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名人传记丛书。这些传主是新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家大师;这套丛书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书讲述的是沈从文的一生。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中国著名作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即开始写作生涯,数十年间,发表出版文学作品七十余种,善于以清淡的笔墨抒写青年的苦闷、军队的生活以及乡村的状况,主要著作有《边城》、《长河》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沈从文(1902-1988)/中外名人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傅晓红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名人传记丛书。这些传主是新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家大师;这套丛书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书讲述的是沈从文的一生。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中国著名作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即开始写作生涯,数十年间,发表出版文学作品七十余种,善于以清淡的笔墨抒写青年的苦闷、军队的生活以及乡村的状况,主要著作有《边城》、《长河》等。 内容推荐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凤凰县,苗族人,是中国著名作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即开始写作生涯,数十年间,发表出版文学作品七十余种,善于以清淡的笔墨抒写青年的苦闷、军队的生活以及乡村的状况,主要著作有《边城》、《长河》等。 目录 引子 故乡与童年 一本小书与一本大书 辛亥革命这一课 读一本小书与一本大书 预备兵 军营生活 第一次恋爱 在常德 第二次从军 山大王 转折 来到北 窘困与独立 最好的朋友 《红黑》与《人间》 师生恋 生离死别 营救丁玲 结婚 论争 《边城》 流亡岁月 重返北京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蜚声中外 附:沈从文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沈从文回到凤凰,待了有半年。家里景况比两年前出门当兵时更加窘迫。父亲仍然没有回家,哥哥北上寻父也没有回来,田产都典光了,母亲不得不将家中的房子卖掉。已经懂事的沈从文,决定分担母亲的负担,外出谋生。 他投奔到芷江刚卸任县长的舅父家中。不久舅父当了芷江警察所长,便安排沈从文当了警察所的小办事员。沈从文的职责是每天抄写违警处罚的条子,每天黄昏牢房点名时,沈从文必定要同一个巡官,拿着点名册,进牢房点警察所寄押的犯人。不久,警察署从地方财产保管处接收了本地的屠宰税。沈从文又兼任了收税员。 芷江还有一门亲戚,是沈从文的姨父,他是担任过民国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的七弟。他在芷江有钱有势,是本地的绅士领袖,谁也不敢得罪他。 舅父与姨父经常在一起做诗,沈从文就站在一旁看,自己虽不会做,但也看出点门道,舅父和姨父的诗做成了,沈从文便替他们抄诗。为了赢得他们的夸奖,沈从文越加勤奋地练习写小楷字帖。 最吸引沈从文的是姨父家的老宅中,有间几乎荒废的图书室。沈从文在这里用了整整一个夏天读书。他贪婪地读了《史记》、《汉书》、《天方夜谭》,还有林纾翻译的狄更斯的小说《贼史》、《冰雪姻缘》、《滑稽外史》、《块肉余生述》等。这些翻译作品在沈从文的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发现作品中所记述的艰难世事以及苦命孤儿的种种挣扎,与自己的经历遭遇有着不少相似之处。读着读着,书中的人物命运渐渐与沈从文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看到书中人物大都有好的结局,沈从文不禁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有了憧憬。沈从文还特别喜欢西方小说中那种隐藏在故事情节、社会现象中的人道主义情感,这和中国书中直言不讳的说教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芷江人的眼里,沈从文是个好学上进的青年人。他办事认真稳重,税收工作有条不紊,抄诗很工整。他的工钱已从十二千文加到了十六千文。他还学会了刻图章,写草书,做一点半通不通的五律、七律诗。这时,母亲已把凤凰家中的房屋卖掉了,还清了债后只剩下了几千块钱。在凤凰故乡,母亲觉得没脸面再去租房住,知道二儿子沈从文做事做得不错,加上芷江亲戚又多,就带着最小的女儿九妹,投奔儿子来了。 卖房的钱还剩三千块,母亲统统交给了沈从文,沈从文就把钱存到了芷江的钱庄里。芷江的人都知道沈家是湘西有名的旧家,沈母又是芷江最有势力的熊府上的大姨。沈从文明事理有作为,家里还有钱存钱庄,应该是要面子有面子,要钱有钱,要人才有人才的最佳女婿人选。所以当地几个颇有地位的绅士财主都请姨父征求沈从文母亲的意见,姨父总对别人说,“这事不慌,再等等……”其实他自己另有打算,想把自家的女儿嫁给沈从文,来个亲上加亲,沈从文的母亲这时真以为沈家的转机就要到了。 P34-35 序言 沈从文是位传奇式的人物。 