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的香港,下层少年虾球独自离家闯世界,误入香港黑社会,当马仔,作扒手,搞走私,蹲监狱,历经劫难与艰辛。后流浪中偶遇游击队成员,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率领流浪儿巧夺机枪,加入了游击队,开始了新的人生里程。作品于上世纪40年代末在香港报纸连载后即引起强烈反响。1985年曾以书籍形式在大陆出版,销量达二三十万册,随后被改编成话剧和电视剧,通过舞台和荧屏为更多的人所熟悉,至今享誉不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虾球传(小说老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谷柳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世纪40年代的香港,下层少年虾球独自离家闯世界,误入香港黑社会,当马仔,作扒手,搞走私,蹲监狱,历经劫难与艰辛。后流浪中偶遇游击队成员,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率领流浪儿巧夺机枪,加入了游击队,开始了新的人生里程。作品于上世纪40年代末在香港报纸连载后即引起强烈反响。1985年曾以书籍形式在大陆出版,销量达二三十万册,随后被改编成话剧和电视剧,通过舞台和荧屏为更多的人所熟悉,至今享誉不衰。 内容推荐 《虾球传》是现代作家黄谷柳的一部未完成的杰作。黄谷柳(1908-1977),生于越南海防市,曾参加过国民党,先后担任过团政训员、秘书、科长等职,后脱离国民党举家迁往香港。1947年11月起,他的长篇小说《虾球传》第一部《春风秋雨》开始在《华商报》连载,第二部《白云珠海》、第三部《山长水远》也相继在该刊连载。这部小说故事曲折起伏,情节引人入胜,语言朴素且具有浓郁的南国风采。全书以流浪少年虾球的苦难遭遇为线索,反映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在“五四”以来同类题材的作品中独辟蹊径。艺术上打破了“五四传统形式的限制而力求向民族形式与大众化方向发展”在国民党反动统冶总崩溃前的最黑暗的日子里,《虾球传》的出现给窒息的文坛送来了春风。在当时国统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曾广泛流传,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目录 第一部分 春风秋雨 离开家庭 做了“马仔” 出海 折了翅膀 今晚哪里过夜? 鳄鱼家庭 赌注 初恋 火鸡游屯门 身在香港,心在祖国 群雄宴 一样礼物,两样心情 玻璃裤带 狗咬狗骨 各自分飞 难友的慰藉 人间“天堂” 第二部分 马路绝技 跨过狮子山 白云珠海 旧缆断新缆续 黄埔登陆 河流在掌心上 不是冤家不碰头 订密约发假誓 竖起幡竿等鬼来 长途 大鹏湾历险 坐差舰到广州 鳄鱼头穿军服 天上星星不知道 梦见红裤小姑娘 日行一善 挥泪别牛仔 千里姻缘一线牵 三人行 面向沙溪 生命的赌博 共饮珠江水 爱情友情和酒吞 乘风破浪 海葬 狂啸的海 山长水远 人鬼殊途 典当灵魂的人 郁雷 桐油缸装桐油 渡船 虚惊 铁的队伍 破碎的梦 自己选择的路 难童之家 沿着来复线走 珍贵的礼物 卫生员 第一课 祝捷晚会 血染沙水 神枪手 一个难题 临时医院 先礼后兵 问题人物 触须 陆地的海洋 战斗的欢乐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虾球跟了那个人命贩子雷公得走,一路转弯抹角,到了一个门口贴有不少布告和招牌的机关。他就跟雷公得踏进了这个机关。雷公得找到了一个书记。在他的耳边密谈一阵,那书记就把他们引进了里面的一间小房间去,让雷公得坐下。书记在卷宗夹里面取出一张印好的空白收条,交给雷公得,雷公得就转交给虾球,叫他在这张空白的收条上打指模和签上自己的名字。虾球看看那张东西,原来是一张领到安家费若干百万元的收据。雷公得对虾球道:“你打了指模签上名字就得了。我们会替你填好其他的字。你签好名我就给你国币二百万元,你实收一百四十万元,其余六十万元是我同书记官两人的手续费。你拿这笔钱去博一博,博赢了,算你有运气,交还钱手续两清;博输了呢,就去当差,再到战场上赌你的运气吧!”