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落草波西米亚/人文天下丛书/三味人文书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韩葵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波西米亚位于现捷克共和国的中西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是吉普赛人的聚集地。曾属奥匈帝国管辖。这本城市游记为我们展示的就是这个东欧城市的人、物、景、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是一本了解波西米亚的绝好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波西米亚、布拉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和印象。也许恰恰是雨天来的,手里夹一本卡夫卡的书,感到这是个气质阴郁的城市;也许是盛夏偷闲,又逢阳光明媚,布拉格变得那么快乐,甚至老城的旧楼,都可以被想象成童话里的彩色积木;也许它还有几分光怪陆离,形形色色;抑或这里给人世外桃源的印象。这一切和机械地重复着上班下班的人们的感受,可能完全重叠不到一起。

目录

走不出的波西米亚

落草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寻根

爱恋爱的感觉——为捷克正名

来到捷克有点奢侈

打不碎的波西米亚——捷克的水晶玻璃制品

把我的木偶领回家

醉卧古屋君莫笑

捷克人,选择了旅行——皮鞋和汽车

下个世纪的足球

惊诧布拉格

千年等一回——布拉格城堡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查理大桥

名女人赢了世界又如何——高堡

丝绒的感觉——瓦茨拉夫广场

寻找旧城——老城广场

帝国寻踪,从茜茜公主说起

串起缤纷的城市

从历史走来,与名流同往——温润婉约的卡洛维发利

守望的克鲁姆罗夫

乌鸦并不一般黑

练摊

租房

邻居

踏实的瞌睡

一天要吃几顿热饭

孩子需要几件毛衣

烧烤

浪漫冰激凌

聚会

嫁给捷克人做老公

圣诞节

赛艇俱乐部

别墅

他的打算像做梦

两个混血儿的妈妈

美丽的习惯

美丽的土耳其女人

胖海伦

去非洲跳舞的女孩

大卫的烦恼

愚公移山

米兰

开餐馆不是请客吃饭

伟大的丈夫和父亲

邻居老头儿

他不会误车

试读章节

总会碰到“老外”(华人本位说)问我们,你们过不过圣诞节啊?说过,人家接下来就会问,你信耶稣吗?不信。不信?那过什么圣诞节啊?说不过,也不对,我们真的过啊,除了平安夜不去教堂做弥撒,其他的,真越过越像那么回事儿。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们家两口人,立了两棵圣诞树。一棵绿色的,反复用了多年,装饰金色和红色,求变,心血来潮,又买来一棵黑色的,装饰白色和蓝色。黑色,好像是2007年的流行色,很多时装店的橱窗都这么“酷”。我和朋友家用的都是中国做的塑料树。节前,商场边、繁忙的路边,很多卖真树的摊位,起初觉得不环保、不节约,还很麻烦,需要搞一个沉重的铁架子来固定。可是,年复一年,看到人们冒着寒风,站在雪地里,把一棵棵松柏,送入卷筒,用白色的网子一包裹,就背回家去。同事说至少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会坚持买真树的。因为那美妙的松枝味道,会给一家人的节日带来好气氛。朋友不想年年重复一样的树一样的装饰,这种心情也感染着我。有人告诉我们,“树”是从成年大树的顶端砍伐的,不会破坏森林植被;也有人说,“树”是专门种的。总之,他们感染了我,今年买回了一大捧松枝,享受着那清新自然的气味,明年决心扛回一棵真树!

一品红,源于墨西哥,传说好像因耶稣诞生地伯利恒散发的光芒,又恰逢圣诞季节开花,便有“圣诞花”之称。我们不善花木,开头几年,买来的圣诞花,经过了使命期,就纷纷告老。去年惊喜地养活了一盆,室温应该是够高的,不知道是不是缺乏足够的阳光,不仅到了季节没有开花的迹象,而且枝细叶寡,发育不良。还不知道今年的这盆,能不能越春过夏茁壮成长呢。

