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我国瑶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江华瑶族的语言、居住、生计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民族特色,为你展现了瑶族更为真实的一面,也是你了解瑶族的一个窗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华瑶族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祥红//任涛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我国瑶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江华瑶族的语言、居住、生计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民族特色,为你展现了瑶族更为真实的一面,也是你了解瑶族的一个窗口。 内容推荐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较广的瑶族自治县。瑶族于江华聚居的历史久远,定居时间长。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江华瑶族于语言、居住、生计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江华瑶族人民富于光荣传统,与艰苦的生存环境、与反动统治者进行了不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华瑶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二十一世纪,江华瑶族人民满怀信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目录 总述 第一章 族源族称 第一节 族称 第二节 族源 第三节 姓氏人口 第二章 语言 第一节 勉语 第二节 爷贺尼语 第三节 寨山语 第三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精夫制 第二节 酋长制 第三节 总首制 第四节 瑶首制(瑶老制) 第四章 瑶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节 明以前的反封建斗争 第二节 清代的起义斗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中央民族访问团访问江华 第二节 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 第三节 民族识别和民族成分管理 第四节 培养民族干部 第五节 法制建设 第六章 社会经济 第一节 采集与狩猎经济 第二节 土地占有 第三节 山林占有 第四节 农业生产 第五节 林业生产 第六节 手工业及现代工业 第七节 矿产工业 第八节 畜牧业 第九节 渔业 第十节 商业 第十一节 邮政电信业 第十二节 建筑业 第十三节 医药卫生 第十四节 民族体育 第七章 婚姻家庭 第一节 婚姻 第二节 家庭 第三节 亲属 第四节 丧葬 第八章 物质文化 第一节 居室 第二节 服饰 第三节 饮食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九章 精神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文化 第三节 教育 第四节 节日及禁忌 附录 一、人物 二、大事记 三、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0年以来,县内工业企业进一步完善承包责任制,逐步建立起厂长负责制的企业领导体制。从1994.年开始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积极探索破产、股份制、兼并、解散、拍卖等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式。至2004年底,县属13个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不少改制企业焕发生机。全县工业企业1434个,其中国有工业4个,个体私营企业1429个,“三资”企业1个。全员劳动生产48072形人,完成工业总产值8.9亿元。其中国有工业占6.3%,个体私营工业占92.7%,外资企业占l%,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县内经济的主要支柱。县属及乡以上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3.1亿元,其中轻工业占10.4%,重工业占89.6%。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水电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大力实施“开发水电兴江华”战略,江华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和“十五”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县。1999年~2004年,水电开发总投入各种资金8亿多元,改造原有水电站11处,新建电站4l处,建成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形成岭东林区骨干输变电网络,结束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的林区无电网的历史,电力输出形成广东、广西、华中网三条通道。 商贸金融运行平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财税、商贸、供销、粮食、外贸、医药、石油、盐业、物资、烟草、金融、保险等领域相继进行改革,乡村企业大部分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1995年,商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标志性变化,个体私营商业企业逐渐从市场的必要补充发展为主力军,非公有制商业贸易在保障供给、活跃市场、提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至2004.年,全县商业贸易网点达到5716个,商业贸易从业人员12989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3亿元。乡镇企业走上规模经营之路。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乡镇企业发展“十快县”。2004年,全县有乡镇企业6201个,从业人员24452人,实现总产值11.74亿元,其中集体企业产值390万元,占0.3%,个体私营企业11.701亿元,占99.7%。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3.59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11亿元。全年保险费收入2654万元,保险赔付达478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195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华通过各种渠道相继争取农业开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教育发展资金、民族发展资金、城市建设资金等国家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及世界银行贷款,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成207国道江华段油化和部分硬化工程及326省道砂改油工程。 P11 序言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瑶族人民与各族人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推动着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江华瑶族作为这个古老民族的一部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忠贞不渝地热爱孕育他们的这片土地——江华瑶山。江华瑶族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自己民族独特风格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吸收、容纳了其他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为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内涵,使之在全国乃至海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几千年来,江华瑶族面对封建王朝的征剿、杀戮,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斗争,顽强地扎根在萌渚之巅与冯河之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战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瑶族与其他民族一样,有了参加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力,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经济上获得了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1955年8月5日经中央政务院批复,于11月25日成立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江华瑶山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下,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瑶族人民已由游耕转为定居,已学会了科学营林、科学种田,有了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生活日渐走向富裕,昔日瑶族落后的生产方式、落后的文化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在前进,社会经济在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瑶族人民为改变不适应生产方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不可预料的困难还会不断出现,江华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要抓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因族举措。分类指导。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坚持艰苦奋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实现共同繁荣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江华瑶族》在建县50周年之际问世,是一件大事,无疑也是一份很好的礼物。她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江华瑶族的历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等详实的内容。开卷有益,读者将从书中更多地了解江华瑶族的历史。对全面认识瑶族也有较大的帮助。以史为鉴,记住昨天,珍惜和把握今天,正是为了开拓创造新的明天。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各族人民与时俱进,一个民主、团结、繁荣、富裕的江华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邓有志 2005年7月 (作序者系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原副主席) 后记 编辑出版《江华瑶族》是我们多年的愿望。江华是瑶族祖居地的湖南现居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瑶族居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前几年,在盛世修志的号召下,许多瑶族居住区陆续地编辑出版了有关瑶族的志书,而我们这个瑶族居住人口最多的瑶族大县,瑶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如此丰厚,却没有一本系统介绍江华瑶族的书,实在汗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着手开展编辑工作,组建了班子,分配了任务。但由于多种原因,工作时搞时停,一拖就是几年,直到2004年,自治县成立5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这项工作叉重新启动。 《江华瑶族》共设九章,第一、三、四章由李本高编写,第二章由郑德宏编写,第五、六、七、八、九章由任涛编写,总述由李祥红编写,附录中的人物由李吉佳编写,大事记由盘良国编写,李宁参加了部分节、目的编写,最后由任涛统稿,李祥红审定。 《江华瑶族》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瑶学界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 《江华瑶族》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政协邓有志副主席、广西民族学院教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有隽、湖南省民委赵仁秀副主任、唐德宏助理巡视员、永州市人大常委会赵荣副主任、冯生玉副主任、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余华生主任、市委统战部莫明甫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王明生主任、李宏主任、盘心洪副主任,以及李兴胜、李大双、李进清、奉兴朝和在职的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及一些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得到了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庆办、县农办、民族歌舞团、档案局、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写者行政事务繁忙,田野调查不够,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有限,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前的江华瑶族历史部分资料有限,无法深入研究,加上学识水平不高,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江华瑶族》编写组 2005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