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史简述(图文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郑天挺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在内容上高度概括,重点突出,提纲携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在书中,作者不囿就说,就很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且有助于读者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内容推荐

《清史简述》 是郑天挺在中央高级党校所作学术讲演的记录稿,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既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全书高屋建瓴,总揽清朝特点,抓住了清史的关键问题,尽管简单,还是颇多创见。

目录

编者的话 ………………………………………(1)

导  言 ……………………………………(1)

概 说

 一、关于清史的年代问题…………………(2)

 二、鸦片战争前清代历史的特点…………(3)

 三、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24)

 四、关于这一阶段的分期问题……………(29)

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一六四四—一七二三年)

 一、八十年间的概况………………………(34)

 二、清军人关与统一全国…………………(35)

 三、沿袭明制和保证满族地位的政治……(49)

 四、清初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压迫………(59)

 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1)

 六、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一七一二年)和摊丁人亩(一七二三年)(67)

 七、巩固统一的战争………………………(71)

 八、清初的对外关系………………………(75)

清代中期的政治和经济(一七二三—一八四0年)

 一、一百十八年间的概况…………………(81)

 二、实行“摊丁人亩”以后的经济发展…(86)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92)

 四、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在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加强……(94)

 五、乾隆时期的几次战争和军费问题……(98)

 六、清代中期的对外关系…………………(104)

 七、各族人民的起义………………………(111)

 八、清代中期的新问题……………………(117)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文化

 一、哲学思想………………………………(128)

 二、考据……………………………………(156)

 三、史学……………………………………(162)

 四、文学……………………………………(171)

 五、清代纂辑的书籍………………………(175)

附录 一本简明而富于创见的清代史………朱诚如(179)

试读章节

二、清军入关与统一全国

一六四四年清军人关正处在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最尖锐、农民军胜利发展的时期,这时,李白成攻下了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清军在这个时候人关。究竟是偶然的还是有计划的呢?应该说是有计划的而不是偶然的。从一般历史来看,新兴的民族总是活跃的,具有新的生命力,总是要求发展的。这时满族建国二十九年,不断进占明朝土地并且数度进入长城,其所以在这个时期又一次人关,不可能没有希冀愿望。从史料上来看,清廷人关前听到农民军节节胜利,就要求与农民军合作。一六四四年正月清方写信给李自成农民军,这信送到了大同,信上说要与农民军合作,“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并且说“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就是将来把明朝的领土与农民军平分。当然农民军不会出卖农民接受这个条件,只回答说这封信已经收到了’可以转呈给大顺政权领导人,就拒绝了。从清军在这年正月提出与农民军合作,要求平分明朝的土地来看,可以说明后来四月的入关是有计划的,不是临时发生的。当然,清统治阶级在这时也存在内部矛盾,但这不是主要的;满族这一新兴民族要求向外发展,才是主要的。 我们知道,清军人关是吴三桂“请”进来的。大汉奸吴三桂“请”兵人关,这是事实,对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呢?没有吴三桂“请”兵,是不是清兵就不进关呢?我们说,吴三桂“请”兵,对清兵人关起了缩短里程提早时间的作用,即使他不去“请”,清军也是要入关的。在三月底,清军已有出兵准备。四月初九日多尔衮统清军南行。当时清廷还不知李白成已入北京,想随农民军之后拾些便宜。但是吴三桂重军驻守在山海关,要进关就会发生战事,必致拖延时日’因此他们计划不攻山海关,而从喜峰口、古北口一带进入长城,由蓟州、密云疾行而南。军队已经出发了,恰巧吴三桂的“请”兵信来了,于是清兵转道从山海关长驱直人,避免了军事冲突,缩短了进军路程,同时也打乱了农民军的全盘计划和整个部署,影响到大顺政权的安危。当然,清军入关是预定的,吴三桂不“请”兵它也会来,但是不能因此不把吴当作汉奸。农民军的原定计划是一面肃清北京明政权,一面招降京外明兵,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也在内。吴三桂不投降就派兵去打,消灭吴三桂然后应付满族独立政权。因此农民军到了山海关。但这时,清军在吴三桂“邀请”之下,很快进了关,李自成的整个计划遭到破坏,部署被打乱了。所以我们说吴三桂是出卖人民利益的罪人,是大汉奸,罪孽深重。有人说,满族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民族’要进来就进来,不必分彼此;吴三桂“请’’清兵也不能算汉奸,他不“请”,清兵也要来。我看话不能这样说。历史人物能翻案的应该翻案,不能翻案的还是不能翻。从后来的事态发展可以看出,李自成如果统一了内地,纵使清兵人了关,他一定还要迫使他们退出关外。因为尽管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还是应该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分别,不能任意以兵戎相见。各个民族不在自己的领域内安居乐业,而侵占、扰乱、干涉、压迫别人,自己称霸,是不对的。P35-38

序言

  《清史简述》是郑天挺先生1962年在中央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今再版之际,先略述郑先生生平学术及此书梗概于前。