虾球拿起这张等于卖身契的安家费收条,迟疑起来,不知道签名还是不签好。在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他的母亲来,他刹那间神游回到香港红磡自己的家里了。他好像看见他母亲一把鼻涕两行眼泪对他劝诫,叫他保重身体,学做好人;一会儿又看见妓女六姑鼓励他发奋向上,不要堕落;一会儿又见到他父亲躺在床上,发着呓语;一会儿又觉得牛仔已经逃走出来找到他,对他说:“你太老实了!你会饿死的!”……这些人的面影,都是那么可爱可亲,都一样期待他站稳脚跟,顶天立地,活得像个人样。可是啊,他此刻却把自己的生命来出卖,来换取金钱去赌博,把有用的生命作孤注的一掷!他想到这里,赌命的决心动摇了,他的两脚慢慢站起来,激动地对雷公得说道:“我不签名!我不借你的钱了!”说罢就走出房间来。 雷公得和书记不提防他忽然变卦,眼看虾球走了出去,一时决不定怎样对付他。虾球走出大门口,四顾茫茫,不知道该向哪里走。天边悠悠的白云,在荔枝树顶上自由自在地飘浮,人哪能这样自由啊!人,一生下来就好像有一副看不见的铁镣铐,把两脚扣锁着,不让你有活命的自由。虾球很想走离开这个地狱,到一个能够温饱而不受欺负的地方去。可是这个可爱的地方距离他实在太远了!他此刻饿得胃肠绞痛,两脚又软绵无力,迎着他面前的是不可测的漫漫长途,而在他的背后,却有着一百四十万元的诱惑,有着饱嚼一顿的机会……他又站着迟疑起来了。 虾球终于咬实牙根,把心一横,在雷公得还没有出来把他毒打一顿之前,他又回转身走了进去。 鳄鱼头的两个侦察员蟹王七和烟屎陈,在有利饭店侦察到失业军人的参谋本部设在玫瑰厅,他们就在隔壁芍药厅内叫东西吃,偷听军官们的谈话。…… P159-160 序言 从创作时间上看,《虾球传》其实并不老(1947年)。我们之所以把它放入“小说老店”,主要是基于它那传统的创作手法——它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章回体通俗小说。 “章回小说”是一种极富中国民族气质的长篇小说形式.最初起源于民间说话中的“讲史”。自宋元以降,一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代代相传,已氤氲为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元素。《虾球传》当然已无对偶式的标题回目,但是内在地借鉴了章回小说以曲折、悬疑、奇巧的故事取胜的娱乐路子。全书大大小小数十个故事,贯串成香港草根少年虾球传奇性的成长历程。那些奇趣加惊险的情节,总是让读者在为主人公捏了一把又一把汗的紧张之中,翻完一书的所有页码。 除了动人心魄的故事,书中展示的香港特有的殖民地都市景观,也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可看性。很多人十分叹服作者对香港人居生态的熟悉。无论是对黑社会组织结构、入门行规、黑话手势的介绍.还是对殖民地背景下的水上人家和下层工人生活的展示,莫不纤毫毕现,如在眼前。 这些娱乐化策略,大大加强了《虾球传》的影响力。它在《华商报》连载时,就广为香港读者所喜爱。1985年以书籍形式在大陆出版,销量达二三十万册。随后被改编成话剧和电视剧,通过舞台和荧屏为更多的人所熟悉。但是,娱乐化的通俗小说形式只是作者的一种武器。从骨子里来看,《虾球传》完全可说是一部红色经典。无论是从虾球的成长轨迹还是从文中分明的憎爱,我们都不难看出本书埋葬黑暗走向光明的大主题。此外,本书新旧两个阵营尖锐对立的二元结构。也彰显了作者意识形态方面的意图。这些地方,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当时香港、广东地区浓厚的左翼文化背景。 充分利用文学的娱乐消费功能,传达作者对时代与人生的严肃思考,这才是作者黄谷柳先生的用心所在。 后记 《虾球传》自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八载。它以及它的作者黄谷柳-先生,也几近被世人遗忘。去年底,浙江文艺出版社的邹亮先生来电话说他们想再版《虾球传》,要征询家属的意见。作为谷柳先生的外孙女,我从2004年始,辞职回家整理谷柳先生的日记和他生前拍摄的大量照片,《虾球传》能再版的消息,给了我和舅舅,还有姨妈们和表兄妹们惊喜。