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20世纪最有影响力、最富传奇色彩、也是最富争议的现代派的画家。有人说他的生活和艺术集中体现了20世纪这个动荡时代具有的传奇色彩,而他本身,就是整整一个世纪的传奇。他永远保持着他那猛兽般狂暴的豪情和那紧抓现实不放的坚定,不断尝试新的画风和风格,随心所欲地打破和组合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爱情与女人在毕加索的艺术创作中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书的作者朗斯特里特笔法娴熟、洗练、深刻,他写的书通俗易懂,令人关注,这部书不仅摄下了一段颇有情趣的现代画史,同时也录下了在那段画史中举足轻重人物的精彩的故事。
毕加索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最富传奇色彩、也是最富争议的现代派的画家。毕加索使这部书充满色彩,令人倾注。而朗斯特里特是作家,又是画家,因而能够更准确把握这一题材。这部书不仅摄下了一段颇有情趣的现代画史,同时也录下了在那段画史中举足轻重人物的最精彩的故事。
高十二英尺、长二十八英尺的巨幅画布,占据了整座排练厅。靠着墙的框架,距屋顶的椽木不到两英寸。借着朦胧的晨光,朱里奥手中的画笔狂傲地飞驰。一条条黑线,笔力遒劲,左右开弓,细时如丝,粗时超过一二英寸。朱里奥忽儿爬这把梯,忽儿又登那把梯。他不时去看那些摊在地上的草图,有所启发之后,又大胆地爬上高处,去勾勒哞叫的公牛和叹息、尖叫的妇女。当他完成细部的轮廓线时,天色已暗。他在一只反过来的木头箱上坐下,抽着烟,十分乏力,显得闷闷不乐,脸上不见笑容。他抬头,掂量着自己第一天的劳作:那不过是一幅漫画式的略图。那些怀抱婴儿、在哭泣的女人悲惨痛苦,又充满母性,是他一生的最得意之笔。那些妇女就是用那些被撕裂的嘴和红肿的舌头在对造成冤死的飞机轰炸表示抗议。她们怀里的婴儿,不过是几具嫩弱的尸体。由于过分娇弱,已无望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复活。
朱里奥用烟蒂又点着了一枝烟。这时他发现,画中公牛面对的方向不合宜。缺少动物特有的傲气。即便是畜生,死亡时也应该神态威严,具有气度。格调是画的根本,公牛临死时神情的处理还不够妥当。因此,他准备第二天重画那头公牛。横在崩裂了的岩坡上的裸露的海神尸体,还仅仅用木炭草草勾了几笔。他那巨大的、肌肉横生的胳膊,应该配上一只筋骨突出、正抓住一丛海草的拳头。那样,大海的痛苦便可与大地的痛苦合二为一。朱里奥用脚把还在闪红光的烟蒂踩灭,又拾起了一截炭条。尽管天色暗淡,为了画下那只巨拳,他的手又急速地挥舞起来。
纳特端着咖啡壶和一只盖着的托盘走进来。他将托盘搁下,说:“这屋子作画光线不够亮,朱里奥。我帮你在框架上面装几盏聚光灯。”
朱里奥扔掉手中的炭条,摇起了头:“我在这画里表现了什么呢?”
纳特替他倒好咖啡,回答说:“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应该表现的思想。”
朱里奥接过杯子,小心地呷着杯中棕色的咖啡:“噢,很烫。画家往往自己没有主见,不过是一个过滤器,将时代的气息、形态、色彩和气质存留下来。即便是只想捕捉一丁半点,也必须忠实于生活,而且要运用新的手法。——这便是画家所能做到的一切。”
“巴尔扎克说过:‘倘若一个人完成了他所计划的十分之一,便是幸运者。与众多的他人相比,将称得上佼佼者。”’
朱里奥表示赞同:“难怪罗丹创作了那么多的巴尔扎克的塑像。他是大自然中一股有影响的力量。”说完,朱里奥转身又去看画布。工作灯发出的孤独光束,在画面的线条间散开。面前的画,像是正在与巨大的绳索挣斗,要想从那些绳索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
朱里奥说:“作为画家,我过去的生活如同一场斗争,以后也会继续如此,即反对邪恶,与艺术的衰落斗争。我想表达对思想成见的厌恶,对挑起战争和屠杀无辜的那伙人的憎恨。就是那一伙人把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推人了痛苦和死亡的深渊。”
“一开头就画得挺不错。现在你该去睡一会儿了!”
“纳特,我采用了一种属于我个人的语言。画中的那些符号,对于我来说,都有一定的含义。不过,也许人们只喜欢看容易懂的东西,就像美国杂志封面画那样的东西。”
纳特从衣钩上取下朱里奥的外衣,替他披上。接着,他又从疲惫不堪的朋友手中拿走了杯子:“朱里奥,艺术靠自身立足,并非依靠与简单的现实的比较而生存。”
朱里奥伸手关上电灯。黑暗中,有一束光线从高处的窗孔射人,照在画中那头哞叫的公牛头部。朱里奥转身朝外走去,纳特跟随在后。纳特扭转头朝那块阴暗的画布又扫了一眼,觉得一阵惊怕,便快步走出了房门。
P493-495
毕加索早期的执著追求构成了这部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作品中的那些最生动的篇章……
《芝加哥星期日论坛》
朗斯特里特笔尖娴熟、洗练、深刻。他写的书通俗易懂。
《纽约人》
这部书充满色彩,令人倾注。朗斯特里特是作家,又是画家,因而能够准确把握这一题材。这部书不仅摄下了一段颇有情趣的现代画史,同时也录下了在那段画史中举足轻重人物的最精彩的故事。
《旧金山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