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作物栽培学(农学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
分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作者 王荣栋等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物栽培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本书重点介绍了37种重要作物。并在原先的理论上与时俱进,吸收现代先进的新成果,充实本书内容,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利于教学的理解,还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除了对大宗作物详细介绍外,也对那些有地方特色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作物作了论述。

本书于1999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1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与任务………………1

二、作物生产在农业中的地位及特点………1

三、作物生产概况与农产品安全……………3

四、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研究方法………………………………………4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分类………………4

 一、作物的概念………………………………4

 二、作物的起源………………………………5

 三、作物的分类………………………………6

 第三节 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10

 一、作物的产量………………………………10

 二、作物的品质………………………………14

 三、作物的生产效益…………………………16

第四节 作物栽培学的成就和发展趋势…………………………………17

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成就…………………17

二、作物栽培学的发展趋势…………………17

第五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群体

调控…………………………………18

一、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18

二、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关系………………20

三、作物生育规律及其调控…………………22

四、作物群体结构与群体质量………………22

第六节 我国作物区划和新疆农作物生产特点…………………………………24

一、我国作物区划……………………………24

二、新疆种植业区划…………………………25

三、新疆农作物生产特点……………………27

复习思考题…………………………………28

第二章小麦……………………………………30

第一节概述……………………………30

一、发展小麦生产的重要意义………………30

二、栽培小麦的起源与分类…………………30

三、世界小麦生产发展简述…………………33

四、我国小麦生产发展概况…………………33

五、我国小麦分区……………………………34

六、新疆小麦生产及其区划…………………35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6

一、小麦的一生………………………………36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37

三、种子发芽与出苗…………………………39

四、根的生长…………………………………40

五、叶的生长…………………………………42

六、分蘖的生长………………………………44

七、茎的生长…………………………………48

八、穗的分化和发育一………………………52

九、抽穗、开花、结实…………………………59

十、小麦的群体结构…………………………62

十一、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64

十二、小麦的品质……………………………65

 第三节 冬小麦栽培技术………………..67

一、播前准备…………………………………67

二、播种………………………………………68

三、冬前及冬季田间管理……………………7l

四、早春田问管理……………………………73

五、中期田间管理……………………………74

六、后期田间管理……………………………75

七、收获………………………………………76

 第四节 春小麦栽培技术…………….76

一、春小麦的生育特点………………………77

二、春小麦栽培技术…………………………77

复习思考题…………………………·……··82

第三章其他麦类作物……………………一83

第一节 大麦栽培…………………………83

 一、概述………………………………………83

 二、大麦的生长发育特点……………………85

 三、春大麦栽培技术…………………………87

 四、啤酒大麦的贮藏…………………………89

 五、啤酒大麦品质指标………………………89

第二节 燕麦……………………………89

 一、概述………………………………………89

 二、燕麦栽培生物学基础……………………90

 三、栽培技术要点……………………………90

第三节 小黑麦……………………………91

 一、概述………………………………………91

 二、小黑麦栽培生物学基础…………………92

 三、栽培技术要点……………………………92

 复习思考题…………………………………93

d四章水稻……………………………………94

第一节概述…………………………….94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94

 二、世界水稻生产概况………………………94

 三、我国水稻生产概况………………………95

 四、新疆水稻生产概况………………………96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97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97

