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之一。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杨义先生选取苏轼富有代表性的诗、词共一百首,作了详尽的注解,加以白话串讲和佳句点评,此外,还选配了一些前人创作的苏轼诗意图以及与苏轼相关的一些图文资料,使读者更容易深入领会苏轼作品的深厚内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轼(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义//郭晓鸿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之一。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杨义先生选取苏轼富有代表性的诗、词共一百首,作了详尽的注解,加以白话串讲和佳句点评,此外,还选配了一些前人创作的苏轼诗意图以及与苏轼相关的一些图文资料,使读者更容易深入领会苏轼作品的深厚内涵。 内容推荐 在中国诗歌史上,宋朝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收获极丰的时代。而苏轼无疑是宋代文学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大家之一。他才情浩荡,如江如海,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的成就,是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型作家。苏轼高洁的人品和他幽默豁达的个性深深吸引着他周围的人们,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 目录 【诗选】 和子由渑池怀怀旧 春宵 郿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古祥寺赏牡丹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一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二 有美堂暴雨 和述占冬日牡丹四首其一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 宝山昼睡 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二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东栏梨花 梅花二首其二 初到黄州 琴诗 东坡 南堂五酋其三 南堂五首其五 洗儿戏作 题两林壁 海棠 次荆公韵四首其三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选一首)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一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旨其一 面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其二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三 书鄢陵壬主簿所画折枝一首其一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三首其三 赠刘景文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三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四 淮上早发 望湖亭 纵笔 食荔支二首其二 儋耳山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一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倦夜 纵笔三首其一 纵笔三首其二 纵笔三首其三 汲江煎茶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词选】 水龙吟 似花还是非花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 大江东去 术兰花令 霜余已失长淮阔 西江月 三过平山堂下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西江月 玉骨邢愁瘴雾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少年游 去年相送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南乡子 回首乱山横 南乡子 晚景落琼杯 随歌子 雨暗初疑夜 南歌子 山与歌眉敛 …… 试读章节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释:1.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地名(今河南省渑池县)。嘉j右元年,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曾经过渑池并留宿于老僧奉闲的僧舍。2.飞鸿:指鸿雁。3.“老僧”句:苏辙原诗中“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辙昔与子瞻 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苏轼作此诗时,奉闲已死,新成小塔储其骨灰。4.坏壁:意为奉闲僧舍墙壁已坏。5.旧题:昔日题诗。6.蹇驴:跛足的驴。串讲: 人这一生,行踪无定,就像没有一定飞行方向的鸿雁随意点染在雪地上的爪痕一样。这些雪地上的爪痕散落各处,而且很快就消失了。鸿雁只管四处飞翔,哪里会顾及飞向何方。老僧奉闲早已辞世而去,建成新塔藏他的骨灰,僧房的墙壁也已毁坏,当年我们留在墙壁上的题诗再也找不到了。你还记得当年我们在应举路上所经历过的艰难险阻吗?漫无尽头的路途使我们困顿不堪,骑着的驴子也累得跛了脚,哞哞嘶鸣不已。点评: 这首诗作于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首句“人生到处知何似”以问句开端,起势突兀超拔,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宋诗重理趣的特点也体现出来了。接下来的一句用“飞鸿踏雪泥”的意象表示了人生的偶然无定和无法预知,比喻新颖生动,“雪泥鸿爪”从此成为名喻。‘‘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两句表达了对事过境迁人事变化的感慨,流露出人生短暂易逝的悲哀情绪。最后两句概括回忆了当年应举路上的崎岖坎坷,语气似对话般亲切委婉,娓娓道来,往日的艰难就在这种家常气氛中被尽数消解,对现在和未来的信心油然而生。这首诗虽感叹人生短暂,气势却生动飞扬,读来毫无颓废之感。P3-4 序言 在中国诗歌史上,宋朝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收获极丰的时代。