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丽.褒曼她有着天使般的高贵面容,却因其极强的亲和力而受到万众爱戴:她有着绝代风华.冷酷时如同冬夜寒月.和煦时宛若夏日红花,她大胆追求爱情,而抛世俗于不顾,她毕生为电影艺术而激荡.她的生命是一次绝妙的轮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帝的玫瑰(英格丽·褒曼纪念册)/光影之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司徒佩琪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英格丽.褒曼她有着天使般的高贵面容,却因其极强的亲和力而受到万众爱戴:她有着绝代风华.冷酷时如同冬夜寒月.和煦时宛若夏日红花,她大胆追求爱情,而抛世俗于不顾,她毕生为电影艺术而激荡.她的生命是一次绝妙的轮回…… 目录 序 天国佳丽——20世纪最夺目的玫瑰/7 第一章 太阳的另一面 On the sunny side 她有一个梦想/1 3 腼腆姑娘的第一舞台/20 转变命运的几秒钟/22 第二章 瑞典的冬天/25 Sweden s winter 与银幕的第一次亲密接触/27 一条捷径/33 继续不停地演下去/38 第三章 漫步春雨中/45 A walk in the sping rain “我很喜欢你的头发。”/47 金童玉女/49 德国摄影厂里的可怕“气味”/54 进入好莱坞的最佳跳板/56 去更大的天地里翱翔/64 第四章 瑞典人在美国/69 Swedes in America 敲开天堂之门/71 唯京血统的绝色美人/80 吃到了第一块糖的孩子/85 第五章 摩羯星光下/95 Under caoricorn 两颗巨星的距离/97 好戏连台/98 经典的诞生/107 世界之巅/119 第六章 插曲/123 Intermezzo 战地摄影师/124 与大师的忘年交/133 爱与喜欢之间/135 第七章 火山边缘之恋/l43 Stromboil 不设防的心扉/145 罗马是一瞬间被征服的/153 亮出痛苦的底牌/162 第八章 活刑柱上的圣女贞德/167 Joan of are at the stake 关于斯特龙博列岛的一切/168 从高处坠落的感觉/174 “身份有待说明的母亲”/180 开往意大利的慢船/1 85 第九章 秋天的奏鸣曲/195 Autumn sonata 艺术的大门再次打开/196 “罗伯托.你愿意离婚吗?”/202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1 2年/212 生死两茫茫/225 随时光流逝/237 试读章节 这是褒曼一生中最坎坷的岁月。1941年8月底,她还自鸣得意,电影公司竞相邀她拍片。到了1942年春,她却垂头丧气,整日郁郁寡欢。她以为自己将成为罗彻斯特最漂亮的家庭主妇,而她的影坛、剧坛的黄金时代已就此结束。凯·布朗去好莱坞回来说,那里的人们并没有忘记她,但已把她排除在五大明星之外。褒曼并不在乎人们把她划入哪类演员之中,她只想拍戏。褒曼一直在琢磨,好莱坞每年都摄制几百部电影——为盟军打气的电影,激励人们向上的电影,使人开心和催人落泪的电影。难道没有一个她可以扮演的角色吗? 当时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褒曼是宝贵财产,可不能让她演一部下九流的片子而毁了她的前程。”“褒曼吹灭了熊熊燃烧的瑞典之火。她不是‘财产’。她需要扶持。”……各种消息纷至沓来,相互矛盾。这段时间,褒曼十分忧郁。 1942年4月21日,褒曼接到了等待近一年的消息:她被邀请去拍一部新片。接到消息时,她兴奋得忽冷忽热,头痛欲裂,在床上躺了一天。晚饭时她想喝酒来庆祝一番,喝个酩酊大醉,可事实上激动得连饭都难以下咽。要她拍的影片叫《卡萨布兰卡》,当时她还对这个片子的内容一无所知,更想不到它将成为好莱坞几十年以来最经典的影片之一。 