我想,对于曾经看过这本通俗小说也还依稀记得它的读者,对于看过由它改编的电视剧却没读过它的观众,显然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大家终于有机会重读《虾球传》了。 半个世纪之后,当年的种种喧嚣,早已随着一个时代的逝去而沉淀下来,这时重拾《虾球传》走过的脚印,真有点唏嘘的意味。 《虾球传》的问世,是在1947年。夏衍先生在1985年花城出版社重印《虾球传》的代序中,描述了当年他和谷柳先生的交往并促成《虾球传》问世的故事: “1947年秋,我从新加坡回到香港,给《华商报》编一个通俗性的文艺副刊。一天,一个‘陌生人’来访,他一见我就说:‘你可能已经忘记了,十年前我在萝岗见过你。’他交给我一叠很厚的原稿,这是一部长篇小说,题目是《春风秋雨》,作者的名字是黄谷柳。这时我才想起,他就是陪同我们参观萝岗的那位穿军装的文艺青年。 “他对我讲了一段很不平凡的战时经历。他说,1943年他在重庆.当一个小职员,知道我在《新华日报》,但当时他所处的环境,来找我是会有危险的;抗战胜利后回到广州,接受了一个好朋友的劝告,他才甩脱了国民党对他的束缚,举家搬到了香港。我看着他那消瘦憔悴的神色。便问他:‘在这儿生活很困难吧?’他点了点头说:‘在这儿举目无亲,卖文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我拼命地写,向报刊投稿,但十篇中最好只能发表一两篇,不久前我下决心写了这部长篇,先请你看看,假如觉得还可以的话.在杂志上发表或出版社出版都可以。’当天晚上,我看完了第一章。就使我很惊奇,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写广东下层市民生活,既有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特别是文字朴素、语言精练。我决定把这个长篇在副刊上逐日连载。 “几天后,我约他在报社附近的一家小餐室‘海景楼’见面,我告诉他这个长篇可以在副刊上连载,但提出了一个对他说来是很苛刻的要求,就是要他按照报刊上连载说的方式进行修改,每千把字成一小段并留有引人入胜的关节,他很高兴地同意了,说:‘我正要向香港的那些章回小说家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的机会。 “这部小说连载后,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他每隔三五天送来一次经过细心修改的稿件,并常问我报社和读者有什么反映。这之后.见面的机会多了,我向他介绍了一些在香港的文艺界朋友,还常和他一起到海边散步,我才知道了他幼年坎坷的生活和战时从反动阵营挣脱出来的一段经历。有一次我问他:‘你生在越南,长在云南河口,为什么能那样熟悉广东下层社会的生活?’他乐呵呵地说:‘那主要是因为生活穷困.做过苦力,当过兵,和穷人、烂仔、捞家经常打交道的缘故。’” 《虾球传》其实并没有写完,谷柳先生原计划写四部,却只写了三部:“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和“山长水远”。第四部,谷柳先生要写投奔游击以后的虾球,如何在战争的洗礼中,从一个小混混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可是谷柳先生迟迟没有动笔,他觉得自己需要补充游击队的战斗体验。 1949年2月,谷柳先生由夏衍先生和周而复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他放弃自己在港岛如日中天的写作事业,进入粤桂边游击区.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司令部秘书。当时粤桂边纵队有七个支队,活动范围从雷州半岛一直到十万大山越南边境,任务是牵制和削弱敌人,筹办粮秣迎接大军南下,协同大军解放湛江市及海南岛,围歼广西李宗仁、白崇禧残部及广东余汉谋残部。 广东全境解放后,谷柳先生调任《南路人民报》编辑。1950年5月初随解放军进驻海南,1950年底,他调到南方日报当记者,派驻海南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央组织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他奉派随团工作。