这一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奇情壮彩的唐诗一道构成了不可逾越的并峙双峰,从而使唐音宋调成为中国诗史上交互作用、不断推移的两个传统,作为“一国之艺”的诗歌经过千锤百炼,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变化。而苏轼无疑是宋代文学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大家之一。作为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把宋文、宋诗、宋词都发展到了最高峰,足以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他的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文学史上把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他博览群书,学识通达,22岁时即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人三等(宋代的最高等),人仕后有积极用世之志。苏轼的思想以儒家思想特别是孟子“民本”思想为主,同时融人了道家和佛家思想,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融合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这种难免芜杂、却异常开阔的思想构成,使他面对逆境能够精神旷达,表现出一种遭遇悲剧而超越悲剧的精神状态。在政治上苏轼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有意做点实事和关注民风民情,因而在新旧两党问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三年(1080),在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中,被人诬以作诗“谤讪朝廷”而遭到严重的政治迫害,罪贬黄州,一住四年。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高太后垂帘听政,开始启用司马光等“旧党”,苏轼亦在高太后的佑护下回返京师,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新派”上台,苏轼又被当作“旧派”骨干再次遭受政治迫害,贬谪偏远的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他的诗文在北宋时曾一度遭到查禁,直到南宋时他才被追封文忠,后世也就因此尊称他为“苏文忠公”了。 苏轼才情浩荡,如江如海,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的成就,是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型作家。在诗的创作方面,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他的诗作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的戏谑讽刺诗;既有对自己生平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启人灵思的山水诗画和荡气回肠的爱情吟唱。他的诗风变化多端,有的诗轻松愉快惹人大笑,有的诗辛酸凄苦令人落泪。他的诗清新豪健,语言平易畅达而精确简练,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给诗增添了议论,也增添了趣味,写诗在他手中成了非常有趣味的逞能的行为。苏轼虽然在诗风的酣畅和老到方面与黄庭坚不太一样,人们还是把他们并称“苏黄”,他们开辟了宋代诗歌的新面貌,新模样。 苏轼还是一位极富创造精神的伟大词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惟一能与唐诗媲美的是宋词。宋词的文字清新活泼,比唐诗更近于口语;词的形式不像唐朝绝句、律诗那样每行字数固定,行的长短有了变化,人们也可以像拉面条一样在伸伸缩缩中发挥诗性语言的弹性,因而词更加适合诗人自由地歌咏吟唱。在苏东坡时代,词这种诗的新形式正风行世间。然而,晚唐五代以来的词大多风格柔美婉约,尚未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苏轼以他崇高的济世思想和一腔浩然正气为词这种艺术形式贯注了清新的空气,一扫词坛的萎靡之风。苏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既能婉转缠绵,又能英姿勃发,以才情横溢和摇曳多姿的风格遵从着和挑战着严格的音律束缚,促使词由诗余发展成为与诗比肩而立的文人写作方式。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对后代很有影响。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词有苏辛,使词不再是盆景,而是大树,而且是会思考的大树,参与时代思潮和民族命运的思考了。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 除了深厚的文学造诣,苏轼还在书法和绘画领域领一代风骚。他的行书、楷书在平实朴素中包蕴着一股汪洋浩大的气息,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擅长用画笔点染墨竹、古木、怪石,其画作很有奇想远寄。苏东坡不仅创造了他有名的墨竹,他也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他和年轻艺术家米芾共同创造了在中国最富有特性与代表风格的中国画。苏东坡论自己书画时说:“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 苏轼生性豪爽,交游很广,同时致力于提拔有才学的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这一群文人时常在彼此的家中相会,饮酒,进餐,笑谑,作诗。有一件在中国艺术史上很出名的事,就是十六个此等名家聚于驸马王诜的庭园之中的聚会。这就是有名的“西园雅集”,李公麟画,米芾题词。画里有宋朝三大家,苏东坡、米芾、李龙眠,还有东坡弟弟苏子由、苏门四学士及其他文人雅士。有所谓诗盛于“三元”,即盛唐的开元年间,中唐的元和年间,隆宋的元祜年间。《西园雅集图》作为元祐文风极盛的象征,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的。 苏轼高洁的人品和他幽默豁达的个性深深吸引着他周围的人们,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流传久远,受到后人的广泛喜爱。本书选取了苏轼富有代表性的诗、词共一百首,作了详尽的注解,加以白话串讲和佳句点评,使读者更容易深入领会苏轼作品的深厚内涵。此外,我们还为本书选配了一些前人创作的苏轼诗意图以及与苏轼相关的一些图文资料,期望能使读者对这位古代大诗人、大词人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