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规划教材)
分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作者 卢湘鸿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3版)》编写的。书中以Visual FoxPro为背景,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理论及系统开发技术。并配有丰富的例题、习题(包括上机练习),并附有解答。

本书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材,还可作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数据库开发的人员学习、参考。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上下载。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3版)》编写的。书中以Visual FoxPro为背景,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理论及系统开发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Visual FoxPro 6.0基础知识、数据表的创建和基本操作、数据库的设计与操作、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表单的建立与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视图与实用表单开发、报表与标签技术、菜单技术和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等。全书共12章,配有丰富的例题、习题(包括上机练习),并附有解答。

本书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材,还可作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数据库开发的人员学习、参考。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上下载。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数据库系统概述1

1.1.1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1

1.1.2现实世界的数据描述5

1.1.3关系模型7

1.1.4关系操作10

1.1.5关系完整性10

1.2书写约定概述12

1.3Visual FoxPro 6.0系统概述13

1.3.1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13

1.3.2Visual FoxPro的发展历史14

1.3.3VF6的安装、卸载和启动14

1.4本章小结17

习题

第2章Visual FoxPro 6.0开发环境20

2.1用户界面20

2.1.1主窗口20

2.1.2操作方式20

2.1.3菜单系统21

2.1.4对话框24

2.1.5常用控件25

2.1.6系统设置26

2.1.7获取帮助27

2.2编辑窗口27

2.2.1“编辑”菜单27

2.2.2“格式”菜单28

2.2.3文本操作29

2.2.4命令窗口29

2.3VF6项目管理器30

2.3.1建立项目文件30

2.3.2项目管理器的界面32

2.3.3使用项目管理器35

2.4第一个应用程序37

2.4.1建立项目文件37

2.4.2创建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41

2.5本章小结41

习题242

第3章数据及数据运算43

3.1数据类型43

3.1.1字段数据类型43

3.1.2常量44

3.1.3变量45

3.2函数49

3.2.1数值处理函数49

3.2.2字符处理函数50

3.2.3日期与时间函数51

3.2.4类型转换函数52

3.2.5与数据表操作有关的函数53

3.2.6其他函数54

3.3表达式57

3.3.1运算符57

3.3.2表达式59

3.4本章小结62

习题362

第4章数据库的设计与操作69

4.1数据库设计概述69

4.1.1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69

4.1.2确定数据库的用途70

4.1.3确定需要的表文件71

4.1.4确定需要的字段71

4.1.5确定各表之间的关系74

4.1.6完善数据库76

4.2创建数据库77

4.2.1建立数据库文件77

4.2.2操作自由表78

4.2.3修改与使用表85

4.2.4在数据库中添加/移去表90

4.2.5在数据库中新建表91

4.2.6表的索引92

4.2.7多表关联94

4.3数据库操作96

4.3.1打开/关闭数据库96

4.3.2查看数据库中的表97

4.3.3设置数据库表的属性98

4.3.4修改与查看数据库结构104

4.4在项目中添加/移去数据库104

4.4.1在项目中添加数据库104

4.4.2移去或删除数据库104

4.5本章小结104

习题4105

第5章结构化程序设计108

5.1程序的编辑与使用108

5.1.1程序文件的建立108

5.1.2程序文件的保存108

5.1.3程序文件的修改109

5.1.4程序文件的执行109

5.1.5调试程序110

5.1.6程序编辑技巧110

5.2程序设计的一些常用命令111

5.2.1基本输出命令“?|??”111

5.2.2基本输入命令111

5.2.3格式输入输出命令112

5.3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112

5.3.1顺序结构112

5.3.2分支结构113

5.3.3循环结构114

5.4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116

5.4.1过程117

5.4.2用户自定义函数120

5.4.3变量作用域120

5.5本章小结122

习题

第6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131

6.1面向对象编程概述131

6.1.1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131

6.1.2对象132

6.1.3类133

6.2VF6中的类和对象135

6.2.1VF6的类概述135

6.2.2容器与非容器137

6.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137

6.3.1程序设计方法138

6.3.2对象程序设计138

6.3.3类与事件程序设计142

6.3.4类的继承149

6.3.5事件驱动模型150

6.4本章小结153

习题

第7章表单的建立与应用157

7.1表单的设计过程157

7.2操作表单157

7.2.1表单创建与保存157

7.2.2表单属性和方法158

7.2.3表单集160

7.2.4数据环境定义161

7.2.5修改表单164

7.2.6运行表单165

7.3控件应用初步165

7.3.1表单控件165

7.3.2创建表单与数据环境165

