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家长教子书(4亲子互动篇)/母教文库
分类
作者 王东华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您想知道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母亲,是如何放弃红火的事业走进初中课堂,并成为母亲教育推广者的吗?您想知道一个曾一度陷于家庭危机的父亲。是如何把"网瘾"儿子送进全国重点大学,并成为全国知名的"戒除网瘾"专家的吗?您想知道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单亲母亲,是如何20年如一日将轮椅里的脑瘫儿缓缓推向各类领奖台的吗……本书是《中国家长教子书》中的一册,为全国家长学校推荐读物,特别适合幼儿园老师及孩子在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家长阅读。

内容推荐

这里的6个家教个案,是当前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婴幼儿家教案例。

6位中外父母虽属不同阶层,但他们都善学知教,因此在培养孩子方面都有许多难得的心得体会和做法。其极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实践,相信会给我们的父母们以极大的启发。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认为孩子的"素质",更多地是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优秀父母的成功经验,是当前我们家庭素质教育的最好读本,值得每一所家长学校,每一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其家长推荐,并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和参考。

目录

总序:向杰出父母们学习

我是这样走上母亲教育之路的

父爱难忘:一个好父亲能影响几代人/006

女怕嫁错郎:我差点在婚姻悲剧中沉沦/008

孤身创业:只为赢得做人的尊严/012

不忘母职:殚精竭虑培养儿女/015

美梦破灭:我在儿子眼中竞如此不堪/018

官司受辱:逼我走上求学路/020

力排众议:白发之年当上中学生/022

脱胎换骨:人生因读书而改变/025

走出"小我":为孩子创办"开心屋"/028

痛定思痛: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032

拨云见日:缔造孩子从发现母亲开始/035

奔走呼号:只为推动母亲教育事业/039

无怨无悔:将"母亲学校"坚持到底/043

一个"戒除网瘾"专家的教育手记

一个危机父亲的反思与觉醒/052

问题孩子是问题家长的产物/056

解决孩子问题关键是提高家长"执政能力"/059

对问题孩子要采取"特殊政策"/062

精心"备课",克服亲子交流障碍/065

勤跑学校,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068

把"追星"转化为孩子上进的动力/072

多管齐下帮助孩子戒除"网瘾"/076

必要时家长应选择陪读/080

"打工"是治疗厌学的一剂"猛药"/083

为中考落榜生创造重返校园的机会/087

一个高三把关教师的家教反思

3岁前,我们的早期教育做得并不差/096

上学后,女儿出现对"接轨"的不适应/100

面对女儿的问题,我开始诉诸打骂/102

粗暴既没有解决问题又伤害了女儿/105

问题日益严重后,我决定全面介入/108

急功近利常常导致事与愿违/111

《发现母亲》让我彻底冷静下来/116

为女儿我开始艰难地"修炼"自己/120

冷静分析,从根源上开始亡羊补牢/123

曙光初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128

我把脑瘫儿子培养成杰出学生

孩子,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37

因为孩子,家里的关系雪上加霜/139

用录音机教孩子说话/142

整整三年,孩子终于学会了握笔写字/145

从听读开始,教孩子写好作文/148

学会打字,孩子开始体味成功的快乐/151

数学,自己给自己开辅导班/153

轮椅,满载着社会的爱/156

初二,画笔开始了新的人生/158

带着希望,孩子走上了手术台/162

高考,孩子又一次命运冲刺/165

离婚,孩子给了我勇气/168

考上大学……/170

陪着孩子上大学/173

让孩子心里充满快乐与爱的光明/176

刻苦,才是最大的幸福/180

苦未尽甘未来,我们走过的都是风雨路/184

我将四个儿女培养成了博士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教育好孩子/192

孩子是母亲最好的关容品/195

牛奶再好也抵不上人奶/199

孩子越小。越要以孩子为"中心"/202

男孩子就要有阳刚之气/204

让孩子勇敢地用"拳头对拳头"/208

即使孩子成绩好,我也不赞成跳级/211

在博览群书中进行自我教育/214

坚决地管与如何去管/219

没有严格和刻苦就没有一切/223

黄帅究竟"帅不帅"/227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230

"个别谈话"是家教的一种好方法/234

"爱情"也是家教的一项内容/238

你如何播种,就会如何收获/241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继续/244

孩子和事业。我们获得了双赢/247

我是这样培养卓娅和舒拉的

培养高尚的人是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253

婴儿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变化着/255

我们治好了舒拉的撒娇与号哭/257

孩子随时随地都在观察着父母/259

教育孩子并不需要特别地拨出时间/261

和孩子谈话,应该慎重选择词句/265

用高尚的精神激励孩子成长/268

让孩子感受好书的魅力/271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274

让孩子在兴趣中生发出对真善美的热爱/27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79

要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与探索/282

向最高的人格形象看齐/285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288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291

