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自画像(倾听艺术家的心灵独白)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黄晨淳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伦勃朗画质疑自己、审视自己的自画像;凡高画严肃悲怆,好像有股生命之火郁结胸中,挥霍不出的自画像;而丢勒则把自己画成高贵的气质,甚至如孤傲的高更一般自比为救世主耶稣基督……从3l位画家的自画像看他的生命力。究竟是画家赋予了作品价值,还是作品成就了他们的一生?

目录

倾听艺术家的心灵独自(序) /003

旷世奇才 达芬奇 /004

德国艺术的巨擘 丢勒 /008

英雄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 /013

画家中的王子 拉斐尔 /020

贵族画家 提香 /025

肖像画大师 霍尔班 /029

未被理解的天才 卡拉瓦乔 /034

驾驭艺术和生活的大师 鲁本斯 /039

宫廷画师 委拉斯盖兹 /044

荷兰最负盛名的画师 伦勃朗 /049

人性预言家 戈雅 /054

新古典主义大师 大卫 /060

浪漫诗情的画家 德拉克洛瓦 /065

社会写实的画家 库尔贝 /069

印象派先驱 马奈 /073

捕捉瞬间的大师 德加 /078

刁钻古怪的大画家 惠斯勒 /083

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 /088

光的诗人 莫奈 /093

愉悦人生的画家 雷诺阿 /098

自喻为野蛮人的理性画家 高更 /102

疯狂的天才画家 凡高 /107

表现主义的先驱 蒙克 /113

画坛小巨人 劳特累克 /119

色彩之王 马蒂斯 /124

迭创风格的巨匠 毕加索 /129

波希米亚的艺术浪人 莫迪里亚尼 /134

写梦画家 夏加尔 /139

艺术魔法大师 达利 /144

挥洒烈爱的女画家 卡萝 /148

激情与形象发明家 培根 /153

试读章节

丢勒是精巧金属工匠之子,生长于纽伦堡的质朴环境。十二岁时开始跟父亲学艺,但他从来没有兴趣当金匠。一四八四年,这位只有十三岁的少年,以他出众的一幅《自画像》,在艺术殿堂里迈出了第一步.这是一幅用银制作的画,这种作画技巧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但他在这幅画中表现了脱俗的能力。他决定做一名画家,于是说服了父亲,送他到当地的名画家米歇尔那里学画。

从一四八六年到一四九。年,丢勒师从米歇尔。期间,他画了(《手持刺蓟花的自画像》,这是一幅迷人的画作,画上题着:“一切事物都好像是上天安排好似的。”这是丢勒甘心从事绘画的表白。从此他告别r习画的第一个阶段,也告别了这一段生活历程,回到纽伦堡。但当时的纽伦堡是个富有却文化贫瘠的城市,在那里的艺术家被看成是富人或主教的仆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办法赐予艺术家工作。

于是丢勒奉父命与城中的一位千金小姐结婚,婚后不久便独自起程去意大利,成为第一位到意大利的德国艺术家。

令人欣羡的阳光

在十五世纪末,德意志的画家并没有赴阿尔卑斯赴南方进修的习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如版画、炭笔素描等等形式,极少传至德意志。在当时,日耳曼语圈中的美术中心是比利时地方的布鲁塞尔,而在那时候,丢勒已首度前往意大利拓展眼界。

丢勒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文艺复兴的气息,其中一项原因是他与人文主义者之间的亲密交往。他的启蒙老师为年长他一岁、出生于纽伦堡望族的皮尔克海玛,他不只教导丢勒有关罗马的古典,且两人一生之中皆分享相同的兴趣而相互提携。

从首次前往意大利旅游之后十一年,丢勒三十四岁时,向皮尔克海玛借得款项,再度前往成尼斯旅行。

丢勒睁大了眼睛观看华丽富庶的威尼斯:晴朗的天空、优雅的住家、广场上聚集的群众穿着争奇斗艳的服装、打扮怪异的土耳其人、教会的宝物、海中捕获的鱼贝等,丢勒仔细地将所看见的事物画成速写。

他的肌肤已明确感触到故乡与成尼斯之间的不同了!看他所画的速写即可明了。他将威尼斯的妇人和祖国的妇人画在同一张画纸上:威尼斯妇人穿着轻松,表情愉悦,其旁的纽伦堡妇人则带着阴暗晦涩的气息。

虽然他还不能算是在意大利有极崇高地位的画家,但意大利之旅对他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那里,他发现意大利文艺复兴观察事物的新方法,并对意大利艺术家的地位受到提升感同身受,在他给皮尔克海玛的信上,记述了他受到成尼斯上流社会礼遇的情形:“我回国之后,在寒冷的气候中,一。定会想念此地明亮的阳光。…‘我在故乡不过是只米虫,在此地却贵为绅士。”因此当他回国后,誓愿提高艺术家在德国的地位。

在丢勒第二次居留威尼斯的时候,其声名已广为人知。在接到许多订单的同时,也与画家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等交往。此外,为了学习“透视画法”的技巧,而经常短途旅行,去拜访具此种知识的人以便获得教导,另外还搜集了不少理论著作,准备迈向美术评论家之路。P10

序言

  倾听艺术家的心灵独自

画家为何都要画自画像呢?

通常,都不是为了卖画。因为一般来求画肖像画的,大多都是自己或与自已关系密切的人,绝少来画画家自己的。至少,历史上残存数量庞大的自画像,大部分都不是为了销售而画,这点是无庸置疑的。

在西洋绘画史上,自画像是从文艺复兴时代才有明确的出现。

起初都是在故事性的绘画中,不着痕迹地也把自己画进去。罗马教廷梵蒂冈有名的《雅典学院》一隅,拉斐尔把自己画入就是一例,这就相当于画家的署名。实际上贝诺卓·乔卓里(Benozzo Gozzolic)住麦迪西宫殿墙上画的《三博士朝圣》图,甚至在绘入的自画像的帽沿上注明了“贝诺卓的作品”等字样。

巴洛克时代以后,自画像渐多。其一是为训练作画,尤其是默默无闻的画家,不容易雇请模特,只好利用自己这个现成的模特了。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对许多画家来说,那是最重要的自我表现手法。他们以自画像记录了人牛的欣喜悲欢,以及他和灵魂内在的自我对话。感觉上,仿佛这些卓越的画家,在创作那些震撼人心的艺术巨作之后,需要安静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于是,伦勃朗画质疑自己、审视自己的自画像;儿高的自画像严肃悲怆,好像有股牛命之火郁结胸中挥霍不出;而丢勒把自己画成高贵的气质,甚至如孤傲的高更一般自比为牧世主耶稣基督。

其他如罗特列克、夏加尔、达利、弗里达等画家,有时更是跳脱出他们内在的自己,让自己的想象力驰骋,把信仰、生活、梦想、理想都写在自画像上,因此,自画像也算是艺术家无心透露的心灵独白吧。

至于作为一名热爱艺术的文字工作者,若此书能让读者在展读了艺术家们生命的每个历程后,由自画像开始,涌起热忱去探触他的灵魂生命,倾听更深层的风雅独白,并与之进行精神交谈,那便是笔者编撰此书最大的收获与快乐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