7.3.3标签控件166

7.3.4线条与形状控件166

7.3.5文本框控件167

7.4按钮类控件169

7.4.1命令按钮和按钮组169

7.4.2单选按钮172

7.4.3复选框173

7.4.4微调按钮175

7.5框类控件176

7.5.1列表框176

7.5.2组合框177

7.5.3编辑框178

7.5.4页框179

7.5.5网格180

7.6其他控件182

7.6.1图像控件182

7.6.2计时控件183

7.6.3超级链接控件183

7.7表单的调整和定制185

7.7.1控件编辑185

7.7.2控件排列186

7.7.3使用“自动格式生成器”186

7.7.4设置Tab顺序186

7.8本章小结187

习题

第8章结构化查询语言190

8.1SQL语言概述190

8.1.1SQL语言的特点190

8.1.2数据定义语言191

8.1.3数据操纵语言194

8.1.4数据控制语言196

8.2SELECT命令基本用法196

8.2.1基本查询197

8.2.2带条件查询198

8.2.3嵌套查询201

8.2.4多表查询202

8.2.5连接查询204

8.3查询结果处理205

8.3.1有序输出205

8.3.2重定向输出206

8.3.3合并输出207

8.3.4分组统计与筛选207

8.4查询设计器208

8.4.1查询设计器的应用208

8.4.2交叉表应用212

8.4.3查询结果输出214

8.4.4查询设计器的表单设计215

8.5本章小结215

习题

第9章视图与实用表单开发219

9.1视图设计219

9.1.1视图219

9.1.2视图设计器220

9.1.3设计视图221

9.1.4视图的SQL语句226

9.1.5视图与查询和表的比较227

9.2基于视图的表单设计228

9.2.1成绩表单228

9.2.2学生学籍表单232

9.3实用表单设计233

9.3.1教师列表233

9.3.2教师任课表233

9.3.3专业情况表234

9.4本章小结234

习题

第10章报表与标签技术237

10.1报表格式设计初步237

10.1.1报表设计器237

10.1.2页面设置238

10.1.3快速报表238

10.1.4存储与预览报表239

10.2报表设计240

10.2.1报表格式概述240

10.2.2域控件设计241

10.2.3标签控件设计243

10.2.4画线设计244

10.2.5标题/总结设计245

10.2.6分组设计246

10.2.7圆角矩形控件设计248

10.2.8OLE控件设计248

10.3报表输出250

10.3.1菜单方式打印报表250

10.3.2命令方式报表输出251

10.4实用报表设计251

10.4.1学生登记卡报表设计251

10.4.2创建课程表报表252

10.4.3创建成绩单报表253

10.5标签设计254

10.6本章小结254

习题

第11章菜单技术257

11.1菜单设计的一般步骤257

11.2操作菜单258

11.2.1规划菜单系统258

11.2.2创建菜单258

11.2.3生成程序262

11.2.4执行菜单程序264

11.3菜单设计技术264

11.3.1将系统菜单引入用户菜单系统264

11.3.2顶层表单设计267

11.3.3应用系统启动程序设计268

11.4本章小结269

习题

第12章应用系统集成技术与综合实例271

12.1错误处理技术271

12.2编译应用程序272

12.2.1构造应用程序框架272

12.2.2将文件加入到项目中274

12.2.3连编应用程序275

12.3软件发布276

12.3.1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发布276

12.3.2软件的安装与删除278

12.4应用程序框架279

12.4.1应用程序向导279

12.4.2应用程序生成器280

12.4.3应用程序框架281

12.5应用软件开发过程及实例288

12.5.1可行性研究阶段288

12.5.2需求分析阶段289

12.5.3系统设计阶段292

12.5.4实现阶段297

12.5.5测试运行阶段301

12.6本章小结302

习题

附录A 习题解答306

附录B 上机实验解答336

附录C VF6的性能指标348

附录D VF6文件类型350

参考文献352

序言

能够满足社会与专业本身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文科类专业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交叉、渗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新学科的一个生长点。加强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是培养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文科人才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文科通才的重要环节。因此,使用一定层次、一定内容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来武装文科类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和管理学中的一些专业)的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开设具有文科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指导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版)》(下面简称《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把文科类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二是在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之后,体现专业特色或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后续课程。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为了满足文科类专业的共同需要,而后续课程是为了满足各文科专业的不同需要。

公共基础课由①计算机基础知识(软、硬件平台)、②微机操作系统及其使用、③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④办公软件应用、⑤计算机网络基础、⑥Internet基本应用、⑦电子政务基础、⑧电子商务基础、⑨数据库系统基础和⑩程序设计基础等10个模块构筑。这些内容都是每个文科学生应该掌握的,可为他们在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向上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根据这些模块可以编著3本书:一是由模块①~⑥组成计算机应用基础;二是由模块⑤~⑧组成网络应用;三是由模块⑨~⑩组成数据库与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在深度上超过了公共基础部分的相应模块,或者是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故建议至少设置16门后续课程。包括: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基础、动态网页设计——服务器端应用开发、电子政务应用、电子商务应用、法律事务信息处理基础(电子法务概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三维建模与动画设计、数据库基础及其应用、社会统计学分析及应用(非财经类)、经济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基础(财经类)、信息处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财经信息化基础、程序设计及应用。

