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是台湾著名僧人和社会慈善家,“净化人心”是证严法师一生的宏愿,其思想与著作,对世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本书是证严法师“人生系列之”一,为证严首度对外演讲的内容,其中八篇是应“吴尊贤文教公益基金会”所邀之对外演说文,他以“直接、重点、尊重、及时、务实”的人生原则,透过慈善援助实践力行的力量,在一步一脚印中,深蕴着同为中国人的浓郁乡土情、同胞爱,亦传达出大爱的普世价值。本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
“真正自在的心,是慈悲的心。”能与人分享、懂得付出的人最幸福。因为在付出当中,我们的眼界开阔了,内心也增加了许多弹性,如此,一切的纷纷扰扰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本书节录证严首度对外的演讲词,希望在滚滚红尘之中,化解许多众生的不安与习气,帮助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回一颗自在的心灵。
常有人说“慈济”是当今社会的一股清流,能够净化人间;这一点也正是“慈济人”衷心的期许。为何“慈济”会成为一股清流呢?我们就从“慈”字谈起。 “慈”,以佛教的观点来说,指的是“无缘大慈”,同时也是智慧、良知的意思。谈到“慈”字,我们常会联想到“慈善”或“慈悲”。慈善的“善”是一种“形象”,也是“福群”之意;而慈悲的“悲”字,则为“同体大悲”,引申有“毅力”或“良能”之意。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泉、一块福田 无缘大慈──人人都需要爱,有爱的人生才算幸福,不过,社会也因爱而产生许多问题。人因爱欲而生贪,由贪爱转造恶业,而慈则是一种清净的、完全无污染的爱。一般人的爱,只爱和我有关系、和我最亲近的人,只想让这些人快乐;这样的爱,是凡夫俗子的爱。若在佛教领域中,爱的范围便相当广大,和我无缘无故的人,我也爱他们,也想使他们快乐;这种不带任何私我色彩的大爱,必定需要发挥智慧,才能让被爱的人感到快乐,爱人的人也不觉得烦恼,这就是“慈”。 这股慈爱的清流宛如一泓清水,人们不能没有水而存活。无论多么高的山顶,依然有水源存在,山增多高,水就多高;地陷多低,水就多低。也就是说,人们无论年纪老少、知识高低,都具有这分慈爱本性,蕴含这股清净的智慧。……P3-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禅师·《无题》 人生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好不容易停下来歇一口气,但是,旋即又投身滚滚红尘中,轮回循环不已!是否,你曾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你在忙些什么?” 一般人汲汲营营于世间名利,如此劳心劳力、身心俱疲;为什么心中还是会浮现一股不知名的惆怅?也许真的该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何在?如何才能真正过得自在无悔? 我认为,“真正自在的心,是慈悲的心”,能与人分享、懂得付出的人最幸福。在付出当中,我们的眼界开阔了,更重要的是内心也增加了许多弹性,如此一来,一切的纷纷扰扰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 “把握分秒,做就对了!”时时刻刻做利益人群的事,自然无暇胡思乱想,又能心无烦恼,日子也就过得充实惬意。心中轻安舒畅,脸上自然展露微笑,人见欢喜;若能日日欢喜、日日吉祥,即使到了一般人所谓的“鬼月”、事事禁忌,在佛教中仍是代表着“感恩、吉祥”,人间到处充满光明。 “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以鬼心看人,则人人是鬼”,当然以明澈的心看世间,则士、农、工、商无不在福利众生;春、夏、秋、冬无不是良辰美景;生、老、病、死更是自自然然。就像开头这首禅诗,简单平实,令人无限开怀。 本书所录为证严首度对外演讲的内容,其中八篇是应“吴尊贤文教公益基金会”所邀之对外演说文,在此感恩相关单位的政府首长及吴老先生予此“抛砖引玉”的机会,令证严得与诸上善人结下欢喜缘。书中的一些理念若能对大众有所启发,进而带动大家身体力行,相信人人必能逐渐达到心灵自在的清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