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天才的根本:管出孩子的优良品质
01.培养友好行为,预防孩子的攻击性
有的孩子很残暴,残害小动物,随意发脾气,蛮横不讲理,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父母感到头痛,伙伴感到畏惧。这种孩子所缺乏的就是爱心。爱心是孩子的一种优秀品质。有了爱心,孩子就会爱自己的玩具、爱父母、爱伙伴,以至于爱自然和社会。这样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最终成为前途无量的人物。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心理医师接待过一位30岁上下的女士,她五官端正,只可惜满脸菜色,皱纹过早地爬上额头。显然,其内心正经受某种痛苦的煎熬。
这位女士说:
我儿子小时候很可爱、很逗人喜欢。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发脾气,脾气一来,九头牛也拉不转。只要他想干什么或想要什么,我们就必须立即满足他。否则,他就哭闹、打滚、扔东西或毁物品,甚至自毁——用头撞墙或用手拍打自己的脑袋。他爸性格火爆,他一闹就挨他爸打。你越打,他越犟,一点也不示弱。眼看就要出人命,我只好央求他爸息怒,把他爸拉开。然后,又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的要求。我成了夹心饼,两面挨烙。他爸怨我太护着孩子,而儿子也不领我的情。
这位女士越讲越伤心,终于讲不下去了。
“你儿子多大了?”
“才4岁多,还不到5岁。”
心理医师心里有底了,他开始耐心、详尽地给这位女士做解释。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年轻的父母不仅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且食物也优先供应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占有欲旺盛。父母的娇宠放纵极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更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去报复对方,如果任其发展,成年后这种攻击性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人小脾气大的孩子除了脾气倔之外,一般还有点“小聪明”。他们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再磨缠,最后向大人发一通脾气,闹一番,什么目的都能达到。
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孩子就开始有独立的愿望,并萌生自我意识。他们不愿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对父母的包办或摆布产生反感。当大人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把内心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另外,孩子只不过刚刚具备了一些初步、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偌大的世界所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还不能理解,他们要独立,却又做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发脾气。
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有些事情他们还说不清,因而在大人坚持要他们做不愿做的事,或大人坚持不允诺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用发脾气来宣泄其压抑的情绪。
孩子发脾气、耍赖,原是作为要挟大人的手段,并不希望太过火。可是,脾气一发,过分的兴奋就像决堤的洪水般奔腾呼啸,他们丧失理智,任凭情绪左右,只顾撒野,一点余地不留。过后,虽然愿望达到了,但对自己发脾气时诸如以头撞墙、摔坏心爱的玩具等行为感到后悔,甚至内疚。同时,他们尝到了对自己行为的无可奈何的滋味,也体验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会感到自卑和痛苦。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纠正。父母可以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通过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例如: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消耗能量;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乃至逐渐改掉攻击性行为。
02.让孩子体会弱者的痛苦,培养同情心
同情的对立面就是残忍,具体表现出来,就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按照生态学理论的解释,攻击是对人的本能的反映,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力量才能加以压抑。有些孩子喜欢虐杀小动物,有的喜欢欺侮有残疾的人,这些就是充满攻击性的残忍行为。
有的孩子看到小动物,比如一只蚂蚁,他们就会像狮子一样冲上去,一脚踏上去,把蚂蚁碾成齑粉。孩子的这种残忍行为,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的薄弱之间关系显然是很密切的。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必须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防止孩子本能的攻击性行为。
