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三百多位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众多封建帝王的楷模,在位不过二十三年,但他却建立了让后世帝王钦慕不已的丰功伟绩。本小说就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生活为主线的历史小说。流血的宫廷残杀,普通百姓的不幸遭遇,平治天下的精深道理,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错综交织出封建社会生活的恢宏画面。皇帝、后妃、将相、敌酋、布衣,众多的人物跃然纸上;礼仪、制度、建筑风俗,丰富的历史知识流溢笔端。全书内容深广而波澜起伏,笔调轻丽而文字老到,功力深厚,雅俗共赏。
该书共分五卷,本书是其中的第二卷。
李世民金戈所向,大隋朝灰飞烟灭。大唐国立,三子两派争夺继位权。秦王欲擒故纵,喋血玄武门。名帝胸怀,叛将政敌为我所用;良臣贤相鼎故革新;奸佞逆小阳奉阴违;皇亲国戚掣肘连连……新唐皇筹谋在胸,稳居极顶;后宫宠妃珠泪频弹搅心志。尹妃乱罢杨妃乱,武媚娘争宠……又是三个皇子觊觎皇位,莫非真个轮回……
杜淹伸手请韦挺入席,韦挺迈入阁内定睛一看,只见案上已经摆满了各色果蔬,中间的一只双鱼纹四曲银碟上摆着六只缕金龙凤蟹。韦挺还是识货的,他知道这是由吴中转运而来的糖蟹,厨工用洁布擦净壳面后,再以金缕龙凤花云贴其上,在长安实属珍品。韦挺向藤椅子上坐定,眼光拂过窗外的曲江风景,笑道:“杜兄如此多礼,兄弟前些日子收下你那套团花纹金杯已是唐突,今日又蒙你赐宴,让我如何消受呀。”
杜淹连声道:“韦兄弟能给拙兄如此大面子,不胜感激。来,韦兄弟,这是酒楼新进的蒲桃酒,请满饮此杯。”
青云楼里的酒器甚是讲究,饮蒲桃酒用的是玛瑙兽首杯。韦挺端起杯子,只见陶红色的杯子里,碧绿的蒲桃酒如一汪浅潭,仿佛透着凉意。他一饮而尽,只觉得人口味辛,那凉意如一缕缕温火,片刻间四体融和,遂赞道:“好酒!”
韦挺知道杜淹如此殷勤的用意。杜淹自从人了长安,眼见昔日洛阳同僚纷纷入阁,自己久不得调,心中焦急万分。有心想走秦王府的路子,然李世民诸事忙乱,没有时间想起他。秦王府众人知道杜如晦的心情,都不愿意帮杜淹说话。东宫和齐王府里的人想他是杜如晦的亲叔叔,也没人搭理他。弄得他上下不着地,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杜淹落得如此尴尬,还有一个因素。杜淹年轻时候博闻能辩,有心出仕想走终南捷径,就与好友韦福嗣共入太白山隐居。隋文帝洞察了两人的心机,将两人召来申斥一番,然后把他们谪戍到江表以示惩罚,这件事情在长安很长时间被传为笑柄。及至杜淹臣服王世充,得宠后威权自重,连自己的亲侄子都不放过,世人甚为不齿。韦挺素来傲慢不羁,对杜淹也很不以为然。然他和杜淹素有旧交,又颇信袁天纲之语,当初袁天纲给自己和王珪、杜淹所留短语,隐隐然三人似乎为一殿之臣。今日杜淹盛情来邀,他虽不十分乐意,还是来了。
韦挺夹过一只糖蟹,揭开盖子,只见蟹壳内蟹黄灿然,遂叹道:“秋来蟹肥,让我又想起吴中美景。”他话锋一转,“杜兄,你知道我是一个直性子人,有什么话,请说吧。”
杜淹脸上已有皱纹,黑黑的脸庞上一双眼睛精亮,他伸手招呼侍者,说道:“上飞刀绘鲤。韦兄弟,听说这鱼还是洛河里的鲤鱼哩。”所谓“飞刀绘鲤”,就是将鲤鱼切成细丝然后生食之,青云楼里的这道菜甚是有名,庖厨能把鲤鱼肉切得如轻纱一样薄,如丝线一般细,时人誉之“觳薄如丝,轻可吹起”,真乃神乎其技。
韦挺神色漠然,他久在酒宴中穿行,眼前有再好的美馔也视若平常。
杜淹察言观色,知道韦挺性子甚急,也就不再弯弯绕,遂长叹一声:“韦兄弟,为兄已入长安两月有余,同来的人都有了地方,独我一人没有着落孑孑然如孤魂野鬼。今天找你,还想请你在太子面前美言几句,早日为我谋一差使。”
韦挺并不直接回答,轻轻一笑:“杜兄,你的亲侄子现在天策府颇受重用,你又是秦王带回来的,怎么反来求太子呢?”
