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的互动研究,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编是互动理论与分析框架;第二编详细讨论原计划体制国家经济转轨如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性因素;第三编具体分析经济全球化对经济转轨的影响方式;第四编是实证分析。该书的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正在建设中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和转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内涵,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中国的制度变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撰著说明
第一篇 互动理论与分析框架
第1章 经济全球化理论评述
1.1 全球化的维度与经济全球化
1.2 经济全球化的认知问题
1.3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性因素
1.4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过程
第2章 经济转轨理论评述
2.1 经济转轨研究的历史与构建经济转轨一般理论的尝试
2.2 经济转轨的规定性与转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3 经济转轨的基本问题
2.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转轨
第3章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理论
3.1 逻辑起点: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消失
3.2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的互动机理
第二篇 经济转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性因素
第4章 经济转轨与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
4.1 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力量:市场制度的全球扩张
4.2 经济全球化制度基础的基本内容
4.3 经济转轨使经济全球化获得全球性市场制度基础
第5章 经济转轨与全球性世界市场
5.1 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
5.2 经济转轨与世界市场制度的全球化扩展
5.3 经济转轨与世界商品市场的全球化扩展
5.4 经济转轨与全球性要素市场的形成
5.5 经济转轨与全球性世界市场的性质和特点
第6章 经济转轨与全球化生产经营体系
6.1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与国际投资
6.2 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体系的主力和基本组织形式
6.3 经济转轨是全球化生产体系最后形成的条件
第7章 经济转轨与国际经济协调
7.1 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经济矛盾与风险全球化
7.2 化解全球化矛盾与风险的国际协调机制与制度安排
7.3 经济转轨对国际协调机制和制度安排的影响
第三篇 经济全球化:经济转轨的制导性环境
第8章 经济转轨取向的外部决定
8.1 计划经济体制的终结
8.2 经济转轨的市场化取向
8.3 全球化条件下经济转轨的制度选择
第9章 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体系的国际接轨
9.1 市场经济与市场体系
9.2 计划体制下的市场体系及其缺陷
9.3 经济全球化对计划体制国家市场体系转型的影响
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制度重构
10.1 经济全球化与各国企业制度演进
10.2 计划体制下的企业制度及其效率分析
10.3 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企业制度重构
第11章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职能转型
11.1 市场、政府与经济绩效:传统观点
11.2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职能变革:现代观点
11.3 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政府面临的挑战
第12章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及其防范
12.1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及对经济转轨的制约
12.2 来自全球化的风险的防范
第四篇 互动过程的实证研究
第13章 东欧国家
13.1 东欧国家启动经济转轨的背景
13.2 东欧国家转轨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13.3 全球化背景下的转轨: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过渡
13.4 东欧国家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
第14章 俄罗斯
14.1 从“休克”到“治疗”:转轨进程描述
14.2 俄罗斯转轨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决定性作用
14.3 融人世界经济与作为大国的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14.4 俄罗斯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
第15章 中国
15.1 从改革到转轨:中国经济转型进程描述
15.2 中国经济转轨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5.3 全球化的影响:从“以改革带开放”到“以开放促改革”
15.4 对世界经济的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