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航海日记/科普大师与儿童的对话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英)达尔文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里,以日记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记载了达尔文从乘贝格尔号出发开始,到环游世界结束,在整个游程中,于南美洲及澳洲对有关生物的地理位置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地质关系的事实的所见所闻。通过此次游历,达尔文为其以后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准备了不少详实的研究资料。另外,其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也是我们普通人所难见闻的,因此,相信,其中的独特风景、事物定能吸引不少读者的探奇心理。

目录

第一章   乘贝格尔号出发   1

第二章   圣萨尔瓦多纪行   l0

第三章   漫游里约热内卢   17

第四章   完美的动物考察   24

第五章   内格罗河众生相   3l

第六章   古代四足兽     38

第七章   匆匆驿站路     45

第八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   52

第九章   放眼潘帕斯     59

第十章   前往巴塔哥尼亚   66

第十一章  福克兰群岛     73

第十二章  火地岛游记     80

第十三章  穿越麦哲伦海峡   87

第十四章  纵观中智利     94

第十五章  智利南部诸群岛   101

第十六章  遭遇大地震     108

第十七章  越过安第斯山脉   115

第十八章  北智利印象     122

第十九章  混乱的秘鲁     129

第二十章  加拉帕戈斯群岛   136

第二十一章 停泊在塔希提岛   143

第二十二章 感受新西兰     150

第二十三章 澳大利亚风光记   157

第二十四章 神奇基林岛     164

第二十五章 漫漫回乡路     172

第二十六章 环游世界的回顾   179

关于作者            185

试读章节

我们在礁湖岛停留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黄昏才回到船上。其后的一天,我又到西岛去游览。这里的植物要比其他各岛上的植物都要茂盛。椰子树之间的距离都保持很远,几株小椰子树则生长在高大的亲本树的下面。大树的叶子狭长而弯曲,形成了最遮阳的凉亭。只有那些曾经亲身体验过的人才知道,在这种树阴下坐着,然后再喝上一口清凉的椰子汁,这种状态有多么的惬意。岛上有一大块形似海湾的地方,是由极细的白沙构成的。那一片片闪闪发光的白沙,从远处望上去就像是一道流水一般。这个地方极其平坦,只有在涨潮的时候才会被海水淹没。  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基林岛上有一种专门靠吃椰子生活的蟹。在干燥的陆地上,我经常可以遇到这种蟹。它的身体很大,和椰蟹很相似,也许就是同一个物种。这种蟹的一对前爪的端部生有强壮而笨拙的大螯,而一对后爪的端部则是较弱和并且瘦小得多的螯。初次看到它,你P168很难想像它可以剥开一个紧紧地裹着棕皮的坚硬的椰子。可实际上,这种蟹会先把椰子皮一丝一丝地剥去,而且还懂得从有_一个眼孔的那一头开始剥起。剥完外皮后,它就用那对笨重的大螯敲打椰子壳上的一个眼孔,直到打出一个大洞时为止。然后,它就转过身体,用自己的臀部和一对细长的小螯把椰子里含有蛋白质的白色物质掏出来。  这种蟹的能力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一种奇怪的本能,从物种的角度看,蟹和椰子的距离显然非常遥远,可是这两种生物竟然可以在构造上彼此相互适应,真是让人意外。从这种蟹的生活习性上看,它是在白天活动的动物,但是据说它也会在每天的夜里爬到海里去一次,以便把自己的腮湿润一下。这种蟹是卵生动物。小蟹孵出来以后,还需要在岸上生长一个时期。它们喜欢在树根底下挖掘很深的洞,然后把大量的椰子皮的纤维收集起来铺到洞中,也许它是在把这些纤维当作床。当地人有时就会利用这一点,到蟹洞里把纤维取出来制作绳索。这种蟹的肉味非常鲜美,而且在大蟹的后端有一大块脂肪,可以熬取大量的油脂。 莫尔斯比先生告诉我说,这种蟹只生P169活在查戈斯群岛和塞舌尔群岛上,在邻近的马尔代夫群岛上没有出现过。以前它们在毛里求斯繁殖得很多,现在也只剩下几只小蟹了。据说.在太平洋还有一种蟹,在生活习性上和它极其相近。莫尔斯比曾经把一只这种蟹关在一个坚固的铁皮饼干筒里,然后用铅丝把筒盖绑紧。可是,这种蟹居然把饼干简的边缘反卷开来,然后逃走了。在把饼干筒的边缘反卷开来的时候,它在铁皮上真的凿出了很多小孔。这足以说明,这种蟹的那一对前螯的力量是多么的惊人!P170