P2-4
第一章 发挥管理的功能,提高孩子综合素质
塑造天才的根本:管出孩子的优良品质
01.培养友好行为,预防孩子的攻击性
02.让孩子体会弱者的痛苦,培养同情心
03.鼓励自我对话,树立自我形象
04.让孩子自我管理,增加独立意识
05.维护孩子的尊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成就天才的翅膀:管出孩子的无限潜能
06.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
07.让孩子多交朋友,学会交际本领
08.经风雨见世面,锻炼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09.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获得动力
10.多与孩子讨论问题,增加孩子的求知欲
11.心灵则手巧:让孩子多动手
12.鼓励孩子模仿,奠定创新基础
13.保持童心,让孩子研究大课题
14.鼓励孩子发表意见,训练创新意识
15.弄坏玩具不可怕,鼓励孩子玩儿出新花样
16.增加孩子应付危险的能力
支撑天才的基石:管出孩子的成功习惯
17.父母会放权,孩子能自觉
18.积极支持孩子自立
19.大力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20.家里设立“自治区”,留给孩子自由天地
第二章 树立管理的观念,把握孩子发展大方向
培养孩子成功的素质,增加孩子信心
21.自信:能力和意志的催化剂
22.快乐:铸造成功性格的杠杆
23.情境:提高情商的金钥匙
24.天道酬勤,有耕耘才有收获
25.勤俭朴素催人奋进
26.学会理解、倾听,轻松跨越代沟
27.孩子不能太听话:男孩淘气好,女孩淘气巧
抓住天才成长关键期,让孩子身心健康
28.以退为进,让孩子安全度过断乳期
29.以柔克刚,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险期
30.孩子心灵是净土,受到污染难治理
31.孩子心灵需爱护,心理虐待要不得
32.父母学会冷处理,孩子拥有好情绪
第三章 落实管理的行为,纠正孩子不良现象
宽容孩子的过失,提高孩子的感悟能力
33.父母应宽容孩子的过失
34.让孩子吸取教训才能避免不断闯祸
35.批评孩子的技巧:低声、沉默、暗示
36.不要急功近利,孩子追星非好事
37.不给发怒机会,孩子的脾气就会短路
38.孩子无理要求多,父母要会说”不
纠正不良行为,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
39.父母细心,能纠正孩子粗心
40.对任性的孩子要因势利导
41.关心孩子睡眠,促进大脑发育
42.留住孩子的美梦,驱赶孩子的噩梦
43.认同性别角色,提防性别偏差
44.根治谎言:寻找说谎的根子,播撒诚实的种子
45.避免偷窃:保护廉耻心,启发羞耻心
46.营养必须全面,孩子不能挑食、贪食
第四章 运用管理的方法,做一个造就天才的能工巧匠
用规则去管理,让孩子从小遵纪守法
47.记录过失,改正陋习
48.留给孩子希望,逐步纠正坏习惯
49.利用契约限制,让孩子懂得规矩
50.通过临时隔离及时终止不良行为
用情绪去管理,发挥情商的威力
51.活用童话诱导孩子,营造快乐气氛
52.预防消极情绪,走向积极人生
53.利用艺术,减轻孩子的压力、焦虑
54.寻找孩子的优点,增加学习兴趣
55.不滥用父母权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56.科学抚摸孩子,训练孩子触觉敏感度
57.倾听孩子诉说,让孩子离开恐惧
58.增加亲切感:父母蹲下去,孩子站起来
59.发现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60.为子女辩护,理解孩子的委屈
61.让孩子尽早尽快认识自己
用鼓励去管理,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62.鼓励孩子提问,帮助孩子思考
63.树立信心,增加成就感
64.发现闪光点,塑造孩子个性
65.放手让孩子编织人生美梦
66.到大自然中去陶>台健康身心
用榜样去管理,发挥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的作用
67.父母做出榜样,孩子迎头跟上
68.父母立场要一致,不让孩子钻空子
69.管教孩子需要爱心、耐心和决心
第五章 避开管理的误区,做一个平凡而杰出的父母
武力不管用,“武斗”不如“文斗”
70.放下手中的鞭子,不能对孩子采用暴力
71.不能粗暴责骂,而要讲理
72.安全教育应多做,恐怖故事要少讲
信用乃做人之本,对孩子要诚实不要欺骗
73.父母说谎,孩子就谎话连篇
74.父母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75.父母必须投入时间,不能让孩子天天玩电脑、看电视
76.父母不能随便揭孩子的短
揠苗不能助长,要平常心态不要急功近利
77.别以孩子的一次成败论英雄
78.平常心态看升学,条条大路通罗马
79.不可小看孩子的潜力
你必须马上全力以赴管好你的孩子
可能你正“日理万机”,正在做你的升官梦或发财梦,可是你必须马上开始,全力以赴管好你的孩子!因为这是你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谈到管理,就不得不谈谈管理的理论:管理好你的孩子,要特别注重“效力”而不是“效率”。
这是因为:“效率”重视的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事情;可是追求“效率”忽视了根据事物的重要性来安排办事的时间顺序。而“效力”主要是强调“时间的最佳利用”,也就是说,“效率”要求在同一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而“效力”则追求在同一时间里做好最重要的工作。