他出生在美丽但封闭的湘西小城,一条曾追随过屈原溯江而行的沅水从他的家乡奔流而过。而他,就在这条清澈碧透,令人神往的沅水边生活了一辈子。“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这片养育过他的土地和人民,是他毕生的挚爱,他用手中的笔,写下了篇篇锦绣文章。描绘出湘西迷人的地方风情,讴歌了大自然赋予湘西苗汉人民那原始粗犷的生命力,礼赞了他们炽热、朴素的人性之美。 他的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半个世纪过去了,那独特的艺术光芒仍熠熠闪亮。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曾经在《亚洲周刊》主持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而他,却只读过小学,当初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 他是一个多年受到极不公正待遇的作家、评论家、文学史家。解放后,他的作品被禁印,他的名字从文学史中被抹去。他被迫放下了写小说散文的笔,钻进了历史的瓦砾堆中,做起了文物古董的研究。居然,他又成为了文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并写出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样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煌煌巨著。 许多人认为他放弃文学写作从事文物研究很可惜,他却非常坦然地说: “放弃文学创作,对个人兴趣而言,也许是损失,但因此而有机会在中国古代文物的整理方面,为祖国填补了一个难得有人过问的空白点,这未尝不是塞翁失马——对祖国却是有益的事。” 对这样的爱国情操,我们能不肃然起敬吗?! 沈从文,在他人生坎坷的道路上,靠的是自己的顽强、勤奋、刻苦和对祖国的爱,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后记 知道沈从文,是在八十年代初的大学课堂上。沉寂了三十多年的著名作家,重新被人记起与赞颂,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读沈从文的作品,真正让我喜爱并折服的,是他的乡土题材的小说。只要一写到梦魂牵绕的故乡湘西,写到他所熟悉的河流与岸边的风物,写到人们所关怀的湘西底层人民的命运,沈从文手中的笔便生出了魔力,那山光水色、平常人事,只须他轻灵勾勒点染,便焕发出极大的魅力。他那美好的缅想与温暖的情绪在字里行间流淌,他的慈悲襟怀则是照亮他所写故事的和煦阳光。《边城》、《萧萧》、《三三》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对于沈从文的作品,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汉学家马悦然先生最近在答中国记者问时有过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问题出在翻译上。鲁迅与沈从文则完全有资格跻身诺贝尔文学奖。他特别提到沈从文的《边城》,这篇进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伟大的人文精神的作品由他翻译介绍到西方时,已为时过晚,沈从文先生去世,失去了参评资格。马悦然先生强调沈从文是五四以后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这个迟到的评价,对沈从文来说,是个遗憾,也是个安慰。 西方对沈从文作品的热爱,似乎超过国人。对沈从文的研究,也有此现象。在撰写此书的过程,我参阅了美国人金介甫所撰写的《沈从文传》。金介甫先生十年磨一剑。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才完成为沈从文写传的任务。他收集的资科非常详尽,传后附有沈从文所有作品的发表时间及地点的目录。因时间久远,许多连作者本人都记不清了。翻看这厚厚的沈从文作品目录,一边叹服金介甫先生治学的严谨,同时感慨沈从文一生著作的丰厚。 沈从文是位对现代文学有极大贡献的作家,他的作品集出版不下六七十种,单篇更是不胜数计;他的作品体裁广泛,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政论、随笔统统包罗。作品题材涉及面也极广,在他的笔下,农民、水手、士兵、军官、工人、商人、医生、作家、学生、教授、军阀、政客、绅士、土豪、盗匪、巫师、妓女、牧师……三教九流,应有尽有。他还醉心艺术上有所造诣,在创新、突破上狠下功夫,他用各种方法尝试写作,他是最先引进西方现代表现手法的作家之一…… 遗憾的是,在这本书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我没能向小读者们介绍沈从文更多作品,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根据这套丛书的主旨,此书着重介绍了沈从文经过奋斗,成长成才的主要经历。尽可能多地让小读者们了解这位封存了三十多年之久的一代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经历,了解他如何从一个“乡巴佬”到一名著名作家,再到一名文物研究专家的曲折艰难道路。我衷心地希望小读者们能从中受到启迪,对沈从文由了解产生敬仰,并喜爱他的作品,使寂寞了一辈子的沈从文身后有更多的新读者,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此书在编撰过程中,得益于有关前辈与同仁们的许多现成资料,特此表示感谢。 傅晓红 2005年6月修改于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