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取向教学论的著作。书中联系我国教育实际,以哲学取向教学论的主要论题如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诊断与补救为组织框架,重点介绍了西方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学论--心理学取向 |
分类 | |
作者 | 王小明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取向教学论的著作。书中联系我国教育实际,以哲学取向教学论的主要论题如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诊断与补救为组织框架,重点介绍了西方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内容推荐 教学论可以区分出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和心理学取向的教学论。本书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取向教学论的著作,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要以学生学习的过程与规律为依据并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一思想出发,以哲学取向教学论的主要论题如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诊断与补救为组织框架,介绍了心理学取向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实际,对课程目标框架、教科书设计、自主学习、学业评价等实践问题作了心理学的分析和解释。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论、教学心理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参考书,同时也可供教育科研工作者、中小学教师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教学与教学论 第一节 教学 第二节 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第三节 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教学目标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性质与来源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框架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 第三章 教学任务分析 第一节 任务分析的含义 第二节 指导任务分析的学习理论 第三节 任务分析的应用案例 第四章 教学原则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实质与依据 第二节 教学原则的内容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六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呈现 第七章 教学过程与方法(上) 第一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概论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类型 第八章 教学过程与方法(下) 第一节 教学模式的类型 第二节 我国教学实践中的两种教学模式分析 第九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论 第二节 目标导向的教学评价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新发展:动态评价 第十章 教学诊断与补救 第一节 教学诊断与补救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教学诊断与补救案例 后记 试读章节 1.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 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当首推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做的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等人从测量的需要出发,首先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心因动作和情感领域。对认知领域的目标,又根据学生掌握的深度,由低到高分为六级:(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2)领会,指把握材料的意义。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运用。运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认识其中的组织原理。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与目的适当性)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对情感领域的目标,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五级:(1)接受(注意),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处在这一水平的学生,不仅注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反应(如自愿阅读规定范围外的材料)以及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3)价值化,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的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这种价值标准清晰可辨。(4)组织,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重点是将许多价值标准进行比较、关联和系统化。学习的结果可能涉及某一价值系统的组织。(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致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其行为是普遍的、一致的和可以预期的。 P33-34 序言 心理学与教学关系密切。心理学家需要用更真实的教学任务来研究心理现象,教学研究人员需要在心理层面上把握教学规律,双方共同的需求导致和推动了教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心理学在西方又叫教学论,西方的教学论不同于德国、苏联、日本和我国的教学论,后者是依据哲学思辨和经验总结形成的,可称之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前者是依据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并通过实证研究形成的,可称之为科学心理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王小明博士的《教学论一心理学取向》这本专著,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介绍了科学心理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诊断补救等教学论研究主题上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这是对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有力补充和开拓性发展。 我长期致力于教学心理学研究及其在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最近以体现教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主持编写了一套“学科教学论新体系”丛书,重新构建了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教学论体系。王小明博士不仅承担了小学语文教学论新体系的构建工作,而且还协助我做了其他学科教学论体系及书稿的构建和审订工作。这些研究经历,使他有实力和基础从教学心理学角度重新构建一般教学论的体系,这既是“学科教学论新体系”丛书的延伸,也是对“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发展。 《教学论——心理学取向》这本著作,虽然重点介绍了西方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但又非常重视联系我国教育实际,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心理学,尤其是教学心理学在解释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相关问题上的作用日益重要。王小明博士在书中就课程改革涉及的教学目标框架、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教科书编写、自主学习、教学评价等问题作了有根据的分析和解释,相信他的工作会有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王小明博士是我的学生,也是我学术上的重要助手和合作者。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在学术领域潜心钻研,不断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感到十分欣慰,故为此序,希望他能在学术的道路上再攀高峰。 后记 2004年,皮连生教授主持编写了一套“学科教学论新体系”丛书,内容涉及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该丛书以“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为基础,重新构建了我国中小学主要学科的教学论体系。为将这一研究方向和成果推进和深入下去,皮连生教授决定在此基础上撰写一本能够统领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论的一般教学论,即用“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来重构我国传统教学论的体系,并将这一任务交给本人完成。 接到写作任务后,在皮连生教授的指导下,本人拟订了写作提纲和思路。贯穿本书的思想仍是“学有定律,教有优法,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为使本书能与国内教学论体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本书定名为“教学论”,并辅以副标题“心理学取向”。在章节结构上,各章名称基本上与国内流行的教学论相同,但其中论述的内容均以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为主,并尽力避免与国内哲学取向教学论内容的重复,以彰显本书的特色。 在各章之后都附有思考题和推荐读物。拟定思考题的标准是有思考价值,能促进读者对各章内容的理解。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曾想到在每章最后对本章内容做一小结,但考虑到做总结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策略,故而本书将各章小结的任务作为思考题交给读者完成。推荐读物是作者挑选出的认为有助于读者深入领会本书内容的相关资料,并对其主要内容和参考价值作了提示,这可为有兴趣钻研的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皮连生教授对本书的写作自始至终都十分关心。在临出国探亲前的几天,他还拨冗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编辑室陈人雄主任和谢冬华编辑也对本书的写作非常关心和支持,他们不仅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便利,还做了大量细致的编辑工作。没有他们的关心、扶持和辛勤的劳动,本书是不可能与读者见面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系统构建教学论体系,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本书只是在这方面做了一次尝试,其中的缺点和不足,期待着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小明 2005年8月18日于华东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