你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管好你的孩子。
我们发现,现在的父母大都很繁忙,整天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希望在同一时间里做好更多的事情。可是这些父母忘记了:在这个同一时间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做,就是管好你的孩子!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富兰克林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之一,你看他是怎样处理这方面的问题的。
他的三女儿莎拉生第三个孩子之后,找到父亲诉苦说:“爸爸,我很喜欢这个孩子,但是孩子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时间,其他的事情一点也不能做,可是偏偏又有些事情非要我去做不可。我该怎么办呢?”
富兰克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父亲,对女儿的忧虑很理解,他知道,莎拉聪明能干,生活很充实,手里总有做不完的事。经过认真地倾听女儿的诉说,他明白了女儿之所以苦闷,就是因为她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
经过认真思索,富兰克林认为,女儿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充分享受生儿育女的快乐,目前,这才是她最重要的事情。
他对女儿说:
你应该尽量地放松自己,充分地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与母亲在一起的欢乐。你应该清楚,在整个世界上,只有你能够并且应该为孩子付出最深切的爱和最多的精力。其他的事情与这种天伦之乐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经过与父亲的一番谈话,莎拉体会到,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的生活是会失去平衡的,但是自己对此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因为这是作为父母的重要责任。她接受了父亲的建议,等孩子长大一些,自己就可以花更多的心思去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就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了。
富兰克林最后对莎拉说:
你应该把心里的时间表忘掉,然后再去制定自己的规划。如果你觉得这样做会产生一种罪恶感,那么你就什么计划都不要做,安安心心地带好自己的孩子。管好孩子是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尽量享受作为母亲的快乐,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你要记住,应该遵循自己心中的罗盘,而不要用眼睛死死地盯着墙上的时钟!
在许多父母身上,莎拉的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心里的罗盘与时钟差异是很大的,这些人很难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时间顺序,因而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少时候还会捡到了芝麻,却丢掉了西瓜。
我们也希望在这里“冒充”一次富兰克林!
因此,我们给本书加的副标题是“高效力的79条教子规则”。“高效力”就是要求父母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全力以赴地管理自己的孩子。“规则”就是规律,你是不能违背的,否则你会后悔不及!希望读者能够体谅我们的一片赤诚,放下你手中的其他重要工作,担负起管理孩子的神圣责任。只要你能够充分地理解这一点,你也能造就天才。所以我们的书名是“天才都是管出来的”。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作者的拳拳之心!
从“效力论”的观点来看,选择方法很重要,而管理就是最重要的方法。
只要一谈到管教孩子,中国的父母们很快就会说出一大堆“绝招”来,什么“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黄荆棍下出好人”,“严师出高徒”等等。对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训,很多父母都是奉为至宝的,以为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可是我们这里要说,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方法,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戕害了……
当然,对孩子必须严格教育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怎样“严格”,却是很值得研究的。
对孩子抱怎样“严格”的态度,采用怎样“严格”的方法,这是大有差别的,其结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这些年来,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不少关于孩子杀死父母。父母打死孩子的“惊心动魄”的报道,的确发人深省!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做父母的怎么了?
