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读者》中大部分作品是冰心赴美留学期间写的通讯,大都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小桔灯》中冰心以抒情为主,情在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其主要特色。作者笔下无论写海还是写湖,自然景色总是姿态万千,变化无穷,美不胜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寄小读者小桔灯(冰心作品选)/大语文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冰心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寄小读者》中大部分作品是冰心赴美留学期间写的通讯,大都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小桔灯》中冰心以抒情为主,情在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其主要特色。作者笔下无论写海还是写湖,自然景色总是姿态万千,变化无穷,美不胜收。 内容推荐 《寄小读者》共二十九篇,是冰心于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其中有二十一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通讯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通讯七”是表现这方面内容非常典型的一篇作品,通过作者对太平洋和慰冰湖美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母亲的依恋,对童年时代的追怀,蕴含着她思念祖国的深情厚意。 目录 导 读 知识链接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 寄小读者 通讯一 通讯二 通讯三 通讯四 通讯五 通讯六 通讯七 通讯八 通讯九 通讯十 通讯十一 通讯十二 通讯十三 通讯十四 通讯十五 通讯十六 通讯十七 通讯十八 通讯十九 通讯二十 通讯二十一 通讯二十二 通讯二十三 通讯二十四 通讯二十五 通讯二十六 通讯二十七 通讯二十八 通讯二十九 山中杂记 再寄小读者(之一) 通讯一 通讯二 通讯三 通讯四 再寄小读者(之二) 通讯一 通讯二 通讯三 通讯四 通讯五 通讯六 通讯七 通讯八 通讯九 通讯十 通讯十一 通讯十二 通讯十三 通讯十四 通讯十五 通讯十六 通讯十七 通讯十八 通讯十九 通讯二十 三寄小读者 通讯一 通讯二 通讯三 通讯四 通讯五 通讯六 通讯七 通讯八 通讯九 通讯十 我的童年 小桔灯 寂寞 六一姊 离家的一年 一只小鸟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祖国母亲的心 中野绿子和小慧 一寸法师 只拣儿童多处行 感谢我们的语文教师 腊八粥 灯光 书给了我快乐和益处 祖父和灯光管制 童年的春节 漫谈过年 《寄小读者》名师点评 《小桔灯》名师点评 经典记忆 阅读延伸 阅读与思考 试读章节 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们: 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两月内,自觉已和文字绝缘;因为昨天看见《晨报》副刊上已特辟了“儿童世界”一栏,欣喜之下,便借着软弱的手腕,生疏的笔墨,来和可爱的小朋友,作第一次的通讯。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地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小朋友,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十分地喜欢有这次的远行,因为或者可以从旅行中多得些材料,以后的通讯里,能告诉你们些略为新奇的事情。——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开玩笑地和我说:“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了。”小朋友想这是可能的事情么?——我又有一个小朋友,今年四岁了。他有一天问我说:“姑姑,你去的地方,是比前门还远么?”小朋友看是地球的那一边远呢?还是前门远呢? 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是时期很短,我也已觉得很难过。倘若你们在风晨雨夕,在父亲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快乐甜柔的时光之中,能联想到海外万里有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独在恼人凄清的天气中,不能享得这般浓福,则你们一瞥时的天真的怜念,从宇宙之灵中,已遥遥的赋与我以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 小朋友,但凡我有工夫,一定不使这通讯有长时间的间断。若是问断的时候长了些,也请你们饶恕我。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这一层是要请你们体恤怜悯的。 这信该收束了,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地荣幸! 冰·心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P3-4 序言 语文课程的教授与学习,离不开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这套“大语文丛书”,便是配合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教与学,专门编选和出版的大型课外阅读作品的系列读本。 “语文”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另有“语言和文章”的解说。从人们的实际运用来看,把“语文”理解为“语言与文学”的看法更为普遍,因为早期的“文学”与“文章”的界限模糊,“语言与文章”的说法也完全成立。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语文”,它应该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或者说是它的初期阶段;它既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必要工具,又是人类记录和积累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 “语文”的概念虽然是近代以来才有的,但“语文”的渊源与历史却可追溯到人类产生口头语言和出现文字表达之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语文”——“语言与文学(文章)”,已经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累与辉煌的文明传承。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便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篇、名家名作。它们在精到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凝结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悟、时代情绪与审美精神,并作为文明的载体和文化的传统,滋养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检验而成为宝贵文化财富的语文经典,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教育部在2001年与2003年,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语文新课标”)。这一“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总目标要求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样一个高屋建瓴的指导性的意见,对于切实保证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水平,无疑是及时的和重要的。 关于阅读书籍对于人们的成长与成才是如何的重要,许多先贤大德都有精深透辟和精警启人的论说。如英国的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与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我国的著名文学家鲁迅也指出:“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份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所以,读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累进,单纯的范文借鉴,更不是一种实用性的消闲与娱乐,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心智的徜徉、心性的滋养。经常性地阅读好的作品,能够积累文学知识,增进艺术感觉,丰富文化素养,掌握语言规律,进而充实精神世界,提高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当然也包括欣赏作品和写好作文的实际能力。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我们这套“大语文丛书”,既注意了所选作品在体裁、样式上的多样性,如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精品、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中外名作;还注意在各类体裁作品的遴选中,选收那些既有代表性,又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作品,以使“大语文丛书”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都有切合其需要和适合其阅读的作品,从而做到丰富多样,各取所需。特别要指出的是,丛书的选与编,充分考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能力、应对语文考试等实际性的需要。可以说,整体上的丰富性与具体上的实用性的较好结合,是我们这套丛书有别于同类丛书的一个鲜明特征。 为使这套丛书在配合语文学习和应对语文考试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本套丛书根据不同的类别,在提供原作原貌的基础之上,分别增加了以下一些内容: 1.导读:包括作品写作背景、内容提要、思想内涵、阅读要点等; 2.知识链接:包括作者介绍、作者的生平与成就、作品的地位与影响等; 3.译文: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以直译为主,力求做到“信、达、雅”; 4.注释:将原著或古文的正文中出现的疑难词句、问题等,予以解释性说明,以扫除阅读上的障碍; 5.名师点评:由知名语文教师总结每篇文章的主要特色并作简要评论; 6.经典记忆:以节选的方式推荐优美的语言、警句; 7.阅读延伸:就作者的历史资料、奇闻轶事及相关人物、事件等,作提示性的介绍; 8.问题与思考:对文章中的精彩观点与描写等内容,或提出鉴赏性的意见,或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使学生更深地领会文章,并把握其精髓。 希望通过我们的这些良苦用心与编选努力,能使这套“大语文丛书”给中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提供既丰富又实用的精神食粮,陪伴中小学生们有益而快乐的阅读,为推动中小学的语文学习,促进中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略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是为总序。 2009年7月26日于北京朝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