“这其中的原因你应该知道,当初因受王世充之命杀了我的大侄子,如晦就把这笔账算到我的头上,对我怨恨颇深,若不是楚客替我求情,我已经死在洛阳了。现在如晦在秦王面前很得势,能容下我吗?我不想去碰那冷钉子。”
杜淹提到了李世民,韦挺突然来了气,忿忿道:“杜兄,你若不投天策府,实在是不识时务!现在的秦王风光得很呢。知道吗?那日太子带领众皇子观看百司醣宴,秦王的风光多么抢眼啊。”
杜淹点点头。这件事刚过不久,长安城里的好事之人谈起来口沫横飞。此次大酶首日,李渊带领身边重臣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乘步舆沿着朱雀大街直到曲江池,沿途观看醣宴盛会。第二日,李渊令李建成率领众皇子出行,让他们“体会民情,与民同乐”。李建成居前,其他人依次排开。过往之处,观望士民见了太子皆低头默然,及至李世民到了近前,人群中有识得他的,喊了一声“这是秦王”,顿时“秦王”喊声雷动,人人脸上皆现兴奋之色,纷纷要上前一睹李世民的风采。李建成和李世民虽是一母所生,但李建成个子稍矮,这些年又静多动少,身子已经微微发福,而李世民长身玉立,脸现英气,加之他近时战功卓著,长安百姓早将他看成神人一般。李世民现在受众人欢呼,人群簇拥使他难以前行,前边的李建成扭头看了一阵,脸色渐渐阴沉下来,向李元吉等人一挥手,先行离开了。那几日,长安百姓纷纷以见到李世民为荣。李世民当街受拥的消息传人朝中,一大半人都以为这是李世民的功劳卓著使然,而裴寂、李建成等人暗地里却酸溜溜的。
韦挺得知了这个消息,忿忿对李建成说道:“百姓只知秦王,不知太子,皇上也太宠秦王了。”李建成脸色阴沉不吭一声。
此后数天,只要一听李世民的名字,韦挺心里就憋气。
杜淹观察韦挺的神色说道:“这些年来,秦王东征西讨,所战皆捷。尤其是此次围洛阳,他敢于分兵堵截窦建德,这种胆魄非常人所有,难怪百姓拥戴他了。”
“你说得不错,秦王确实功劳不小,然那副得意嘴脸也让人生厌。此次皇上又封他为天策上将,杜兄,他连瞧太子的神色也视若无物了。还有他的那帮府属,也是不可一世跋扈得很呢。知道吗?昨天,房玄龄路过尹德妃父亲尹阿鼠门首的时候,尹阿鼠正站在门首送客,房玄龄连马也不下就想一驰而过,让尹阿鼠指挥门人把他拉下马来打断了手。”
杜淹淡淡一笑,说道:“这还是在洛阳时惹的气,当时尹德妃奉圣旨去洛阳接收内宫,除了收到一些人之外,金珠宝贝一无所获,都让秦王分给有功将士了。听说尹德妃和张婕妤当时就气鼓鼓的,觉得秦王把好东西都独吞了。房玄龄太没有眼色,放着那么多路不走,偏偏要从尹阿鼠的门首经过,不是自取其辱吗?”
这时,隔壁房间传来了声音:“杜先生此言差矣,如今天策府目空一切,正该有人挫挫他们的骄气。”
韦挺一听此言甚合自己心意,大喜,转头向隔壁喊道:“何处高人,能来一聚吗?”
对方回答说:“谨遵台命。”只听脚步声响起,那人起身向这边走来。青云楼里的阁室皆以连地屏风相隔,上面刻有前代美女伎乐之形,装饰甚美,然并不隔音。
片刻之间,隔壁之人已走了过来,只见此人长身壮健,英气逼人,一身白色斓衫甚是洁净。那人拱手施礼道:“晚生杨文干,适才也太唐突,万望恕罪。”
韦挺已经认出了他,起身道:“杜兄,你识得他吗?此君正是新科举子杨文干。杨文干,闻喜宴已散,你为何还滞留在长安?”
六月,全国士子齐聚长安,街上麻衣似雪,南腔北调充斥店肆。这些士子参加过礼部主持的贡举试后,礼部放榜,及第举子先去拜谢礼部知贡举的知遇之恩,敬称其为座主,而自称门生。随后他们在曲江边凑钱举办一宴会,邀请礼部知贡举参加,名为闻喜宴。韦挺和礼部知贡举刘立甚是友善,这日刘立拉着韦挺参加了闻喜宴,韦挺也就在宴会上认识了河间举子杨文干。
三人寒暄一阵入席坐下,杨文干开口道:“两位大人在上,学生冒昧了。学生这些日子也多闻秦王名声,甚是佩服其功业胆识。不过听得多了,反生出一些疑问来。”
看到韦挺坐在对面向自己点头,杨文干好像受到了鼓励,接着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秦王虽与皇上为父子,与太子为兄弟,然终为臣下。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即使皇上万年之后,当由太子继承大统。如今秦王功高显赫,还慨然受之,若发展下去,当成大唐祸乱。文干多读史书,其中许多宫中变故,皆缘于此也。”
P3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