面对这种情况,“管”孩子的事,的确应该提到父母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管”孩子既不应该让孩子战战兢兢,看见父母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也不应该使孩子成了父母的“克隆”,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不应该使孩子在父母的面前是条“虫”,而离开父母就变成了一条“龙”。
我们的主张是:对孩子应该严格,但是要让孩子觉得亲近,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气氛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应该让孩子遵守规则,学会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使孩子打破常规,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管”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父母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这个神圣的责任。其实,只要我们学会“苦中作乐”,“管”孩子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即使很辛苦,父母也可以从孩子的成功中获得很大的补偿,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什么事情比这种成功更能够使人欢欣鼓舞呢?
我们之所以说“管”孩子辛苦,这是因为,“管”孩子不是一天一日的事情,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时间,需要韧性,需要方法,需要智慧。可是,在一天天中,在一件件的事情中,父母感觉到的可能不是辛苦,不是劳累,而是不断的欣慰,而是成功的自豪感,而是胜利者凯旋而归……
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管”是一种观念,“管”是一种态度,可以“管”出智慧,可以“管”出才能,可以“管”出品质,可以“管”出一个天才的孩子……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心想事成”。
我们希望父母都具备一种管理孩子的新观念。
“管”孩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找准了方向,不断地走下去,不要希望在一个晚上培养出一个天才来——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
要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最佳儿童,也并非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感情冲动就能大功告成。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因势利导,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就是要舍得下功夫。
要细心发现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爱好,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强加于孩子。例如,世界文豪雨果的母亲经过长期细心观察,才发现孩子对诗歌的爱好。她看到雨果那种对诗歌创作异乎寻常的热情和萌动着的天生的对诗的灵感,于是决定支持孩子的选择。所谓细功夫,并非对孩子一切都包办代替、溺爱,这样会压抑孩子的责任感、进取心,只有细心地引导才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这是一个艺术性的工作,需要父母采用巧妙的方法。
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她发现孩子将蛋黄和饭倒进垃圾箱里时,没有斥责、打骂孩子,而是星期天带孩子去郊外挖野菜,回来做好野菜汤,郑重地说:“孩子,开饭了。”
孩子喝了一口说:“这叫什么饭?这么难喝!”
母亲耐心地给孩子讲起了过去生活的艰辛,讲起了衣食得来的不易,讲起了浪费的错误,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另有一位母亲,当她发现孩子因好奇把录音机弄坏时,对孩子说:“多可惜啊!这是你爸爸和我花了一年的积蓄才买来的。”
孩子因自己的过失非常内疚,从此改过。
以上两位妈妈如果训斥、打骂孩子,效果不一定好,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以此巧妙的办法,使孩子容易和乐于接受。
对孩子要严格要求,这是管出天才的必然要求。如要求孩子饭前洗手,就必须天天坚持检查。男孩子贪玩,有时匆匆忙忙做完事就去玩耍,如你要求他扫地,他会草草扫几下便完事,这就需要父母严格要求,既耐心给他讲道理,又要求他重新做,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管理好自己的孩子是一件大事,特别是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主流的时代,更需要父母接受新观念,舍得下大功夫,学会使用巧妙方法,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孩子的巨大潜能就会释放出来,你难道还害怕造就不出天才的孩子吗?
“高效力”就是要求父母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全力以赴地管理自己的孩子。“规则”就是规律,你是不能违背的,否则你会后悔不及!希望读者能够体谅我们的一片赤诚,放下你手中的其他重要工作,担负起管理孩子的神圣责任。只要你能够充分地理解这一点,你也能造就天才。所以我们的书名是“天才都是管出来的”。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作者的拳拳之心!
日本著名教育专家井得胜说:对孩子进行高效力的管理,用不着专门做什么大事,也不需要你具备杰出的管理才能,只要你能够把握住孩子发展的总方向,创造一个愉快的家庭气氛,你就能够心想事成。一颗平常的心,往往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即是很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