卓娅像丹娘那样选择了永生/293

做一个坚强的妈妈/297

教育又一次显现出了它的光芒/299

他们一定是幸福的/302

为了更多的母亲和孩子/304

试读章节

如果说父亲的去世、学业的中断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那么不幸的婚姻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大挫折,

我的婚姻是很特别的--领结婚证时还不知道男方叫什么名字。

1970年3月,母亲为我看中一周姓人家,并到有关部门为我办了结婚手续。之前我虽然和他见过一面,心中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但由于不堪在家里忍受继父的凌辱,我还是踏上了这条前途未卜的婚姻之路。

了解丈夫是在婚后。丈夫是在婆婆的溺爱下长大的,婚后根本没有做丈夫的责任心。他是高中毕业,曾当过民办教师,后又在公社当了广播员。他认为进了公社的门就升了一级,本来就瞧不起我没文化。进入公社后对我就更是趾高气扬了。

1972年3月,他提干不成迁怒于我,说是我害了他。我说:"害了你就去离婚。"这话正中他的下怀,当天晚上他就拉我去大队开了离婚申请条。第二天法院判决时,由于我已有4个月身孕,而法律明文规定,妇女在怀孕与哺乳期间男方提出离婚不能批准,所以这次没离成。

5个月后,我生下一个男孩。婆婆很高兴,可丈夫却不到我床边看我母子一眼,既不买几个鸡蛋给我坐月子吃,也没有给我一元钱。

1975年3月,是我刻骨铭心的一段时间。我在生第二个孩子的那天早晨。还在联合厂缝衣店里上班。在第一件衣服车了一半的时候,我的肚子开始剧痛,黄豆一样的汗珠滴在缝纫机上。同事们都劝我回家,说我肯定是要生孩子了。正在这时,一位同事看见我丈夫从店门口走过,就喊住他,叫他赶快送我回去。可他站在店门口看着我,意思是要我开口求他。见我冷眼看着他而不做声,他扭头就走了。我一步一挪地腆着大肚子艰难地走了一里路回到家,血水早已顺着两个裤脚流了下来……

老天保佑,送给我一个大眼睛、高鼻梁的漂亮女儿。亲吻着经历生死之关才生下来的女儿,我也不想丈夫不扶我回家的事了。可没想到,他又做出一些事让我痛苦不已。他不但丝毫不关心我、照顾我,当我拿出自己的钱叫他帮我买红糖时,他买了5斤,竞把2斤留下来自己吃……

在这一年里,我的眼睛几乎哭瞎了。事隔两年我又被逼自杀……

1975年,我以下乡知青的名义得到了一立方米木材和1200斤谷子的补助,1976年建了两间房子。没想到这事却引来别人的嫉妒。有一天,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妇女竞指着我的鼻子大骂:"你有什么了不起?!假冒知青骗了国家的木材和谷子来建房,就得意了!你也不想一想,你丈夫从来都瞧不起你,你活得像个人吗?!"

我哭着到公社去,想要丈夫为我撑腰说几句话。可万万没有想到,他竟说:"你没有资格去跟别人吵架,我也没空跟你去辩什么理……"说罢,就继续下他的棋,不再看我一眼。

"一个人看不起就会一屋人看不起,一屋人看不起就会一族人看不起"的俗话兑现了,我陡然觉得天塌地陷。联想结婚7年来的种种经历,我认为天地虽大却无我容身的地方。我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去死吧!一了百了,既然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丝毫快乐,就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找父亲吧!

