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应樑传/客家著名人物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江晓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思为樑,应为樑”这是民族学家江应樑的誓言;把人类学和民族史结合起来研究少数民族,是江应樑一生从事研究的最大心得……世事变幻,他没有放弃;命运多舛,他没有动摇。本书为你描述了民族学家江应樑的坎坷一生,向您还原一个真正的江应樑。

内容推荐

把人类学和民族史结合起来研究少数民族,是江应樑一生从事研究的最大心得。在《百夷传校注》的写作中,他就是用人类学的方法来校注古籍,到写《傣族史》,他把文献资料和自己几十年的田野考察结合起来,公开提出了将人类学与民族史研究结合起来的新方向。但这远远不够,他希望这种方法成为一个新的学派,让更多的人用这样的冶学方法去研究历史,解决现实。

他考虑建造一个把人类学与民族史两门学科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平台,历史系民族史教研室显然不足以提供这样的空间,于是他积极筹备建立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他一再强调,这个研究所研究的对象不是西南边疆民族的历史,而是民族和历史,即对西南边疆各民族进行民族学和民族史的综合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幼失怙恃

第一节 昆明的客家人“江百万”/1

第二节 大孙少爷/4

第三节 “大孙造孽”/7

第四节 穿袈裟的小学生/14

第二章 浦江求学

第一节 路的抉择/20

第二节 书生意气/24

第三节 人间烟火/28

第四节 国事家事/33

第五节 初入社会/38

第三章 岭南人道

第一节 考入中山大学研究院/43

第二节 考察粤北瑶山、海南苗黎/46

第三节 重返昆明/54

第四章 滇西探秘

第一节 由昆明到龙陵/58

第二节 深入腾龙沿边傣族土司区/64

第三节 日寇空袭中完成的论文/78

第四节 再度进入腾龙沿边傣区/82

第五章 彝区历险

第一节 马背上的大学教师/88

第二节 四川之行/93

第三节 巴布凉山历险/96

第六章 战乱中的坚持

第一节 保山惊魂/101

第二节 主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109

第三节 就任车里县长/120

第七章 战胜自我

第一节 万念俱灰/124

第二节 在《民意日报》的日子/128

第三节 进取与株守间的抉择/132

第八章 重返羊城

第一节 再登大学讲坛/140

第二节 好像再上一次研究院/144

第三节 写作与读书/147

第四节 客家情怀/155

第九章 沐浴春光

第一节 迎接解放/159

第二节 梦想成真/162

第三节 北京之行/168

第十章 步履蹒跚

第一节 捆住手脚的奔跑/171

第二节 乍暖还寒晴复雨/175

第三节 沉默中的奋发/183

第四节 风暴降临前的和煦阳光/186

第十一章 大困惑

第一节 风起于青萍之末/189

第二节 “红色恐怖”/192

第三节 君子坦荡荡/196

第四节 困惑/200

第五节 大困惑/204

第十二章 莫漫薄秋光,胜春光不老

第一节 又见春色/207

第二节 壮心不已/211

第三节 思为棵,应为棵/214

第四节 游子回乡/221

第五节 对月溪法师的最后拜谒/226

第六节 最后的岁月/228

后记/233

试读章节

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交友、论辩、激扬文字、畅想未来、关心国事、留意民生,以至于远足、恋爱、茶楼酒肆的偶尔“奢侈”和节衣缩食的日常困窘,构成了江应棵大学生活的全景。在上海暨南大学的几年里,江应棵抑郁沉默的性格有了极大的改变,特别在升入本科后,他感到吃力的英语被他“硬啃”下来,甚至有同学让他帮助辅导英语,别的科目还如过去那样名列前茅。他玩命地读书、写作,1932年头五个月的日记,记录了他写了《图书馆论》、《地学通论》、《历史的新观点及其读法》等八篇论文,记录了他在一天内读了两部史学专著,记录了他到杭州浙江图书馆查看《四库全书》,记录了他连续熬夜几至虚脱……

他很喜欢和老师、同学们交流谈心,他开朗活跃多了,有时甚至把自己幼年时的一些遭遇极富情趣地讲给朋友们听。一次,他讲到去外祖父家被狗咬伤的那件事,他说,第二次去外祖父家之前,母亲特地买了两个肉包子,对他说:“看见狗你先把包子扔给狗,然后快跑进院子中去。”他战战兢兢地走近门口,没见那狗,就飞快地进门,等到从外祖父家出来,包子都捏成了饼子,他风趣地对同学说:“狗不在,我出来就把那两个肉包子吃了!”但他并未忘却过去,他只是不愿让悲惨往事的阴影遮住自己追求的光明。在日记里,他这样鞭策自己:“不要追恋和伤感过去,不要幻求和梦想将来,切实把握得住的是现在,值得宝贵而一刻不要放弃的也即是现在!”