对姜饼,开头并不接受。最早看到那些小房子、小鲤鱼、铃铛形状的棕色饼,上面的彩绘像糖做的,可一只一只被塑料膜包起来,买回去的人家有时会悬挂在厨房里很久,就怀疑,那玩意儿是做给人吃的吗?而且,姜味儿的饼,听起来不仅不够馋人,还令人颇生疑虑。时间,可以冲淡一些东西,也可以使一些东西变浓,比如姜饼的味道。当我们也真的从内心里,被当地人的节日气氛、被圣诞夜晚,一片漆黑中树上的点点光亮、桥灯衬托出的神圣、烛台散发幽香,感染着的时候,姜饼的味道越来越浓了。蜂蜜、牛奶、姜粉之类的东西,和面粉和在一起,隔天擀成薄片,用小模子刻出不同的形状,放进200℃的烤箱,最多十分钟就烤熟了。微甜的厚重里,有非常淡的丝丝缕缕的姜味儿,给舌头暖暖的感觉。

捷克人的传统圣诞晚餐是鲤鱼排和土豆沙拉,我们做过酸菜鲤鱼和凉拌土豆丝。他们还喝鲤鱼汤,有朋友从中国进口过几个集装箱的鱼白和鱼鳔,做汤用的,用量很大,圣诞节前卖掉上百万条鲤鱼剩下来的内脏,都不够他们煮汤的。可惜国内的习惯是吃整条鲜鱼,工厂的大加工很少,不那么容易找到货源。上百万条鲤鱼,就是节前满街的鱼摊,一条一条卖出来的。两只巨大的盆,几根橡胶水管,木台上放杆称,一个收钱的,一个杀鱼的,生意就做起来了。那鱼真的太肥了,从上一个冬天长一年膘,圆鼓鼓的,煮不好,比猪肉还腻。据说历史上鲤鱼救活过很多潦倒的穷人不至于饿死,于是,吃鲤鱼祈福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2006年听到国内有几位博士上书,拒绝圣诞节,在捷克也听到赶走圣诞老人的“呼声”,还听到一些感叹:对我来说,圣诞节是个空虚和伪善的符号。人们期盼圣诞节,每个人发送积极的美妙的祝福,每个人希望和平幸福,但是,替代这些的,是每个人不得不屈从于节前的拥挤和压力,并且发誓说不要再过这个令人烦躁的圣诞节!

家人聚在一起,每个人下决心说忘掉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在这一年的这一天原谅对方的过失。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还听过一位朋友说,年年送礼物都有负担了——每个人要送给家庭里的每个人一份礼品,的确很浪费,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些甚至很多,并不需要甚至并不喜欢的东西。而付出的人,还非要赶着购物高峰购买不可。我曾经和同事开玩笑,以后圣诞夜只送卡片,卡片上写好要送的东西,等新年一过大降价再开始兑现。终归是玩笑,其实过节是什么呢?

年复一年,市中心瓦茨拉夫大街、老城广场上的集市,重复地热卖着烤肉肠、软糖、鲜巧克力、糖面卷、薄饼、炸油饼这些传统的小快餐,暖胃的热葡萄酒,还有一些毛线织的冬帽、捷克水晶和木偶、圣诞装饰和姜饼屋,从来没什么新奇,甚至有人觉得破坏了古广场那幽思的氛围。可是,每年人们都齐齐赶来,绕着广场找车位,摩肩接踵地在广场散步,还要耐心排长队,才能买着吃的喝的。持续整月的露天午后演出年年搭台唱戏,巨型的圣诞树,变化着闪光的颜色和方式,却万变不离其宗;耶稣诞生的木雕,铺满干草的马厩用最浅显的方式诠释节日的起源。这似乎就是一切了。

有时候感到,好像忙活了一年的目的,就为了这几天节口的放松和另一方面的繁忙和热闹。人的一生像一场百年运动,到头来只是一个过程,可是人总愿意追求一种目的,于是,我们用一年做成一个周期,用一些节日——圣诞节、新年、春节做成周期里的结果,既然无法抗拒过程的流失,那么,换一种方式,寻证我们追求的因果吧;既然无法摆脱人类的本性,创造一个日子,来实现我们美好的祈求吧!于是,人们商量好,在这一天,我们不工作,我们只笑不哭,我们只爱不恨。伪善吗?当然我们期望“真善”,但是如果恶是确定的,伪善比不伪善还要温情一点。每个人给每个人礼物,听起来是有点造作,我们家里,仍然重复着可口可乐从米库拉施(Mikulas)和北欧驯鹿那里“偷”来的传说,是圣诞老人而不是小耶稣(JEZSEK)送礼物。但是圣诞老人到我们家的时间,和午夜颇有时差,他选择晚饭以后的某个时候,来无影去无踪,这时间和当地人从圣诞树下拆礼物大概是同期的。当然了,圣诞老人带不来那么“慷慨”的数量。人人互赠礼品,其实也不错啊,这个社会本来已经进化到可怕的消费阶段,商品并不只因为它实实存在的使用价值存在,“无用”的礼品,也就是一个符号,一张有形的卡片,“强迫”着每个家人,至少在这一天想起每个家人,为了每个家人做一点哪怕自己不情愿的事情,总比没有习俗的约束,什么都不做要强。

