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寓教于事,因事而说,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形式质朴,简明精炼,既包含了圣贤的道理,也积蓄了普通人的经验。这些励志故事,赞美和平、无私、平等、勇敢、仁爱、诚实、自我牺牲;反对战争、贪婪、剥削、暴虐、怯丑、愚痴、虚伪、傲慢。无论何时何地,读者都会从中获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佛学励志故事全知道/故事全知道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李睿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佛教故事寓教于事,因事而说,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形式质朴,简明精炼,既包含了圣贤的道理,也积蓄了普通人的经验。这些励志故事,赞美和平、无私、平等、勇敢、仁爱、诚实、自我牺牲;反对战争、贪婪、剥削、暴虐、怯丑、愚痴、虚伪、傲慢。无论何时何地,读者都会从中获益。 内容推荐 《佛学励志故事全知道》从佛学的角度来讲述世间的千奇百态,用佛的禅理来分解人生的真谛。全书精选了三百多个经典的佛学励志故事。每一个励志故事就是一丝顿悟的清凉,每一个励志故事就是一缕智慧的阳光,每一个励志故事就如一股山中的清泉。愿佛学中的智慧能引导你走出喧嚣,避开炎凉,脱离宠辱。为此,你将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加心畅情悦,更加清净自在,更加智慧豁达。 目录 第一章 若想改变命运,先改变心态 一、平常心 故事1 云在青天水在瓶 故事2 小和尚买甜瓜得悟 故事3 见佛成性 故事4 口角落日 故事5 沙漠幻影 故事6 学僧悟道 故事7 与众不同的地方 故事8 活着就是幸福 二、认真态度 故事1 随遇而安 故事2 用心就是第 故事3 禅师的纽扣 故事4 现在就剃度 三、淡薄名利 故事1 鹦鹉王自悟 故事2 禅师躲鬼 故事3 明智之举 故事4 婆罗门得悟 故事5 小偷盗银 故事6佛与灵 四、注重细节 故事1 和尚误食藜芦 故事2 小沙弥司钟 故事3 化缘见佛 故事4 赵州从谂禅师 第二章 相信自我,才能成就自我 一、认识自我 故事1 认识你自己 故事2 写好一个“我”字 故事3 做好五件事 故事4 原来是自己啊 故事5 自性 故事6 不知最亲切 故事7 一棒打不回头的汉子 二、相信自己 故事1 你就是一颗明珠 故事2 有信念者万事成 故事3 佛祖与侍者 故事4 国王问佛陀 故事5 信心建起佛身 故事6 不要仰视别人 三、自救之心 故事1 菩萨就在身边 故事2 勇于承担 故事3 半肯半不肯 故事4 自度 故事5 化缘交房钱 故事6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佛 故事7 放牛娃自救 故事8 小偷得悟 四、树立信念 故事1 心有清泉,沙子也成水 故事2 信念的力量 故事3 报答的方式 故事4 心有多大,路有多长 故事5 教弟子插秧 故事6 这就是地狱 故事7 五百盲人得光明 故事8 无敌的气势 故事9 最后的考验 故事10 德清的志向 第三章 成功来自点滴汗水的积累 一、付出努力 故事1 偷懒的资格 故事2 得救的驴 故事3 如何成功 故事4 一只手的乞丐 故事5 付出的人和索取的人 故事6 第三层楼 故事7 商人打水 故事8 大鹏和小鸟 二、脚踏实地 故事1 比丘遇鬼 故事2 投机取巧的代价 故事3 小沙弥种花苗 故事4 不做“邮差 故事5 歪打正着而已 故事6 吃苦的修炼 故事7 行正当行 三、贵在用心 故事1 除去恶念,方能得救 故事2 种果得果 故事3 怪鱼与乌梅 故事4 破斧变宝 故事5 哭会泳者 故事6 用心去造 故事7 捕鸟师 四、勤奋好学 故事1 每天下功夫 故事2 五位真人 故事3 两只小鹿 故事4 隐峰禅师碰壁 故事5 一偈得道 故事6 用心学习 故事7 只差深深一拨 五、积极进取 故事1 小和尚讲经 故事2 坎坷才能磨练意志 故事3 花生仁的启示 故事4 挑水禅师 故事5 松紧有度 故事6 沸水泡茶 故事7 看脚下 故事8 无名和尚与宝盒 第四章 今日的坚持就是明日的成功 一、持之以恒 故事1 神光断臂求法 故事2 鹦鹉诚心灭火 故事3 热锅取环 故事4 得道,因历苦行 故事5 一尊泥像 故事6 巧智励志 故事7 大意人海寻宝珠 故事8 鬼逼禅师 二、忍耐 故事1 最精湛的剑手 故事2 扰乱身心的“无明” 故事3 雕刻石头 故事4 两兄弟酿酒 故事5 纯净的溪水 三、勇敢向前 故事1 老禅师设障 故事2 月船作画 故事3 泥泞留痕 故事4 勇敢的老织布匠 故事5 穷和尚与富和尚 故事6 凡人是未觉悟的佛 第五章 凡事不可死钻牛角 一、随机应变 故事1 烧佛像与背美女 故事2 以不变应万变 故事3 美妙的比喻 故事4 两个小沙弥 故事5 一无所有 故事6 呆子自找苦头 故事7 鹦鹉和秃枭 故事8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远离固执 故事1 背麻的人 故事2 神赞指点老师 故事3 祖师西来意 故事4 楼上磨刀 故事5 肉眼与心眼 故事6 好奇的小鱼 故事7 不钻牛角尖 三、以退为进 故事1 退步原来是向前 故事2 高与远 故事3 化整为零 四、寻找方法 故事1 人海寻钵 故事2 巧识牝马 故事3 一休偷蜂蜜 故事4 二母争儿 故事5 裸人国的故事 故事6 观蚂蚁所得 故事7 少康传法 第六章 懂得放下,才能拥有更多 一、有舍有得 故事1 有舍才有得 故事2 核桃的启示 故事3 核桃与莲子 故事4 贪金变蛇 故事5 放下 故事6 天下有“三痴” 二、放下负担 故事1 忘记负担的存在 故事2 放下包袱赶路 故事3 统统放下 故事4 阿难迷情 故事5 不要对无心之过耿耿于怀 三、知足常乐 故事1 富贵如浮云 故事2 难陀王敛财 故事3 抛弃求全的妄想 故事4 买土地的农民 故事5 乞丐的钵 故事6 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故事7 贪心的穷人 四、放下烦恼 故事1 消气之法 故事2 我就是我 故事3 小和尚买油 故事4 扔掉草鞋 故事5 小和尚赶驴 第七章 