 二、我国栽培稻种的演变和类型……………97

 三、水稻的一生………………………………99

 四、水稻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102

第三节 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11l

 一、水稻的产量形成………………………111

 二、水稻的品质…………··………………·112

 三、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系………………114

 四、稻米的理化品质与食味品质…………114

第四节 种稻的土、肥、水条件…………114

 一、稻田土壤………………………………114

 二、稻田施肥………………………………118

 三、稻田灌溉………………………………120

第五节 水稻育秧、移栽及管理……..122

 一、水稻育秧………………………………122

 二、育秧的基本环节………………………123

 三、育秧的主要方式………………………124

 四、水稻插秧………………………………125

 五、分蘖期的管理…………………………126

 六、长穗期的管理…………………………127

 七、结实期的管理。…………………………128

 第六节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129

一、直播稻田的耕作与平整………………129

二、直播稻田的播种………………………130

三、直播稻田的管理………………………131

 第七节 杂交水稻栽培特点……………132

一、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133

二、杂交水稻的栽培要点…………………134

 第八节 稻的其他栽培方式…………135

一、陆稻栽培和水稻旱作…………………135

二、绿色食品稻米、有机稻米和无公害稻米

生产……………………………………135

 复习思考题………………………………137

第五章玉米…………………………………138

 第一节概述………………………138

一、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138

二、玉米的起源、栽培历史及分布概况……139

三、玉米栽培的亚种………………………140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41

一、玉米的一生……………………………141

二、玉米的器官建成………………………143

三、玉米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152

四、玉米的合理密植和光能利用潜力……153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155

 一、玉米的播种……………………………155

 二、玉米的施肥……………………………156

 三、玉米的灌溉……………………………157

 四、玉米的其他田间管理…………………158

 五、玉米的收获和贮藏……………………159

 第四节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159

一、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作用………159

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160

 第五节 玉米的复播及套种…………161

一、复播、套种玉米在新疆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61

 二、复播玉米栽培技术……………………162

 三、麦行套种玉米栽培技术………………163

第六节 特用玉米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164

 一、甜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164

 二、爆裂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166

 三、糯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167

 四、黑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167

 五、笋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168

 六、高赖氨酸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168

 七、特用玉米产业发展及前景……………168

 复习思考题………………………………169

第六章高梁………………………………170

第一节概述………………………170

 一、高粱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170

 二、高梁的起源……………………………171

 三、国外高梁生产简述……………………171

 四、国内高梁生产简况……………………171

 五、高粱的分类……………………………172

第二节 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73

 一、高粱的生育期…………………………173

 二、种子的发芽和出苗……………………173

 三、根的生长………………………………174

 四、茎的生长………………………………175

 五、叶的生长………………………………175

 六、穗的分化与形成………………………176

 七、开花授粉及籽粒形成与成熟…………178

第三节 高粱的栽培技术………………179

 一、播前准备………………………………179

 二、播种……………………………………180

 三、田间管理………………………………180

 四、收获与贮藏……………………………182

第四节 饲用高粱栽培技术……………182

 一、饲用高粱生长发育特点………………182

 二、饲用高粱的栽培技术…………………183

 复习思考题………………………………184

第七章大豆…………………………………185

第一节概述………………………185

 一、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85

 二、大豆的起源和分布·?…………………186

 三、世界与中国大豆生产概况……………186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187

 一、大豆的形态特征………………………187

 二、大豆的类型……………………………190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191

 四、大豆生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91

 五、大豆的产量形成………………………193

 六、大豆的品质形成………………………195

 七、大豆花荚脱落…………………………196

 第三节 大豆的栽培技术………………197

 一、轮作和耕作……………………………197

 二、施肥……………………………………197

 三、播种……………………………………198

 四、田问管理………………………………198

 五、大豆收获………………………………200

 第四节 复播大豆(夏大豆)的栽培技术………………………………200

 一、复播大豆的生育特点…………………200

 二、复播大豆的栽培技术要点……………200

 复习思考题………………………201

第八章其他豆类……………………………202

 第一节 绿豆………………………………202

一、概述……………………………………202

二、形态特征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2

三、栽培技术………………………………203

四、收获与贮藏……………………………204

 第二节 赤豆(红小豆)…………………204

一、概述……………………………………204

二、形态特征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5

三、栽培技术………………………………206

四、收获……………………………………207

 第三节普通菜豆…………………………207

一、概述……………………………………207

二、形态特征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7

三、栽培技术………………………………208

四、收获与贮藏……………………………209

 第四节豌豆………………………………209

一、概述……………………………………209

二、形态特征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10

三、栽培技术……·………………………··211

四、收获与贮藏……………………………212

 第五节蚕豆………………………………212

一、概述……………………………………212

二、形态特征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13

三、栽培技术………………………………214

四、收获与贮藏……………………………215

 第六节 鹰嘴豆…………………………215

一、概述……………………………………215

二、形态特征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16

三、栽培技术………………………………216

四、收获与贮藏……………………………217

 第七节 小扁豆……………………………217

一、概述……………………………………217

二、形态特征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18

三、栽培技术………………………………218

四、收获与贮藏……………………………219

复习思考题………………………………219

第九章马铃薯………………………………220

 第一节概述…………………………….220

一、马铃薯的起源及栽培历史……………220

二、马铃薯的生产发展概况………………220

三、我国马铃薯的分布与栽培区划………221

四、马铃薯的营养及综合利用……………221

 第二节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22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222