P008-009

序言

向杰出父母们学习

王东华

★2001年"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委

★2001年北京市"新世纪好妈妈"评委

★2004年"天津十大杰出母亲"评委

★2004年北京电视台"金日心源素杯我的父亲母亲"评委

★2005年中国天津母亲文化周"让你感动的中国母亲"评委

一、我们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套丛书

家庭教育是一种很特别的教育,就像企业管理一样,不仅要有原理性的理论,更要有实践性的东西。这就是哈佛企业管理看重案例教学的原因所在。

有不少人认为我们当前家教案例类的书籍太多了,因为孩子一人一个样,某一个孩子的成功经验可能并不适合另一个孩子。话虽这样说,但孩子的成长过程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东西,如果连这些共性的东西都不去借鉴和探讨的话,都要靠我们的家长们一个一个地"试错"解决,家长和孩子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未免也就太大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当前的家教案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经过整理后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了,而没有案例佐证的所谓家教理论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着力进行这类家教个案的收集与整理。

二、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达到什么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挑选那些能够代表当代中国家教最高水准的个案,来展现中国当代家教的最新成果和发展,以为更多的家长提供帮助和借鉴。

我们希望通过那些集于一书的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家教个案。能够像镜子一样折射出我们的进步与落后。进而带给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

我们希望数十年后,当人们面对这些能够反映和代表一个时代的家教案例时,会由衷地感谢我们保存了这么好的一段家教历史。

总之,我们希望能将这套丛书打造成当前国内最实用最系统最权威同时也是最庞大的一套成功家教方阵。

三、我们的个案选择标准是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认为以下三点是重要的。

第一,个案中的孩子必须是相对成功的。这些孩子和其他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孩子相比必须是成功的。这是这项研究的基本要求。而之所以说相对成功。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正常人和残疾人更不一样,因此不能以某种绝对标准,如博士、教授、作家、董事长等头衔或职务来衡量。再说这个世界上原本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成功。因此,尽管个案中的孩子有不少闪光的荣誉,但仅以此表明这种个案的值得研究之处,而不是去向社会鼓吹、炫耀或招徕什么,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和反复需要说明的。

第二,个案中的孩子必须是其父母精心培养出来的。不可否认,有一些孩子的成才更多地要归功于其他一些因素,而不是他们的父母,如一些从小离家的运动员,就更多地得益于教练的指导和帮助等,因此这些人的成才不在这项研究之列。我们所要选择的是那些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专家"的教子经验。

第三,个案中所总结的经验必须是其他人可以借鉴的。就像为了提高外语水平而将孩子送到国外等等,这些方式固然有效,但却不是其他更多人所能借鉴的,因此同样不作收录和推荐。

四、我们的工作难度在哪里

目前我们的个案来源大致有三:一是国家和省级有关机构组织的优秀家庭、优秀家长的评选材料;二是有关媒体和同行提供的优秀家长的事迹:三是优秀家长的自荐。

在广泛搜集优秀家教个案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审定所要分析的个案。一般要求案主自己先将经验详细阐述,然后再由有关专家与作者一步一步地进行沟通,以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常常一个个案的最终完成要达数年之久。而本丛书中大陆家教个案的绝大多数案主都曾到过我们研究所。之所以要特别说明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想尽可能地严谨,而不愿让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经验"流向社会。

在所有这些工作中。我们感到最难的是这些个案的分析、研究与整理。

很多优秀家长尽管是出色的教育实践家,但由于时代所憾,他们甚至没有读过书上过学,有的不仅不能将自己的家教实践形诸文字,甚至连口头表述都存在困难。然而他们的教育实践又实在是太出色了,如果任其埋没,不仅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损失,也是后世家庭教育研究的损失。这样,我们就必须对他们的教育经验进行再发现、再挖掘。

这是一个艰苦的"开矿"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挖掘出他们教育的真金;这又像是一次艰难的考古,我们只能通过他们教育的碎片,一点点再现他们教育的"全息影像",以求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因此,对于案主那些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的家教经验,我们会特别加以推荐。由于集于一书的各家观点不一,常常会让读者以为互相矛盾,如有的家长主张跳级,有的反对跳级;有的家长主张严格,有的主张宽松;有的主张要考第一,有的主张适可而止……这些观点看似抵触,实则正是家教辩证法的引人人胜之处。我们也希望通过此举,鼓励广大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在不断丰富我们家庭教育宝库的同时,也给后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空间。