1942年5月,褒曼驾驶着她那褐色小汽车在笼罩着黄昏的大道上奔驰。她又回到了好莱坞。 在拍《卡萨布兰卡》时,她感到就像回到家园一样。大卫-塞尔兹尼克也很喜欢这部影片,因为褒曼终于又要穿上漂亮的长袍和裙衫,显露出她自己特有的淑女气质,而不再是什么轻佻酒吧女。 《卡萨布兰卡》的导演迈克尔.柯蒂芝是一位十分老道而才华横溢的匈牙利籍导演,就是有点太传统了。《卡萨布兰卡》进入拍摄阶段后,一切紊乱不堪。从第一天起,制片人啥尔.沃利斯和编剧爱泼斯坦兄弟就争论不休。每天午饭时,迈克尔.柯蒂芝都要和啥尔.沃利斯唇枪舌剑一番。剧本中有许多地方必须修改。他们每天拍摄的仅仅是即兴表演:每天他们把台词交给演员,演员们就努力去领会其中的内涵。谁也不知道剧情将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影片如何结尾。这对演员独立思考和刻画人物性格很不利。每天早上演员都茫然无措:“要我们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在这里干什么?”迈克尔‘柯蒂芝的回答则是:“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今天先拍这场戏,明天再告诉你们。” 在拍摄中,褒曼无所适从。她不敢用眼神对亨弗莱.鲍嘉表示爱慕,因为那样一来,她就得用与此相反的感情和眼神去看保罗.赫里德了。 拍这部影片的演员都是很优秀的,但由于剧本的问题,大家都有点紧张。褒曼几乎不认识亨弗莱.鲍嘉,但却要与他拍摄吻戏。他当然彬彬有礼,但褒曼觉得他们之间隔着一堵墙。 《卡萨布兰卡》一共拍过3个结尾。一个是伊尔莎和维克多一起乘飞机离开卡萨布兰卡,里克被捕;一个是伊尔莎和里克走掉,维克多牺牲;另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里克送伊尔莎和维克多离开,自己也巧妙脱身。拍到第3个结尾,当所有人看到伊尔莎用这样一种生离死别的目光看着里克时,导演柯蒂芝说:“我们都莫名其妙地相信,《卡萨布兰卡))的结尾只能如此了.” 褒曼在拍《卡萨布兰卡》的时候,就开始听到外景区传来的消息,说《战地钟声》拍摄情况不妙。麻烦在于维拉是个芭蕾舞演员。拍《战地钟声》的外景时,女主人公得像野生动物一样在山上来回奔跑。维拉怕碰伤自己的腿,腿对她来说十分重要。派拉蒙公司在审看山上拍摄的第一批样片时,这种毛病就看得一清二楚。他们做出决定:维拉不宜拍这部影片。他们把她从《战地钟声》的摄制组调出来,让她去拍另一部影片。 褒曼原准备拍完《卡萨布兰卡》后就回罗彻斯特市,回家与丈夫和女儿团聚。 从塞尔兹尼克办事处突然传来消息:派拉蒙公司要褒曼去试镜头。他们绝不是想试她的演技,对此他们了如指掌。他们是要问她是否愿意把头发剪短,看看她的头发剪短后的头部造型。褒曼说,如果让她扮演玛丽亚,砍掉她的头她也在所不惜。《卡萨布兰卡》刚停机,第二天褒曼就去试镜头。他们并没有剪短她的头发,只是把她的头发往后一拢,用发夹往后面别住。 山姆.伍德定于星期日来审看试拍的镜头,然后立即给褒曼打电话,将自己的意见告诉她。褒曼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她整天守候在电话机旁,不思饮食。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话机,仿佛那是一条要噬人的蛇。电话铃突然响了。她急忙拿起听筒,原来是丈夫彼得从罗彻斯特市打来的电话。“有消息没有?结果如何?”她说,有了好消息就给他回电话。她放下话筒,两眼直溜溜地继续盯着电话机,一直盯到半夜。山姆·伍德没有来电话。褒曼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对试镜头的画面不满意,他难以启齿,所以没给她来电话。 第二天,她在华纳公司的摄影场拍《卡萨布兰卡》的电影剧照时,有人走过来说:“褒曼,请接电话。”