二、马铃薯的生育进程……………………225

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226

四、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

要求……………………………………226

 第三节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228

 一、选地整地………………………………228

 二、种薯准备………………………………228

 三、播种……………………………………229

 四、施肥……………………………………230

 五、灌水……………………………………230

 六、其他田间管理~………………………·231

 七、收获……………………………………231

 第四节 马铃薯的贮藏…………………23l

一、倒窖……………………………………232

二、温度、湿度的控制与调节………………232

 第五节 马铃薯病毒病害及其防治…..232

一、马铃薯的"退化"与病毒病害…………232

二、防止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232

三、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233

复习思考题………………………233

第十章甘薯………………………………..234

 第一节 概述………………………………234

 一、甘薯起源与分布………………………234

 二、甘薯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34

 第二节 甘薯大田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35

一、甘薯的形态特征………………………235

二、甘薯大田栽培中的生长时期…………236

三、甘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37

 第三节甘薯的育苗………………………238

一、甘薯的萌芽习性………………………238

二、育苗技术………………………………238

 第四节 大田栽培技术…………………240

一、栽插技术………………………………240

二、田间管理措施…··……………………·241

 第五节 收获与贮藏………………………241

一、收获……………………………………241

二、贮藏……………………………………242

复习思考题………………………………243

第十一章棉花………………………….246

 第一节概述………………………246

一、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46

二、棉属的分类和棉花的栽培种…………246

三、世界棉花生产概况……………………248

四、我国棉花生产概况……………………248

五、我国棉区的划分………………………248

六、新疆棉花生产概况……………………249

七、新疆彩色棉生产概况…………………250

八、新疆棉花区划…………………………25l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52

一、棉花的主要生育特性…………………252

 二、棉花的生育期…………………………254

 三、棉花的生长发育………………………254

 四、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264

 第三节 棉花的产量形成与品质………266

一、棉花的产量形成………………………266

二、棉花的品质……………………………266

 第四节 棉花栽培技术……………….272

 一、棉花的播种……………………………272

 二、棉花的合理密植………………………274

 三、棉花的施肥……………………………276

 四、棉花的灌溉……………………………279

 五、棉花的调控技术………………………280

 六、棉花的田间管理………………………282

 七、收花……………………………………284

 第五节 新疆棉花"早、密、矮、膜"优质高产栽培的特点……………一284

一、"早、密、矮、膜"栽培技术的内涵………284

二、"早、密、矮、膜"栽培技术要点…………285

 第六节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285

一、膜下滴灌植棉技术的优点……………285

二、棉花膜下滴灌的增产机制……………286

三、播种技术………………………………287

四、水肥运筹………………………………288

五、膜下滴灌棉花的化学调控……………289

六、毛管和地膜回收………………………289

 第七节 新疆长绒棉栽培技术…………289

 一、长绒棉生产及发展概况………………289

 二、长绒棉的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及生育

进程……………………………………290

三、新疆长绒棉栽培技术要点……………292

 第八节 新疆机械采棉的农艺配套技术………………………………293

一、机采槲对品种的要求…………………293

二、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技术………………294

三、化学脱叶技术…………………………295

四、机械采棉的质量要求…………………295

五、机械采棉应具备的条件………………295

复习思考题………………………………296

第十二章甜菜………,………………………297

 第一节概述…………………………….297

一、甜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97

二、甜菜的起源……………………………297

三、甜菜生产概况…………………………297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98

一、甜菜的种、变种和品种类型……………298

二、甜菜的基本特性………………………299

三、甜菜的一生……………………………299

四、甜菜的营养生长………………………300

五、甜菜的生殖生长………………………307

 第三节 原料甜菜栽培技术…………308

 一、选地及轮作……………………………308

 二、播种……………………………………308

 三、施肥……………………………………309

 四、灌溉……………………………………310

 五、合理密植………………………………310

 六、其他田间管理…………………………310

 七、收获……………………………………310

 第四节 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311

