健忘症 一 经典的挽歌 二 枉担虚名的文学 三 失忆的文化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但在职业兴趣与生存危机的较量中,前者注定是输家。他甚至要在同一天为七家小报写长篇连载,小报文学的商品性质使审美性成为一种附带。商业化的写作方式还制约着作家的谋篇布局,典型如张恨水写作《啼笑因缘》的过程:连载此长篇的《新闻报》“报社根据一贯的作风,怕我这里面没有豪侠人物,会对读者减少吸引力,再三的请我写两位侠客。……我只是勉强的将关寿峰、关秀姑两人,写了一些近乎传说的武侠行动。我觉得这并不过分神奇”①。具有某种经典意义的作品尚且如此,那些胡编乱造的作品就可想而知了。以市场需求为创作的圭臬,必然伤害文学的独创性,使作品呈现出模式化、趣味化的倾向,作家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文化傀儡。发人深省的是,在1949年以前的文化情境中,就创作群体而言,能够始终靠写作养活自己、无须另谋出路的只有鸳鸯蝴蝶派作家,像张恨水、程小青、范烟桥等人在抗战以后,创作思想中注入了时代忧患,但他们从来都是自觉地认同于大众趣味,即使像《八十一梦》这样的作品,其中也并无接受精英写作的影响的痕迹,更无启蒙意识的彰显,其题材选择、结撰模式是创作惯性的自然延伸,走的依然是大众化写作的路数。 中国文学根深蒂固的载道传统在新文学中顽强地延续着,它在许多作家的创作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或隐或显的体现。对于那些拥有政治抱负的作家而言,其文学观念烙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突出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在价值选择上通过文学“求势”而非“求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忽视文学的审美意义,经世致用与匡救时弊的动机成为其创作的文化内驱力。在政治理想受阻时,文学成了一种权宜之计。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少作家迫不得已地开始了职业写作生涯。我们来看看茅盾的自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败,使我痛心,也使我悲观,它迫使我停下来思考:革命究竟往何处去?…… P31 后记 从1999年夏天来到济南,一晃六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收人本书中的文字,90%以上是我来到山大以后写成的,极小一部分是我在复旦读博士时写的,来到山大以后也作了一些修订。能把在山大写成的文字收入山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持的“望岳文库”,这既是一种备忘,也是必要的反思。山大中文学科有着深厚的传统,她不断给我提供人格、学术的熏陶和滋养。在这里,要郑重地感谢所有提携我的前辈学长,也要感谢那些给我兄弟一样的友爱的同事。 书中的文字在成稿以后,大都在研究生课堂上讲授过,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内容,还作为研究生讨论课的研究专题,听取了研究生的各种意见。我一直很欣赏那些有理有据的质疑与追问,这些看法能够激发更深入的学术思考。不过,为了不掠人之美,书中的文字大都保留了原貌,只对一些资料和行文上的错误作了必要的修正。书中有两章(第一章、第五章)的内容根据博士论文修订稿改写而成,之所以再次把它们纳入本书的框架,一方面觉得这些论述内容没有过时,从这些角度以历史视野审视当代文学的进程,总能不断地发现一些新问题,同时也不断地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另一方面,我的博士论文出版时,出版社对这两章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删节,出于敝帚自珍的缘故,在此恢复其全貌。书中的部分章节曾经发表在香港《二十一世纪》、《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山花》、《河北学刊》、《时代文学》等期刊上,一些篇章还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此要感谢相关编辑的支持。 这些文字仅仅表达了我个人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粗浅看法,对于当代文学史逻辑演进的论述不仅不够全面,也一定会有偏失之处。之所以在书名的副标题中加上“观察”两字,正是意识到这些文字具有较为鲜明的主观色彩,还需要不断完善与丰富,也意在提醒自己必须时时反思,才能艰难地向前迈步。 黄发有 2005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