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盛世》——一部像演义一样好读的历史正剧小说。写的是隋唐变迁的一段故事,从隋末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到唐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短短十五年的时间,总某中意义上说,浓缩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兴衰史。
故事传奇,跌宕起伏。以李世民为主线,充满传奇色彩。李世民少年英雄,他十六岁智退三十万突厥铁骑,救隋炀帝于危难之中;十八岁举兵,辅佐父亲兵进长安,建立唐王朝;二十二岁率兵征战南北,扫平众多强敌,天下归唐;二十八岁“玄武门政变”后登上皇位,开创唐朝盛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开创盛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辉力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开创盛世》——一部像演义一样好读的历史正剧小说。写的是隋唐变迁的一段故事,从隋末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到唐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短短十五年的时间,总某中意义上说,浓缩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兴衰史。 故事传奇,跌宕起伏。以李世民为主线,充满传奇色彩。李世民少年英雄,他十六岁智退三十万突厥铁骑,救隋炀帝于危难之中;十八岁举兵,辅佐父亲兵进长安,建立唐王朝;二十二岁率兵征战南北,扫平众多强敌,天下归唐;二十八岁“玄武门政变”后登上皇位,开创唐朝盛世……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型电视连续剧《开创蛊世》的同名小说,选择隋末至唐初这一封建王朝兴亡轮替时期为特定背景,广征史籍记载,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大变动时代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小说以李世民劝说父亲兴起义兵,推翻大隋,创立唐朝,平息内外忧患,开创贞观盛世的行迹为主线,以他与隋炀帝的女儿月容公主的爱情纠葛为辅线,将李世民置于中心位置,赋予其察识和顺应历史潮流的卓越品格,并以他本人阐发过的“民本”思想贯彻始终,由此深刻揭示了唐初“贞观之治”之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小说既有大开大闺的战争场面,也有细腻温婉的情感叙说,至于炀帝暴政、义军蜂起、宇文化及篡位、玄武门之变等重大事件无不严格依照史实,还原历史情境。小说出场人物众多,除李世民、月容公主外,其余诸如隋炀帝、李渊、裴寂、封德彝、李建成、屈突通、程咬金等形象,悉皆个性飞扬,呼之欲出。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二部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三部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四部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试读章节 公元581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王朝——隋朝,八年后,它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西晋王朝崩溃后长达二百七十三年之久的长期分裂局面。又过了十九年,隋朝人口骤增三分之一,兵甲强锐,富有四海。 1 公元614年,隋大业十年,长安城头,一排长长的号角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号角后面站立着一排排威武的士兵。皇家车队、骑马的禁卫浩浩荡荡走出长安城门。城门两侧涌满了欢送的人群,其中大多是官吏,他们诚惶诚恐地仰望着隋朝皇帝金碧辉煌的车驾。车上,端坐着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他四十七岁,庄重威严,目视前方。隋炀帝此行,是带着他的群臣、嫔妃、禁卫前往东都洛阳接见各郡的朝集使者。而此时,反对隋王朝的农民起义正风起云涌,几乎遍及各地。 一个老臣突然拦在隋炀帝的马车前。他叫庾质,是朝廷的太史令。驾车的侍卫急忙拉住马车,车上的隋炀帝不由一愣。几个侍卫跳下,将庾质按在地上。隋炀帝愤愤地指着庾质,怒道:“庾质,你不想活了?” 庾质满面是泪,痛言道:“陛下,西京长安是大隋的根基,立国之根本,臣即使一死,也不能让陛下离开西京。” 隋炀帝哼了一声,厉声喝道:“蠢话,西京是根本,东都也是根本,大隋风行万里,四海九州任凭朕纵马驰骋!”说罢,隋炀帝对侍卫摆摆手,侍卫随即放开庾质。