一、甜菜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311

二、地膜覆盖栽培对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311

三、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311

 第五节 饲用甜菜栽培…………….312

一、饲用甜菜的特征特性…………………312

二、饲用甜菜的营养价值…………………312

三、饲用甜菜的栽培技术要点……………312

四、窖藏和饲喂……………………………313

 第六节 甜菜的采种栽培…………….313

一、甜菜母根的培育和贮藏………………313

二、甜菜采种株的栽培要点………………314

复习思考题………………………………316

第十三章油菜…………………………….317

 第一节概述……………………………317

一、油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17

二、世界油菜生产概况……………………317

三、我国油菜主要产区及生产概况………318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18

一、油菜的类型与起源……………………318

二、油菜的营养器官………………………320

 三、油菜的生殖器官………………………32l

 四、油菜的生长发育………………………324

 五、油菜的产量形成及群体结构…………325

 六、油莱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326

第三节 油菜栽培技术…………………327

 一、选地整地………………………………327

 二、播前种子准备…………………………327

 三、播种……………………………………328

 四、合理密植………………………………329

 五、施肥……………………………………329

 六、灌溉……………………………………330

 七、其他田间管理…………………………330

 八、收获……………………………………331

 复习思考题………………………………331

第十四章 向日葵………………………332

 第一节概述…………………………332

一、向日葵的经济价值……………………332

二、向日葵的起源、发展和生产概况………332

三、向日葵的分类…………………………333

 第二节 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33

 一、植物学特征……………………………333

 二、生长发育进程…………………………335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35

 第三节 向日葵的栽培技术………….336

 一、播前准备………………………………336

 二、播种……………………………………336

 三、查苗补种,适时间苗和定苗……………337

 四、中耕除草………………………………337

 五、施肥……………………………………337

 六、灌水………-…………………………··337

 七、打权和打老叶…………………………337

 八、人工辅助授粉…………………………338

 九、防治病、虫、草害………………………"338

 十、收获及贮藏……………………………338

 复习思考题………………………………338

第十五章其他油料作物…………………339

 第一节 红花………………………………339

一、概述……………………………………339

二、红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40

三、红花的栽培技术………………………343

 第二节 花生………………………………344

一、概述……………………………………344

二、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45

三、花生的栽培技术………………………350

 第三节芝麻………………………352

一、概述……………………………………352

二、芝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53

三、芝麻的栽培技术………………………356

 第四节 蓖麻………………………………357

一、概述……………………………………357

二、蓖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58

三、蓖麻的栽培技术………………………361

复习思考题………………………………362

第十六章牧草及饲料作物……………364

 第一节概述…………………………364

一、牧草及饲料作物的概念………………364

二、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的重要意义……364

三、我国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概况………364

四、新疆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概况………364

 第二节 苜蓿………………………………365

一、概述……………………………………365

二、中国苜蓿种……………………………366

三、苜蓿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367

四、苜蓿栽培技术…………………………369

五、苜蓿种子生产技术……………………370

 第三节 苏丹草……………………………370

一、概述……………………………………370

二、苏丹草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371

三、苏丹草栽培技术………………………372

 第四节 饲用玉米…………………………373

一、饲用玉米的品质特性…………………373

二、栽培技术………………………………374

三、青贮方法………………………………374

复习思考题………………………………375

第十七章绿肥作物…………………………376

第一节概述.…………………………一376

一、绿肥的作用……………………………376

二、绿肥生产概况…………………………376

三、绿肥的产品性质………………………376

四、绿肥作物的栽培特点…………………377

五、绿肥的利用方式………………………378

第二节 草木樨绿肥……………………379

一、发展草木樨绿肥的意义………………379

二、草木樨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379

三、草木樨的栽培和利用技术……………382

第三节 向日葵绿肥………………….383

一、发展向日葵绿肥的意义………………383

