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最富灵气的小说,插图单行本,首次公开出版。本书是王小波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由于当时王小波先生尚未被大众发现,这本小说由他个人自费出版,仅印刷1000册,之后直至今日尚无单行本流传世间,但其价值一直被众多专家学者看好,也是千千万万王迷们一直想买而找不到的,它由“舅舅情人”、“夜行记”、“红拂夜奔”、“红线盗盒”、“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五篇组成,小说充满调侃、幽默和机智,颇能代表王小波小说的精髓,是王小波版的《故事新编》。这其实是王小波的早期作品,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却是独一无二的。
《红拂夜奔》:日头西斜,李靖还在家里,他咬牙切齿,怒发冲冠。右眼红里透紫,就如吃了人肉的野狗。左眼青里透绿,就像半夜在山里见到的豹子眼睛,两眼一齐放光,就如飞机的夜航灯。 《夜行记》:比如老僧在静室里参禅,飞蝇扰人,就随手取绿豆为丸弹之,百不失一,这就略向射艺的意思。夏夜蚊声可厌,信手撅下竹帘一条,绷上头发以松针射之,只听嗡嗡声一一终止,这就算稍窥射艺之奥妙。跳蚤扰人时,老僧以席蔑为弓,以蚕丝为弦,贫僧的射法还不能说是精妙,射艺极善者以气息吹动豹尾上的秋毫,去射击阳光中飞舞的微尘,到了这一步,才叫炉火纯青。
本书是王小波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由于当时王小波先生尚未被大众发现,这本小说由他个人自费出版,仅印刷1000册,之后直至今日尚无单行本流传世间,但其价值一直被众多专家学者看好,也是千千万万王迷们一直想买而找不到的,它由“舅舅情人”、“夜行记”、“红拂夜奔”、“红线盗盒”、“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五篇组成。
舅舅情人
高宗在世的时候,四海清平,正是太平盛世,普天下的货殖流到帝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壮丽大城。城里立着皇上的宫城,说不尽的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无论巴格达的哈里发,还是波斯的皇帝,都没见过这样的宫殿。皇上有世界上最美的后妃,就连宫中的洗衣女,到土耳其的奴隶市场都能卖一斗珍珠的价钱。他还吃着洋人闻所未闻的美味,就连他的御厨泔水桶中的杂物都可以成为欧洲子爵、伯爵,乃至公爵、亲王席上的珍馐。他穿着金线刺绣的软缎,那是全世界的人都没见过的。皇上家里用丝绸做擦桌布,用白玉做磨刀石,用黄金做马桶,用安南的碧玉砌成浴池。他简直什么也不缺,于是他就得了轻微的抑郁症。
有一天,有一位锡兰的游方僧到长安来。皇帝久仰高僧的大名,请他到宫里宣讲佛法。那和尚在皇帝对面坐下,没有讲佛家的经典,也没有讲佛陀的事迹,只是讲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他说月圆的夜晚航行在热带的海面上,船尾拖着磷光的航迹。还说在晨光熹微的时候,在船上看到珊瑚礁上的食蟹猴。那些猴子长着狗的脸,在礁盘上伸爪捕鱼。他谈到热带雨林里的食人树。暖水河里比车轮还大的莲花。南方的夜晚,空气里充满了花香,美人鱼浮上水而,在月光下展示她的娇躯。皇上富有天下,却没见过这样的景观。他起初想把这胡说八道的和尚斩首,后来义变了主意,放他走了。
锡兰僧走时,送给皇上一个骨制的手串,上面写满难认的梵文。皇上不认识梵文,他宫里也没有骨制的东西,可是他特别珍视这串珠子。因为把它握在手里,皇帝就能看见锡兰僧讲到的一切(这当然是心理作用)。他虽然富有,却不能走出皇宫一步。所以他想,做皇帝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只有皇帝自己和当过皇帝的人知道,当皇帝会得皇帝病。对花粉过敏,对青草过敏,甚至对新鲜的空气也过敏。如果到宫内最高的云阁上看长安城里的绿荫,下来以后他要鼻塞气重好几天,还要长一身皮疹。除此之外,他还只能吃御厨精心制作盛在银碗里的食物。如果吃一碗坊间的大锅里熬出盛在粗瓷碗里的羊杂碎,他就会腹泻三天。他也只能和宫内肌肤如雪像花蕊一样娇嫩的女子做爱。如果叫太监从外边弄一个筋粗骨壮的农家女子来,他闻到她身上的汗味就要头晕。听到锡兰僧讲的故事,皇上觉得自己是一个宫禁中的囚徒。于是他再不和后妃嬉戏,再不理朝见的臣子,把自己关在密室中,成天只和那串骨珠亲近。
皇上在密室的天窗中,看到天上的大雁飞过,看到檐下的铃铛随风摇摆,看到屋脊的阴影在阳光下伸长,消失,又在月光下重现。看到瓦上雪消失,岩松返青又枯黄。转眼问几度寒暑,他不招后妃侍寝,不问天下大事,只向送饭的太监打听锡兰僧的消息,谁知那和尚一去音讯全无。
P1-3
王小波写作《唐人故事》最早是在1982年我赴美留学期间。后来他到美国读书,上课之余,就在断断续续地写这本书。
小波写《唐人故事》所依据的故事原型源自《太平广记》,这大概是他儿时熟读并喜爱的文本。他的写法在我这个外行看来,有点像鲁迅的《故事新编》。还记得我小时候看鲁迅的《故事新编》,印象特别深刻,觉得有趣、刺激得不得了。比如嫦娥给老公做“乌鸦炸酱面”什么的。我想,当时小波恐怕对这种写法也有同感,所以会在他早期的写作中采用了类似的写法。当然,比起鲁迅的冷峻,小波更加抒情,但是两个人的幽默感有相通之处。
记得初读小波《唐人故事》时的印象,对于其中汪洋恣肆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都非常喜欢,唯一有点不解其意的是那具绿荫中的白骨。我曾问过小波,他要表达什么,他的回答语焉不详。后来我感悟到,这就是成功艺术家与一般艺术爱好者的区别之所在:他们必定是对事物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才能成就一篇感觉奇特的小说、一幅色彩奇妙的画作、一首旋律奇妙的音乐。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及其出色表达使我们这些艺术的仰慕者为之惊叹。
这本书的初版是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编者为了招徕读者,一定要在“唐人故事”这个朴素的书名中加上“秘传”两字,以为这样可以骗来一些庸俗的读者。小波对出版社的这一改动颇有些耿耿于怀,因为通俗决不是他的追求,只能是对他的羞辱。他的作品远远超越了俗众的理解力,他既不想欺骗他们,也不想取悦于他们,他只是在极其认真、极其老实地写作。只有那些真正喜爱文学并且有能力享用纯文学的人才能了解其中的妙处。
李银河
200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