历史是流动的,很多事情的起源考证不清,但足并不影响人们按照现在的方式牛活;很多时候,误解和不求甚解,还能令人发现新人陆。

P144-148

序言

走不出波西米亚

短时间访问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感觉像漂浮在空中的颗粒。甚至在一个城市生活久了,车进车出,也感觉不到那份真实,仿佛从一个包裹好的玻璃罩子里,进入另一个可以移动的罩子,再转入另外一个玻璃罩子。

每天走路到公共汽车站,搭乘汽车和地铁的人们,就真的踏在城市的泥土上吗?

有的时候,头脑中会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我问好友,他在那幢十层的楼房里已经住了很多年,是不是这幢楼房的每层都去过?他很奇怪地看着我,好像我的大脑有点错乱。我相信他没有走遍。那么,他是否知道,生活在每一层、每一个单元里的人们,对这幢楼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凭窗看外面的风景,又各是什么样的感觉?

捷克似乎是初恋,是“走不出的初恋情人”。

与捷克波西米亚相遇,其实很偶然。那是十多年前——光阴似箭,恍如眼前的那一幕,竟然已经成为陈年往事,随同到捷克机床厂培训的厂长和技术人员一行,我来到这里,像每个第一次出家门的年轻人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对此,我不仅毫不掩饰,而且还有点大肆渲染。因为有任务在身,只有周末的时间才可以观光,为了这仅有的一个周末,我不仅准备了私人旅行者才惯穿的行装,还准备了一只大箱子,一只后来不仅盛满了水晶玻璃,还盛满了意犹未尽的大箱子。

说实话,十多年前,选择布拉格是需要一些勇气的。这就算是可遇而不可求吧,人生很多事,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如果把年轻的历史拿出来清算,那个时候,也许因为一时别无选择,也许是孩子大了,离家的心情太迫切,还因为捷克,虽然表面上不那么富有,但是蛮有些难以抗拒的情调,离我们追慕的西欧又是近邻。

不得不承认,和捷克的开始,并不是全心投入的,和布拉格在一起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游离过。

记得刚刚以私人身份到达捷克,感觉像走出一只木桶,好像一直生长在母亲羽翼下的孩子,终于离开家,忽然发现外面的世界那么大!

那次真正意义上离家的旅程,心中交织着兴奋与忐忑,从首都机场到布拉格落地,我竟然一言未发,脑子里乱乱的,塞满了几部正在热播的无聊电视剧情节——离家,便离开了这些熟悉的琐碎。

一经到达,讨论的第一个问题竟是要如何离开它。第一次离开,却经历了整整三年,而整整三年,我都没有真心真意地去了解它、体会它,直到我们发现巴黎太大。

巴黎,是很美很美很大气的城市,好像我们心目中的明星,光环耀眼,追捧者无数。小小的布拉格,却使我的心越来越平和,不知不觉中已然安于它的呵护。于是,从魅力无限的巴黎回望,我惊奇地发现,身边那默不作声的波西米亚,朴素中毫不缺乏优雅和时尚、厚重与渊博,虽然的确有点不修边幅,但是仍然风度翩翩、温情脉脉!

捷克、波西米亚、布拉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和印象,也许恰恰是雨天来的,手里夹一本卡夫卡的书,感到这是个阴郁气质的城市;也许是盛夏偷闲,又逢阳光明媚,布拉格变得那么快乐,甚至老城的旧楼,都可以被想象成童话里的彩色积木;也许它还有几分光怪陆离、形形色色;抑或这里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印象。这一切和机械地重复着上班下班的人们的感受,可能完全重叠不到一起。

十年,可以使捷克的足球队变老,生于意大利死于意大利;十年,从访客到住客,在外地人眼里,我们早已经是不再对任何景象惊奇的本地人,而在真正的本地人眼里,我们还游离在他们身边,关心一些他们不关心的事情,惊奇一些他们不惊奇的惊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