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村工作实际、贴近农民需要实际为宗旨,以通俗、简洁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黄芪栽培与贮藏加工的新技术。所介绍知识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使读者能看懂,能学会,用得上,易操作。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由此引发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从过去偏重疾病的治疗,逐渐转向通过日常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来维系健康,“回归自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药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补益强身、延年益寿的独特功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仅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翻三番,目前世界年销售天然植物药物量已达160亿美元。天然药物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国际医药市场的主流。国际上已有124个国家和地区建起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据专家预测,国际市场对天然植物药物的需求量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天然中草药和保健品的国际市场销售额至少有2000亿美元。
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1980年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据对其中的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1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34万公顷,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30万~40万吨,其中野生药材占60%,人工栽培药材占40%。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超过60万公顷,每年药材收购量已达100万吨,其中已有80%来自人工栽培。
我国有着悠久的中药材出口历史,目前中药材出口已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中药出口额只有6亿美元,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5%,与我国中药材大国的传统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国际市场中药需求量的绝对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推广普及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动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编者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相关要求,编写了这本《黄芪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优良品种,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等。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以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主,技术要点力求简明扼要,便于实际操作,可供广大药农和从事中药材生产、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愿此书对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打开致富之门,早日奔小康有所贡献。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误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