入朝三月。走遍战区。 1952年初,全国文联组织了一个以巴金为首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工作者的朝鲜战地访问团,谷柳先生被指定参加。再次入朝,他一直跟N38军.直到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才随该军回国。三八线上的防御和西海岸汰香山蜂腰部的守备,他都参加了。部队给他记了三等功,发给“军功章”一枚。1953年底,谷柳先生回到广东,调广州作协当专业作者,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坐下来,专心写作了,可他还是没写他的《虾球传》的第四部。在第二届全国文代会上,他告诉夏衍先生,他正在酝酿写一部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夏衍先生问他,你为什么不把《虾球传》最后一部写完?他回答说:‘‘很奇怪,对于描写旧社会的痛苦和伤残,我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有兴趣了,我在朝鲜战场上,看到过不少新的英雄人物,我想通过他们来刻画亚洲巨人的兴起。”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虾球传》成了一部未完成的杰作。之后没几年.谷柳先生被打成右派,他惟有沉默和写作。他创作新的长篇小说《和平哨兵》,他给书中主人公起名为夏球,但夏球的原型,已经不是那个当年活跃在港岛和珠三角的流浪少年虾球了,他是志愿军中的英雄战士郭中田。夏球的名字,依稀有故人的影子,可见谷柳先生对虾球,还是不能忘怀。 文革初期,刚脱稿的《和平哨兵》,因为内容多处涉及彭德怀。这部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抄家前夕,被谷柳先生付之一炬。1967年12月14日,为防不测,他写下一封遗书,连同他的自传.交给了他的三女儿燕娟也即我的母亲保管。遗书中这样写道: “我对党是忠诚老实的,没有任何关键性的政治问题曾向党隐瞒。例如曾参加过青年团问题,完全是我主动交代的,并非任何人揭发。他们整我的材料,完全是从我档案材料我的交代中摘引出来并进行t艺术加工,的,例如在‘七七’卢沟桥打响前一星期我在庐山训练团受训十天。听蒋介石及汉奸汪精卫动员抗战,结业下山,蒋给七八千名学员每人赠一张下款印有‘蒋中正赠’字样的相片。他们便加工成为‘蒋介石送相片并亲笔题字’,言下之意无非是使人相信我跟蒋光头有极深的私人友谊。否则何至于‘亲笔题字’呢?对这些,我是一声不吭,不加任何辩解。让亲人知道就是了。我的两笔账:一笔是历史账,一笔是创作账,两笔账都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认识它们,引以为戒,不断改造就是了。我再过几个月就满六十岁了,已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退休条件的规定了。一个人对党忠诚老实,那么将来无论做干部还是做老百姓,都可以问心无愧了。” 1976年底,举国欢庆“四人帮”垮台,谷柳先生兴奋不已,他天天揣着一瓶茶水两只面包上街看大字报,他告诉挚友秦牧先生,他要重写他的长篇小说《和平哨兵》了。元旦前夕,谷柳先生惟一的儿子首次回国探亲,这距离他因为受父亲“右派问题”牵连而失学、失业、逃港,已经过去整整十九年了。父子久别重逢,加上多日的兴奋,终于使谷柳先生脆弱的血管不堪重负,引发脑溢血。1977年1月2日,谷柳先生病逝于广州郊区一家简陋的乡村医院里,终年六十九岁。 1985年,花城出版社重印《虾球传》,其时,广州市青年业余话剧团将《虾球传》改编成话剧公演,之后广东电视台又将它改编成八集电视连续剧、虾球再次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读者,他们还记得《虾球传》这本书和虾球这个流浪少年吗?还有今天的读者,他们会喜欢《虾球传》和虾球这个人物吗?我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好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