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 一、敢于认错 故事1 忏悔得美 故事2 吃下自己的错误 故事3 何必为了小事而争执 故事4 偷珠贼 故事5 无上的修行 故事6 屠夫跳崖 故事7 独生子出家修行 故事8 韦陀为妙高禅师护法 二、吸取教训 故事1 雄鸽与雌鸽 故事2 “一屁打过江” 故事3 正佛与反佛 故事4 殃崛摩罗得悟 故事5 一切适可而止 三、知道回头 故事1 责人勿忘责己 故事2 还他一千两肉 故事3 迷途知返 故事4 老比丘和小沙弥 故事5 四婆罗门听偈得道 故事6 修道者劝王子 故事7 修正目标 四、宽容错误 故事1 送他一轮明月 故事2 小和尚违规越墙 故事3 你为什么不生气 故事4 佛珠上长蘑菇 故事5 白隐禅师的宽恕 第八章 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 一、善恶有报 故事1 婆罗门与莲花 故事2 行善脱险 故事3 太子迦兰 故事4 首陀罗自食恶果 故事5 两个乞儿的命运 故事6 啄木鸟与狮王 故事7 不丢东西 二、关爱他人 故事1 贫妇施豆 故事2 我的孩子最美丽 故事3 地狱与天堂 故事4 恶口害己 故事5 人间有“活佛” 故事6 一休禅师做“女婿” 故事7 无价之宝 三、舍己为人 故事1 舍身布施 故事2 大象舍身救人 故事3 国王化鱼赈灾 故事4 小王子舍身饲虎 故事5 弃夫救兄的大爱 故事6 大海救人 故事7 剜洞燃灯 四、布施之心 故事1 一村菊香 故事2 贫女难陀施灯 故事3 荣西禅师的修行 故事4 富人行善受屈 故事5 你会捐出多少 故事6 布施不一定用钱 五、知恩重义 故事1 雁王报恩 故事2 穷人的故事 故事3 佛祖救病僧 故事4 国王的赏赐 故事5 商人不识恩 故事6 最小的面包 故事7 孝子救母 试读章节 一、平常心 故事1 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语】 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 【佛学故事】 唐代诗人李翱非常向往惟严禅师的德行,任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惟严禅师下山参禅论道,都被惟严拒绝了。所以李翱只得亲自去拜见惟严禅师,去的那一天,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 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禅师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侍者提醒惟严说:“太守已等候您多时了。”惟严禅师只当没听见,只是闭目养神。 李翱偏是一个急性之人,看禅师这种不理睬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欲去。 惟严禅师这时候才慢慢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问:“太守为何看中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 这话是针对李翱“眼之所见不如耳之所闻”而说的。李翱听了一惊,忙转身拱手谢罪,并请教什么是“戒定慧”。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导的渐修形式,即先戒而后定,再由定生慧。但惟严禅师是石头希迁禅师的法嗣,属于惠能的南宗,讲究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 因此,惟严禅师回答说:“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李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问:“大师贵姓?”惟严禅师说:“正是这个时候。” 李翱更弄不明白了,他只好悄悄地问站在一旁的寺院的总管,刚才大师回答是什么意思?总管说:“禅师姓韩,韩者寒也。时下正是冬天,可不是‘韩’吗?” 惟严禅师听后说:“胡说八道!若是他夏天来也如此问答,难道‘热’吗?” 李翱忍俊不禁,笑了几声,气氛顿时轻松多了。他又问禅师什么是道。惟严禅师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问他:“理会了吗?”李翱摇摇头说:“没有理会。” 这时,突然一道阳光射了下来,正巧照见瓶中的净水,李翱顿有所悟,不禁随口念了一偈: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不知他是领会了惟严说的禅机呢,还是在赞美老禅师说得好,抑或是说老禅师道行高。反正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的禅偈。 惟严禅师开始故意不理睬李翱,是想挫挫他的傲气和火气,以便投入参禅问道的心境。因此,最后见他心平气和之后,这才对他说了人道的真谛:云在青天水在瓶。 惟严禅师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横鼻直一样,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犹如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洁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故事2 小和尚买甜瓜得悟 【禅语】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佛学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在庙里潜心研究佛经,参禅打坐。十年后他感到自己慧根已生,已有佛心。有一天方丈突然召集全寺上下,宣布要挑选有慧根的小和尚接任方丈一职。从此小和尚更加用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却感到自己不进反退,原来仅有的一点佛心反而变得若有若无了。他很纳闷,于是就去问方丈。