序言

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航游世界时,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些事实似乎对于物种起源提出了一些说明,这个问题曾被我们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称为神秘而又神秘的。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系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经过五年工作之后,我专心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写出一些简短的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的笔记扩充为一篇纲要,以表达当时在我看来大概是确实的结论。

从那时到现在,我曾坚定不移地追求同一个目标。我希望读者原谅我讲这些个人的琐事,我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草率地作出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但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而且我的健康很坏,因此朋友们劝我先发表一个摘要。特别导致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正在研究马来群岛自然史的华莱士先生对于物种起源所作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的完全一致。1858年他曾寄给我一份有关这个问题的论文,嘱我转交查尔斯.莱尔(Charles Lvell)爵士,莱尔爵士把这篇论文送给林纳学会,刊登在该会第三卷会报上。莱尔爵士和胡克博士都知道我的工作,胡克还读过我写的1844年的纲要,他们给我以荣誉,认为把我的原稿的若干提要和华莱士先生的卓越论文同时发表是可取的。

我现在发表的这个摘要一定不够完善。在这里我无法为我的若干论述提出参考资料和根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论述的正确性能有所信任。虽然我一向小心从事,只是信赖可靠的根据,但错误的混人,无疑地仍难避免。在这里我只能陈述我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做实例,我希望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就足够了。今后把我的结论所根据的全部事实和参考资料详细地发表出来是必要的,谁也不会比我更痛切感到这种必要性了;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能完成这一愿望。这是因为我清楚地认识到,本书所讨论的没有一点不能用事实来作证,而这些事实又往往会引出直接同我的结论正相反的结论。只有对于每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的事实和论点充分加以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出公平的结论,但在这里要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许许多多博物学者慷慨地赐予帮助,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我非常抱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他们一一表示谢意。然而我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不对胡克博士表示深切的感谢,最近十五年来,他以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判断力在各方面给了我以可能的帮助。

关于物种起源,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是,一位博物学者如果对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演替以及其他这类事实加以思考,那么他大概会得出如下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和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尽管如此,这样一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还不能令人满意,除非我们能够阐明这个世界的无数物种怎样发生了变异,以获得应该引起我们赞叹的如此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性。

博物学者们接连不断地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诸于外界条件,如气候、食物等。从某一狭义来说,正如以后即将讨论到的,这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譬如说,要把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喙,如此令人赞叹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也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则是十分荒谬的。在槲寄生的场合下,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营养,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传播,而且它是雌雄异花,绝对需要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才能完成异花授粉。那么,要用外界条件、习性,或植物本身的意志的作用,来说明这种寄生生物的构造以及它和几种不同生物的关系,也同样是十分荒谬的。

因此,搞清楚变异和适应的途径是十分重要的。在我观察这个问题的初期,就觉得仔细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对于弄清楚这个难解的问题,可能提供一个最好的机会。果然没有使我失望,在这种和所有其他错综复杂的场合下,我总是发现有关家养下变异的知识即使不完善,也能提供最好的和最可靠的线索。我愿大胆地表示,我相信这种研究具有高度价值,虽然它常常被博物学者们所忽视。

如果我们适当地估量对生活在我们周围许多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深刻无知的,那么,关于物种和变种的起源至今还保持着暖昧不明的状况,就不应该有人觉得奇怪了。谁能解释某一个物种为什么分布范围广而且为数众多,而另一个近缘物种为什么分布范围狭而为数稀少?然而这等关系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决定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现在的繁盛,并且我相信也决定着它们未来的成功和变异。

至于世界上无数生物在地质史许多既往地质时代里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的就更少了。虽然许多问题至今暖昧不明,而且在今后很长时期里还会暖昧不明,但经过我能做到的精密研究和冷静判断,我毫无疑虑地认为,许多博物学家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过的观点——即每一物种都是独立被创造出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完全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个普通已经绝灭的物种的直系后裔,正如任何一个物种的世所公认的变种乃是那个物种的后裔一样。而且,我还相信自然选择是变异的最重要的、虽然不是惟一的途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