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快乐的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戴维·布兰特博士说:“……今天,我们正为空前膨胀的希望和期待而痛苦不堪。失望正是繁衍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在这本论证有力观点鲜明的书中,他为我们解释了:失望和期待的心理学,社会对于失望产生的影响,我们对付失望的各种方式,我们怎样把失望转变为生活中的积极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与失望相处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戴维·布兰特著//文敏译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快乐的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戴维·布兰特博士说:“……今天,我们正为空前膨胀的希望和期待而痛苦不堪。失望正是繁衍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在这本论证有力观点鲜明的书中,他为我们解释了:失望和期待的心理学,社会对于失望产生的影响,我们对付失望的各种方式,我们怎样把失望转变为生活中的积极力量。 内容推荐 如何有效地处理挫折,坦然面对“失望”是现代人必修的课题。但人们更喜欢用“沮丧”“压抑”等感受来形容这种心理状态,而市场上大量的心理自助类图书也只是在分析这表面的心理状态,几乎很少有对这背后的失望模式进行审视、解读,从根本上消除诸如灰心、沮丧、自卑等失望情绪的。潜心研究“失望”20多年的戴维·布兰特博士,从失望心理学角度切入,分析了失望的不同面貌、失望与希望的关系、失望对快乐的影响力,以及哪些人格特性可能助长失望等问题,同时提供了有效处理生命的失落、进而将失望转化为生命中正面成长的助力的方法。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最为妥帖的计划 第二章 失望的根源 第三章 失望的剖析 第四章 生命周期中的失望 第五章 社会性原因引起的失望 第六章 逆来顺受 第七章 注定倒霉 第八章 自命不凡 第九章 期待:防止失望的关键 第十章 走出失望 第十一章 让失望为你服务 试读章节 盯住瑕疵 星期天开车出去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碰巧看到有一所房子在出售。他们在房子里面四处察看了两个小时后又把屋顶阁楼和地下室都看了个遍。“我喜欢这房子,”女的说,“我们今天就下定金吧。”“我讨厌这儿,”那男的回答,“起居间不够,后院晒不到太阳,装修也要全部换过,还有,储藏间也不够大。”听起来真是一种很熟悉的回答,是吧?这对夫妻找房子已经五年了,每次都是重复这样的情节。她看着可以接受的房子,他看不上,无论那房子,多么符合他们的要求,他总是会看到毛病而选择放弃。 有些人就是这样,只看到毛病和缺陷。他们盯牢不放的是不对劲的地方,或是错过的东西,而不去注意讨人欢喜的特性和优点。尽管已经是公认的出色了,但他们还是不断缩小好处,甚至夸大不完美之处。在上面举的这个例子中说的是对房子的不足之处表示不满,借此可以看到他对朋友、对电影,对女性也可能是这个态度。盯住瑕疵的态度盖过了具体的真实情形。其实这透视出一种了解和解读信息的方式。想像一下,这些人仰望满天的繁星时可能也会感到失望的,因为这星星有可能比不上前一天晚上的亮。这就是吹毛求疵。你看不见一切——除了瑕疵和毛病,最后你会感到生活的目标是难以达到的。但这其实并不是生活的问题,只是你不能欣赏精彩而神奇的生活,体味其中的美好罢了。 P45 序言 本书所谈的是有关人类最古老的情感经历——梦想的破灭,期望的落空。所有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都对此有过表述:从西奈山下来的摩西先知,手持上帝诫命的石版,却怀着深深的失望和狂怒看着他的以色列人民拜倒在金犊(古代以色列人崇拜的偶像。——译注)面前;伫立在滑铁卢战场上的拿破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梦想在英国大炮面前灰飞烟灭;居里夫人,在她伟大发明的前夜,却一次次地面临释放镭的能量的实验失败。 人类事业的进展中总有无数没有成果的希冀、无数未能达到的目的掺杂其中。种子,未必总能结成果实。失望,是一个宇宙间的普遍主题,我们总会被或大或小的失望所环绕。我们都有希望和梦想。最终,我们总有失望。生活还得继续,只是未免有些黯然失色。 我曾想过,当经济情况不好或是前景不妙的时候,失望感自然也会多一些。然而,20多年来的追踪了解,我觉得以前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失望其实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它甚至会出现在最最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甚至你把自己的一揽子养老金计划安排得十全十美,你的股票账户盈余多多,也无法抵制失望的情绪。事实上,当每件事情都处于最完美状态,当你拥有一切时,你还是不觉得满足——这就是我们要谈的问题所在。“就这些了吗?”人们往往会这样问。 失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当然还另有原因。现实生活变化的频率实在太惊人,太势不可挡了。社会的变化并不是平缓渐进式的,而是以一种“阶段性平衡”的方式进展的。