二、向日葵绿肥的栽培技术………………383

三、向日葵绿肥的合理利用………………384

复习思考题..…………………………….384

第十八章籽瓜………………………………386

 第一节概述……………………………386

 一、籽瓜的生产与分布……………………386

 二、籽瓜的用途和经济价值………………386

 三、籽瓜的类型……………………………386

 第二节 籽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87

 一、籽瓜的植物学特征……………………387

 二、籽瓜的生长发育过程…………………388

 三、籽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89

 第三节籽瓜栽培技术…………….390

 一、栽培制度………………………………390

 二、栽培方式………………………………390

 三、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390

 四、播前灌水………………………………390

 五、播种……………………………………391

 六、田间管理………………………………391

 第四节 籽瓜的收获…………………392

 一、采收时间………………………………392

 二、取籽方法………………………………392

 三、瓜籽晾晒………………………………392

 复习思考题…………………………一393

第十九章啤酒花……………………………394

 第一节概述………………………….394

一、栽培啤酒花的重要意义………………394

二、啤酒花栽培概况………………………395

三、啤酒花的种类和品种…………………395

 第二节 啤酒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96

一、啤酒花器官的形态及其生长发育

特点……………………………………396

二、啤酒花的生育时期……………………399

三、啤酒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99

四、营养元素对啤酒花生长发育的影响…400

 第三节 啤酒花的栽培技术……………401

 一、选地与建园……………………………401

 二、啤酒花的栽培管理……………………402

 三、啤酒花的采收…………………………404

 第四节 啤酒花的加工………………405

一、加工的主要目的………………………405

二、加工的主要类型………………………405

三、干啤酒花的加工工艺…………………405

复习思考题………………………………405

第二十章加工番茄…………………………406

一、概述……………………………………406

二、,1"13工_番茄的形态特征…………………406

三、加工番茄的生长发育特点……………407

四、加工番茄栽培技术……………………409

五、采收与装运……………………………410

复习思考题………………………………410

第二十一章烟草……………………………411

 第一节 概述………………………….411

一、我国烟草生产的概况…………………411

二、我国烟区的划分………………………411

三、烟草的类型……………………………412

四、国外烟叶生产概况……………………412

 第二节 烟草的生长发育………………413

 一、烟草的生长发育………………………413

 二、烟草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14

 第三节 烟叶的化学成分与品质………415

 一、烟叶的化学成分………………………415

 二、烟叶的品质……………………………416

 三、烟叶和烟气中的有害物质

与人体健康……………………………417

 第四节 烟草的栽培技术………………418

 一、选地……………………………………418

 二、育苗……………………………………418

 三、移栽……………………………………419

 四、田间管理………………………………419

 五、选种、留种………………………………420

 第五节 烟叶的采收和烘烤……………42l

 一、烟叶工艺成熟的特征…………………421

 二、烟叶采收时期与方法…………………421

 三、烟叶烘烤………………………………422

 四、烤烟分级……………………………….423

 复习思考题………………………………423

第二十二章其他特种经济作物…………424

第一芦亚麻………………………………424.

一、概述……………………………………424

二、亚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425

三、亚麻的栽培技术………………………427

 第二节 枸杞………………………………428

一、概述……………………………………428

二、形态特征………………………………429

三、生物学特性……………………………429.

四、栽培技术………………………………429

五、果实采收………………………………43l

第三节 甘草………………………………432

一、概述……………………………………432

二、形态特征与种类简介…………………432

三、生物学特性……………………………433

四、栽培技术………………………………434

五、采收与加工……………………………436

第四节 孜然………………………………437

一、概述……………………………………437

二、植物学特征……………………………437

三、生长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38

四、新疆孜然栽培技术……………………438

五、采收……………………………………439

第五节麻黄………………………439

一、概述……………………………………439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439

三、栽培技术………………………………440

四、采收……………………………………441

第六节 薰衣草……………………………441

一、概述……………………………………441

二、薰衣草的植物学特征…………………442

三、薰衣草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 要求………442

四、薰衣草的栽培技术……………………443

复习思考题………………444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三、花生的栽培技术 (一)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壮 1.保证"好种"下地 所谓"好种",系指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种仁。好种是苗齐、苗全和苗壮的内因。好种在播种前须进行严格处理。

