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每到节假日就背上背包,走入那陌生的大千世界。他们并不富有,但他们用梦想做起点,用勇气做资本,一样游历大江南北,走遍世界各地。他们被称之为“驴”。本书记载的就是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些趣事,看到的一些奇景,记录的一些感动,产生的一点感悟……
《东周列国志》载:云蒙山,山高林密深不可测。山中有一高人王栩,人称鬼谷子。孙膑、庞涓皆其弟子。因此山常有云雾罩绕,故称云蒙山。
缘起
我首次注意到云蒙山是在2003年6月,绿野网站发布了一条求救信息:一队来自天津的登山队在云蒙山迷路,被困其中。于是完全陌生的驴友快速组织了两支援救队,迅速赶赴云蒙山。众多的驴友也纷纷加以关注——其中也包括我,直到登山队被安全救助。整个过程,我都被感动着。
那几天,云蒙山突然成了我和友人们交流最多的话题。得到的结论却是:云蒙山是北京周围最神秘最危险的山——每年都有驴友被困山中等待救援。
我虽有冒险野心,却无冒险实力(体质较弱),所以就只能看着众多的驴友吆喝着——穿越云蒙山,却不敢露头应一声。直到9月意外地看到云蒙山的活动帖子,居然只有“看景、拍片、娱乐”等悠闲字样,而不见了令人胆寒的“穿越”字样。不由大为心动,心想即使只是到云蒙山脚看看也是好的,连忙报名前往。于是在周末一早,和友人直奔云蒙山。
快乐成仙
到达云蒙山时,才发现一座山被两个区县瓜分为两半。密云县入口称为“云蒙山森林公园”,怀柔区入口则称为“云蒙山风景区”,一东一西,间隔十余里,把主峰夹在中间。
在风景区大门前,一条清溪把路隔断,几块石基权作小桥,衬着门内的群山,一股山水灵气欣然而出。跨入大门,只见红红黄黄的秋叶在艳阳的照耀下,把群山装点得层层叠叠,甚是灿烂。没几步,居然看到一座吊桥。我们欢呼着跑到吊桥上,使坏地晃悠着。直到对面来人,才停止了摇晃,继续前行。
上山的路像一条未经修整的路,没有台阶,只有零星散乱的石块在众人的足迹中向上延伸。随着秋风,道上撒落片片红叶。沿路都能看到清溪顺道而下,间或横隔路上,让我们跳跃而行。前行不远,看到了一池碧水,清晰见底。几块洁净的巨岩陪衬其间,简洁的名字“碧潭”,有清爽的凉意,惹得游人纷纷驻足留影。
到了“半月潭”,前方已无路。只在溪流问的石块上标着红色箭头。我们顺着箭头溯溪而行。当遇到艰难时,总会有一双手伸出。心田间总是有如阳春三月。一路经过了众多景点,多得无法记住,感觉好像“情人”和“仙”特多。什么情人谷、情人潭,什么聚仙山、聚仙潭,就好似只要携情人来到这里,就可以快乐成仙了。
P18-19
有这样一群人,每到节假日就背上背包,走入那陌生的大千世界。他们并不富有,但他们用梦想做起点,用勇气做资本,一样游历大江南北,走遍世界各地。他们被称之为“驴”。
他们有着朝气与勇气,他们有着博爱与宽容,他们更有着民族精神和环保意识。爱海的人,有海一样的胸怀;爱山的人,有山一样的脊梁!山水自然陶冶出他们的灵性与韧性。
曾记得,我第一次驴行是被朋友拖出家门,而后也是被拖着回家……随后两天浑身酸痛,可酸痛未消,就怀念起那山、那树、那景,还有那途中的欢歌……从此,我成长为“驴”。在互助中,我变得宽容,在坚持中,我变得坚强;在欢歌中,我笑对人生。
每一次游走,都会遇到一些趣事,看到一些奇景,记录一些感动,产生一点感悟……于是,我们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我们的快乐,我们的感动,邀所有热爱美好事物的人一起分享。
感谢无偿为此书提供精美图片的驴友—野兔、王辉、艺林、段峥、赵京波、吴继泽。
还要感谢中国户外休闲网(www.chinaoutside.com)对此书提供的网络平台。
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