方丈没有直接给他解释,却告诉他下午要到集市去买甜瓜,要他一起去。 下午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个卖甜瓜的摊位前,挑中了一个甜瓜,摊主拿起来随手掂了掂,说:“一斤六两。”小和尚感到很惊奇,就用旁边的一个秤称了称,结果丝毫不差。这时候摊主说:“我卖瓜卖了40多年了,绝对不会错的!”小和尚更为惊异。 旁边的方丈大师却突然说:“我们只要一个甜瓜,如果你能够猜中有多重的话,这锭银子就归你了。”说着拿出了一锭银子,大家一看足有一两重,够买这一个摊子的甜瓜了,大家都满怀希望地看着这个摊主,结果摊主把甜瓜拿起来用右手掂了掂,觉得不合适,又用左手掂了掂,咬了咬牙说这个瓜一斤三两。随后方丈把秤拿起来称了称,却是一斤半,整整差了二两。众人都大惑不解,很是纳闷。 老方丈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过程的话,他的双眼一定会被蒙住,所以说不管做什么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回去后潜心修行,终于成了后来有名的大愚禅师。 P2-4 序言 佛教从汉末传于中国,至唐朝达到鼎盛。唐太宗李世民特别重视佛教,将它的地位置于儒教之前,并提供巨额资金,调集全国佛教界的精英人士,全力支持玄奘法师完成了佛经翻译工作。女皇武则天登基后,更是信重佛教,竟不惜万金之躯,以弟子礼,跪迎神秀、慧安等高僧。由于历代君王推崇、礼敬佛法僧“三宝”,所以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大都精通佛法,如王维、自居易、刘禹锡等,虽是俗家弟子,悟境却不在一般高僧之下。他们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佛、经中汲取的灵感。 至宋代,佛教不及唐朝鼎盛,但佛家文化仍很繁荣,文人学佛、高僧习文的风气仍上追前代,如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等大文学家、政治家,都精通佛学,并跟高僧们酬诗说偈、论佛斗禅,过从甚密。不仅如此,影响明清六百余年的理学,也是在大量吸收佛家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理学的几位主要代表人物,如周敦颐、程颢、程颐、王守仁、朱熹等,无不精通佛理。 世人从佛学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佛学对世人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佛学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生哲理与智慧,这些哲理与智慧可以使我们受用一生。 佛说,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佛说,每个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 佛说,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结合在一起,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 佛说,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会一片明亮;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 佛说,人情变化无常,世路崎岖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对人世的事,才能解脱自在。 佛说,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于现在,你的心灵就会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 提及佛,不能不提到禅,禅是佛门里的一朵奇葩。禅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智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则小故事中,体味一下禅的智慧和意境。 有人问一位禅师:“禅师百年之后向何处去?” 禅师:“做驴做马。” 那人又问:“然后呢?” 禅师:.“我入地狱。” 那人不解:“禅师是大善之人,怎么人地狱呢?” 禅师:“我不入地狱,谁到地狱里去教化你呢?”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做什么?”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有个中年人感到非常苦恼,他背上行囊去找一位禅师,为他灭除苦难。 禅师听完他的诉说后,说道:“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中年人不解地问道:“可是,我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啊!” 禅师慈悲地解释道:“是谁给你心里放进了苦恼和困惑呢?” 中年人沉思良久,没有说话。 禅师开示道:“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中年人猛然醒悟。 《佛学经典励志故事全知道》精选了300多个经典佛学励志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丝顿悟的清凉;每一个故事就是一缕智慧的阳光,每一个故事就如一股山中的清泉。愿佛中的智慧能引导你走出喧嚣,避开炎凉,脱离宠辱,你将在这世界上,活得更加无忧无虑,更加清净自在,更加智慧豁达。 本书从佛的角度来讲述世间的千奇百态,用佛的禅理来分解人生的真谛。通过阅读此书将会给你一个无限广大的佛家世界,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参禅悟性,从而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