“庾质,你老了,老朽了,朕饶恕你不死,赶快闪开吧。”隋炀帝语气缓和了一些。 庾质仍跪在车前,对隋炀帝诚恳地说道:“陛下虽拥有九州四海,但万里之风,却没有以前强劲了,陛下远征千里讨伐辽东,杨玄感后方叛乱危及朝廷,国力大损,百姓劳苦;河南、山东又连年天灾,饥民倍增。陛下应先安抚关内,使天下百姓尽力耕田种桑,休养生息,待三五年后。海内粮丰民安,陛下再出关巡视,朝廷将无忧患……” 隋炀帝耐着性子问道:“庾质,你说完了吗?” “只要陛下取消巡视,留在西京,臣的话便说完了。” 隋炀帝的脸猛一沉,吩咐一旁的侍卫:“拖走,关进牢狱。” 侍卫上前架起庾质就走,庾质挣扎着叫道:“陛下,臣说的都是肺腑之言,臣是为了大隋,为了陛下……” 隋炀帝不再看远去的庾质,摆摆手。一个宦官高声喊道:“起驾。”庞大的皇家车队和仪仗队,离开长安城,缓缓向东都洛阳行进…… 2 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仓城——永丰仓,永丰仓存放着上百万石粮食,是隋炀帝众多粮仓中的一个。这些粮仓的粮食,足够朝廷使用数十年。就在隋炀帝前往洛阳时,一群衣衫破烂的百姓,手里拿着粮袋,向永丰仓城拥来。仓城大门紧闭,寒风凛冽,城墙上的士兵手持弓箭,紧张地看着城下的百姓。 守卫仓城的将领是为人狡诈贪婪的令狐达,他站在城头上对城下百姓大声喊道:“都回去,不然放箭了!” 百姓们没人说话,只是默默看着城上。 “你们真想造反吗?”令狐达斥问道。 人群中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高个汉子,他叫独孤本心。独孤本心对城上大声喊道:“我们不想造反,我们只想要粮食。” “永丰是大隋朝廷的粮仓,不是你们家的庄稼地,回去!” 独孤本心看看身边的乡亲,抬头向城上说道:“大隋的粮食是我们种的,大隋的粮仓是我们建的,朝廷征尽了我们的粮食,寒冬腊月,妻儿老小饥寒交迫,我们只是要口救命的粮食。大人,你就开恩吧!”他说着跪在了地上。百姓们也纷纷跟着跪下,齐声呼道:“大人,开恩吧!” “不行!朝廷的粮食,谁也不能动!” “我们就要一口救命粮,就一口。”独孤本心坚持道。 “不行,没有皇上的诏命,一粒也不行!” 独孤本心猛地站起来,对城上道:“官逼民反,你们若不给,我们可就抢了!” “哼!你敢抢粮,就是盗匪,我现在就可以射死你!” “那好,你射吧,反正也是死!”独孤本心竖目道。 话没说完,一支箭射来,正中独孤本心的胸膛,他一头歪倒。旁边一年轻汉子一把抱住倒下的独孤本心,呼喊道:“独孤本心……”独孤本心捂住流血的胸膛,愤怒地看着城头:“官逼民反,反……只有反了……” 3 隋大业十一年的元宵节转眼就到了,各郡县朝集的使者陆续来到洛阳。洛阳街上灯火通明,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色灯笼,缯帛绕树,鼓声阵阵,乐声悠扬。街两旁扎起的戏台上,唱戏的、耍龙灯的、玩杂耍奇技的,热闹非凡。观看元宵灯笼的大臣、百姓以及各郡县的朝集使者都身穿盛装,熙熙攘攘。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游玩,还有不少带着面具的人,也在其中尽情嬉闹。这元宵夜的繁荣,让人丝毫看不出大隋王朝的没落。 一个身材魁伟的贵族年轻人沿街走来,那年轻人一脸英气。他边走边看着街上的嬉笑喧哗,眼目中不时闪过欣悦的神采。然而,他脸上又透着冷静,好像卓然立于人群之外,独享一种容纳万有的气质。这人便是唐国公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 李世民身后跟着四弟李元吉。李元吉生得虎背熊腰,二人同行,更显出李世民的挺拔轩昂来。 李元吉眼好像不够用,他感慨地对李世民道:“二哥,东都真气派。” “那是,皇上的杰作,大业初年始建,第二年就建成了,绕城墙一周,七十三里一百五十步。” “这么大?” 李世民笑道:“元吉,这次来东都,见世面了吧?”话没说完,身后有人重重拍了他一巴掌。李世民一愣,回过头,见是一个身材不高、身穿百姓服饰的年轻人。此人乃是后宫的宦官陈四。 李世民有些不快:“你怎么抬手就打人啊?” 陈四一脸不讲理地说:“你挡我路了,闪开!” “找打!滚!”一旁李元吉瞪眼道。 李世民一把抓住李元吉的手,低声道:“元吉,别惹事!” “二哥,这种不懂道理的浑人,不打不明白。”李元吉一指陈四。 陈四见李元吉真要动手,也有些害怕,看看李世民和李元吉,指着他们说:“你们等着!” 李元吉喊道:“等着就等着,有种你再来!” 陈四已消失在人群中。 李世民看了看陈四消失的方向,说:“元吉,父亲嘱咐再三,洛阳不同长安,出来不要惹是生非!” 李元吉满不在乎地说:“二哥,你怕什么,这种欺软怕硬的浑人,我见多了……” 就在人们沉醉于洛阳的元宵灯火时,有数匹快马飞奔进洛阳敞开的城门,其中为首的就是令狐达。 令狐达一行穿过灯火通明的洛阳街道,匆匆赶往左翌卫大将军宇文述的行府。宇文述陪着隋炀帝观灯去了,他的儿子太仆少卿宇文化及在行府,令狐达一脸着急地问宇文化及:“宇文少卿,令尊何时才能回来?” “那要看皇上的兴致了,皇上若是高兴,那就得陪一夜。” “那可怎么办?永丰匪情紧急,数万盗匪正在向永丰仓城集结,今夜朝廷若是不派兵,永丰仓就危险了!化及,还是赶快去找你父亲吧。” 宇文化及叹了口气说:“如今找他也没用,他也调不了军队,尤其是对付盗匪的军队。”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