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灿烂的世界史,208千字精彩美文,600多幅精美图片,组成一幅绚烂多彩的历史长卷……通俗易懂的文字,精彩生动的故事使世界5000年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亲切,充满趣味性。精心选取的600多幅珍贵文物及相关资料图片,立体、全息地展示中华历史和文化,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作为世界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将对世界历史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以独立标题、各自成节的形式加以记述。既注重每一小节内容的故事性与通俗性,又关照各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世界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多层面地表现出来。使读者从世界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的智慧,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印度的“吠陀时代”,大约是从公元前1500~前600年的这段时间。“吠陀”的原意为“知识”或“神圣的知识”。它实际上是印度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宗教、文学典籍,也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共有四部,全称为《吠陀本集》。其中最古老、最重要并具有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它所反映的社会时代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是指约从公元前1500~前900年的这段时间;其他三部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以及解释这些吠陀的作品,反映的社会时代较晚,因此称之为“后期吠陀时代”,是指大约从公元前900年~前600年的这段时间。
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主要是指印欧语系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从伊朗高原逐渐入侵印度河上、中游和恒河上游的历史,也是雅利安人与当地居民进行暴力冲突和生息共处的历史。
早期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尚未进入文明社会和国家阶段,他们仍过着氏族部落生活。当时,他们的社会组织有部落(“噶那”)、氏族(“维什”)和村(“哥罗摩”)。每个部落包括若干个村。每个村由许多家族组成。有些部落已组成部落联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叫“罗惹”(“王”),实际上是军事首领,其权力受长老会议(“萨巴”)和部落成员会议(“萨米提”)的限制。这表明,当时的雅利安人已进入军事民主制时代。
后期吠陀时代是一部分的雅利安部落进入文明和国家的时代,也是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形成的时代。后期的吠陀时代,有早先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罗惹已变为国王了。
在后期吠陀时代,随着雅利安人国家和婆罗门教的形成,种姓正式成为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及首陀罗。P026-027
世界历史是一个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既有繁荣辉煌,又有曲折艰难,但却一直步履坚定地向前迈进。当永恒的金字塔筑起人类文明的第一块基石,古老的两河流域、黄河与恒河也哺育了各具特色的灿烂文明。随后,蔚蓝而又浪漫的爱琴海孕育了古希腊的兴盛;当罗乌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之时,雄风万里的秦汉与之并峙为时代的双峰;当东方的伊斯兰文化腾跃绽放时,中世纪的欧洲却陷入了千年的沉闷之中,直至但丁用一曲《神曲》刺破久远的黑暗,才唤回了文明的复兴;当西方的欧洲文明与东方的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之时,许多古老而曾经辉煌的文明却渐次失落,人们只能在遗迹上凭吊神秘的赫梯、亚述、腓尼基、安息、玛雅、印加……随着哥伦布撩开美洲大陆的神秘面纱,一个崭新的世界开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当瓦特的一声汽笛吹响了欧洲工业文明的序曲,资本与殖民的高歌猛进则预言了东西方急速失衡的降临。当新千年的曙光撒遍世界,我们需要历史的光辉照亮前程。
博古通今是中国人的追求,"学点历史"更是大众的共识。从世界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中感悟人生真谛,小而言之个人,是修身齐家的需要;大而言之国家,是立于不败的前提。处于民族复兴重要时刻的中国,不仅要从自己的历史,更要从世界历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有鉴未来。 作为世界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本书汲取以前世界史作品的成功与合理之处,将对世界历史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以独立标题、各自成节的形式加以记述。既注重每一小节内容的故事性与通俗性,又关照各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配以数百幅珍贵精美的彩色插图,力求将世界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多层面地表现出来。
因编者能力有限,本书必然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备再版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