五、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虽然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但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这些努力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热情肯定和支持。

当我们的第一批个案以《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书名推出后,读者的来信便如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来,他们纷纷赞扬该书既有具体方法,又有理论深度,甚至每一小节都极为精彩,让人一读就放不下:认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把这么多优秀的家教经验集中起来,省了家长们很多力气……

在得到读者肯定的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给予了该书更大的荣誉,该书先后入选全国妇联"世纪父母读书活动"用书,南京市第六届读书节"我最喜爱的十部书",深圳市第二届读书月推荐书目,2002年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前十名,全国众多家长学校用书等等。

我们的工作还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晚报》等十余家报纸对该书进行了长篇连载,《读者》等数十家杂志作了长篇选载,《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楚天都市报》《齐鲁晚报》等近百家媒体作了广泛报道。全国众多相关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的《当代教育》、北京电视台的《我的父亲母亲》、山东电视台的《天下父母》等栏目,以及一些报刊,还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们正在总结的国内外成功家教经验还有数十个,我们希望每一个经验都能给中国父母以真正的启迪,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并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经典!

2001年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比中,我们第一辑中的作者之一苏杭老师荣获了"提名奖",此后不久,吴章鸿、钱丽芳、顾今昔等杰出父母相继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我们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和希望有更多的杰出父母,能通过这套系列丛书走向社会!

六、我们的感谢

家庭教育在我国重新受重视的时间还不长,母亲教育更是才刚刚开始。尽管如此,这项工作正在迅速而广泛地获得政府和群众的支持。

200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韦穗同志呼吁:要"把母亲教育列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2005年"两会"期间又有政协委员继续提出:抓好母亲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全国妇联一直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重视母亲素质的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同志,更是在天津市妇联"母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上批示:"母亲教育工程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系统工程。认真搞好此项工程,于国、于民、于家都十分有益,可以讲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全国妇联的积极倡导下。各级妇联组织为提高母亲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

广东省妇联的妇女读书活动这些年一直做得非常好,省妇联原主席林惠俗同志说:"母亲在培养下一代、推动家庭美德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毗邻港澳,在母亲教育这个问题上也得风气之先,在倡导尊重母亲和重视家庭价值方面功不可没。

天津市的"母亲教育工程"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5年更是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母亲文化周"。将母亲教育列为政府的一项工作,天津市政府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目前湖南、新疆等地也已启动了大规模的母亲教育工程。

南京扬子石化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员工素质很高,难能可贵的是,企业的同志非常重视母亲教育。工会领导刘国霞同志说:"现在女职工最关心的除工作外就是孩子的教育,过去是不知道要教育孩子,现在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帮助女职工教育好孩子,就是给她们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为企业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为此,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深得职工欢迎的活动。

有这么多的组织支持,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相信中国的母亲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事业,必有志同道合者!

书评(媒体评论)

★我是这样走上母亲教育之路的--一个少年辍学的湖南母亲,是如何在取得教子和事业的双丰收后,重新走进初中课堂,并最终走上母亲教育传播之路的?"自救然后救人"将向你全面再现她的生命轨迹!

★一个"戒除网瘾"专家的教育手记--一个曾经遭遇家庭教育危机的河南父亲,是如何在把"网瘾"儿子送进全国重点大学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了"戒除网瘾"专家的?"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内行"将告诉你他的成功奥秘!

★一个高三把关教师的家教反思--一位市级重点中学的湖北高三把关老师,在育女过程中是如何对自己的家教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修炼自己"将告诉你化解亲子危机的真知灼见!

★我把脑瘫几予培养成杰出学生--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上海单亲母亲,是如何20年如一日将轮椅里的脑瘫儿缓缓推向各类领奖台的?"让孩子自己给自己开辅导班"将为你细细讲述一对母子不同凡响的成才之路!

★我把四个儿女培养成了士--一位将四个孩子都培养成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的北京教师,是如何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教育孩子的?"亲子共赢"将告诉你她的全部体悟!

★我是这样培养卓娅和舒拉的--一个普通苏联母亲是怎样缔造出卓娅和舒拉这两位伟大的""的?本书第一次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揭示其共同成长的经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