郑天挺(1899—1981),字毅生,别号及时学人。福建长乐人,生于北京。其父郑叔忱,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长期在翰林院供职,曾任奉天学政、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教务长)。母陆嘉坤,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亦通文史,擅长诗词,曾任天津北洋女子学堂总教习。1905年、1906年,其父母先后辞世,郑天挺时年了岁,遂由表舅梁济(梁漱溟之父)监护,寄居亲戚张耀曾(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长)家,孤儿的命运使郑天挺自幼就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坚强的性格。

郑天挺自幼向学,广泛阅读各种文献。他生于清末,并在北京度过童年及少年时代,耳闻目睹许多清代掌故,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这为他以后开展清史研究打下了得天独厚的基础。1917年,郑天挺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师从黄侃、刘师培、钱玄同等人师,1920年毕业,从此就与北京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22年进入北京大学国学门,师从钱玄同,进行“中国文字音义起源”的研究。 当时清朝内阁大库一批档案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拔给北京大学,北大组织“清代內阁大库档案整理会”,郑天挺加入该会,参与明清档案的整理,这可以说是郑天挺正式步入清史研究的阶段。一开始就接触清代档案,为郑天挺以后的清史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奠定了他以后从事明清史研究的基础。

1924年,郑天挺任北大讲师。随后一度赴杭州浙江大学任教。1930年再回到北大,1933军晋升教授,并出任北大负责行政和总务的秘书长,直到1950年。期间多年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40年到]945年,担任西南联大总务长。 当时,北京大学恢复文科研究所,傅斯年任所长,郑天挺任副所长,学生为此戏编对联一副曰:“郑所长是副所长,傅所长是正所长,郑、傅所长掌研所;甄宝玉是假宝玉,贾宝玉是真宝玉,甄、贾宝玉共红楼。’’成为学林佳话。1952年院系调整,郑天挺调到南开大学历史系,任系主任,1963年任南开大学副校长。1961年与翦伯赞一起主持全国文科教材的编纂,任历史组副组长,主编教材多种。晚年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及《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著有《清史探微》、《探微集》、《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及时学人谈丛》等著作多种。

郑天挺一生,尽管行政事务缠身,但始终坚持学术研究,对清史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抗战前,研究清史的老前辈及开拓者孟森(字心史)任教于北大,郑天挺对盂森十分敬重,受他的影响也极深。他们都重视史料,精于考证,有“乾嘉遗风”。在同一领域,他们互相切磋,友谊密切。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盂森病逝。而北大、清华与南开则迁往昆明,组成西南联大,期间,郑先生开始讲授明清史,并对清代的宗教、礼俗、婚姻、清皇族血系以及清代典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用心极勤,随后出版了大著《清史探微》。抗战胜利以后,郑先生在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历史系,先后开设了“明清史”、“清史研究”、“明史专题”、“清史专题”、“中国近三百年史”、“明清史料学”等十几门有关明清史的课程,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清史泰斗和史学大家。

郑天挺治学,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尤其是清代朴学的传统,重事实,重史料。“五四”以后,又吸取了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潮,视野开阔而不泥古。1949年以后,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同时,在个人修养上,他是一个执着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抗战期间,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歪曲满族历史,鼓吹“满洲独立论”的谬论,郑先生以充分的史料、严密的论证写出了《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统》,以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证明清代皇室氏族中,含有满、蒙、汉各族的血统,原来生活在东北的满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0年代末,中印边境出现争端,郑先生又查阅相关资料,提供给有关方面参考。所以郑先生的学术研究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

郑先生是学者、历史学家,又是重要的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北大功臣,又是南开史学的旗帜。郑先生在北大为秘书长18年,1948年,在北大50周年校庆之际,学生自治会以全体北大学生的名义给他送去“北大舵手”的锦旗,表彰他几十年为北大操劳的业绩。而南开大学历史学能有今天的地位,成为中国明清史的研究重镇,郑先生功不可没。 当今中国史学界中,不少大家出自郑先生门下。郑先生几十年教学生涯中,为我国学术界、社会各界培养了许多人才。在20世纪中国的教育史上,郑天挺先生也是座永远的丰碑。

《清史简述》虽然是讲课记录稿,但自咸体系。全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清朝入关以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既给读者提供了有关清史的基本知识,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在40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全书高屋建瓴,总揽清朝特点,抓住了清史的关键问题,尽管简单,还是颇多创见。加之,用“中西比证”的方法,揭示了申西历史的异同,很有启发性。 当然,因文稿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版于拨乱反正之初,不免留下时代的烙印,读者自会理解的。此次重版,除极个别的字词稍加改动外,基本一仍其旧,保持原貌。相信读者既能从中获得清史的有关知识,也能感受到郑天挺先生的治学精神。

书评(媒体评论)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梁启超(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史学家)

《清史简述》,只有几万字的书,然而涵盖量较大,且有通贯的观点。

——冯尔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