褒曼走过去,把耳朵贴近听筒。啊,是大卫!他的高嗓门儿发出深沉的声音:“褒曼,请你扮演玛丽亚!” 褒曼接完大卫·塞尔兹尼克的电话,转身就走。她的心里又像升起了一团火。华纳公司的董事们欣然同意她立即启程到山上去拍片。 她的汽车飞速穿过小城索诺拉,横穿索诺拉山路,来到外景拍摄场地。那里有几间专门搭起来的木房子。她茫然地环顾四周,妙不可言的景色令她确信,这个拍摄外景的场地简直是上帝安排的。 不一会儿,褒曼看见一个魁梧英俊的男人从山上朝她走来。当他们第一次对视的时候,她的脸颊顿时红了起来。他就是贾莱·古柏。他先向褒曼打招呼:“喂,是玛丽亚来了吗?”褒曼的脸又红起来了。他又说:“我们最好一起找山姆·伍德去。”找到了山姆·伍德后,他们把褒曼送到安排她和露丝·罗伯茨住的小木屋去。山姆用手往门外指了指,她看见那里站着一个高大的橡皮人,原来是他们用橡皮人充当战场上被击毙的“士兵”。“士兵”的脖子上还挂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欢迎玛丽亚!”过了一会儿,褒曼手拿剧本走出屋外,贾莱凑到跟前。他还没有拿到剧本。他倚着旅行车,居高临下地审视着褒曼,说:“喂,要不要先练一下我们的对白?” 褒曼还以为贾莱在和她闲聊呢,因为接下来他的声音和刚才说话时一模一样,并没有摆出演戏的架式。褒曼反复对他说:“对不起,你说什么?我不明白你说什么。”他带着几分责备的口气说:“我在练习对白,那是对话。”褒曼的脸顿时红了起来:“哦,是对白。” 贾莱不论跟谁一起排戏,都使人感觉轻松自如,也没有什么演戏的感觉。他不是在排戏,脸上也没有什么特殊表情,或者说他是用眼睛在说话。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话也没有明显的抑扬顿挫。褒曼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拍完片子后,她还在反复唠叨:“这难道是在排戏?他根本不是在演戏。”后来她看了样片,银幕上的贾莱个性突出,感染力极强。眼神和脸部表情细腻、含蓄。只有在银幕上才能看到这一切。褒曼觉得他真是出类拔萃。她还没有和表演如此含蓄、细腻、自然和感染力如此之强的演员合作过。 褒曼十分喜欢玛丽亚。从她打算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起,就十分卖力地为演好这个角色而暗自努力。作家海明威在小说中对这个姑娘的深刻描写,她都心领神会了。一连好几天她独自在屋子里琢磨怎样演好这个人物。她认为:女人一旦坠入情网就忘却了自己的存在,忘却了自己的一切爱好。她心里只想着她的情倡,想着自己在被爱者心中的位置,想着怎样才能使他愉悦、欢乐。她活着,她的存在,只是为了他的需要。 褒曼记起有位记者告诉她,贾莱曾说:“褒曼小姐是最好合作的女演员之一。她从不孤芳自赏,更不会左顾右盼,而让我一旁久等。她根本不理会诸如发式之类的小节,总是那样从容自如,落落大方。” 听了这些话褒曼心里十分高兴。她也认为贾莱·古柏天生气质优雅,朴实无华,在银幕上演得栩栩如生,毫无做戏之感。 银幕上的玛丽亚是个传奇的角色,一个人见人爱的角色。电影上映后,玛丽亚的短发在美国变成了时尚。少女们争相仿效玛丽亚发式。 生活在这僻远的群山中,他们就像在战争避难所一样。他们大家各住一间小屋,演员们轮流做饭。在这里,闪烁的群星和巍峨的峰峦构成了一幅自然和富有浪漫色彩的图画。入冬之后,千里冰封,这块净土完全与外界隔绝了。 这里冷热分明。清晨寒气格外浸人;中午骄阳似火;夜晚却滴水成冰。褒曼喜欢拍戏时的那套服装:一条褪色男裤和一件旧上衣。她用裤子围腰,腰间束上一根绳子,时而卷起双袖,时而把袖子放下来,这就是她的换装绝招。他们在山上待了很长时间,从夏到秋,共两个多月才把外景拍完。拍摄期间,大家和睦相处,合作得很愉快。 虽然《卡萨布兰卡》和《战地钟声》是当作姊妹篇来拍摄的,但两部影片的发行和有关影评的发表却相隔9个月之久。