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予以了一种全新的阐释。认为以理论活动与人类生活实践的关系问题为准绳,以哲学阿基米德点的存在论(ontology)根基为标尺,可以把人类哲学划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种范式。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一场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与哲学范式的转换相辅相成的是思维范式的转换:从现成论转向生成论。这“两个”转换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灵魂,也构成了本书的两条中心线索。
论文揭示并有力论证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一场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这对于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立论精当,资料翔实,层次清晰,论证严密,行文流畅,尤为可贵的是其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一篇颇见功力的优秀博士论文。
——李景源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提供了一个比较彻底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根据和目的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这一变革所带来的理论成果必然是全面性的和开放性的。这篇论文就是尝试从新的视角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进行深入探索,可以说富有成效,令人耳目一新。
——李德顺
论文在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掌握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深入研读,从新的视角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给出了自己的阐释。论文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分析透彻,论证有力,语言流畅,表明作者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较好的文字素养,是一篇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优秀博士论文。
——吴元粱
序言
第一章 导论:概念、理路与方法
一 基本概念及理路
(一)哲学的合法性
(二)两种哲学范式: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
(三)两种思维范式:现成论与生成论
二 研究方法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二)从后思索法
(三)细读法
第二章 理论哲学的传统
一 巴门尼德与理论哲学的奠基.
二 柏拉图与理论哲学的确立
三 亚里士多德对理论哲学的推进
四 康德与理论哲学的转向
五 黑格尔与理论哲学的最后辉煌
六 本章小结
第三章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一 解构之维:对理论哲学的批判
(一)黑格尔哲学的两个错误
(二)黑格尔哲学的两个抽象
(三)黑格尔哲学的两个颠倒
(四)黑格尔哲学的最后秘密--语言的秘密
二 建构之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一)对理论哲学的最后批判:费尔巴哈及一切唯物主义
(二)实践哲学之确立
三 思维之维:从现成论到生成论
(一)从现成自然到生成自然
(二)从现成人到生成人
(三)从现成性语言到生成性语言
第四章 面向实践本身
一 理论哲学的实践"观念"
(一)古希腊时期的实践观
(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实践观
二 我国哲学界对实践的几种理解
(一)实践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
(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三 实践哲学的实践"活动"
(一)实践之"定义"
(二)实践之"断裂":从《提纲》到《形态》
(三)实践之"界定"
第五章 从理论人学到实践人学--马克思的人学革命
一 理论人学的传统
二 存在之维:从"虚"到"实"
(一)从"实"到"虚":理论入学的逻辑轨迹
(二)从"虚"到"实":实践人学的范式转换
三 思维之维:从现成人到生成人
(一)现成人:理论人学的思考向度
(二)生成人:实践入学的建构维度
第六章 从思想世界到现实世界--马克思的世界革命
一 思想世界:理论哲学之"世界"
二 存在之维:从思想世界到现实世界
三 思维之维:从"分离"到"统一"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