显然,包括文科在内的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规划教材,就是根据《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它可以满足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还处在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对教材中的不足或错误,需要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卢湘鸿

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卢湘鸿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负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00年版)》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版)》的统稿工作。

第2版前言

虽然我国在中小学开设了以计算机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目前高中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近期还不能完全达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对于高等学校诸多学科专业,仅靠中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显然不能满足对大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高等学校各专业仍有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必要,还必须根据信息化社会对各专业人才在计算机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方面的需求,来考虑相关课程的设置。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对于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基础方面的课程,可结合Visual FoxPro、Access、Visual Basic等进行教学。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一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涵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 FoxPro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书中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充分强调“抓住基础,少讲技巧”,同时注意到“强化应用,淡化语法”。书中先从数据库基本原理、概念出发,介绍数据表以及数据库对象的建立、查看、修改、使用与维护等操作,然后再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结构与基本方法,并由浅入深地引入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分别通过完整的实例,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逐步讲解Visual FoxPro中最实用、最常用的技术。

全书共12章,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至第4章,主要讲解数据库理论与操作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Visual FoxPro 6.0开发环境、数据及数据运算和数据库的设计与操作;第二部分为第5至第6章,主要讲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分别为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三部分为第7至第11章,讲解Visual FoxPro 6.0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与工具,包括表单的建立与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视图与实用表单开发、报表与标签技术、菜单技术;第四部分是应用系统集成技术与综合实例,由第12章组成。各章均配有丰富的例题、习题和上机实验,并附有习题解答。书中的所有实例,均可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http://www.tup.com.cn)上下载相应的电子版,以方便学习与练习。

本书可以满足72~108学时的教学需要,其中1/2~2/3学时为上机操作。可分3个层次安排教学,第1层次安排36学时,以掌握数据表、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数据表的创建、修改、排序索引和检索等基本使用为基本内容;第2层次安排72学时,除第1层次规定的内容外,还需要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内容;第3层次安排108学时,除第2层次规定的内容外,还需要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表单的建立与使用、视图与实用表单开发、报表与标签技术、菜单技术和应用系统集成技术。

本书可以满足高等学校各专业(也包括文科类专业)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技术与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需要,也可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的培训教材,并可供数据库开发人员参考。

本系列教材由卢湘鸿组织编写。本书第2版初稿主要由李吉梅编写,参加书中某些内容、习题和解答编写的有肖英发、孟先进、肖磊等。全书最后由卢湘鸿审定。

本书虽然是作者在数据库教学与开发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但难免会有错误与不足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