突然而来的变化力量会整个地颠覆我们习以为常、按部就班的社会生活,波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曾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目前也正在发生着。先进的技术完全改变了信息的使用、储存、传送和理解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社区和私人交往中的各种关系及其他一切事情。我的妻子觉得她现在的交际圈比以前更广了,因为她每天都可以通过因特网和她那一帮子30多年没见过面的大学朋友交往联络。我的女儿,她完成作业甚至都不用亲自跑到学校图书馆里去,只要在她卧室里那台界面友好的小电脑里就可以访问到《纽约时报》的数据和资料。我可以把自己的办公室挪到南方海边,这就避开了每天早上赶来赶去上班之苦,而且也不会错过与我母亲每周日的通话。 当今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大部分美国人觉得,一个总统在婚姻关系上有失检点并且撒点谎什么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家庭生活的意义被重新界定了。在美国80%的家庭中,丈夫和妻子都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回到家不再是问“今天晚饭吃什么?”而变成了“谁来做饭?”职业安全感和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的观念已被抛进了博物馆……但为什么所有的这些变化会带来失望呢?很简单,有变化就会有失落。我们为了新的情势就必须抛弃旧物。当人们原先的期望无法跟上这些变化时,他们就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会迷惘无助,所以失望是肯定会有的。 多年来,我们的许多病人总在抱怨他们长期处于失望之中。还有许多人用的是另一些词儿,比如“抑郁”“焦虑”“忧郁”。其实他们说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期望和梦想落空的感觉。一个病人把他自己对个人事业的挫败感归结为“抑郁”。另一个病人总是抱怨自己整日身心疲惫,其实他是为最宝贝的孩子没法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而苦恼不堪。 每一个时代都可能会产生具有时代特征的失望,今天我们正遭受着由于希望和梦想空前膨胀而带来的痛苦:我们期望医药科技水平的发展使我们健健康康活到80岁,甚至更久;我们期望经济能够一路顺风地发展到下一个千年;我们期望科技能够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我们从自毁中拯救出来。失望,就是在这样的“样样事情皆有可能”的情态下滋生发展起来的。 本书的目的之一是解除那些希望大于现实的人的心魔,但不会有任何允诺。因为允诺有时反而会使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要向人们指出:要理解失望这种心理状态。我想做的是揭示挫折经历中的一些奥秘,展示人们在其中的种种反应。我想让大家惊讶地看到,如何使失望成为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一种收获。 短暂的失望体验是无药可治的,那种体验总是伴随着一种恐惧,因为人类有想像,有向往,有期待。于是,有梦想就意味着有风险。而习惯性失望却是另一回事。有些人反反复复地以雷同的模式失望着,他们一再失望却不明白何以如此。对于这些人,我的建议是以一些态度上和行为方式上的调整来打破这种失败体验的痛苦的循环往复。我常以一些谨慎的言辞来做这样的调整。失望的反复模式一般与我们的个性特征有关。 若不把个性特征和期待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调适的效果将非常有限。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我一直专注失望的三种模式,以期证明每个个体的个性特征是如何对失望的类型和程度产生影响的。 失望会从许多方面攻击你,有时是来自一个突然破碎的梦想,有时却是来自梦想成真而没有达到原先的期望值。“当心你所梦想的事,也许会成真”,成了时下流行的警句。这话的可信度值得好好揣摩。满意感和个人的幸福感有可能是既不意味着有钱也不意味着无药可救。满足感和个人的幸福感对有钱人和病人一视同仁。 失望对个人幸福的影响程度其实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减轻,只要你对失望这种情绪的进展有一定的知识,了解一下社会力量对期望值的影响,还有个性特征在其中的作用。由此看来,失望倒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伙伴,以其严厉的教训教会我们懂得调适自己,使自己更有弹性地来适应这个持续变化的世界。希望本书能向大家提供这样的知识。 书评(媒体评论) 关于失望的权威论述。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一本出色的心理自助教科书……布兰特的真知灼见非常有益。 ——出版者周刊 布兰和持的观点表述得非常优美,他清晰的文笔中蕴含着洞见、力量和深度。 ——海德公园论坛报 这是第一次如此清晰明了地描述失望的各种类型,分析了失望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起到的作用。 ——ALA图书排行榜 他的观点对于如何对付负面情绪非常有用。 ——科学图书与电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