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青花瓷(北京文物鉴赏)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荟萃了具有代表性的清代青花瓷器,几乎囊括自顺治至宣统朝所有官窑民窑器物,以精品为主,对每幅图版均注明名称、朝代、尺寸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使读者对青花瓷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序言

青花瓷器是最富有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它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上服务于皇室,下普及于民间,外远播于世界,无论是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北京作为清王朝十世君王长达267年的都城,皇宫内、外流传至今的清代青花瓷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是非常惊人的,它们都是来自瓷都景德镇的产品,不仅时代特征鲜明,而且烧造脉络清晰,为世人再现了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

一、清代青花的缓慢恢复

顺治至康熙十九年(1644—1680),共计36年。时值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争尚未平息,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官窑青花的生产承明末停烧之后,处于缓慢恢复时期。据文献记载,顺冶时期曾两次下诏要求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烧造青花瓷器。康熙十年景德镇官窑又担负起“奉造祭器”的任务。康熙十三年吴三桂之乱,战火延及景德镇,官窑青花的生产一度停止。直到康熙十九年,清政府指派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廷禧到景德镇驻厂督造,景德镇的官窑青花生产才开始走向正轨。由此可见,康熙十九年以前官窑青花的产量十分有限,故传世数量不多。

倒是民窑青花,这一时期虽也受到了兵荒马乱的影响,但由于国内日用瓷需求源源不断,故基本上没有停烧过,其风格基本上是明末天启、崇祯青花的继续,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转变期青花”。 本书收录的几件均为民窑作品,应是有助于此期青花瓷器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二、清代青花的繁荣昌盛

康熙十九年至乾隆时期(1680—1795),共计115年。经过顺治及康熙前期的过渡,清王朝步入了“康乾盛世”的封建社会黄金时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景德镇青花瓷器生产也进入了繁荣昌盛时期。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喜爱青花瓷器,据清史档案记载,不少官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都是经皇帝亲自审定的。从康熙十九年开始,皇帝还委派有这方面兴趣和才能的官员到景德镇督理制瓷,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此期官窑的先例。如康熙朝有“臧窑”和“郎窑”,雍正朝有“年窑”,乾隆朝有“唐窑”。诸任督窑官的贡献各有侧重,创新品种各不相同,表现在青花瓷器上则是博采众长,精益求精,每个时期均烧造了一大批质高貌美的青花瓷器。在北京地区,带有此期帝王年号款的官窑青花瓷器传世数量很大,本书收录的雍正青花云龙纹大盘,即是官窑青花瓷器之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

由于御窑厂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官窑与民窑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因此官窑青花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民窑青花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康熙时期,工匠们在承袭前朝技艺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提高国产青花料的加工提纯技术,使青花的呈色艳丽青翠;另一方面在绘画技巧上进行突破和发展,不仅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寻找新的表现语言,还吸收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采用新的分水工艺,使青花呈色浓淡相宜,层次丰富,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至此,民窑青花瓷的艺术水平已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本书收录的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净水碗,即是利用同一种青料的浓淡不同,有意识地渲染出深浅层次变化各异的色调,堪称康熙青花色分五彩之代表作品。

三、清代青花的逐渐衰落

嘉庆至成丰(1796—1861),共计66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每况愈下,内忧外患不断。受其影响,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生产也从繁盛的高峰击向衰落的低谷。

从嘉庆开始,景德镇御窑厂便不再有宫廷派来的专人前来督造,而只是由地方官兼理,官窑青花的制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但总体上尚能保持乾隆时期的烧造水平。

道光以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自给自足经济的解体和门户的对外开放,景德镇青花的烧造规模骤缩,质量下降,逐渐趋于粗糙草率。但也不乏佳品,尤其是署“慎德堂制”款的道光御用青花格外精致。

咸丰年间,景德镇曾数度被太平军所攻破,青花瓷器生产几乎完全瘫痪,官窑青花的烧造数量极其有限,故本书选录的这件咸丰官窑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尤显珍贵。

四、清代青花的回光返照

同治元年到宣统三年(1862—1911),共计50年。在这半个世纪当中,有47年是由慈禧掌握实权的。慈禧一方面全力扑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方面努力修复与列强的关系,使得不景气的景德镇官窑青花生产稍有复苏,呈现“回光返照”之势。

这一时期景德镇官窑所生产的青花瓷器主要有五类:一是为同治帝和光绪帝大婚时烧制的宫廷婚宴用瓷;二是为慈禧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寿辰烧制的寿庆用瓷;三是为东陵和西陵烧制的祭祀用瓷;四是为“体和殿”烧制的慈禧专用瓷;五为应酬赏赐用瓷。这些都是清末青花中所少见的精品。如本书选录的青花花卉纹渣斗,器型小巧玲珑,青花淡雅宜人,纹饰也不同于晚清常见的格式化图案,而是绘牡丹、翠竹、灵芝等图案,翠竹呈翻墙过枝之势,新颖别致。由底书“体和殿制”篆书款可知,这是同治年间专为慈禧烧制的御用瓷器。“体和殿”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所烧制的瓷器都很精致。

晚清时期,朝野的文人雅士们特别推崇前朝的瓷器,论瓷之风颇盛,因而景德镇还掀起了仿古之风,并以仿康熙青花为最盛。民窑青花的生产也异常活跃,许多作品的质量并不逊于官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