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现代资本市场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孙曙伟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理论分析入手,首先探究了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与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证券市场规模、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个人投资者存在的特殊价值及意义,进而研究了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制度需求问题。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包括完善有关投资者权益问题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等在内的对策建议。中小个人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系统探讨这一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对证券理论研究者和证券业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契约理论”(the contractual theory of the firm)(Course,1937),这一理论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1)企业的契约性(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firm);(2)契约的不完备性(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contracts);(3)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relevance of ownership)。契约的不完备性是指契约不能够准确描述与交易相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每种状况下契约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正由于此,经济学家将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配称为企业的所有权安排。所有权安排就是为了最小化“两权分立”后产生的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代理成本的产生实际上侵占了股东的利益,对于公众股份公司来讲,大量中小股东的存在使得所有权安排显得格外重要。股东作为剩余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其利益不能像债权人、公司雇员的利益那样通过签订较为完备的契约得到保障。因此,如何确保股东的利益,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股东的利益,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总体来看,经济学家沿着两条主线对投资者保护(investor protection)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首先应当让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尽可能对应,即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承担风险的人应当拥有控制权;其次经理的补偿收入应当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而不应当是固定合同支付。二是法律体系的安排,法律论者认为所有权安排是投资者保护的内部治理机制,而法律体系则是投资者保护的外部治理机制。法律论有效地解释了不同国别之间公司治理的差异,法系的不同决定了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程度不同,进而成为影响资本市场效率与公司绩效的一个新变量。

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我国证券市场是建立在政府主导或行政性力量基础之上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性,这一方面反映在中国股市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的改制脱贫上;另一方面集中体现在为保证国有经济的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上市公司股份被人为分割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有约三分之二的股份(即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大股东在“资本多数决”的原则下获得了扩大的控制权,而且这种控制权因股权的不可流通性而不会受到外来监督的压力;小股东在公司所有权安排中遭到歧视,过于分散的股权使大量中小股东倾向于“搭便车”。我国证券市场错误的路径选择不仅将证券市场“锁定”在低效率的状态,而且对制度创新形成了障碍。由于股权分置和所有者缺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突出:一是内部人侵害股东利益;二是大股东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从法系来看,我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对任何案件的审判均以法律明确规定为依据。许多侵犯投资者权益的案件都因法律的空白而无法处理,现实中也曾出现了最高人民法院以“受目前立法及司法条件局限,尚不具备受理及审理这类案件的条件”为由,通知各级法院对股价操纵、欺诈等案件“暂不受理”的情况。法律制定和执行的脱节及法院司法环节的“软化”,是造成中小投资者权益无法律保障的最根本原因。

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表明,投资者保护水平不同是各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陷入困境,其根本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未受到有效保护,个人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虽然管理层自2001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监管体系建设,打击操纵股价、证券欺诈、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但个人投资者权益仍然受到长期的、持续的、广泛的损害。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有其制度性根源。我国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建立起来的,目前仍处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转轨时期,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化基础薄弱,尤其是公司产权制度、证券市场股权结构、法律制度不完备等制度性缺陷以及诚信体系、股权文化尚未建立等因素,导致我国投资者保护体系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建立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应从完善法律和制度人手,着重解决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包括加强证券市场化,修改《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制定投资者保护法,改革证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等。在我国,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分析框架及主要内容

 1.3 本书的创新和不足 

2 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理论综述

 2.1 法律体系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2.2 公司治理结构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2.3 投资者权益保护与资本市场发展

 2.4 投资者权益保护与公司市场价值

 2.5 投资者行为理论

 2.6 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3 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与投资者结构研究

 3.1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

 3.2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剖析

 3.3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及行为分析

4 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一般性分析

 4.1 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内涵及目标

 4.2 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制度需求

 4.3 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价值分析

 4.4 各类投资者利益均衡的实证分析

5 我国个人投资者权益侵犯问题现状及制度根源

 5.1 我国个人投资者权益侵犯问题现状

 5.2 我国个人投资者权益侵犯问题的制度根源

6 国外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6.1 国外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启示

——以美国为例

 6.2 国外投资者赔偿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6.3 国外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7 完善我国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 

 7.1 完善个人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7.2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7.3 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7.4 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7.5 加强证券市场诚信建设与投资者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3: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