(1)剥壳前晒果:晒果可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播前选晴天中午育后,将荚果摊开在晒场上,厚度为10 cm,中间翻动两次,连续摊晒3~4 d。但种仁切勿摊晒。

(2)分级粒选种仁:用籽粒大而饱满的种仁作种,幼苗茁壮,生长势强,对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采用分级粒选办法能使种仁大小一致,发芽和出苗整齐,幼苗均匀健壮.增产显著.。(3)酌情催芽:催芽有三大优点:①经过催芽和捡种,能剔除各种丧失生命力的及整齐度太差的种仁,确保好种下地;②催芽使种内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利于生理活动,增强抗低温能力;③种仁吸足水分,出苗天数缩短。

2.保好土墒,适期播种花生宜选沙性较大的土壤种植。要在施足基肥、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做好土壤保墒工作。播种时土壤含水量稳定在田问持水量的50%~60%为适宜。 花生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地表5 cm土层温度在5 d内平均稳定在15℃以上时。就托克逊县来讲,从4月20日到5月10日为适宜播种期。播种量为195 kg/hm~左右,播种密度约90 000穴/hm,每穴2~3粒。

3.播种深度适宜花生播种深度以5 cm左右最适宜,若超过7 cm,胚茎随播深而加长,种子养分消耗多,分枝减少,节间延长,特别是第一对结实最多的侧枝埋在较深土壤中,结实率大大降低,前期饱满荚果减少。

4.播后适时镇压镇压的目的是为了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提高毛细管的作用,促使下层水分上升,增加播种层湿度,有利于种子吸水出苗,而且利于胚根扎到土壤紧密处,增强胚轴顶土的力量。但镇压要适时,一般沙性土可随播随压,壤土或黏性地则须酌情掌握"火候"。播种后如下雨或遇低温,可耙地破除板结,提高地温。

(二)按生育进程及时管理

1.前期培育壮苗,奠定高产基础 苗期生育特点是以生根、分枝、长茎叶进行营养体生长为主,与此同时枝条基部节位上分化着大量有效花芽,又是生殖体发育的初期阶段。管理重点是,促单株苗壮,群体苗匀,结果枝早分生,有效花芽多分化。壮苗的主要标志是:茎粗、枝多、节密、干物质重量高、花芽分化数多。培育壮苗的主要措施是:

(1)清棵促壮苗:当花生苗有二片真叶展开时,及时把埋在土中的两片肥大子叶清出,使第一对侧枝露出地面,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茎枝变粗,分枝增多,节间变短,促进根系扩展和深扎,提高吸肥吸水能力,并使基部花芽分化早,数量多。

(2)适量肥水保壮苗:苗期土壤含水量以占田间持水量的40%~50%为宜。春播施肥不足或复播田,苗期结合灌头水追施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225~300 kg/hm2。

(3)早中耕,保护基部结果枝:苗期早中耕,多中耕,能促进根系伸展,促使幼苗健壮。中耕不能埋苗压枝,应保护好基部结果枝和结果节。

(4)及时灭虫,保护前期有效花芽:花生始花期往往是蚜虫危害高峰期,蚜虫集中在幼嫩叶片和花蕾上。利用夜间叶片闭合时,喷撒1。5%的乐果粉,用量为22.5~30.0 kg/hm2,能起到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为防金针虫,地老虎苗期危害,应结合第一次中耕用敌百虫,制成毒土撒施。

2.中期调控,健壮稳长,争取针多果多 从开花下针期到出现饱果为结荚期,两期衔接起来合称中期。营养体生长与生殖体发育并行旺盛,制造和积累有机物质最多、速度最快。管理的重点是,调节植株稳长健壮,争取针多果多。主要措施是:

(1)保持土壤水分适宜: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蒸腾作用的加强,植株对水分反应愈加敏感,需要量相应增多。以保证开花受精和果针入土及其膨大充实的需要。当土壤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50%~60%时,开花量最多,受精率也最高;结荚期子房的膨大和荚果的发育都需要在湿润土壤中完成,植株体大量看机物的合成和被输送,果针和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收养料,均需较多水分,所以土壤含水量以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最适宜。此期应灌水3~4次,每间隔16~18 d灌水一次。

(2)看植株长相,酌情追肥:生育中期营养体生长和生殖体发育同时进入旺盛时期,对养分吸收量达到高峰,应酌情追施速效肥料。如氮肥不足,可追施尿素30~60 kg/hm2;如磷肥不足。可追施过磷酸钙150~225 k∥hm2;钾肥不足,可追施硫酸钾或氯化钾45 kg/hm2,也可追施草木灰1 500 kg/hm2。以上肥料均应结合灌水追施。

(3)中耕培垄,促进荚果发育:培垄后的垄温比平地高,昼夜温差变化大,通气性好,也适宜沟灌,荚果发育快,烂果少,还有迎针作用。一般在大批有效果针基本人土后再培垄,恢复到播种时的垄形。

(4)防治虫害,保花保针保果:生育中期是害虫发生和为害的盛期。蚜虫常在花针期陆续出现,主要吸食嫩叶、花蕾、果针的营养物质,使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对开花受精和结实危害极大,可喷施乐果乳剂防治。蛴螬是危害花生最严重的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的颗粒剂兑土防治。

3.后期保叶防早衰,提高荚果饱满度从有饱果出现到大部分荚果成熟为饱果期,又称后期。此期营养体完全停止生长,叶片逐渐衰老减少。后期要有较多叶片制造有机物质。保护叶片的主要措施是:

(1)防治病害:叶片叶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发病高峰多在后期。它破坏了同化细胞和气孔,使绿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降低,光合产物减少,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根系吸水肥能力减弱。应及时用药防治,以免扩展。

(2)调节土壤湿度:为做到以水养根,以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后期应灌水1~2次,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40%~50%。

4.收获和贮藏 收获适期的标志:从植株看,上部叶片变黄,中、下部叶片变黄后并逐渐脱落;茎枝转为黄绿色,荚果已具品种成熟特征。收获时土壤干湿度要适宜,土壤如过干,则损失严重。荚果收获后,要尽快晒干和通风,防止发热变质,待荚果含水量下降到10%以下时,方可安全贮藏。带壳贮藏比用花生米贮藏有和通风,安全性好。能保持花生米的色泽和生活力,有利留种使用。P(350-352)

序言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讨通过栽培,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作物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结合过程,有严格的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态条件差异较大,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不同。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根据多年办学经验和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精神,在自治区教育委员会(厅)主持下,三校抽调20多位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并邀请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有关专家参加,集中精力,用两年多时间,于1997年8月在新疆首次编写出版了这本《作物栽培学》教材。教材启用后,不仅受到广大师生欢迎,也受到新疆科研和生产部门的称赞,1999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等教育出版社将本教材列入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选题规划后,作者对原教材又作了较大的充实和提高,增加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内容,拓宽了学科领域,压缩和精简了原有的一些内容;加强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关键措施的论述及信息的提供。教材由原来的16章29种作物,增加到22章37种作物,在保持教材原有地区特色的基础上,拓宽了面向省(区)范围,除对棉花、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大宗作物栽培理论和措施进行系统阐述外,又根据我国北方地区作物种类较多的特点,增加了一些重要的或具有特色的小作物。有些作物种植面积虽不大,但在作物的结构调整和搭配种植中,往往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故对这类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栽培要点作了简要介绍,供教学使用参考和学生自学。教材还依据作物粮一经一饲三元结构精神,增加了饲料作物的种类及其有关栽培内容的论述。

参加本书编写的,除原有主要作者外,各校又新增加一批专家、教授;教材吸取了全国近期出版的有关"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经验,以及各校近几年对教材使用的情况。王荣栋教授、李世和研究员进行了全书统稿。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分社和有关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全体作者多年协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者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师生及读者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改提高。

编 者

2004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