寒夜与知心同学围炉谈心被江应棵视为一大乐事。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江应棵和几个同学在宿舍围着火炉,吃着烤年糕,评论各人的个性和能力。在讲到江应棵时,泳先说:“这是老江的不可及处,也许又是他的坏处。我真佩服他对于一种事体当他要牺牲时,那真是很痛快地一刀两断。你承认吧?江?白你入暨南后思想有几个大大的转变时期……当他由头期思想转变人二期思想时,竞能那样不存地把头期思想抛弃得干干净净。我说,老江这个人,感情发作起来是如爆发的烈火,真凶得怕人,及至退下去,那便如以倾盆大雨浇下,顷刻便可熄灭得一点火星不存。”

P24-25

序言

汉族中的客家民系或曰客家族群,发祥于我国中原大地。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早从秦汉时起,他们的先人就从中原不断往南迁徙,定居和繁衍于南方各个省(区)。进入近代以后,锁国封关的局面被打破,客家人本其勇于开拓进取、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漂洋过海、出国谋生者也不少。他们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也为居住的省(区)或国家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9世纪40年代起,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和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以致国权丧失、民族阽危。国难当头,客家儿女叉本其热爱祖国、不畏强暴的精神,和全国人民一道,奋起开展反对封建压迫、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在维护民族尊严、争取国家独立、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中外人士的瞩目和赞许。因此,在19世纪末,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客家问题的关注,到20世纪20年代及其以后的几十年间,在以罗香林为代表的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在大陆各个客家省(区),客家联谊社团的组织,客家研究机构的建立,以及世界客属恳亲活动的开展等等,使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广西师范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6月,得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赞助。它的宗旨是:加强和海内外客家乡亲以及从事客家研究同道们的联系,为弘扬客家历史文化、增进各族和各国人民的团结、促进祖国建设大业尽心尽力。为此,我们在做好客属日常联谊工作的同时,将在中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以地域、人物和客家历史文化的个案研究为主,组织编写并出版客家研究系列丛书。

一是“客家区域文化”丛书。它以国内的几个客家大省(区)和客家移民较多的国家为基点,以一省(区)、一国一书的形式,分别研究该地客家人的历史和现状,他们与周邻居民的交往、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认同等等。通过区域“客情”的调查研究,为了解全国以至世界“客情”创造条件,从而使我们对客家民系的全貌得到比较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二是“客家著名人物”丛书。在历史上,特别是在当代,涌现出不少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著名客家人物,他们或在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国际交往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乃至宝贵的生命,为祖国的独立富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研究并为他们分别立传,目的是为后来者树立榜样,奋发向前。

三是“客家文化综论”丛书。客家历史文化的许多重大问题,学界已经做过不少研究。但是,当代社会正处于全面变革的进程中,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彼此吸纳无所不在。因此,我们对客家的研究也必须与时俱进,以文献资料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以理论创新与研究方法创新相结合,综论客家文化的重大问题,既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又理出客家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对外交往中出现的新事物,使我们的研究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三套丛书,归宗于“客家研究”一个大课题。我们希望: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客家文化资源,拓宽研究视野,深入问题探索;立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努力写出课题新意,使研究成果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深信:有广西师范大学领导的关怀和指导,有海内外客家乡亲和我校出版社的鼎力支持,通过各方同道的共同努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开展交流和讨论,就可以逐步取得对问题的真实理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好的现实意义。

我们的工作正在起步。瞻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努力以赴,做好工作。谨以至诚,祈求方家和读者朋友们的及时批评和指导。

“客家研究”丛书  总主编 钟文典

2005年3月28日

后记

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不时听到父亲提起自己早年的经历,这倒不是他刻意向我讲述他的过去,更多的是他和我的继母刘厚生或少数几位至亲挚友闲谈时提及,我恰好侍奉或嬉戏一侧,不经意中听到,不经意中留存在记忆里。这些断断续续听到的片断往事,自然不足以编织成父亲生平经历的基本框架,后来回忆起来,我更多的是从他讲述的语气中,知道他对自己某段历史、某件往事的感情、态度、评价。稍长,我对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以及父亲在这些事件中的处境、反应,逐渐多了几分理解。

家中的亲戚,父亲的故旧,常常向我讲述父亲的身世、经历。他们讲父亲身世的艰辛,读书的勤奋,民族考察的艰险,治学撰述的刻苦,对待后学的奖挹,其目的在期望我能效法而奋进,惭愧,驽钝如我,未能让长者满意。

“文革”起,父亲异常苦闷,陷入深深的困惑、痛苦之中,这不是为着个人的遭际,而是为国家民族忧。在过去的许多政治运动中,父亲也受过委屈,也遇到不公,也偶有疑惑,但他总是从自身找原因,认为自己改造不力,自己思想落后。对于“文革”,他说:这次我是怎么也跟不上“时代”了。他反复回顾自己一生走过的路,反复审视自己的追求,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那种“革命的”价值观。细心看他当时公开的“交代”,可以戴上许多“政治帽子”,但他坚持“我的立场、观点没有改变”;他在苦闷中写下的随笔、杂记,是他在困惑之后对人生价值的真情的表达,其问饱含着对真善美的人性的颂扬。

其实,我对父亲真正的认识,是从整理他的旧稿、遗著中逐步深化的。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情况下,他始终坚持了学术为现实服务,为各民族的政治平等、经济发展服务这一不变的宗旨。对他而言,读书、奋斗,绝不是图一己的私利,而是为国家民族。古人的“济苍生”,今天的“为人民服务”,自然有其时代的差异,但就本质而言,这是一脉相承的,是人类文明的精髓。父亲守住了这个做人的底线,所以在逆境中,不失其人格;在顺境中,屡有建树。这也正是他在耄耋之年,舍一己的著述,为整个事业的传承而把最后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年轻学子上的根本原因。

书中的照片,大多系父亲历年来所摄,绝大多数从未披露过,它是父亲在各个时期的工作、生活风貌的真实写照。

感谢广西师范大学钟文典先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建周先生和广西师大原副校长江佑霖兄,感谢出版社的编辑赵运仕先生。本书的出版,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江晓林

2005年夏于三生石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