《卡萨布兰卡》首次上映一举成功,每篇影评都充满赞美之词,发行后一直很受欢迎,票房极高。P107-114 序言 世界上恐十白没有几个城市像卡萨布兰卡这样因为一部电影而名扬天下,也没有几部电影会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渲染得像卡萨布兰卡这样令人神往。卡萨布兰卡留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白色,无边无际的白色构成了城市的主色调。而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里,就是“白色的房子”的意思。 “叹息一瞬间,甜吻驻心田。任时光流逝,真情永不变。”这是英格丽.褒曼的经典之作——《卡萨布兰卡》的主题曲《随时光流逝》的歌词。随着时光的推移,当年的酒吧早已荡然无存。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 位沙特阿拉伯富翁根据电影的叙述,在酒吧的原址上盖起了一座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凯悦酒店,并在酒店里设了一个叫做“卡萨布兰卡”的主题酒吧,其规模、摆设和营造的气氛和影片中的“里克酒吧”相差无几,不同之处是里面摆放了一部放映机,墙上挂满了《卡萨布兰卡》的电影剧照。酒吧里还不时地播放《随时光流逝》这首名曲,让人感觉到像是回到了电影之中。 光阴荏苒,英格丽.褒曼已经辞世23年了。作为真正的世界巨星,她的魅力不但在过去的时代里闪光,而且更是独木成林,泽被后世。无论是在银幕上还是舞台上,英格丽.褒曼的表演绝不是斯坦尼式的自然主义流露,而是富于激情的外在表现。 在褒曼的辉煌岁月里,她引领了一代人的风尚。她剪短发,会使短发成为当年流行的发式,她不化妆在银幕上出现,化妆品销售量便降低;她演修女.进修女院的人便增加;甚至有一个企业家为了使她一定要接纳乘坐他私人飞机的邀请,居然买下从纽约飞洛杉矶的全部机票;一个影迷亲自把一头羊从瑞典赶到罗马去送给她;还有些信件的地址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里。 中国默片时代到新中国电影发展的见证人黎莉莉在她的新书《行云流水篇——回忆、追念、影存》里,深情追忆了1 944年她在华盛顿看到褒曼主演的话剧《圣女贞德》后的强烈震撼。震撼的来源不仅仅是褒曼演的圣女贞德本身,而是她所体现出的褒曼的魅力,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她的微笑和忧伤,陪伴着多少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走过青涩的季节。有一个不知名的中国男孩在网络上发表留言纪念他心目中的女神:“褒曼,我爱你。祝你在天堂笑口常开,将来我一定亲自到你的墓地去拜祭你。你永远活在全世界褒曼迷的心中,祝你中秋节快乐。2005年8月29日我会为你祈祷和烧纸的,还会用红酒和香槟祭奠你的芳魂,我,永远与你同在,伟大而圣洁的褒曼女士。” 英格丽.褒曼的高贵气质是清纯可爱的奥黛丽·赫本和坚定果断的费雯.丽所不及的,她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公主”。上帝在同一天收回了他的礼物.这朵20世纪最夺目的玫瑰,凋谢时与怒放时一样美丽! 书评(媒体评论) 褒曼有一张让人过目不忘的美丽的脸,但她也有一副与常人相似的多愁善感的心。她将复杂的情感通过最自然的表演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她身上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这种魔力一旦形成.就永难磨灭。 ——费里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